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中的高考作文素材,含颁奖词、人物速写、写作角度、时评等!

发布于 2021-11-04 14:46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1

李延年



2019年9月17日,李延年获颁“共和国勋章”这一殊荣。颁奖词这样写到:“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历经战火洗礼,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为建立保卫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他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他有不怕牺牲、绝不屈服的民族气概
他就是三营七连的指导员李延年
敌前
面对联合国军的围剿
他和战友们冲锋在前浴血奋战
敌后
他时刻每位战友
还能冷静睿智的分析制敌战术

人物速写:

故事的最后,李延年说:“我知道这个勋章,不是授给我一个人的,我只是一个代表。”历史不会蒙尘,鲜血不会白洒。荣誉,属于每一个,每一个他们……


2
于敏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感动中国给于敏的颁奖词

“核物理学家”于敏
如何用双手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氢弹历史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团队从上到下严守工作秘密
关于氢弹的一切都要带进坟墓里

没有核力量,我们国家就无法真正的独立
为了祖国有抗击一切外来威胁的底气
他和团队呕心沥血,埋头苦干
终将氢弹炸开在祖国的西北部
还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

人物速写:

于敏故事的再现,选取了研究氢弹的每一个必要的过程,去还原一颗氢弹的诞生。从纸张上的演算,计算机验算,做出氢弹外形,再到一次次的现场引爆,里面的失败与成功,几乎都是靠人脑和人力去完成的。但科研的过程,又不只有科研。在生活之下,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科研人员的汗与累,它们比科研成果更值得被记住。


3
张富清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
——感动中国给张富清的颁奖词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在战场上我死都没有怕,我还怕苦?
——张富清

战场勇猛杀敌
战后解甲归田
他是“老兵风骨、英雄本色”的张富清

离开战场后他深藏功与名
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出最亮的光

“不修好这条路啊,我是不会走的。”
主动到贫困地区工作继续埋头苦干
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他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贯彻到底!

人物速写:

在剧中的故事里,我们不仅读懂了一位老党员的信仰的力量,还读懂了他为国奉献背后的亲情故事,读懂了他的平凡和伟大。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在前,成为战斗英雄,功勋卓著;在和平时期,他服从大局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地方奉献,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此,他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只字不提,甚至连儿女也不知情,也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老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信仰。


4
黄旭华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

这一单元故事
重现“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的传奇生涯

我国自主研发核潜艇的历程充满荆棘
但我们有深潜大海的梦想
为了实现它
黄旭华一梦一生

我们的目标
是大海深处

人物速写:

“我们的目标,是大海深处!”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别人都放弃时,黄旭华一边养猪,一边熬夜做研究,终于在196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然后从1970年到1981年,核潜艇从试航到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又经过了11年……1988年,黄旭华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至此,距离他离开自己的妻子儿女,告别自己的父母,已经过去了30年!他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我辈当以他为榜样!


5
申纪兰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写道: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申纪兰常说的话:
“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要铺开摊子,干一件成一件。”
“西沟有今天,是各级党委培养的,千万不要让西沟塌了。”
“记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穷家难当,省一分是一分,多了就能办个事”

将“男女同工同酬”推向全国的女性代表申纪兰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她是妇女的好模范
更是人民的好代表!
为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
她走在了全国前列!

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
活出个人样来
从此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发出了不普通的时代倡议

人物速写:

申纪兰的扮演者蒋欣说道:“如果有观众看完,尤其是年轻观众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曾经无数的申纪兰们用她们平凡朴素的每一天的辛苦劳动一点点堆积换来的,我会特别的欣慰。”

在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的申纪兰,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她扎根土地,质朴而充满劳动热情地生活着。


6
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感动中国给孙家栋的颁奖词

中国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孙家栋

我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
他凭借一腔热血
打破重重桎梏
将中国航天的触角伸向更遥远的太空

从事航天工作60余年
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一句誓言坚定一生

人物速写:

《孙家栋的天路》这一单元剧,以孙家栋儿时的故事为开篇。小家栋站在谷仓最中间的位置,望着房梁上吊着的一包糖。他搬来一张桌子,又摞上一把太师椅,举起一根长长的竹竿向上捅,跳起来,一下、两下,最后奋力一跃。竹竿的枝杈戳破纸包,白色糖粒像漫天雪花一样散落下来。一包糖,代表了孙家栋的渴望,这个场景,有着深刻的寓意——他代表了中国航天科学家孙家栋对飞上天的向往,也因此,他在剧中那句“就算骑着自行车,我们也要上月球”,成为了让观众动容却丝毫不突兀的豪言壮语。


7
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茎一样的正直。
——屠呦呦

这一单元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
展示她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全过程

全国疟疾防治研究的五年规划下达
屠呦呦和全体研究员立刻夜以继日动起来

项目进展缓慢
成果还迟迟不出现
屠呦呦身上的担子一下重了

怀疑是发现真理的起始点
她推翻过往的成果重新出发
终究完成了国家的期望

人物速写: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正是这位朴实无华、直爽冷静的科学家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最终发现了攻战人类恶疾的密码,她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


8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他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

为了让大家都吃饱饭
不再受制于土地的反复无常
袁隆平把自己放逐在杂交水稻田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向乡亲们许下承诺
这一诺就是千千万万次的稻田实验

人物速写:

给每一株稻苗取名字、醉心水稻把相亲对象吓跑、习惯性挠头、拉小提琴、拿滚烫的暖瓶塞烫皮肤止痒……剧中这些生动鲜活的情节和细节,给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袁隆平院士形象。“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2018年,当时年逾88岁的袁隆平讲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袁隆平爷爷奋斗了一生。”



9
写作角度
主题一:家国记忆

《功勋》获赞,离不开创作团队研读资料、拜访功勋人物的家人、采访其同事和学生,一点一滴构筑起深藏功名甚至已不在人世的功勋人物的形象。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不能脱开“真实”的底色。主旋律影视剧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讴歌,是在保留一种“家国记忆”,唯有用真实的、历史的、辩证的视角看待和展现人和事,忠实准确地反映出人民和时代的面貌,才算“不辜负”。近几年,如此气质的主旋律影视剧渐渐多起来,对于整个影视剧创作和市场环境,无疑都有净化和优化作用。(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主题二:英雄的时代价值


《功勋》是英模题材的主题创作。为什么英模人物的真实经历很感人,但有些文艺作品表现出来却让观众难以产生共情?郑晓龙认为,关键在于细节。细节真实可以带来情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物是真实的,故事也是真实的,但细节不真实,观众不会相信。电视剧是文艺作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塑造去感动人,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传递思想和价值。所以,《功勋》力图细致描摹英雄人物的平凡之处、普通人的崇高人格,集中笔墨写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让观众读懂功勋人物的卓越所在,读懂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时代价值。(来源:《浙江卫视》)

主题三:时代精神

重温感动,铭记英雄。《功勋》用单元剧的叙述方式,诠释了八位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模范精神。在平凡与伟大之间,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功勋》以人物为核心,以充沛饱满的情感、真实震撼的镜头,展现出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功勋模范人物,对信仰的执著,对信念的坚持,用他们的崇高精神感召国人,汇成助推国家发展进步的雄浑力量。(来源:新华网)


10
时评

01
《功勋》热播,传奇功勋的家国情怀有多动人?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李忱阳


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全文阅读:《功勋》热播,传奇功勋的家国情怀有多动人?


02
作品成功归于功勋人物自带的光芒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10-27  
作者:郑晓龙(电视剧《功勋》总导演)


两年前第一次面对这个题材,我完全不自信。因为这种以真人真事为蓝本的题材,能施展的艺术创作空间没那么大。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一般老百姓也不了解,核物理、核潜艇、航天、医药、农业育种科技,让观众看懂都不容易,又遑论感兴趣。但我翻看8位功勋人物的相关资料后,逐渐与他们的事迹产生共情,甚至一些人物形象开始在脑海里鲜活起来。

作品的成功要归功于功勋们自带的光芒。他们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他们在平凡人生中创造出的不凡功绩,为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有了这些感动中国的功勋人物,才有我们感动观众的故事。

我们要做的是解题和破题。我们首先回到源头,努力理解党和政府颁发“共和国功勋”勋章背后的深意——表彰功勋,为大众树榜样,为国家立精神。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找到了破题的切入点,即要写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有些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容易辨识,比如屠呦呦、袁隆平、于敏、黄旭华、孙家栋,他们的不凡成就举世瞩目。但也有些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不那么好辨识,比如申纪兰。大家都知道她当了十三届人大代表,但鲜为人知的是,她是新中国倡导和践行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为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再比如李延年,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等大小战斗20多次,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部队坚守住346.6高地,是李延年经历的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也是为停战谈判赢得的决定性的一仗,这就是他的高光时刻。还有张富清获得过很多军功,却60多年深藏功名,从来不因战功向组织伸手提条件、要待遇,这是他真正的高光时刻。我们还要找到每个功勋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这样才能创作出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作为基调,我们的创作就有了取舍素材的依据。

我们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核心要求就两个字:真实。除了我一向强调的细节真实,比如服装、道具、场景这些都要尽力还原外,还要有时代的真实感,人物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都要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年代,虚构的情节也必须符合功勋人物的主要精神,是以人物自身特点为依据有可能发生的剧情。努力抓住每个功勋人物的精神内核,写好人物的成长,让观众觉得功勋人物也是有血肉之躯的平凡人,但他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作为在《功勋》这个主题项目下的单元剧,我们希望这部作品的呈现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各自的风格。所谓整体性,就是现实主义创作内容以及统一的片头设计。所谓不同的风格样式,就是发挥各组主创的积极性,注意给他们留下足够独立的创作空间。参加《功勋》拍摄的各分组导演和编剧都是电视剧的行业翘楚,都能独当一面。每个创作人员都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就能呈现出不同功勋分组故事的新鲜感。各组去深入采访、调研、构思故事时,会有自己的感受和创作冲动,而这样拍出来的作品也会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我从事导演职业这么多年,用这样的方式创作还是第一次,是挑战,也是有益的尝试,收获颇丰。

总之,这部作品的成功是共同努力的结果。整个拍摄过程中,大家不辞辛苦,不计较得失,精益求精,即使在完成初剪之后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小到一句台词,大到部分情节,都反复修改,甚至重拍。回想这两年创作的日日夜夜,参加拍摄的演职人员,多达2600多人,团结一致,坚持不懈。现在可以说大家的心血没有白付出。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7日15版)


03

《功勋》:为新中国英雄立传,给中华儿女明德

来源:文汇报, 作者:赵彤,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10月21日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世代出英雄,英雄有世代。《功勋》所书写的功勋人物,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麒麟阁十一名臣”“云台二十八将”等所刻画的封侯拜相、封妻荫子的勋阀不同。《功勋》所塑造的功勋人物,“是千千万万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和袁隆平这八位功勋人物,是具有鲜明时代标志的英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勋杰。

《功勋》八章的传主们是有共性的。其一,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感受过“国破山河在”的仓皇,渴望着国家强盛的到来。正如孙家栋所说“做过亡国奴的人更懂得祖国两个字的意义”,又如于敏所言“我们造的是国家的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其二,他们都是平民家庭的子女,都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即如张富清告诫子女“人只要活着就要关心国家大事”,或如袁隆平写下“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题词。其三,他们立足在阵地、基地和田地,寄意寒星荃不察,敏于事而讷于言,在兀兀穷年中孜孜以求。黄旭华研制核潜艇前后历经三十年,屠呦呦以大海捞针的“笨功夫”验证民方数百个,申纪兰的口头禅是“我能受”,于敏借古抒怀的一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若要概括《功勋》主角的共同身世和心怀,或可说是“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功勋》八章故事的讲法有创新,传主有个性。

攻山头、守阵地是李延年篇章的核心故事。从电影《英雄儿女》开始,到《上甘岭》及至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创作中,攻防战的故事不少。李延年带队攻守346.6高地,打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特美丽。独特之处在于,这场战斗是由指导员而非连长指挥的作战,是由李延年率领一批“解放战士”进行的作战,是还要面对敌方“思想工作”的作战,这都是抗美援朝题材叙事中前所未见的。七连的胜利,是李延年身先士卒的胜利,也是“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的胜利,还是“为了千千万万个二妞”的胜利,更是人民军队始终坚持政治建军思想的胜利。

描写“两弹一星”元勋的作品也很多,《功勋》也讲出了新鲜的特色。以往核武器研制题材中,那些艰难困苦的情境仍在,即如缺粮少食的情况,在《功勋》里由于敏“偷食萝卜条”得到复述。但在《功勋》里,更多了些艰难岁月中不改的乐观、豁达与幽默。即如按照于敏的“叉鱼理论”操作,四五位科学家只抓到一条三寸长的小鱼;即如孙家栋和钱学森被锁在图书室,略感仓促登上窗台的孙家栋贸然地请钱学森“先跳”。他们的爱情,也不止于两地相隔,还有躺在被窝想象烤鸭的吃法,还有结婚后把饼干盒里的全部家当交给“领导”。

寓非凡于平凡之中,融超常与家常为一体,这是《功勋》在英雄叙事中别开生面的地方。而烘云托月、以宾写主的笔法,在《功勋》中运用得也是炉火纯青。

假如西沟村里没有歪歪这个“壮劳力”懒汉,从对申纪兰冷嘲热讽到艳羡不已到指哪打哪的转变,那申纪兰和婆姨们争取地位的故事就会失色很多;屠呦呦的“各色”,今天或可称为“高冷”,但每每看到她的资料中夹带的“小花”,才映衬出屠呦呦深埋的柔情和热肠;因为有了“民科人才”李大手的疯癫,才凸显了研究杂交水稻对科技人员的磨砺和煎熬有多大……

在《功勋》里,不仅八位传主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亲友和同事也熠熠生辉。在家人群像中,从孙玉芹到邓哲,传主的妻子和丈夫们,在爱人为国担当的时候,他们默默地承受着分别之苦、扛起家庭的重担。《功勋》开始于七连高呼“保卫千千万万个二妞”宣言,收束于袁隆平对妈妈的告慰。在首尾相应之中,作品含蓄地揭示了在英杰自强不息的背后,有厚德载物的脉脉支撑。在同事群像中,李延年深得营长、教导员和团长的信任,于敏的自信有郝国志的力挺、陆杰的协助,孙家栋的担当有钱学森的信赖、李东海的嘱托,申纪兰的勇气来自李华的提携和韩记者的指点,黄旭华的设计有刘宏元、赵达生的分担,袁隆平的实验有陈洪新的肯定和谭胖公的付出。《功勋》并未回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凉薄,更展现了木秀于林林必护之的温厚。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在这部作品里,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那是新中国创基立业、爬坡过坎的时期。剧中的主人公大多处在物质条件短缺的条件下,艰难困苦如影随形。可以说,《功勋》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今天,在新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时,在国家实力和物质条件强大充裕的条件下,我们如何保持坚毅的进取精神,如何创造新的功勋,这或许是《功勋》带领我们在缅怀英雄前贤功绩之后,留下的思考。

犹记得,电视剧《功勋》开播于中秋佳节之后、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和国庆七十二周年之前。在它所讲述的八章人物传记故事里,有离合、有悲欢、有家园、有河山,有风华正茂,有沧海桑田。从“保卫千千万万个二妞”语出,它就触及到“但愿人长久”的柔情与美好,从“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语出,它就涉及到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课题。

《功勋》的片头题记写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英雄,未必就一定有“人长久”,但是如果没有英雄,就只剩下了“但愿”。




推荐阅读


最全汇总热点主题:文化自信时评与范文,附精彩点评!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艺德饭圈3,「李云迪事件」时评+金句+角度

作文训练:“坚守比离开哪个更重要”辩论稿写作

主题 | 关于“生态文明”的作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