中级社工分析考试题型,发现自身盲区

发布于 2021-09-06 15:24 ,所属分类:试题库考试资料大全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与其他两门考试不同,需要用笔答题,复习这一科的关键点是需要用笔来模式练习,复习和答题方式跟《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区别也很大,这个情况许多考生并没注意,到了考场出现了“脑中有千言,笔下写不出”的情况,所以复习时必须用笔模拟答题。

(一)模拟考试答题,发现自身盲区

大家可以随机找到往年的两道考试真题,在没有看书复习的情况下答题,每道题花20分钟时间在空白纸上作答,答题完毕后一般会有如下情况:

1.概念模糊不清。题目一般会提问诸如“请问上述题目中改变媒介系统是哪些”“社工可以从中观层面介入的措施有哪些”,或是“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社工应介入的步骤是什么”等问题,像“改变媒介系统”“中观层面”“理性情绪疗法”这样的概念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如果不清楚提问问题的意思,那答案就难以准确,答案的错误率会非常高,基本不会得分,所以复习的关键是先熟悉常见的提问概念。

2.文字表述不专业。在对比答案后,一般自己书写的语言会偏于口语化,比如将“首先通过访谈预估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写成“应该先和父亲聊一聊来了解他家庭的问题”,其中并没有运用“访谈”“预估”此类的专业词汇,答案的精准率会较低,也会影响成绩,所以复习过程中需要训练使用专业词汇。

3.字迹不工整难以辨识。现在电脑普及,很多考生很少写很多文字,所以部分考生在答题匆忙时出现连笔、字迹潦草、段落不工整的情况,这样阅卷人很难在答案中识别题点,会造成得分较低的情况。所以不管在模拟练习还是正式考试中尽量使用正楷的字体答题,并按段落、分点答题,切忌仅有一段连成一片的情况。

这三点是通过考试的基本要求,尤其第一点对概念的认知是复习的关键,因为在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答案绝对不会在正确的方向,因此社会工作实务复习的重点首要是明晰概念的内涵。

(二)研究提问问题,找准复习重点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的试题只有5道题,不会考查到所有章节知识点,仅会挑选部分章节出题。很多考生会分析历年出题的领域章节重点,查看哪个章节出题频率高,这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每年第一章、

第二章和第十三章必然出题,其他领域随机性很大,并无太多参考价值。该科目出题的分析关键不在领域,而要分析每道题后面提问的问题,所以笔者总结了历年的问题,基本提问的形式如下:

1.上述案例中个人/家庭/社区面临的问题或需要有哪些?

2.分析上述案例中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

3.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什么服务内容?

4.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的角色,工作的原则、要素、特点是什么?

5.请结合××理论,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具体干预措施是什么?

6.结合案例,写出服务需求、理论要点、具体目标、介入策略等。

可以发现,考题的提问主要围绕“分析案例问题和需要或者原因是什么”“阐述案例中的服务内容有哪些”以及“社工应该怎么介入”三个方面这样提问,这就极大地缩小了复习范围,我们重点掌握各领域有哪些需要类型以及主要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和介入策略方法有哪些便可以,这样就覆盖了5道题的主要提问点。

2017年和2018年的提问相比历年有所变化,如2017年第2题的问题“逐一列出社会工作者在面谈中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及案例中对应的内容”,考查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而非通用的访谈技巧;2018年第4题的问题“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考查的是任务完成情况,而不是陈列问题和需要有哪些,这就需要考生知道有哪些任务才可以回答。可见出题逐渐向一些理论和方法细节扩展,这就需要各位考生开始如“接案过程中会谈的任务有哪些”“结合案例请问社会工作者遵循了哪些预估原则”这样的考点。

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发现核心考查章节是第一章和第二章,尤其是第二章的知识点会覆盖5道题,如果复习时间紧迫,首先需要掌握的是这两章内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