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多校联盟高考终极押题卷+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新高考Ⅰ卷试卷+答案(2022.5.30)

发布于 2022-05-31 23:10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收录于话题

#全国高三零模+一模+二模+三模试卷

2022届河南多校联盟高考终极押题卷及答案!


2022届河南省多校联盟高考终极押题(A)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提到如此的高度,把文化置于立国之本的地位。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成为文化自信的独特力量。

其实,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楚辞》只是一首首歌?不是,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而元四家的山水则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主要就在于它塑造了众多成功而典型的人物形象。老舍的《茶馆》是一部人像展览式作品,作品将戏剧空间固定在一处茶馆,它是舞台,更是社会的缩影。一般来说,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差异就是文化的差异,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文化间的冲突。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的冲突。

文艺对文化的表达还会借助于文化的形式,或者,在表达中,会将文化抽象、晶化、积淀为审美形式,所以,在许多审美活动中,艺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文化,文化就是艺术。贾平凹在长篇散文《秦腔》中说秦腔这一艺术形式“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贾平凹对秦腔的理解是深入到了文化,深入到了秦人的生活方式中的。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新诗,是诗歌形式的变化,也是中国文化的变化,所以,用白话文、写日常生活、诗体上趋于自由的新诗的诞生才被称为“一件大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的变化总要在文艺中显现出来,如果不是消费、市场、技术等文化的发展,怎么可能会出现号称中国新“第五大发明”的网络文学?所以,优秀的文艺家总能走在文化的前列,又总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文化的表达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而文化一旦积淀为形式,就能超越内容的限制,以富有个性的特征得到广泛的传播。

因此,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的文艺史说明,成为经典的文艺作品都具备充分的文化含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

B.在许多审美活动中,艺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艺表达会将文化抽象、晶化、积淀为审美形式。

C.“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的变化总要在文艺中显现出来,而文化的发展,也会促成新的文艺形式的诞生。

D.文艺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B.文章善用问句进行论证,设问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既引发思考,又强化了论述的内容。

C.文章论证语言严谨,“只有”“主要”“也”等词语的运用精准严密,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从文化自信与文艺关系写起,又以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文艺作品都会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如《诗经》不只是一首首诗作,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

B.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并且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就可以看作是中国早期启蒙文化的代表。

C.贾平凹对秦腔的理解深入到了文化,他的长篇散文《秦腔》,将文化抽象为审美形式,给别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D.“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网络文学的产生不仅受人们的消费文化影响,也与数字网络技术这一文化要素的迅猛发展密切关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吉林省内多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迎冬奥主题活动。冰雪产业在吉林省不断做大做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如今正逐步走进现实。

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游客的体验。年初以来,坐着高铁游长白山、冰雪跨年夜、雪地电音节、迎冬奥倒计时等冰雪新玩法五花八门、新体验层出不穷。正是这些多层次的冰雪体验,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冰雪产业的认识,更为吉林冰雪旅游输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融合,让冰雪文化厚积薄发。让冰雪运动成为一个文化印记,不仅能进一步擦亮吉林的冰雪运动品牌,更能让冰雪文化和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效融合,不断丰富冰雪产业的内涵。如今,从挖掘“最美的雪花飘落在吉林”,到推动“冰雪丝路”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从渔猎文明,到冰雪文创、冰雪文艺推陈出新,吉林省冰雪文化厚积薄发,尽显吉林奋斗之美,不仅让人们对吉林充满了更多期待,更让吉林冰雪产业成为吉林的又一亮点。

(摘编自《做大做强冰雪产业向着未来前进》,中国吉林网2022年01月14日)

材料二:

冰天雪地是聚宝盆,冰雪产业是摇钱树。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8500家从事冰雪运动相关的企业。在新疆阿勒泰、河北崇礼、湖北神农架等地,冰雪产业的兴起吸引了民间投资,刺激了消费,带动了当地居民脱贫奔小康。

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相比,我国冰雪运动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下一步,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向全国普及,向四季拓展。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兴建了一批高质量的冰场雪场,广大南方城市也燃起了冰雪消费热潮。《“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分别为1.86亿人和1.61亿人,冰雪运动正逐步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冰雪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冰雪装备、冰雪设施、冰雪旅游、冰雪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开发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培育新主体,不断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推动冰雪产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网2022年01月15日)

材料三:

随着冬奥会临近,我国冰雪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16项冰雪运动用品推荐性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冰雪运动用品标准空白。与国外成熟先进的冰雪运动用品产业相比,国内这一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也缺乏品牌化产品的支撑。以滑雪市场为例,雪板、雪鞋、雪杖等关键装备的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抢占,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专业团队也主要依靠进口品牌。

培育自主品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既是企业赢得市场、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关乎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在冰雪运动产品尤其是冰雪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品牌长期垄断,中国企业有必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抓住北京冬奥会这个重大历史机遇。

(摘编自《打响冰雪运动自主品牌》,《经济日报》2021年12月26日)

4.下列对冰雪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丰富人们对冰雪产业的认识,更为冰雪旅游输入新的活力,吉林省推出五花八门的冰雪新玩法以提升游客体验。

B.冰雪文化和其他文化资源有效融合,丰富了冰雪产业的内涵,也让冰雪产业成为吉林的一大亮点。

C.尽管我国冰雪运动已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

D.随着冰雪运动的逐年普及和专业化趋势增强,雪友们往往自带雪具,且他们的装备也朝多样化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要做大做强冰雪产业,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冰雪旅游的重要作用。

B.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认为发展冰雪产业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只是角度不同,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融合角度,材料三则从培育自主品牌的意义来谈。

C.目前我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燃起了冰雪消费热潮,但冰雪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我国自主品牌,我们可以引进冰雪运动装备品牌,发挥“鲶鱼效应”作用。

6.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要做大做强我国冰雪产业,应采取哪些举措。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登记(节选)

赵树理

艾艾回得北房里等了一阵等不回她妈来,就倒在她妈的床上睡着了。小飞蛾回来见闺女睡在自己的床上,就轻轻推了一把说:“艾艾!醒醒!”艾艾没有醒来,只翻了一个身,有一个明晃晃的小东西从她衣裳口袋里溜出来,丁零一声掉到地下,小飞蛾端过灯来一看:“这闺女!几时把我的罗汉钱偷到手?”

她的罗汉钱原来藏在板箱子里边的首饰匣子里。这时候,她也不再叫艾艾,先去放她的罗汉钱。她拿出钥匙来,开了箱子上的锁,到她原来放钱的地方放钱:“咦!怎么我的钱还在?”摸出来拿到灯下一看:一样,都是罗汉钱。她看了艾艾一眼,艾艾仍然睡得那么酣。她自言自语说:“憨闺女!你怎么也会干这个了?”她拿着两个罗汉钱想起她自己那一个钱的来历。

张木匠娶了小飞蛾这么个媳妇,当然觉得是得了个宝贝,连明带夜陪着小飞蛾玩。几个月过后,不知道谁从小飞蛾的娘家东主庄带了一件消息来,说小飞蛾在娘家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后来这消息传到张木匠他妈耳朵里,他妈把他叫到背地里,骂了他一顿“没骨头”,骂罢了又劝他说:“人是苦虫!痛痛打一顿就改过来了!舍不得了不得……”他受过了这顿教训以后,就好好留心找小飞蛾的岔子。

有一次他到丈人家里去,碰见保安手上戴了个斗方戒指,和小飞蛾的戒指一个样;回来一看小飞蛾的手,小飞蛾的戒指果然只留下一只。“他妈的!真是有人家保安一半!”他拉了一根铁火柱正要走,他妈一把拉住他说:“快丢手!不能使这个!细家伙打得疼,又不伤骨头,顶好是用小锯子上的梁!”他妈为什么知道这家具好打人呢?原来他妈当年年轻时候也有过小飞蛾跟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

小飞蛾抬头看看他的脸,看见他的眼睛要吃人,吓得她马上没有答上话来,张木匠的锯梁子早就打在她的腿上了。等到张木匠打得没了劲扔下家伙走出去,她觉得浑身的筋往一处抽,头上的汗,把头发湿得跟在热汤里捞出来的一样。自从她挨了这一顿打之后,这个罗汉钱更成了她的宝贝。张木匠看不上活泼的小飞蛾,觉着家里没了趣,以后到外边做活,一年半载不回家。小飞蛾只好一面伺候婆婆,一面偷偷地玩她那个罗汉钱。每天晚上她都是离了罗汉钱睡不着觉,直到生了艾艾,才把它存到首饰匣子里。

张木匠也回来了,把艾艾打发走,一边脱衣服一边悄悄跟小飞蛾说:“东院五婶说的那一家有成呀没成?快把她出脱了吧!外面的闲话可大哩!人家都说:一个马家院的燕燕,一个咱家的艾艾,是村里两个招风的东西;如今燕燕有了主了,就光剩下咱艾艾!”

第二天,五婶就到了村南头这家提亲。五婶一进去,老汉老婆齐让坐,几句见面话说过后,老婆说:“人样儿满说得过去,不过听说她声名不正!”五婶说:“那点小毛病也算不了什么,只要到咱家改过来就行!”老汉说;“还改什么?什么样的老母下什么样的儿!”五婶说:“改得了!人是苦虫!痛痛打一顿就改过来了!小飞蛾那时候,还不是张木匠一顿锯梁子打过来的?”

他们说到这里,小飞蛾正走到当院里,正赶上听见五婶末了说的那两句话。她一听,马上停了步,看了看院里没人,就又悄悄溜出院来往回走。她想:“难道这挨打也得一辈传一辈吗?我的闺女用不着请你管教!”

……

结婚这一天,因为区上说是模范婚姻,村上的群众自然也来得特别多,把小晚家一个院子全都挤满。会开了,新人就了位,不知道哪个孩子从外边学来的新调皮,要新媳妇报告恋爱经过,还要叫从罗汉钱说起。艾艾说:“那算什么稀奇?我送了他个戒指,他送了我个罗汉钱,一句话不就说完了吗?”“大家要我说,我可以说一些别的事!大家不是都知道我的声名不正吗?你们知道这怨谁?说‘男女婚姻要自主’,你们说,咱们村里谁自主过?说老实话,有没有一个不是父母主婚?”大家心里都觉着对,只是对着区干部不好意思那么说。艾艾又接着说:“要说有的话,女的就只有我和燕燕两个,可是民事主任常常要叫我们检讨!我们检讨过了,要说有错的话,就是说我们不该自主!说到这里了我也坦白坦白:为了这事,我整整骂了民事主任两个月了,现在让我来赔个情!”区分委书记说:“你骂得对!”他向全场看了一看:“党员同志们,你们说说人家骂得对不对呀?检查一下咱们区上村上,这几年处理错了多少婚姻问题,想想有多少人天天骂咱们?再要不纠正,受了党内处分不算,群众也要把咱们骂死了!”

散会以后,大家都说这种婚姻结得很好,都说:“两个人以后一定很和气,总不会像小飞蛾那时候叫张木匠打得个半死!”连一向说人家声名不正的老头子老太太,也有说好的了。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了小飞蛾遭受家庭暴力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凄惶和无处依归。事实上,在张木匠家暴行为的背后,婆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掌握着故事中每一个人的命运,以罗汉钱为线索,并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了小飞蛾罗汉钱的来历。

C.文章对小飞蛾内心世界的拿捏可谓十分精准细腻,从犹豫不决转而坚定的心理过程展现了她在包办婚姻里的痛苦挣扎、对传统婚姻的反思和对自己女儿的爱。

D.小说里小飞蛾与其婆婆都没有逃脱被家暴的命运,她们代表的是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下的广大妇女的命运。

8.文本中两次出现了“人是苦虫!痛痛打一顿就改过来了!”这样的话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登记(节选)》在叙述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产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遇春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于是命徐达为大将,率诸将浮江东下,戒之曰:“吾自起兵,未尝妄杀。今尔等当体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杀戮。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者罚毋赦。”达等顿首受命。丙申,进兵攻镇江,丁酉,克之。苗军元帅完者图出走,守将段武、平章定定战死。达等自仁和门入,号令严肃,城中晏然。遂分兵下金坛、丹阳诸县,克之。六月乙卯,命邓愈、邵成将兵进攻广德路,克之。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行丞相、总省事。遣使聘镇江秦从龙。从龙字元之,洛阳人,仕元为校官,累迁置江南行台侍御史。会兵乱,从龙以老避居镇江。太祖兵东下,谓徐达曰:“镇江有秦元之者,才器老成,入城,当为吾访之。”徐达等至镇江,得从龙,还报,太祖喜,即命朱文正以白金文绮往聘之。既至,太祖亲至龙江迎之以入。太祖即元故御史台为府,居从龙西华门外,事无大小,皆与谋。从龙尽言无隐,每以笔书漆简,问答甚密,左右无知之者。太祖呼为先生而不名。九月,太祖如镇江府,谒孔子庙,分遣儒士告谕乡邑,劝农桑。十八年春二月,以康茂才为营田使。茂才,蕲州人,初结义旅,为元捍寇江上,有功,累迁宣慰使、都元帅,戍裕溪、采石。及太祖兵渡江,茂才数战不胜,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殆尽。茂才复收溃散,竖寨于天宁州,太祖命诸军以襄阳炮破其寨。茂才奔金陵。金陵破,茂才复欲奔镇江,追及之。茂才度天命有归,乃率所部余兵三千人解甲来附,顿首言:“前日之战,各为其主。今屡败,天也。生死惟命。”太祖笑而释之,令统所部兵从征,屡有功。至是,太祖谕之曰:“比因兵乱,堤防颓圯,民废耕耨,故设营田使以修筑堤防,专掌水利。今军务实殷,用度为急,理财之道,莫先于农事。故命尔此职,分巡各处,俾高无患干,卑不病潦,务在蓄泄得宜。大抵设官为民,非以病民。”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江南,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遇春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

B.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遇春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

C.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遇春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

D.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三月/太祖既定金陵/欲发兵取镇江/虑诸将不戢士卒/为民患/遂召诸将/数以常遇春纵军士之过/欲置之法/李善长救/乃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太祖,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庙号,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C.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金陵,南京的古称,又称建康、建业、京口、石头城等,是我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古代诗人于此留下了很多怀古之作,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在徐达准备渡江时,告诫他要对士兵严加管理,勿扰百姓;徐达攻占镇江后,严守太祖告诫,军令严明,城中安定。

B.秦从龙本是元朝官员,后来得到了太祖的重用。不论事情大小,太祖都和他共同谋划;秦从龙也言无不尽,问答非常机密,身边的人无人知晓。

C.太祖在平定江南过程中,不断攻城拔寨,扩充实力,逐步确定了他的领导地位;他拜谒孔庙,并派人劝告百姓发展农业生产。

D.康茂才在元朝立下功劳,多次升迁;被太祖降服之后,率部从征,屡立战功,后被委任营田使,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镇江有秦元之者,才器老成,入城,当为吾访之。

(2)及太祖兵渡江,茂才数战不胜,常遇春设伏歼其精锐殆尽。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侄安节远来夜坐①

苏轼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②。

【注】①安节是作者的堂侄,这首诗于元丰四年写于黄州。②韩愈曾作《短灯檠歌》,感慨世事炎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远来的侄子雨夜闲谈的情景。“峥嵘”二字,本是形容山势的高耸、险峻,这里指年岁的顶点、寒气的深重。

B.“坐拨寒灰听雨声”,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听着窗外疏疏作响的雨声,一种孤寂、萧冷的氛围被渲染开来。

C.“遮眼文书”用药山惟俨禅师看经“我只图遮眼”语意,文书堆积案头,无心批阅,写出了自己的萧闲之状。

D.“伴人灯火亦多情”,灯火如此多情,和“我”相依相伴,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

15.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在黄州的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加入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高度概括了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2)在《赤壁赋》中客人借助比喻,感伤我们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开篇,在写了山之“连”和山之“高”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了山峰的挺拔险峻。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诞生在一百年前___________,从不怕迎面而来的浊浪滔滔……我沐浴着新时代的温暖阳光,从不曾记忆模糊地将你遗忘”,修葺一新的中共一大会址前,上海小荧星合唱团唱响一首《百年号角》。悠扬旋律、天籁童声,穿越神州大地百年风雨,唱出中华民族___________。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___________之中,建共和于___________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堪称伟大。

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求索者,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志气,决胜未来的底气和改天换地的勇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雨如晦  薪火相传  生灵涂炭  革故鼎新

B.风雨飘摇  一脉相承  水深火热  吐故纳新

C.风雨如晦  一脉相承  生灵涂炭  吐故纳新

D.风雨飘摇  薪火相传  水深火热  革故鼎新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B.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陷阵的志气、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C.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D.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志气、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血病是一类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科学家发现,将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可以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不仅需要技术,①____________。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呢?不少人对此心存顾虑。其实,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两周内,血液中的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②____________。

由于不同人造血干细胞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    ),否则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这就需要找到与患者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了方便白血病患者更好地找到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③____________,我国也于200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两个人的HLA配型互不一样,就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B.只有两个人的HLA配型相同时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C.若想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以两个人的HLA配型相同为前提条件

D.在两个人的HLA配型相同时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流量是个热词,互联网盈利的本质就是流量。但“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流量至上”思维的流弊,让热搜、排行失去了公信力,也伤及网络平台的内容质量。

流量正影响着你的生活。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在许多审美活动中,艺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艺表达会将文化抽象、晶化、积淀为审美形式”错误。选项因果倒置,根据“或者,在表达中,会将文化抽象、晶化、积淀为审美形式,所以,在许多审美活动中,艺术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可知。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有力地论证了论点”错误。文章开篇引用习主席的讲话,只是引出文艺与文化的关系,并没有论证论点。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经典文艺作品都会”错误。从原文“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来看,“经典文艺作品都会”扩大了范围,说的过于绝对。

B.“并且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

C.“《秦腔》,将文化抽象为审美形式”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将文化抽象为审美形式的不是散文《秦腔》,而是“秦腔”这一艺术形式。

故选D。

4.C

5.D

6.①提升游客体验,为冰雪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②将冰雪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创新融合,丰富冰雪产业内涵。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④推动冰雪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相关产业。

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发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培育新主体。

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打造冰雪运动产品自主品牌。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我国冰雪运动已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冰雪运动正逐步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我国自主品牌,我们可以引进冰雪运动装备品牌”错误。“引进冰雪运动装备品牌”是“发挥政府作用”,不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游客的体验……正是这些多层次的冰雪体验,极大丰富了人们对冰雪产业的认识,更为吉林冰雪旅游输入了新的活力”可概括出:提升游客体验,为冰雪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由“创新融合,让冰雪文化厚积薄发。让冰雪运动成为一个文化印记,不仅能进一步擦亮吉林的冰雪运动品牌,更能让冰雪文化和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效融合,不断丰富冰雪产业的内涵”可概括出:将冰雪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创新融合,丰富冰雪产业内涵。

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可概括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参与动力,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由“同时,进一步推动冰雪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冰雪装备、冰雪设施、冰雪旅游、冰雪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可概括出:推动冰雪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完善相关产业。

由“开发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培育新主体,不断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可概括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发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培育新主体。

由“以滑雪市场为例,雪板、雪鞋、雪杖等关键装备的市场几乎都被国外品牌抢占,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专业团队也主要依靠进口品牌”“在冰雪运动产品尤其是冰雪装备领域,要打破国外品牌长期垄断,中国企业有必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抓住北京冬奥会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可概括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打造冰雪运动产品自主品牌。

7.B

8.①第一次是婆婆教唆儿子的话,“苦虫”特指那些后过恋爱史或者婚前有过相好的女人,“打”反映出以婆婆为代表的守旧力量对女性的歧视与羞辱。②第二次出自媒人五婶之口,说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羞辱影响之深,引出母亲小飞蛾的不屈服及觉醒。

9.①小说冲突较为集中。《登记》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戏剧中人物、时空的集中表演。《登记》中不论是小飞蛾夫妇对话,还是五婶提亲,都体现了这种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②小说语言具有舞台性。《登记》语言很少描写、抒情和议论。如五婶提亲那段,几乎就是戏剧的台词,③人物关系设置巧妙。小飞蛾通过丈夫、女儿、五婶、燕燕等一系列的人物关系,最终完成了她的思想转变,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构成了小说情节。④小说情节清晰,张弛有致。《登记》整个故事以“罗汉钱”贯串始终,促成故事主线的发展,将不同人物组织起来,表现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态度,小说结构详略得当,张弛有致。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了小飞蛾罗汉钱的来历”错误,交代小飞蛾罗汉钱的来历是插叙不是补叙。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理解原文中的句子,要找到句子出现的语境,然后结合语境首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次考虑这句话在原文中的作用。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婆婆教唆儿子的话,某种意义上“人是苦虫”中的“苦虫”特指女人,指的是那些有过恋爱史或者婚前有过相好的女人,而“教育”她们的方式便是“打”。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羞辱,也会自然联想到当时诸多农村女性在婚内被不断殴打、改造的故事。更能反映出以婆婆为代表的守旧力量对女性的歧视与羞辱。

第二次出自媒人五婶之口,两个女人都是一样的观点,说明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羞辱影响之深;两个一样的句子也是为了引出母亲小飞蛾的反抗和她的不屈服以及缓慢而坚定的觉醒——再也不让女儿走老路,这位母亲要放女儿到光明中去,这也为艾艾和小晚的自由结合做了铺垫。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特色的能力。

就矛盾冲突而言,本文的矛盾冲突非常集中,是艾艾的婚事。围绕这个矛盾冲突,由张木匠和小飞蛾的对话“东院五婶说的那一家有成呀没成?快把她出脱了吧!外面的闲话可大哩!人家都说:一个马家院的燕燕,一个咱家的艾艾,是村里两个招风的东西;如今燕燕有了主了,就光剩下咱艾艾!”可知,张木匠仍然是封建思想比较浓厚;而五婶提亲时说“改得了!人是苦虫!痛痛打一顿就改过来了!小飞蛾那时候,还不是张木匠一顿锯梁子打过来的?”,此处反映了五婶等人还是用老思想对待妇女。总之,矛盾冲突有利于戏剧中人物、时空的集中表演。

就语言而言,小说没有大段的记叙、描写或者抒情性语言,而是多以人物对话或者心理描写为主,语言具有舞台性。如“这闺女!几时把我的罗汉钱偷到手?”“憨闺女!你怎么也会干这个了?” “他妈的!真是有人家保安一半!”,这些类似于戏剧中的旁白;“快丢手!不能使这个!细家伙打得疼,又不伤骨头,顶好是用小锯子上的梁!”等,张木匠的妈这段话使用短句和方言,富有生活气息,就是舞台上戏剧演员的台词。

就人物关系而言,小说以小飞蛾为中心人物,围绕着她的生活,逐一介绍了女儿艾艾自由恋爱遭人诟病,丈夫张木匠当初痛打她,五婶提到当年她恋爱并被痛打而改悔的事等,这些人物最终完成了她的思想转变——我的闺女用不着请你管教!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构成了小说情节。

就小说情节而言,小说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开篇写艾艾掉出“罗汉钱”,接着写小飞蛾想起自己的“罗汉钱”,引出她的故事,最后写艾艾讲自己的恋爱经过,再次提到“罗汉钱”,故事主线的发展,将不同人物组织起来,表现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态度。详写当年小飞蛾被打、五婶提亲和艾艾结婚的场景,其他略写或省略,小说结构详略得当,张弛有致

10.D

11.D

12.C

13.(1)镇江有叫秦元之的人,有才能器量,成熟稳重,(你)入城之后,应当替我拜访他。

(2)等到太祖兵马渡江,康茂才多次作战不能取胜,常遇春设伏歼灭他的精良的部队,几乎消灭光了。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季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平定金陵之后,想要发动兵力攻取镇江,考虑到众将领不约束士兵,(会)成为百姓的祸患,于是召集众将领,用常遇春放纵士兵的过错,想要用军法处置他们,李善长阻止了这件事,(他们)才免除责罚。

“不戢”与“士卒”是动宾关系,不能断开,排除AC;

“欲置之法”是“欲置之(以)法”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京口”是镇江的别称,不是南京。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劝告百姓发展农业生产”错,原文“劝农桑”的“劝”是鼓励。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才器”,才能器量;“老成”,年高德重;“访”,拜访。

(2)“及”,等到;“殆”,几乎;“尽”,光。

参考译文: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春季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平定金陵之后,想要发动兵力攻取镇江,考虑到众将领不约束士兵,(会)成为百姓的祸患,于是召集众将领,用常遇春放纵士兵的过错,想要用军法处置他们,李善长阻止了这件事,(他们)才免除责罚。于是(太祖)任命徐达担任大将,率领众将领顺江水向东行,告诫他们说:“我出兵以来,不曾滥杀。现在你们应当体悟我的心意,告诫约束士兵,攻下镇江的时候,不要放火抢掠、杀害百姓。有违抗命令的人,用军法处置,放纵士兵的人,也不赦免处罚。”徐达等人叩头拜地接受命令。丙申日,派兵前往攻打镇江,丁酉日,攻破镇江。苗军元帅完者图逃走,守将段武、平章定定战死。徐达等人从仁和门进入(镇江城),发布命令严谨有法度,城中百姓平安无事。于是分兵攻打金坛、丹阳各县,都攻克了。六月乙卯,命令邓愈、邵成率兵进攻广德路,取得胜利。秋季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行使丞相、总省的权力。(太祖)派遣使臣聘请镇江的秦从龙。秦从龙字元之,洛阳人,在元朝担任校官,多次升迁后官至江南行台侍御史。正赶上战乱,秦从龙因为年老避开战乱居住在镇江。太祖的军队向东行,他对徐达说:“镇江有叫秦元之的人,有才能器量,成熟稳重,(你)入城之后,应当替我拜访他。”徐达等人到了镇江,成功拜访秦从龙,回来上报,太祖很高兴,立刻命令朱文正拿着白银和华丽的丝织品前去聘请他。(秦从龙)到了之后,太祖亲自到龙江迎接他入城。太祖就把元代旧的御史台作为府邸,让秦从龙西居住在华门外,事情无论大小,都和他谋议。秦从龙(将心中想的)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常常用笔在漆简上书写,询问和回答十分隐秘,太祖身边的近臣没有知道的。太祖称呼他为先生而称呼名字。九月,太祖到镇江府,拜谒孔子庙,分别派遣读书人晓谕乡里的人,劝勉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十八年春二月,让康茂才担任营田使。茂才是蕲州人,当初与义军结识,为元军在江上抵御敌寇,有功劳,多次升迁作宣慰使、都元帅,戍裕溪、采石。等到太祖兵马渡江,康茂才多次作战不能取胜,常遇春设伏歼灭他的精良的部队,几乎消灭光了。茂才又收取溃散的士兵,在天宁州建起营寨,太祖命令军队用襄阳炮攻破他的营寨。茂才逃跑到金陵,金陵也被攻破。茂才又想逃向镇江,被追兵赶上。茂才考虑到天命如此,就率领所剩兵士三千人卸掉铠甲来归顺太祖,行顿首利说:“先前的作战是各为其主。如今屡次打败,是天命。生死由天命了。”太祖笑着放了他,让他率领部队跟从作战,屡次建立战功。到此时,太祖告诉他说:“近来因为战乱,提防毁坏坍塌,百姓废弃耕田,所以设置营田使来修筑堤防,专门掌管水利。如今军务繁多,用度紧张,管理财物的方法,没有比农事要紧的。所以命令你担任这个职务,巡视各地,使地势高的地方没有干旱的忧患,低的地方没有水涝灾害,一定要蓄水泄水恰到好处。大多设置官职是为了百姓,而不是害百姓。”

14.D

15.①苏轼被贬黄州,“心似已灰之木”,说明他备受打击,心如死灰,充满了凄凉和无奈;

②“坐拨寒灰”,一个动作细节展现出其内心的百无聊赖,文书遮眼,无心翻阅,可见其失意和落寞;

③“嗟予潦倒无归日”,直抒胸臆,嗟叹自己潦倒失意,归日无期,备受煎熬与折磨。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错误,但根据下联“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可知作者当时被贬黄州,内心失落,生活潦倒,而且归日无期,壮志难酬,并且在尾联借用韩愈的典故,感慨世事炎凉,因此,灯火多情,和“我”相伴,是用来反衬自己的孤寂和人世的无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旧时文人的人生理想,幼有壮志的苏轼因作诗讽谏朝廷,元丰三年被贬黄州,官职低微,没有实权不说,还要受到当地官员的监视,“南来不觉岁峥嵘”,岁末严冬,应该是一家人围炉取暖,而诗人却谪居黄州,清冷异常。人生道路的坎坷,政治上的失意,抑郁苦闷袭上心头,看不到人生的前途,不能不产生消极悲观思想,“心似已灰之木”,说明他备受政治打击,心如死灰,内心充满了凄凉和无奈;

②苏轼被贬黄州,官职低微,没有实权,没有地方施展才华,“坐拨寒灰”,作者在严寒的夜晚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可见其贬居生活的寒寂凄冷,“拨”,一个动作细节展现出其内心的百无聊赖,“听雨声”更增其抑郁愁苦,文书堆积案头,因为内心的无望,所以无心翻阅,可见其失意和落寞;

③“嗟予潦倒无归日”,直抒胸臆,嗟叹自己遭受打击、排挤,潦倒半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家、回朝,感叹自己空有经世致用之志,内心备受煎熬与折磨。

1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常作”“蜉蝣”“沧”“粟”“曦”。

17.D

18.C

19.构成:问句是“谁说历史无言”“谁说时间有界”,答句是“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自问自答。

效果:(1)突出强调红色基因的价值,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行文活泼灵动;(2)承接上文,引起下文,顺应文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风雨飘摇”,比喻形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强调动荡。“风雨如晦”,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强调黑暗。语境突出百年前的动荡不安,应使用“风雨飘摇”。

第二处,“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此处是说是说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应使用“薪火相传”。

第三处,“水深火热”比喻生活境况极其艰难困苦。“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此处是形容生活境况的艰难,使用“水深火热”。

第四处,“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吐故纳新”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此处是说在破除旧的基础之上“建共和”,使用“革故鼎新”。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才有了……”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改为“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了……”。

第二处,“冲锋陷阵的志气……改天换地的勇气”搭配不当,应是“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

第三处,“决胜未来……改天换地……”语序不当,应先“改天换地”,然后“决胜未来”。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分析设问的构成。

设问是先提出问题,之后做出回答。

从文中来看,划线句使用两个设问句,先问“谁说历史无言”,之后做出回答“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接着又问“谁说时间有界”,紧跟着做出回答“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

然后分析设问的效果。

提出问题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本题提出“谁说历史无言”“谁说时间有界”这两个问题,读者自然会思考,历史到底说了什么,是如何说的,时间有没有阻隔,什么可以穿越这一阻隔;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如这段材料主要是谈论红色基因的传承、影响,这里使用两个设问句就体现了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的价值影响;从内容衔接来看,设问可以承接上文,本文这两个问句紧承第二段“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又引起下文,如“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求索者,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B

21.①还需要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②捐献骨髓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③多个国家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前文的主语是“人造血干细胞的HLA”,按照主语一致原则,排除C项;后文说的是“否则移植后会发生排斥反应”,可见前文应该介绍不发生排斥反应的条件,这个条件应该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据此排除A;BD两句意思基本相同,加上关联词“只有”,更能突出其条件,据此排除D。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文“不仅”推断出关联词是“还”;由“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呢”可知,骨髓移植还需要合适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因此填写“还需要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一类的句子。

第二处,前文问“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呢?”,后面又说“一两周内,血液中的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是对前文的总结,说明捐献骨髓不会影响健康,因此填写“捐献骨髓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由后文“,我国也于200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可知,前文介绍的是其它国家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情况,因此填写“多个国家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类的句子。

22.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论述了“流量至上”思维的流弊,让热搜和排行失去了公信力,也伤及网络平台的内容质量。由此看来,“流量至上”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无论如何,还应该秉持“内容至上”的思想。

“流量至上”的思想催生了流量经济,而流量经济正在深刻地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流量提供便利、娱乐和收益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烦恼和困惑。流量为王本身无可厚非,流量也只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但是,在追逐流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流量背后的社会问题,警惕一味逐利影响下的社会风气导向。这说明,如果一味的倡导“流量至上”,最终会引发很多后果,会带来很多副面的影响。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明确写作的观点,但要注意无论如何,“流量至上”的负面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然后在文章的主体分析“流量至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在这里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认识,列举一些“流量至上”带来负面影响的例子,重点分析“流量至上”带来的流弊;最后可以给出解决“流量至上”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

立意:

1.“内容至上”远高于“流量至上”。

2.“流量至上”要不得。

3.流量无情人有情。





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答案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