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考资讯丨八省联考历史考卷试题分析出炉!八省试卷对比分析,全面剖析高考动向!

发布于 2021-03-27 09:1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八省市适应性联考是在考纲和考试说明未出台和高考急速推进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风向标和安民告示的作用。


与考前的过分期待和担忧不同,各份历史卷似乎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中的新亮点和新花样,也没有山东卷出台时的新颖感,却在传统命题模式“回归”方面显得突出些。


这八套试卷都注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对标新课标,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对高考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试题设计方面没有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只是在少量题型中做了审慎的调整。整体上看,这八套试题传承了多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积累的成果,回归理性、守正创新,根据等级考试的性质和考情,坚持平稳过渡、有序推进的原则,对试题作了优化调整,消除了考前普遍存在的担忧和焦虑,为六月份的高考提供了一场稳妥的预演。针对面上的各类试题评析文章多是集中于试题内容的现状,本文侧重从理性方面对八套试题从共性方面作简要评析。


01

准确定位:符合过渡时期新高考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考正处于新老高考的过渡时期,高考综合改革进入了快车道。继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六省市后,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重庆、河北、辽宁等八省市启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其余17个省区也正做着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准备。高考处于新旧模式并行时期,出现“3+3”“3+1+2”新高考与传统的“3+综合”三种考试模式。新高考的历史学科实行等级性考试,由各省市考试管理部门自行命题,未启动改革的其他省市仍使用全国卷,仍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仅新高考就有多种模式,其中沪、浙、京、津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省区仍是自主命题,所有科目仍沿袭多年的自主命题模式。山东省和海南省基本相同,采用“3+3模式,两省的语数外都由考试中心命制,山东使用全国Ⅰ卷,海南则使用全国Ⅱ卷;另外的3科选考科目即等级考试科目,由省自主命题,实行6选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作为选考科目,均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高考总分;试卷结构两省是不同的。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湖北、重庆、河北、辽宁8省采用3+1+2新考试改革,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各科满分150分,均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为首选科目,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其中一门,各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2”为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择2门,以等级赋分计入总分。这种复杂纷纭的高考考试格局,在我国高考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我国的高考正处于四十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中。

在新高考改革启动以后,面临“三新一旧”、复杂繁复的局势,考试中心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新高考改革进行了探索和专题研究。课程标准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提出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标准。2016年考试中心在全国分区对新高考评价体系作了宣讲;2017年正式推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正式颁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考试研究人员在《中国考试》等刊物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新高考的研究成果,教育部考试中心学科研究人员还对评价体系进一步作了解读。近几年来,国家考试中心在命题实践中更是作了充分探讨,学科价值、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等在试题中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在题型设置、内容比例、情景呈现等方面已取得较成功的成效。这一系列成果较清晰地呈现在这几年的全国卷试题中,也为新高考分省命题提供了范例,也基本被面上认可。

以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为标志,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新一轮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但在改革启动之初,各省市对改革的实施多持有观望、等待之态,在浙江、上海开始启动后,2015、2016年并无省市跟进,前一轮新课标实施时首批试点的广东、宁夏延迟开始,从2018年开始才大步伐启动。高考事关学生的前程,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与教育界内部、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一形势下,从高考的公平性和安全性考虑,处于过渡时期的新高考不会大起大落,实现稳而有序的过渡是高考命题的首要原则。同时,也会根据过渡时期考生的实际,稳妥的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改进高考命题。总之,八省市的新高考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消化这几年改革和命题成果,延续近几年全国卷的命题特色,实现平稳过渡,平稳有序的推进是新高考命题遵循的基本要求。高考命题的依据、关键能力考查的路径、核心素养的体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等都已明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充分体现。我们应当以平常之心对待新高考,大可不必反应过度。

02

结构题型:借鉴山东、海南卷

试卷结构是指考试内容、题型、长度、时限、难度等要素彼此结合而组成的结构系统,八省市适应性考试明确了各自的试卷结构,昭示了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八份试卷借鉴了山东、海南两种模式,并结合各省市的实际,作了一定变通和微调,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广东、河北、江苏、湖南

表2 湖北、辽宁、重庆、福建

湖北、辽宁、重庆、福建借鉴了山东卷,其中重庆与山东卷完全相同,湖北、辽宁、福建增加了一道选择题;广东、河北、江苏、湖南借鉴了海南卷,但调整了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海南卷是20题,每题2分);江苏卷仍保持特立独行的角色,非选择题中有二道必做题、四选二的选做题。

八省市试卷的题型基本传承了近几年全国卷的成果,试卷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沿袭了全国卷的设计思路,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多是落脚于“反映”“体现”“表明”等推理要求,考查阶段特征和史论结合的题目占有相当比重,体现出考查的主观化趋势,基本上是“现象-本质型”和“原因-结果型”两种类型。基于调整试题难度的需要,辽宁和重庆设计了少量的组合选择题。

在非选择题中与山东的大胆尝试不同,采用了比较保守的方式,因袭了全国卷的模式,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及历史探究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特别突出了史论结合、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概括比较能力。在四道非选择题中,大多数有三道传统型的材料分析题,一道开放性试题;其中福建、河北增加了一道形式上开放的试题半开放性试题,实则还是传统试题,并不具备开放性试题的特征。开放性试题都模仿了近几年来全国卷第42题的形式,未像考前那样大量的慕效山东卷。这一做法符合面上教学实际,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命题原则,与教育部明确提出的“增加试题开放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现在还缺乏明确的数据统计,各份试卷的难度不明确,但从试卷的考查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分析,试题的主观控制难度并不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题型设计方面未出新花样,没有山东卷那样令人惊愕的新题型。为了降低难度,辽宁、重庆甚至推出了思维含量低、有一定提示性的组合选择题。在情景设计方面,除了重庆卷有少量引用原始材料外,多数试题设计平实,无阅读障碍。这一设计思路,与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性质和平稳过渡的要求是一致的,也符合平稳过渡的命题原则。

从两类试卷区别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何对待选修模块方面,湖北、辽宁、重庆、福建与山东一样,按照历史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参照统编历史教材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安排,在必备知识考查上体现知识的体系性,将分散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选修模块的考查,既单独命制选择题,也有与必修相关内容融在一起综合考查的非选择题。这一做法,符合历史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既体现了“四翼”中综合化的要求,也符合历史学科综合性、体系性的学科特色。

广东、湖南、江苏、河北仿照海南卷做法,仍固守必修与选修的畛域,选择性必修中不命制选择题;在非选择题中只增加一道开放性试题,仍分为必做和选做,采用四选一(江苏是四选二)的做法。这一设计,过于考虑了平稳过渡和面上教学实际、教材使用等因素。这显然与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不符,有违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和必备知识整体性的精神,各省市颁布的落实新高考教学指导意见也未得到体现。这一做法,也迁就了面上教学实际和现状,同样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命题原则。

03

开放有度:审慎处理开放性试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最近教育部提出的高考命题要求中,提出试题命制了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开放性,要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近几年来的历史学科对此已作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具有良好情景设计和灵活考查思路的开放性试题(高考第42题)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作为探索、研究历史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性,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学科能力体系中层次最高的能力。山东卷突出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题量,有三道开放性试题。但命题应通盘考量,除了考虑考生的因素,还要考虑阅卷因素,现实条件下的非选择题阅卷的评分误差是困扰高考阅卷公平的难题,开放性试题的评分误差大,会严重制约公平性。对开放性试题虽出现近十年了,但仍不成熟,目前还处于研究探讨中,“新高考开放性试题研究”的国家教育考试规划课题尚未结题,特别是如何减少评分误差尚未找到正确渠道。正因如此,国家考试中心对此题型采取了非常审慎的做法,十余年来一直保持12分的分值。八省市的适应性试题,汲取了山东卷开放性试题题量过大、放大评分误差的教训,审慎地对待开放性试题,合理控制试题的开放度,除河北、福建各有一道纯开放性试题和一道半开放性试题(河北第16题、福建第17题)外,各省市仅有一道开放性试题。还有如重庆卷第17题第二问的开放性设问。这一稳妥的做法,符合我国目前的教情、考情,符合考生水平,符合非选择题的阅卷实际,是科学的、适宜的。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是国家层面提出的命题要求,是高考命题关键能力的体现,开放性试题的开发更是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如何把握开放性试题,命题专家刘芃、徐奉先已作了权威阐释(见《历史教学》20201年1期专文),山东和八省市的适应性试题在实践上也作了有益的探讨。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第一、首先应把握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开放性试题具有从新视角观察历史事物的特质,也就是能从新的角度解读和解释文本;能够使用理论观点提炼和认识事物;建立起探究性思维的方式进行作答,注重分析历史过程而淡化历史结论;鼓励考生独立提出问题等。简言之就是在形式上是“无问而问、自问自答”,没有参考答案,只有评分意见,试题只提供问题背景。

第二、开放性试题与题型的关系。现在面上普遍将开放性试题窄化了,认为只有全国卷第42题才是开放性试题。实际上选择题在开放性设计上是有很大空间的,选择题是可以做到有限开放的,其特征是:题干是对于史实的陈述而不是问句,选项应该是论述式的而不是结论式的。质量低的选项设计干扰项明显,有错误项;而开放性选择题的选项都不是完全错误的,选项之间的区别在于反映的历史真实方面的程度不同。这种题型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最佳选择题,也就是程度性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在上世纪90年代问世,因答案易产生歧义,难度过大而逐渐减少,现在因其开放性的功能而被重视。纵观八省市适应性试卷中的选择题,大体具有有限开放性试题的特征,题干注重情境营造,多是对史实的陈述而不是判断性的。从形式上看,只有辽宁、重庆有少量的组合选择题,选项明显错误的选择题较少,思维含量高的选择题比例较大。当然,受命题水平的限制,选择题的开放度还远远不够。

在主观题中,八省市传承了全国卷多年开放性试题的成果,既有全国卷第42题中那样的题目,也有传统题目中夹杂开放设问的题目。开放性试题开发的空间很大,最理想的形式是不设问题,让考生根据试题情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作答,期待山东和八省市在这方面进一步作出探索。

04

地域文化:彰显地方史特色

分省命题都是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由各省市考试部门完成的,但各省的命题也都竭力显示个性,适度渗透地域文化,考查地方史命题元素,这也是分省命题的亮点之一。开设地方史,补充地方史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有利于开拓课程资源,还能拓展命题资源。基于此,各省市的适应性测试,都注意了地方命题资源的挖掘,积极渗透了地方史的考查。如辽宁卷的第18题,考查了清代和建国初期沈阳的交通;河北卷第21题考查明清之际河北颜元、李塔代表的颜李学派,第4题考查清代对畿辅之地(主要指河北地区)的治理;湖南卷第8题近代湖南“课吏馆”设立,第18题近代湖南醴陵的反清起义,第21选修唐代湖南书法家欧阳询;江苏第16题南京南阳劝业会和商品博览会;湖北第3题唐宋时期湖北境内县级制所的设置;福建第5、7题对福建地方因素的体现等等,都不同程度了地方史的内容。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地方课程的开展,今后的分省命题还会注意地方命题资源的挖掘,适当渗透地方史的考查,这也会成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的常态和趋向。这对加强对考生的爱家乡、爱国家教育,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展现试题的鲜活性和亲近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不是对八省市新高考历史试卷的全面评析,诸如贯彻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对标高考评价体系、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等熟知的内容并未涉及,仅就面上忽略和未关注的方面呈现粗浅看法,不当之处祁谅。

作者:袁兆桐,特级教师,山东淄博市教研室(退休)北京大教育高考评价中心;李善文:高级教师, 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

END


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旨在学习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历史文章

教考资讯丨评分标准不同,学习目的一样,高中三年,每个阶段考多少分才正常?

教考资讯丨高考命题阅卷过程大揭秘,会审题才能轻松考高分!

教考资讯丨明确了!江西省新高考启动时间终于尘埃落定!

教考资讯丨高考前最关键的几十天,向胜利发起冲锋!

教考资讯丨“两会”告诉我们:这些大学专业要吃香了!2021报考重要参考,抓紧收藏

教考资讯丨八省联考官方试题评析出炉,透露今年高考命题方向

教考资讯丨八省联考意义何在?适应性测试助新高考平稳落地!

教考资讯丨免学费、包分配、带编制!这6所大学家长和考生务必了解!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