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前最后一节语文课:考前准备与押题预测
发布于 2022-05-31 23:18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收录于话题
#专题作文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高考前特别推荐
2022届南通三模作文:关于“个性与规则”的作文解读,素材积累,三篇范文展示
南通三模“规则与个性”审题解读,主体哲理段与优秀作文展示
高考作文打磨|无锡高三学生从“我”到“我们”作文大类主题打磨成高考作文评点升格全程展示
高考所有作文考的都是关系,如果找不出写不出其中的二元辩证关系,分数注定上不去!
2022高考最后20天考场作文还能做什么以及两篇高三学生考前作文打磨,一个主题全方位备考指导,一篇下水主题作文预测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课
有的放矢 有备无患 准备充分 高考高分
一、命题预测
1.论述类文本阅读。
依然会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倾向于社科类文本,着重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价值,着重从概念分析,论证方式、信息推断的角度去考查,或许会增添一道主观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文本选择上会更加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审美素养、传统文化等领域。
高考备考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总结(附PPT)
2.实用类文本阅读。
然采取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形式,在内容上会时事政治,侧重于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在形式上或许会将通讯、访谈、评论相结合,让考查更为科学。在命题上会更加新闻的文体特征,如通讯、访谈、评论的文体差异,会时效性、准确性、详略性、艺术性、独特性等文本特征,诸如“零度写作”,新闻中的抒情等涉及文体理论的基础知识。
高考备考:实用类文本知识体系,优秀笔记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应全面备考,充分文学体裁的核心知识,认识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的基本特征。在诸多文体中,应重点散文。原因在于2021年的八套试卷呈现出小说和散文均等考查的方式,从考查的全面性角度考虑,散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历年考题的考查状况去分析,2000年到2008年全国卷均考查了散文,2009年到2016年均考查了小说,只是2017年突然出现了散文《窗子以外》和《我们的裁缝店》,如果把前八年看作散文的时代,后八年则是小说的时代。所以2022年高考散文的可能性较大。在命题形式上,更加考生的思维过程,会将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融入到题目中进行考查,如“主客问答”,“梦幻手法”,“双线结构”,“魔幻现实主义”等课本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都是备考的方向。
4.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命题形式或许更加多元,人物传记、墓志铭、写景散文等或许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题型设置上会更加趋于稳定,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不会只简单的识记,或许会把文学的流变,汉字形体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变化,甚至成语中个别语素的释义作为考查内容。原因在于这种命题方式符合高考命题情景化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有助于考查考生理解问题能力。
全网首发,高考备考:如何应对“纪事本末体”文言文?
考前精品资料:名校模考题文化常识汇编(附解析)
备考必看: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5.古诗词阅读。
更加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诗词,题赠诗、酬和诗依然是备考的热点,同时也应该和课内诗词进行比较的命题形式。
6.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依然会以64篇为基本内容,命题形式或许会有一道开放题出现,着眼于基于文学意象的默写,如诗词中写音乐的诗句,诗词中关于秋天、鹧鸪、黄河、月亮、柳树、松柏等的诗句。
7.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向来是高考试题的创新试验田。近年来语言文字应用的客观题的常见考查点是成语、病句、连贯。主观题着眼于修辞分析、句式选择、上下句逻辑衔接、词语选用、修改病句、标点符号使用、概括或压缩或下定义或提取关键信息等。2022年应该会有新的测查形式,如句式选择长短句、整散句、倒装句、把字句、被字句、否定、肯定句等,让考生在比较中分析其表达效果。同时书面语体与口语的相互转化、图文转换、逻辑推断等或许也会在考题中出现。
8.作文。
作文命题依然秉承近年来政治理念先行,主流价值奠基,任务驱动决定形式,道德素养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2022年高考应充分家国情怀、中国故事、审美教育、奋进人生、创新精神、文化传承、平视世界、双减政策、成长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个写作话题。在命题形式上应该名言类作文、寓言类作文、传统文化类作文、生活类作文、关系类作文、漫画类作文、时政类作文。
二、考前准备
(一)考前生活日常准备
1.适当适度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实质上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有效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脑血流量,保证脑细胞充分的营养供应,从而明显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因此,体育锻炼使人在精神上放松有科学依据。体育锻炼有利于改进睡眠的质量。高考中许多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在紧张备战中,都是主动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得到心态的放松,而不是牺牲锻炼时间。
高考生在临考前的锻炼务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应适量,每天40分钟到60分钟的锻炼时间,分配到上下午为好。考生不宜进行一些剧烈运动项目,跑步、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跳绳等比较适合。另外,考生在每学习一两个小时后,可起身小小活动一下全身肌肉和关节。如条件允许,可到户外散步。做各种体育活动,都要注意安全,不要因运动而受伤。
2.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20个因素在高考中作用的研究,对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的51名状元的调查显示,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可见高考成绩和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考生都普遍存在考前紧张、焦虑等问题,甚至有些考生因此遭遇高考滑铁卢。
考前心态调整,意气奋发上场
首先,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严格的生活作息时间,起床、复习功课、休息、睡眠、娱乐等时间都相对比较固定,逐步形成有利于高考的生理节律与心理节律。其次,学习时间要适度,在自我备考期间的复习时间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紧张感、疲劳感、厌烦感,影响复习效率,影响心态;而复习时间过少,容易使考生产生松懈,缺乏适当的紧张度。第三,考生在复习时间上,上午9时到11时半,下午3时到5时半这段时间内一定要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进行复习,这样可以确保高考时间内考生大脑活跃。最后考生应注意作息时间规律,有些考生在家复习期间起居时间不稳定,这样容易使生活起居节律失调,既影响复习效率,也影响心态平和,而且对调节生物钟也是极其不利的。
3.考前要准备充分
准备充分。第一堂考语文,考好考砸很关键,考前复习要充分,不留死角,建议考前一天,主要精力复习语文,提高分数也买个安心。此外,语文书写量大,多准备一只笔,以免因为战略物资缺乏导致不必要的慌张。
(二)考前复习准备
1.解答信息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信息类文本,主要以新闻类为主,有时常出现论述类题材的文本,重点考查考生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在解答题目时应紧扣文本内容答题,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一:行文脉络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包括:提出什么观点,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一步步讲清楚。
注意可以用“首先”“然后”“继而”“再”“接下来”“最后”这些词语连接起来,体现文章论证思路;也可以直接说出“第x段”写了什么。
答题关键是宏观上对材料结构框架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答案内容要用小序号间隔开来。
正常是4分,得分点不少于2个;特殊情况是4个点。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论证结构
引论(开头),提论题或论点
本论(主体)二选用材料并分次论证观点
结论(结尾):归纳总结
其中本论部分,常用的论证结构有:
1.层进式:
A.由此及彼,环环相扣
B.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2.对照式:
①正反对比:既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的对比.
②相关比较:既可以是轻重主次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比较,
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避免了片面性。
3.总分式:
总一分一点,总一分,分一总。
4.并列式: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三:论证特点
论证特点所包括的内容则要广泛一些,如文章结构特点、论证语言特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内容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踩准得分点。注意作答时内容表述力求简练达意。
2.小说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抓住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细读文本,紧扣文本内容,分析选项和问题。注意要能够联系文章的主体思想答题,巧妙答题。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一:叙述方面的艺术特色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分析文中语句(标题)的含义
要回归到文体,紧扣文本内容,分析语句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小说的标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注意文无定法,题无定样。从小说文体特点来看,其标题的解答也是如此的,他的存在是为小说的内容服务的,你再怎么拟题,也离不开这一点。所以从文体特点来看,小说的拟题还是有一定章法的。小说的标题与文章的情节内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结构安排、艺术表达、语言特色等有着密切联系。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三:文本自身特征风格
1.准确理解术语含义及其互相关系
2.准确理解所给出的特征或风格含义
3.结合文本从内容、情感、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多角度分析
答题策略小结:
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语言准确到位,表述规范,简明扼要。
2.分条回答,条理清晰,字迹清楚,便于阅卷,更易得分。
3.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感觉可能拿分的点,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写上,错的多了反而淹没了对的,阅卷人不易发现又反感。
4.文通字顺也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关键,许多时候甚至直接作为“得分点”。考生先拟草稿,组织好语言,再正式作答。
5.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
6.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
3.文言文阅读题指津:
粗读文本,快速浏览,重点阅读第12题(内容概述题),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再细读文本,找到解题突破口。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一:文言断句题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古代文化知识题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总结延伸。
2.强化训练、随题整理,建立资源库。
3.活学活用,善于联想,学会迁移。
4.树立语境意识,前后勾连,明确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5.如果选项出现课文内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很有可能这就是答案选项。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三:翻译文言语句
1.联系文本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7.一定要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4.古代诗歌阅读题指津:
常见题型设错点:
象意境分析不当。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答题策略小结:
先看选择题、把握诗歌整体大意,再细读诗歌,把握内容主旨。
1.读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2.看作者
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3.看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
4.抓意象
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5.名句默写题指津:
默写功夫在平时
1.抓大纲,凡要求背诵的内容,必须逐一过关,不可放过。
2.突出重点,反复记忆平时不熟的内容。特别是不能有错别字!
3.默写题要看准要求,字迹要工整、清晰,写时万不可连笔。
4.意象类开放式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审题,书写诗句尽可能是高中学的。
6.语言文字运用指津:
语言文字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子最灵转的一片风景,下面我们就从经常考到的高频考点来作个指导。如果遇到出现的新题型,不要慌,只要认真审题,紧扣文本答题,那么这道题就是送分题。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一:词语辨析题解答有妙招
能够整体阅读,带入题目中辨析成语: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将各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病句题解题三步骤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三:修辞类解题技法
①明确题干要求,指明修辞特征或表达效果。
②结合句子具体分析修辞的构成、内容及作用。
③结合句子分析作者的情感。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四:语句连贯(补写)
答题步骤:
1.诵读全文,确定文段的性质和中心(对象)
2.逐句分析句内意思,归纳句子类型。
3.标点、关联词、句式、论据论点、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特别提醒:
(1)答案源自文本材料;
(2)补写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注意补写的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呼应。
7.作文指津:
考生在考试书写上要做到:
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四不——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自造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①认真阅读题目,分析材料内容,把握内在逻辑关系。
②作文观点要明确,拟好标题,写好开头。
③注意层次结构,彰显亮点,展示文采。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一:
202年已经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中谁让你感触最深?”2021年考了革命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对“体育之效”的论述,强与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所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没考,所以我把这个作为点题之一。主题是“人之常情与国家需要”。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的精神是大局观念,爱国主义,牺牲精神,等等。当然,我们也要谨防重复命题思路,所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我点了第二题“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是出自《墨子》“修身”的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引用过。意思是说,意志不坚定的人,才智也不会通达;不讲信用的人,行动也不会有结果。对于选拔性的考试,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三:
革命传统文化,我点的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任何决策,要有科学论证,要以现实为基础,切勿拍脑袋行事。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四:
文化传承,我认为最基本的态度应该是“理解与传承”,理解是前提,传承是行动。对于自己的文化要理解传承,对于别人的文化,要理解学习,最起码不要抵抗,不要歧视。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五:
从“现实”这个角度,我点题是“佛系与内卷”,这两个词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碰到较多的。都有好处也有不足。佛系生活,疏解压力,是好的,但是积极性不够,形成风气就不妙了。内卷,大家压力加大,但是其实对社会推动作用有限,积极有余,但是竞争太残酷,伤身体,伤国家,伤未来。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六:
“国际视野”这个角度,我点题“联合抗疫,命运与共”,今年上半年的国际焦点是“俄乌冲突”,这个估计不会入高考题,所以退而求其次,我点了这个题目。疫情没完没了,我们都进入了疲倦期,世界是一体的,没有共同的抗疫,就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2022年高考作文点题之七:
从“青年视角”这个角度,我点题“别给自己躺平找借口”,压力大,别人成功是家庭背景强大,是别人有天赋,借口很多,但是却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付出了多少努力?
三、应考思维与注意事项
1.题文比对思维
这种思维可以应用于试卷选择题第一小题,第十二小题中,因为这两个选择题选项中的关键语句能够在原文中找到内容基本一致的文字,据此比对,可直接确定正误。基本上只要题干中出现“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分析”这类词语,用好比对法就会提高正答率。
例:要求找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说“孔子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与之对应的原文是‘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由此可知是南宫敬叔请求鲁君的,错误非常明显,只要认真比对,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2.技法鉴赏思维
这种思维可以应用于试卷选择题第七小题,第十五小题。因为这两个选择题多考查“审美鉴赏与评价”,试题设计多从手法和效果两个方面去“挖坑”,考生应该结合文本,判断分析是否正确。题干中如果出现“艺术特点”‘赏析’等词语,从技法鉴赏切入更容易发现正误。
例:要求找出“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中“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其中涉及的技法是人物描写中的“肖像、动作和心理”,这个在文本中都可以找到,而后面的“依次展开”也是一个信息点,而文本中这几种描写却是融合在一起,并不是依次展开。注意技法鉴赏,可以准确判断正误。
3.审准题干思维
审好题才能答好卷,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不能断章取义,答一漏万。试卷第八和第九小题属于主观题,“答案就在题干上”找出关键信息,就找到了答题方向。主观题题干的动词是要着力思考的点,在明确答题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题干要求是“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这个题属于“形象特点分析”还是“描写技法分析”?题干上的“表现人物形象”已经告诉了答案,那就是属于“描写技法分析”,如果没有注意“表现”这个词,很容易答成“人物形象特点”。答题方向错了,自然也就不能得分。
4.完整规范思维
主观题分值一般是四分或者六分,需要从二到四个角度进行回答。如果只分析一个角度,就会出现答题不完整,试题第八、第九、第十六、第二十题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例:分析原句比改句的表达效果。其实表达效果不仅要看句式的变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体风格、删减等都应考虑到才好。
5.考试中的注意事项
(1)文言文翻译要尽量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不是说每个字都要翻译),代词、副词、语气词、句式也不放过。
原句是反问句,一定翻译成反问句
原句是双重否定句,也照着翻译。
句末标点符号也不要改动,照抄。
个别词拿不准,觉得有两种意思可能,不妨写一个最有把握的意思,再加括号补充另一个意思。
(2)高考主观题大多踩点给分,作答一定要分点,用①②③规范标识。版面允许,最好每点分段。写短评、短文,拟写消息,仿写句子,则无需分点。
带有个性拓展探究性质的题目,答案可能相对多样,书写“颜值”非常重要。尽量写慢点,不涂改。
默写要规范书写,草体、连体、省笔画都可能被扣分。
(3)写作文之前最好先列个简要的写作提纲。并且将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作文相关的事例、名言等写作素材用“提示词”的方式写下来,以便写作时随时调用。
有同学写作时,写着写着就偏题了,等发现后已经迟了。不妨在草稿纸上写上大字号的标题(关键词),边写边看,紧扣题目来写,记住时时点题(不少于6次,开头和结尾各1次,中间4次)。
写作时,不管题目是文字材料、漫画或者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请记住紧扣材料与标题,在列举事例时一定记得抓住两个基本面——照应作文材料,照应文章标题。
作文开头两段,切记引材料点题,巧妙改写材料为上,压缩概括材料为中,摘选照抄材料为下。
滥用排比段(句)、堆砌事例、动辄拿古人说事,都属于高考“文风不正”的表现。
可以在写作时,把并列排比的句子适当更换句式;
列举事例前一定有过渡,叙述事例时多从“我”的角度出发,写完事例后一定有自己的观点。
叙述古人事例时不宜长篇累牍,不宜置身事外,应多写“我”和古人的对话、古人对“我”的熏陶与影响。
用三个排比段(横式结构)不如用两个并列段加一个联系实际段(横纵结合)
对于新材料作文,同学们最需要审的就是材料,作文的立意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当然,由于材料类型不同,同学们审题立意的思维方向也要有所侧重。比如引语类材料,同学们要的是核心词和句式关系、有时候材料就是立意的方向;叙事类材料,同学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时候,你从中悟出的道理就是命题人所要考查的立意;漫画类材料,最重要的是挖掘寓意。
对于主题作文,无论是“以……为主题”,还是“以……为题”,抑或是“以……为话题”,这里的“题”其实就是考生审题的方向,同学们只有就此亮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应该说才是“符合题意”或“切合题意”,和前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相比,现在的主题作文更要求扣住前面的材料展开论述,而不仅仅是引出话题的一个引子。
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同学们要的是作文中的任务要求,在立意的时候,只有明确情景限制、对象限制、文体限制等,才能更好地确定立意。
附:高考作文十不宜
一、不宜写前一学段的生活
中考不宜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高考不宜写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因为自己在现阶段的学习已经又有整整三年的时间了,还去炒陈饭,说明这三年自己对生活学习也太缺少观察与思考了,文思太枯竭了,还处于非常疏懒的阶段,更说不上生活了。
二、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无论贵贱尊卑,都不应该让阅卷者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的给分。自己的情况好,容易引起嫉妒,既然好就不要再高考的独木桥上来凑热闹,给分就容易低;自己的情况不好,也容易被阅卷者判断为是虚构的,想赚取阅卷者的廉价眼泪的,从而给你一个低分。包括自己的地域,也一点不能够暴露,避免一些阅卷者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你的地方,给出意想不到的低分。
三、不宜使用尚未流行的网络语言
很多网络语言只是在很小的圈子里分众流行,如果写进考场作文,则很容易被阅卷老师判做语言不规范,因为不是每一位阅卷老师都很熟悉网络,都能够看得明白你的网络语言的含义的。
四、不宜照抄材料作文
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岂不知哪个阅卷老师不知道材料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你用长篇大论来叙述,如果你真的打算用一段话甚至超过30个字把材料叙述一遍,阅卷者一定会这样想:“就几百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描述标题,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于是你的文章得分就…、
五、不宜偏激,以偏概全
少点口号空话和歌功颂德,多点对人性之美、人情之真的赞美与向往,不排斥对人性恶的批判,对社会陋习的反思,但不宜动辄上升到对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的非理性批判与偏颇的抨击。
六、开头不宜绕⼤圈⼦,不着边际
有的⽂章开头,不管中⼼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离题万⾥,绕了好⼤个圈⼦,才说到正题上来。或者开头想先声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警句等⼀股脑⼉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盲⽬性,效果往往很差。
七、材料不宜俗套陈旧
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