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NA2021:GE用118篇中稿文章重塑CT影像

发布于 2021-11-29 20:5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01


今天,第107届RSNA在美国芝加哥McCormick Place如期举办,正式开幕。新冠难抵热情,各路学者、科学家、医疗公司汇聚芝加哥学习交流,珍惜这每年一次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本届会议的主题为“重塑影像”,下面就请大家跟随哥的步伐,看看2021年GE在哪些方面“重塑CT影像”!

拨云见日 再创新高

2021年,是CTRC支持中国学者参加RSNA会议的第17个年头。遥想2020疫情施虐全球,中国放射学者一边抗疫一边做科学研究,仍保持在70篇以上的中稿(连续9年突破70篇)。11 月 27 日,钟南山院士在 " 室内环境 · 构建全民防疫人类命运共同体 " 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疫苗完成两剂接种者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 76.8%,到今年年底,接种率就将超过 80%,为建立群体免疫打下基础。零散的疫情也都及时得到控制,中国放射学者在积极参与抗疫的同时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临床研究。2021年,CTRC与中国放射学者合作,中稿量达到了空前的118篇并连续10年突破70篇,继2019年90篇之后再创新高,17年的与中国学者合作的中稿总数达到了965篇,平均每年高达57篇。根据RSNA官网的信息,今年的中稿RSNA论文,Scientific Presentation的总数为2000+,Education Exhibits的总数为1500+,与之前历年相比略有下降。这更加凸显了今年的118篇中稿RSNA论文这个新高的来之不易,也侧面证明了中国学者硬实力的增强。

相较于2019年中稿的24家医院,2021年共有40家医院中稿。越来越多的医院从无到有,从一篇中稿到十余篇中稿,其中宁夏人民医院的有关CT的中稿论文高达19篇,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师面孔涌现而出,CTRC的科学家用专业和执着携手中国放射学者打造中国影像界百花齐放的RSNA态势。CTRC愿意与期望走出国门、在国际顶尖舞台展示自己的医院密切合作,在RSNA共同展现中国风采!

紧跟步伐 展现硬核实力

Scientific presentation的口头发表是世界年轻学者最青睐的展现形式。2019年和2020年中国学者基于GECT平台的中稿中,以Oral形式发表的文摘都达半数左右。2021年,仍继续这个势头,近一半的文章以口头发言的形式发表。这不仅说明GE CT平台拥有用于研究的先进的技术,而且也表明中国年轻学者在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成熟,具有科研硬核实力。

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后来居上

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继续掀起热潮,放射领域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13篇,到2020年的32篇,再到2021年的45篇,AI与影像结合是今年最大的宠儿。GSI连续三年保持科研热点,除了比以往更加精准的物质分离、单能量成像,虚拟平扫、有效原子序数、去金属伪影以外,在多物质能谱(MMD)和多参数分析(MP)方面都有了更多的突破。尤其值得的是能谱与人工智能的结合,2021年AI与GSI相结合的文章共有5篇。

上海瑞金医院发表的两篇体模实验均使用了Apex 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低到中能量段,双瞬切能谱会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另一篇AI文章中,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体模实验发现在Apex自带的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的加持下,可以使用更低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而且不会牺牲空间分辨率。

高清低剂量是临床一直以来追求的的目标。2021年共有17篇文献入选,包括头颈,胸部,心脏,腹部等各个部位。随着技术的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在逐渐被认可与应用,比如4D的CT扫描。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关爱患者。

展望未来 不辜负期待

118,这个数字代表中国放射界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这背后有中国放射学者艰辛的努力、也有GE CTRC科学家团队无私的奉献和先进设备及技术的依托。我们也相信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多的中稿文章以及科技创新,同时将RSNA投稿转化为国内核心和SCI文章,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效益。CTRC与中国放射学者相互扶持、共同渡过疫情的难关,保持初心,不辜负期待,为世界放射学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