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数学中考分析
发布于 2021-11-06 20:16 ,所属分类:数学资料学习库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及分析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以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命题依据,遵循课程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学科育人价值,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考生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发挥了试题的导向作用,坚持稳中求新的命题指导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对比往年试题,2021年试题难度与去年相近,学生反馈良好。题目推陈出新,更加突出对数学知识应用性的考查,凸显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2021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试题素材、情境紧密联系实际,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展示河南人文历史韵味,试卷中的“数学味”与“生活味”对考生的数学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作用。
试卷中有近六道试题(第2;8;17;19;20;21题,分值达到42分)都赋予了实际情景,以恰当的实际问题为依托,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与社会热点的联系,这样既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又能引导学生从“解题”的能手变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
一、立足“四基”,突出基本数学素养
整套数学卷子对初中阶段所学基本内容覆盖面较广,基础性较强,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部分试题源于教材,没有偏、怪、难题,比如1-8题,11-13题考查基本知识,16题考查计算和化简,17题考查统计中的数据分析,19题考查利用三角函数测量佛像的高度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9题的旋转变换下求点的坐标,考查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此题的解决方法较多,既可以选择互余的两角的三角函数解决,也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甚至也可以用表达式求解,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认知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也体现了命题的公平性。
二、彰显“四能”,引导数学课堂教学方向
试卷适量增加了文字阅读量,注重阅读理解能力、聚焦“四能”(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规律,较好地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试卷的选拔功能。例如14题,求弧长,要首先确定圆心和半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圆心;第15题考查图形变换中的折叠问题,两次折叠后,某点落在三角形的边上,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会分析可能落在哪个边上,空间想象特别好的同学能快速找到两种特殊情况,多数同学会根据落点的位置顺藤摸瓜分析对应图形,也有少数同学可能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对应图形,再通过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第23题,是尺规作角平分线背景下的新几何探究题目,首先给出两种新的尺规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让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出来的也是角平分线,第三问在此基础上融入动点,解决特殊角度下的线段长度问题。此题设计梯度合理,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考查范围较为广泛,观察、猜想、推理、验证,注重对学生活动方式的考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从而培养学生从事数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
三、面向全体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着眼于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试卷命题贴近生活,第2题通过河南济困加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普世思想;第8题背景北斗、天问、九章、高铁融合多方面元素;17题背景“中学生睡眠时间”也正是考生自己所熟悉的事;19题背景龙门石窟让学生感受中国石刻艺术瑰宝,增加民族自豪感;20题通过“石磨”原理,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1题通过济源市王屋山风景区“猕猴玩偶”,宣传了我们大好河南,美丽河南,人文河南。这些题目背景,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
详细来说,概以如下:
一、命题原则(四性)
1.内容基础性(四基)
试卷的设计与试题的命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的过程中,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2.素材形式公平性
试题素材和呈现形式对每一位考生公平,试题评分尊重不同解答方法和表述方式。
3.数学知识应用性
试题背景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注重对考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彰显课程基本理念。
4.试卷导向性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各个方面的考查,在知识覆盖面的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试题难易设置合理,有一定的梯度,以体现相应的区分度,使试卷能有效、全面地评价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二、试卷结构
1.试卷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分值比例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符。
2.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类,这三类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25%、12.5%、62.5%。主、客观性试题分配符合评价要求,还是23道题,题量适中。
3.试卷中试题难易程度以递进式呈现,分别为基础题(73分,占60.83%)、中等题(34分,占28.34%)、较难题、难题(13分,占10.83%),试题梯度布局合理,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分,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选拔性考试的功能。
三、试卷特点
试卷既保持了我省历年来中招命题的稳定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创新性理念,做到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整体上看,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四基”“四能”的考查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注重数学思考,避免繁杂运算,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如选择题、填空题中大多设置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题注重对基础运算、逻辑推理等基本数学能力的考查等。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试题相对于前几年,有意识地在下调难度,进一步引导课堂回归学科本质,并略微调整了基础题与难题之间的比例,践行国家提倡的双减行动。
2.突出重点,注重大纲重点的考查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试卷突出考查《课程标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以主干知识为主:对数与式(如第1、2、4、11、16题),方程不等式(如第7、21题),函数(如第10、12、18、22题),三角形(如第15、19、20、23题),四边形(如第6、9、10题),统计与概率(如第8、13、17题)等知识的考查占据重要的位置。
3.适度变化,注重试题稳中有变、变中创新
解答题15题回归了折叠问题,去掉了“手拉手模型、阴影部分求面积”的套路题型,不过也有创新点,出现了2次折叠,但分析角度并没有太大变化。第16题分值从8分改为10分,且分为两道题,每道小题各5分,第1小题为计算,包含对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及负指数幂的考查,(把往年11题的3分内容调到了16题变为5分内容),第2小题仅考分式化简,没有求值。21题由10分改为9分,22题去年的新函数问题今年没有再延续,但探究函数本身相关性质仍是主要考查点;23题由11分改为10分,同时23题由经典的类比探究改为探究尺规作图的原理及应用。试卷适量增加了文字阅读量,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试题与国家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与河南的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境中学以致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4.贴近实际,注重应用和价值的体现
2021年河南中考数学卷进一步丰富试题的选材范围,创设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文化情境,以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背景设计试题,反映了数学的多种应用,在数学知识内容与提出的问题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第2题体现了河南人民互相帮扶的高贵品质;8题背景北斗、天问、九章、高铁融合多方面元素,在考查概率这一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北斗”、“天问”、“高铁”和“九章量子计算机”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弘扬民族精神。17题背景“中学生睡眠时间”也正是考生自己所熟悉的事,以4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睡眠令”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答案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背景取材公平、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能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19题背景龙门石窟让学生感受中国石刻艺术瑰宝,增加民族自豪感,在考查三角函数知识的同时,进行美育渗透,试题的设置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0题通过“石磨”原理,让学生再次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将“石磨”这一日常事物揉入试题,介绍物理学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在考查圆的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感受身边生活中数学;21题取材实际生活,宣传大好河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5.思维,注重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的考查
试卷中着重考查了众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运动变化、方程、函数、待定系数法等)。例如:第15、23题(分类讨论);第9、10、22题(数形结合);第21题(方程、函数、类比思想);第18、22题(待定系数法)。
四、试题分析
选择题重点试题分析
2.科学记数法考查形式有3种:①带计数单位(亿、万亿)的;②不带计数单位的;③根据数字确定n值).题目多以时下全国或河南热点信息为背景进行考查,今年考的是河南热点信息。
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BA2+BE2=AE2=25,
设BE的长度为t,
则BA=t+1,
∴(t+1)2十t2=25,
即:t2+t-12=0,
∴(t+4)(t-3)=0,
由于t>0,
∴t+4>0,
∴t-3=0,
∴t=3.
∴BC=2BE=2t=2×3=6.
故选择:C.
填空题试题分析
一、命题意图
从“四基”上,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的相关计算、统计的基本应用、几何图形的相关计算;从数学能力上,考查了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能综合运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主要数学思想: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
二、考查主要知识点
11题:把经常考的简单计算换成了分式的性质及意义,属于基础题
12题:考查函数的基本性质,开放性题目,属于基础题。要求写出一个图象经过原点的函数解析式,作为一道答案开放的试题,即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函数图象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助于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13题:统计基本应用,结合图形得出结果,属于基础题
14题:将正方形、圆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方格背景下求弧长,题目难度不大,但想解决问题要确定这段弧所在圆的圆心,这其实是由课本题目(九上P111页例1)改编而来。这种源于课本的考题,既立足教材又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或延伸,旨在引导教学回归教材,注重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15题:两次折叠。将直角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内容相结合,解决图形的折叠问题,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及构造图形、数学推理能力。大胆创新,将实践操作融入其中。试题以折纸为背景,以折纸活动中真实的思维历程为线索,从直角三角形折叠入手,运用图形变换构造新的图形,充分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操作类问题的能力。
三、典型错误简析
11题正确的答案为 X≠1,学生典型的错误有:① X>1且X≠1 ②X>1 ③X=1 ④X=0
12题学生写的答案有的不规范。
13题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字体不规范,如把“甲”字写成“申”、“由”、“用”等,学生自己去添加字,如写成甲厂 、甲场
四、由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书写要规范,不要连笔,不要涂抹不清。数字、字母书写要工整,如甲写的像申、用等;y写的像9等,不能让改卷老师去猜答案。
2.填空题只最终的结果,不解题过程,像合并同类项、约分等基本运算的题目要化到最简结果。
3.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要严谨。如函数后缀加零的、不合并同类项的,属于基础知识不牢固。
4.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重视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熟练程度,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得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更要他们做题的细节,把会做的题做对,减少失误,减少失分。
第16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第16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第16题第1小题为计算,包含对负指数幂、算术平方根及零指数幂等的考查,两步出结果;第2小题考查分式化简、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因式分解、通分约分等基本数学素养,今年没有考求值形式仍然是往年形式:①A÷(B±C);②(A-B)÷C;③A-B÷C;。
三、典型错误简析
(10)分式化简与分式方程分不清
四、由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解惑;强化基本计算能力的训练,除了今年考查过的负指数幂、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分式化简、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因式分解、通分约分等知识,还有实数的运算、解方程(组)、不等式(组)也要加强训练并熟练运用掌握。
2、重视解题过程的书写工整,步骤规范,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3、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4、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冷静、不急躁,认真对待简单题目。
第17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2021年“统计与概率”部分考了15分,分别是8、13、17题。作为大题的17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法)、统计图(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中位数、合格率等。
三、典型错误简析
1. 对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步骤理解不清,学生见空格就填,有不少考生把填写调查问卷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
2. 通过分析与计算寻找中位数的方法掌握不牢。例:有不少的考生在第(1)问的第一个空中,填写第②组或者第⑤组等。
3. 学生书写不规范,第(1)问第一个空,题中点明“(填序号)”,按题中序号的书写应填③,有不少考生填写:3、三、第3组、第三组等。第(1)问第二个题中点明“百分比”,不少考生填写0.17、17/100、17:100等。但是还有个别考生漏写百分号,直接填写17,属于错误答案。
4. 第(1)问填空题,部分考生把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导致卷面不明晰。
5. 第(1)问第二个空填写的答案化简不彻底或者化简错误。例直接填写:85/100。
6. 第(2)问中,要求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部分考生对评价和建议这两个词语的概念不理解,混淆不清。例:写长长的一段话,全是建议,无评价。
7. 由于没有认真审题,第(2)问中的评价错误或不合理。例:有考生作答:该校学生的睡眠时间情况很好或者良好。
8. 第(2)问中的评价含糊不清。例如:用一般、还行、也行等词语作评价。
9. 第(2)问中的建议答非所问、偏离题意、没有条理。例如:学生直接答“影响该校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要么不考虑建议的可行性或多条建议混在一起。
10. 第(2)问中的评价和建议不一致,背道而驰。
11. 字体潦草,分辨不清。
四、通过评卷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平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逐步提高学生仔细审题,规范解答的良好习惯。
2.对于基础题,要注重提升学生较快地解题速度,以给综合题留足思考与探究的时间;通过限时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快速审题的习惯,提高解题速度,达到又快又准。
3.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重视解题过程的书写规范,要求书写工整,排列整齐,不写错别字。
第18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反比例函数的题目,较好地体现了对基本思想、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的考查。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系数k值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试题在核心基础知识的同时,又突出考查了数学思想和能力,紧密贴合课标,很好地达成了中考的诊断和选拔功能。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1.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第1问。
2.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和正方形的性质---第2问。
三、典型错误简析
1.求出k的值后,把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写成了一次函数解析式或二次函数解析式,如学生在求出k=2后,写出的函数解析式为
y=2x、y=x2。
2.部分同学做题不认真,第一问把答案写成y=2/k,第二问只计算第一象限内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忘记乘4,这就导致好多学生得到的结果是2。
3.部分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会利用B点的坐标求小正方形的面积。一种情况是在求B点坐标时,联立方程组求解时没有把负值舍去,另一种情况是求出B点坐标后,不会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小正方形的面积。
4.k的几何意义理解不清,把正方形的面积
来计算。
5.审题不清,做题思路不清晰。能明白解题的大致思路但书写混乱,不会把己知条件转化为数学语言。
6.书写步骤不规范,解题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没有求解过程,部分同学字体太潦草,难辨认。
四、通过评卷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2.在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需加强渗透。
3.反比例函数与方程组结合求点的坐标时,要注意坐标的象限特点。
4.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
5.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
6.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第19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本题以龙门石窟为背景,让学生感受中国石刻艺术瑰宝,增加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函数测量佛像的高度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型来源于课本上的“九下P76页第1题、P79页第8题”,不需要学生添加辅助线,注重数学通法的考查,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知识从课本的迁移。
本命题点均在解答题的19题或20题考查,考查的模型有:①背对背型,②叠合型(或母子型).涉及的角度为:一个特殊角和一个非特殊角;两个角都为特殊角或非特殊角。今年的就是母子型,一个特殊角和一个非特殊角。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典型错误简析
1.特殊三角函数的值记忆错误,如:sin45°=1。
2.没有按照要求去书写结果,或者计算误差较大。比如:计算结果等于17、17.1等。
3.书写格式不规范。如:没有指明在哪个三角形中,直接去计算。
4抄错题中的数值,如:把BC=4抄成BC=3或者BC=5。
5.审题不清楚,重复计算,学生直接设BD为未知数,求出结果为17.4,又多加一个3,认为佛像高度为17.4+3=20.4。
6.答错位置,把20题的答案写到19题,或者书写得答案超出答题区域。
7.步骤过于简单,只有简单的数字计算,没有罗列条件。
8.解题思路混乱,字体太潦草。
四、通过评卷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 重视基础知识,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要抓牢,注意二者的理解与记忆。
2. 理解三角函数的解题思路是通过已知边角求未知边角,在实际问题中求线段的长,找到要解的直角三角形合理选用边角关系。
3. 数量关系不明确,要会正确找出图中数量关系,使问题明朗化,注意数形结合地渗透。
4. 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注意关于近似值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5.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6. 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的迁移。
第20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本题以“连杆” “石磨”为背景,通过对“曲线连杆机构”原理与使用方法的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图形相似、锐角三角函数。
三、典型解法及错误简析
1、如下图,第(1)问通过常用辅助线作法“有切点,连半径,得垂直”连结OP,把∠PAO转化为∠POC,再结合圆周角定理或三角形外角证明∠PAO=2∠PBO。
第(2)问证法分析如下:
(a)如图a,先利用半径PO、线段PA长求出线段AO,然后构造Rt△POD∽Rt△OAP,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求出线段PD、OD,在Rt△PBD中结合勾股定理求PB长。
(b)根据∠PAO=∠POD,利用∠POD的正弦、余弦结合半径求出PD、OD,在Rt△PBD中结合勾股定理求PB长。
(c)如图b,先利用半径PO、线段PA长求出线段AO,再用直角三角形面积或射影定理求出线段PD、OD,然后结合矩形性质转化线段OD、OB,最后在Rt△PBE中结合勾股定理求PB长。
(d)如图c,先求出线段PD、OD长,再通过证明△PDE∽△BOE,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线段OE、DE,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E、BE,进而得到PB长。
(e) 如图d,构造等腰△PAQ,先求出OA、OQ长,进而求得QC长,再证明△CQO∽△CBP,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得PB长。
(f)如图e,分别以OM、ON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已知条件求得点P坐标(-3,4),表示点B(0,-5),然后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线段PB长。
2、答题不规范,字体太潦草 如:字母P、D、O不分、A、H不分,角符号“∠”与不等号“<”不分;应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忘记带角的符号;“∵”“∴”符号写不全;使用“∠1、∠2”却不在答题卡上标注;所有角都用“∠1、∠2……∠10”进行标记。
3、辅助线使用不规范 如:题目叙述了辅助线,答题卡上没有做出;辅助线添加字母时与用过字母重复。
4、证明过程过于繁琐,如:第(1)问可以用简短的几步证明,但学生答案占了大半个答题区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等量代换时,逻辑关系混乱,找不出因果关系。
5、勾股定理使用不规范,不指出在某个Rt△中,没有线段间关系,直接代入数据。
6、计算错误、结果不化简,如:最后计算结果出现
等情况。
四、通过评卷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规范解答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排列整齐,不写错别字,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等。
2.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运算能力,不因小失大。
3.重视解题的规范性,不仅要教给学生解题策略,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做题依据,解题时做到有理有据。
第21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本题是典型的方案最值题。以河南济源市王屋山风景区“猕猴玩偶”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的能力,学生的应用意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体会这些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工具。重点考查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的掌握运用情况。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的应用
三、典型错误简析
1、不理解题意,导致答题不全 如:只完成第(1)问或者(1)、(2)问
第(1)问列方程组(方程)时不能通过审题找出等量关系或正确列出方程却解方程组出错,导致全盘皆输。
2、审题不仔细,导致不等关系错误 如:A不得超过B进货数量的
4、设元不恰当,造成混淆 如:前两问都用x、y。
5、书写步骤不规范,字体太潦草 如:漏掉函数增减性的分析直接求值下结论。
6、一次函数性质理解不透彻,运用错误 如:W=a+450中,错把a当系数,a>0,W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错把450当系数分析,450>0,W随a的增大而增大。
7、不能合理运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如:第(2)问求得a≤10后,罗列“a=1,2……10”计算结果,然后找出最大利润。
四、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方程的学习,多让学生仔细审题,学会提取信息,做到正确描述等量与不等量关系。
2、提升学生计算能力,重视数学的规范书写。
3、函数性质的教学要落到实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要扎实,不能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4、数学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优化解题方法。
5、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解决方案问题。
6、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第22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本题和去年一样,是二次函数题,由从前的23题降低难度而成22题。旨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情况。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三、典型解法及错误简析
3、计算能力差。如:求出B点的横坐标-1后,竟然把纵坐标求错。
4、审题不细致,不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作答不认真。如:第(1)问只求m值,忽略n值,或求出m值后画蛇添足写出解析式,甚至求对答错;第(2)问只写方程组或方程的解,不写点B坐标。
5、不等式(组)概念缺失。如:求出x<-1或x>2之后综合为2<x<-1或不等式无解。
6、缺乏数形结合、分类考虑问题的能力。如:第(2)(3)不会读图、作图,导致解集求错。
四、发现学生问题,提出教师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平时练习不易过难,应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从而厌学数学,导致最基础的知识也不愿意去学。
3、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解题。
4、通过多元化活动的探索,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第23题试题分析
一、本题命题意图:
基本尺规作图是中考的必考点,以往都是出现在选择中,今年拿到了压轴上,图形是常见的图形,在八年级无数次的遇到这个图形: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凹四边形,梭型等等。本题通过两种不同于基本尺规作图的角平分线的其它作图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出来的也是角平分线,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解决特殊角度下的线段长度问题。本题注重对学生活动探究的考查,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类比探究题目,打破常规,回归基础,去套路,让学生有充分地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直观的尺规作图操作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直观想象与推理能力,使知识的考查从直接应用走向理解应用。使学生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素材简单,情境真实,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试题,意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记忆转向理解,更多的数学本质。问题层次清晰明了,从不同高度考查学生的能力、思维品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思维含量,是命题组的用心之作。
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尺规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
三、典型解法及错误简析
1、本题第(2)问证法较多,分析如下:
(a)如图1,先证明△ODE≌△OCF,得∠OED=∠OFC,结合等腰△OEF,证得∠PEF=∠PFE,则PE=PF,然后证明△OPE≌△OPF,得到∠AOP=∠BOP,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
(b)如图2,先使用“SAS”证明△ODE≌△OCF,得∠OED=∠OFC,再使用“AAS”证明△CPE≌△DPF,最后“SSS”证明△OPF≌△OPE或△OCP≌△ODP,得到∠AOP=∠BOP,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
(c)如图3,先使用“SAS”证明△ODE≌△OCF,得∠OCF=∠ODE,结合等腰△OCD与等式性质证明∠PCD=∠PDC,得出PC=PD后,再次证明△OCP≌△ODP, 然后得到∠AOP=∠BOP,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
(d)如图4,先使用“SAS”证明△ODE≌△OCF,得出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减去公共四边形OCPD的面积得
,由已知可证CE=DF,因此PH=PG,然后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证出结论。
(e)如图5,先证明△ODE≌△OCF,得∠OED=∠OFC,结合等腰△OEF,证得∠PEF=∠PFE,则PE=PF,根据OE=OF可知,点P、O均在EF垂直平分线上,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出OP平分∠AOB。
2、审题不细致,不按要求作答。如:第(1)问明确要求填写序号,结果填写成“ABCDE字母”、“数字1、2、3形式”、“定理名称HL”;第(2)问题判断时回答“正确”、“得到了”、“能”、“对”、“成立”、“可以”、“合理”、“平分”,答非所问。
3、书写不认真,辨认困难。如:第(1)问的回答中出现不规范数字,“2”、“3”、“5”不分;第(2)问学生进行证明时字母书写不规范,如“D、P、O、C不分”。
4、书写混乱无序,卷面脏乱差。
5、知识点运用错误。如:使用“SSA”“AAA”证明三角形全等;有线段相等无垂直,就使用角平分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6、证明过程中,自创条件,无中生有。如:辅助线多用途,想要什么有什么;需要证明后才能使用的结论直接当做条件使用。
四、本题建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作图的依据一定要给学生分析到位,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
2、正确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让学生明白几何证明过程要有理有据。
3、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
5、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体来看,202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数学试卷是对考生数学能力的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对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无死角”的考查。考查维度由“双能”向“四能”延展,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层次。通过设置探究型问题、开放型问题、操作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和运动变化型问题,考查学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
既体现了对以往试卷优点的继承,同时又有一定的创新;既了数学的学科本质,又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培养理性思维的价值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既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作出了合理评价,又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提供了主要依据,同时对一线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纵观整张试卷,处处体现出命题组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心中有标准,眼中有学生,彰显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对学生未来生活的引领,是一份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试卷,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