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每日两题】考研倒计时41天教育的社会功能+孔子的教育思想
发布于 2021-11-15 11:35 ,所属分类:考研学习资料大全
4
我们
基础阶段“每日一题”
怎么使用每日一题
内容:开始阶段以名词解释为主,由易到难。一轮后开始搭配:名词解释+简答。
每周日晚21点开启基础阶段周末小结有奖问答,预计用时半小时左右。
问答形式:采用多种题型;
问答内容:暑假阶段总第四十六周(11.15-11.21)每日两题内容为主;
具体操作:2022年包包学长教育硕士考研(群号:785137885)群内,猫猫发布问题,同学们作答,每道题速度最快且答案正确的第一名积3分,第二名积2分,第三名到第五名积1分,具体排名以以猫猫截图为准。
奖励形式:积分排名前五名且本周打卡每日两题三次及以上的同学将颁发迷你奖学金(在当晚开始有奖问答之前上传三次都计入在内,每日一题日常没跟上的要合理利用周六周日复习时间)。积分榜第一名奖励10元,第二名到第五名奖励5元。
最终解释权归包包教硕之家所有。
第四十六周
周一
1、教育的社会功能
【思路参考】
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教育的流动功能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而日益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作用。
(1)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因为要在社会上生存、生活、流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与品质,也就是必须接受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我们必须认识到:“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是 “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参与建设集体的未来和继续学习。
(2)教育是社会流通的主要通道。在今天的我国农村,年轻一代要成功地进行社会流通,尤其是纵向流通,只有通过教育,甚至只有经过优质的高等教育才能实现。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速,正充分展现其主要的社会功能,保证了人口与人才的调整、转换与供应。
(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若作更深入的探讨,它对社会成员来说,实质上是一种关乎发展权利和生存方式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是一种关乎自我实现的教育资源的获得与利用的问题。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主要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使人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①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②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③教育的生态功能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④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2、孔子的教育思想
【思路参考】
1)创办私学与编订 “六经”
(1)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编订 “六经”,奠定了儒家教育的基础。
(2)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是百家争鸣的先驱,创办了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私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思想:“庶、富、教”
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立国治国的三个重要条件,即三个施政大纲:首先是 “庶”,要有较多劳动力;其次是 “富”,要使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再次是 “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知道如何安分守己。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3)教育与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论述教育与人的关系,首次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4)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的原意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与 “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
6)以 “六艺”为教学内容
孔子的教学内容虽袭用西周 “六艺”名称,但对所传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孔子进行研究并编成教材的有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孔子的教学内容存在三方面特点:其一,偏重社会人事;其二,偏重文事;其三,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7)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只有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因材施教有利于加速各种人才的成长。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谈话和个别观察。
(2)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这项原则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间的矛盾。
①孔子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才是可靠和有效的。
②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在 《论语集注》中说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现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③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他提出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简称为 “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与观点。
④孔子还提出 “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思考事物的不同方面辨别是非,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注意事物的对立面,在分析其矛盾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合乎辩证法的。
(3)学思行结合
① “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孔子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学思结合。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他提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读书记诵一些知识,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就只能是抽象的理解,抓不住事物要领;如果只思考而不通过读书吸收实际知识,那也会心中疑惑,不能解决问题,容易倦怠。学习与思考不宜偏废,应当结合起来,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②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 “学以致用”,学是手段,行是目的,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
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所探索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论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内容
①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修养。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
② “礼”与 “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 “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 “仁”的精神为指导。
③学礼要做到一切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规范。礼要有一定的形式,但更应该重视的还是礼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否则就徒具形式。
④在道德教育中,提倡礼的教育要贯注仁的精神,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能真正充实。
⑤以仁的精神来对待不同的伦理关系时,就有不同的更具体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道德规范是忠与孝。“忠”要求对人尽心竭力、诚实负责;“孝”要求尊敬和顺从父母。
仁德的实行可分忠和恕两方面,即消极的方面和积极的方面,“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立志:以志于仁道为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并且坚持志向,不为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动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克制个人非分的欲望,限制对私利的追求,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达到仁这一最高的道德要求。
③力行:努力按道德规范进行实践,言行一致,实际行动才表明人的道德水平。“言必行,行必果”。
④中庸:待人处事要做到恰到好处,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也”。
⑤内省:不论道德认识或是道德实践,都需要有主观积极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
孔子主张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⑥改过:人会犯错误是客观存在,“过则勿惮改”,正确的态度是正视错误,勇于改过。有过不改,才真正成为过错,妨碍自己的道德修养。
9)论教师: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而不厌。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
②诲人不倦。教师以教为业,以教为乐,需要对学生和社会有着高度责任心,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是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③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也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既要巩固旧知识又要探索新知识,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以身作则。教师的教育方式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
⑤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对学生充满信心,抱有乐观态度,对他们加以重视和培养。
⑥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应当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孔子是一个 “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打卡展示
提醒:每日两题考察方式只是按《超级真题》里知识点的方式,不局限于题型,大家以知识点记忆,面对不同题型,以不变应万变。如果大纲对该知识点有新增补充或者表述,请自行根据补充文档因地制宜。
一天之计在于晨,希望大家先去背好这个知识点,及时投稿!
明天精选一下大家的成品!本打卡学习活动是免费的,但也需要包包学长付出很多精力,如果你有收获,在复习过程中点击下面可赞赏一下。
关于包包学长
欢迎全国教育硕士考生加入2022级包包学长群:
2022年包包教硕之家群:785137885
包包学长喜马拉雅电台账户:包包学长
包包学长新浪微博:教育硕士包包学长
购买包包学长2022年超级套餐(至少拥有其中的组合)的小伙伴可以免费加入性价比最高的教育硕士实验班和实验班作业专区。(含包包学长333大礼包↓)
淘宝店铺搜索:“包包教硕之家考研书店”即可入手
保存图片,淘宝,即可进入官方店铺购买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