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2022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语文押题卷!
发布于 2022-06-01 00:21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收录于话题
#试卷练习
2022届湖北省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打开一本书,却总是读了一半放在那里,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另一本;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想要和时间赛跑,却又力不从心……
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面对海量信息时,人们往往目不暇接,难以全部吸收或只能浅层次地吸收,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慌。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另外,任何一种知识和学问都有其成熟的内在体系,当前市场上提供的“干货”虽简化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和痛苦,但是如果人们想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认知学习。很可能短时间内知识量爆棚,但只是假象,并且还会加剧知识焦虑。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无限浩大,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很难全部遍及。因此,对知识的渴求和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催生出一些不时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当我们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让我们触及所需时,焦虑情绪就会出现。特别是现在的新中产阶级,他们普遍存在工作超载、职业倦怠和发展困惑等问题,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于是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逐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当前,信息生产的主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在人人都参与信息生产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正日益受到挑战,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的信息都是真实准确的。此外,网络上的一些二次生产和传播也会影响一手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信息环境真假混杂。在此环境中,我们要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就需要耗费比之前更多的精力。
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为了克服信息不足造成的恐慌和焦虑,人们可能会人云亦云,成为失去思考能力的追随者。此外,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
(摘编自匡文波《“知识焦虑”缘何而生》)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认为,面临快速的环境变迁或社会转型,人们会产生“更为迫切的心态秩序的危机”。知识焦虑或许就是这种危机的最直观显露:既有的信息知识获取秩序受到新媒体的挑战,新秩序又远未建立,信息自由状况远超人们的预见与把控,陌生感使得生活于其间的个人或群体变得无所适从。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种种产生于适应新形势的“现实性焦虑",虽是人类对某种外部危险本能的知觉反应,但人们也能够进行积极战斗或逃避危险。这一成果让我们感到:一方面,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但另一方面,变迁也为变化提供了可能,焦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
作为一种科技进化的产物,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不论是选择或提升,都是具有进化意义的人类适应性行为。发现问题、消除危险,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靠近知识焦虑的最初体验,而后才能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当信息如潮水一般袭来,哪些是真知,哪些更有价值,就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
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目前,维基百科、知乎问答、百度云盘等花样迭出的动态共享数据库,正在日益推进人工智能与智力的匹配,正趋向完善地服务于我们的知识诉求和个性化需求。以点对点对话、知识转述、视听文学等为样态的知识付费,也有待于打破狭隘的市场交易思维局限,真正解决碎片化知识积累和效益等问题,提高知识拥有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分享速率,加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开放性转化,实现人类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深度创新。
(摘编自孟威《知识焦虑如何转化为学习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环境中的知识焦虑,有个人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的原因,也与环境因素相关。
B.现在的新中产阶级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对知识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C.在当下复杂多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找寻真实准确且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更困难。
D.把知识焦虑变为动力,需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容易盲目跟风,轻信网络上的知识速成品,致使知识量爆棚却加剧了焦虑。
B.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从社会和心理角度对知识焦虑做出深层解释,并提供积极建议。
C.从长远来看,只要人们不被动回避问题,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就能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D.动态共享数据库以及多样态的知识付费,都是当下人们创新知识生产与使用的有效探索行为。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焦虑”表现的一项是()
A.在各类APP信息接收与解读过程中,人们很难专注于某一条信息,持续分心并且害怕错过。
B.一位网络工程师在某一流大学学有所成之后,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而成为“考证狂人”。
C.四川绵阳七十岁的李启君奶奶坚持五年,圆梦大学,她表示若身体允许,还想当作家写小说。
D.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比如用锅,昨天有专家说铁锅好,今日又有专家说铝锅好,人们无所适从。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严密,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有何不同。
5.武汉一位大学生,大学期间在付费知识产品上的花费过万,但“买课如山倒,学习如抽丝”,这些课程都没有坚持上到最后。请结合材料剖析其中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密
麦家
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五位军事要员。据密报,五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须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
张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①李宁玉,“难道是我误入歧途?”肥原有点坐立不安起来。
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
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
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
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
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
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
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
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躺靠在床边,继续画。
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
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
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
“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
……
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
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
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
李宁玉撞墙没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
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
尊敬的张司令:
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
您忠诚的部下李宁玉
良明吾夫: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
小宁
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
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
其实是结束了。
(有删改)
【注】①译电员:战场上熟知摩斯密码等密码通信手段的关键战斗人员。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宁玉当着肥原的面镇定自若地画着画,是为了表现她多才多艺,丰富人物形象。
B.肥原辱骂她像狗一样,李宁玉受到如此的人格侮辱,痛苦不已,故而以自杀明志。
C.在给丈夫的遗言中,李宁玉说自己是因病殉职,只是为了让丈夫不至于过度悲伤。
D.肥原实施抓捕时扑了个空,暗示地下工作者已经得到通知转移的消息,反应迅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处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清淡明净,与后文几处提到李宁玉画的小草形成照应。
B.肥原在找“老鬼”的过程中一再自我怀疑,在王田香的建议下才对李宁玉用刑,说明他毫无主见。
C.小说详细交代了李宁玉的遗言、遗物及其素描画的内容,给紧张的敌我斗争的故事带来一丝温情。
D.本文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致胜的特点,在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物神秘,情节悬疑。
8.请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李宁玉是不是“老鬼”,并说明理由。
9.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结尾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时政疏张居正
臣闻令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轿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微玷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瘰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太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B.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C.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D.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指分条陈述。疏也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意见的一种文体,又被称为“奏疏”或“奏议”。
B.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下文的吏、庶官也指一般官员。
C.簿书,指官署中记录财务或文书的簿册;期会,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在本文中簿书期会泛指地方公务。
D.夷狄,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狄、虏、匈奴、百越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朝廷以前对宗室讲礼节又有提防,现在有些宗室沉迷道术,欺上瞒下,朝廷应该削减修正他们。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单薄、孤苦终老。
C.作者认为当朝官僚之风盛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为官者趋炎附势、不务正业,致使世风日下,危害极大。
D.对于边疆战事,外敌时来犯我,以此获利,作者认为应对的关键在于我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昂扬的斗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
(2)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
14.2021年5月,在中国社科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引用了本文中的一句话,借此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请据此推断习近平引用的是本文中的哪一句话。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6.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快乐的,能够让你忽略物质上的艰苦。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旷达乐观的苏轼在经历人生挫折时,也偶尔会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唱出了诗人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觉遥不可及的惆怅。
(3)古人推崇“君子”之道,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______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不会犯错;《论语·学而》中用一句“____________”表达君子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态度。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在各大平台热播,该纪录片______,以原创的文化特质再一次激起了探寻古籍的浪潮。第二集《拼接撕裂的文明》讲述的是张涌泉教授团队与敦煌遗书的故事,通过讲述《孟姜女变文》《字宝》等敦煌文献的缀合过程,向观众普及敦煌遗书的缀合工作,展示______的千年古籍,并透过张涌泉的研究,揭开藏经洞真正的封闭之谜。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分散在全世界。敦煌遗书在宗教、考古和艺术性上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初,大批珍贵的敦煌遗书因为______的原因流散于世界各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因为破碎和零散,人们在研究、阅读和辨认上都遇到了很多障碍。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时清朝正处于外敌入侵、经济窘迫的局面,而敦煌当地又因采买粮的矛盾和瘟疫白喉导致民间暴乱,在这样的背景下,珍贵藏书的散佚具有历史的必然,可见文化发展的情况主要取决于经济和国力的强弱。这更警醒我们______,牢记历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自出心裁美轮美奂林林总总未雨绸缪
B.独树一帜美轮美奂形形色色居安思危
C.独树一帜精美绝伦形形色色未雨绸缪
D.自出心裁精美绝伦林林总总居安思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烙印的坎坷身世,更凝聚着人类的文明
B.它们烙印着坎坷的身世,更凝聚了人类的文明
C.它们烙印着坎坷的身世,也凝聚着人类的文明
D.它们烙印的坎坷身世,也凝聚了人类的文明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它们的破碎和零散,人们在辨认、阅读和研究上都遇到了很多障碍。
B.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因为破碎和零散,人们在辨认、阅读和研究上都遇到了很多障碍。
C.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因为破碎和零散,人们在阅读、辨认和研究上都遇到了很多障碍。
D.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它们的破碎和零散,人们在阅读、辨认和研究上都遇到了很多障碍。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日前,雄安新区启动区成功组立了市政道路上的第一套智慧合杆,① ,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智慧合杆具有“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头合一”的特点,能够实现资源节约、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空间视觉的效果。
在启动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西侧路边,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② ,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意象,彰显出曲线延伸感和工业设计感,在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道路环境③ 。
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此外,智慧合杆还可搭载小型5G基站,解决了运营商建立微基站建点难、宏站盲点等问题。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第三段中“控制器”的特点。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68年,英特尔刚刚创立的时候,主营业务还是存储市场。20世纪80年代,日本存储器企业异军突起,英特尔举步维艰、命悬一线,年轻的CEO安迪·格鲁夫问戈登·摩尔:“如果我们被董事会赶出公司,你觉得我们的继任者会怎么做?”“他们会放弃存储市场,进军微处理器市场。”“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英特尔放弃了存储器的存量,拥抱了微处理器的增量。今天的英特尔又找到了他们认为的下一个增量——汽车处理器市场,当所有的车都变成智能汽车的时候,历史会证明英特尔今天的远见:增量随时都会变成存量,停滞没有出路。
上述事件能带给当代青年一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材料一为层进式论证结构。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由浅人深,层层深入。②材料二为总分式论证结构。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接下来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5.剖析原因: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建议:①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②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④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⑤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其较高的求知欲以及竞争力的不足”错误,原文并未提及“其较高的求知欲”,“总担心自己缺乏竞争力”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不足”。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范围失当,“知识量爆棚”只是“很可能”出现的短时现象,且“只是假象”。
B.“费孝通……并提供积极建议”依据原文材料二第一段,费孝通的理论并未给出积极建议。
C.“只要……就”表述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说“网络社会的知识焦虑绝不代表必然的被动回避,相反,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并非“知识焦虑”,而是清醒、主动地终身学习。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五段,采用层进式结构,由浅人深,层层深入。第一段“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整日感觉所学东西不够用。最典型的状态就是……”先举“知识焦虑”的现象,第二段“知识焦虑的实质是信息焦虑”进而分析其实质是“信息焦虑”,第三、四段“渐增多的求知欲只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下信息环境的复杂多样”再进一步分析“知识焦虑”产生的两个原因,第五段“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最后分析“知识焦虑”可能导致的问题。
材料二共有四段,采用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层次井然。第一段“费孝通先生认为……”“但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虑对个体生存未必都是消极的,它也会激发一些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由费孝通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心论点:焦虑未必都是消极的,也会激发有益的自我保护行为。第二、四、四段,“它很可能会带动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知识焦虑亦可激发我们对精确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我们如剑如炬般的锐利眼光”“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从(对社会整体认知的提升、激发对精确知识的兴趣、激活资源开放共享和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原因:
结合材料一“面对大量且复杂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索取和接收,结果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陷入盲目跟风的状态”“知识焦虑会使我们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知识焦虑也会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深层次吸收,导致一些人只是一味地寻找了解,但对每条信息都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更掌握不了知识的精髓”“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可知,这是一种知识焦虑现象。面对海量信息,这位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了获得所需信息而盲目地索取和接收,成了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非理性地索取信息,并且浅层化地吸收信息。
建议:
结合材料二“面对网络信息泛化、知识爆棚这样一些无法预料、不可控制的情境,知识焦虑固然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心理必然”和材料二““信息碎片化引起的知识焦虑,也有助于激活我们资源开放共享、协同学习的团队活力””概括出:要认识知识焦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正视现实的压力,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上来,专注于资源能量的最优部署。
结合材料二“需要我们不断调动过往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从而将发掘、判断、理解的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打造更智慧、更强大的自己”概括出:要培养自己锐利的眼光,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观察和判断,通过理性认识和科学方法审慎地展开分析,选择有效的信息。
结合材料二“首要的是拨开附着于其上的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永无穷尽的攀比心态”概括出:要减少过度功利性诉求和个体攀比心态。
结合材料二“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概括出: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
结合材料一“在茫茫的知识大海里,我们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应该学什么,一旦有专门性的、分类化的、带有总论性质的知识服务产品出现,我们就有可能为之付费”概括出: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定位自己。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和研究。
6.D
7.B
8.是“老鬼”。理由:①她的身份是译电员,懂得摩斯密码;②她用画传递密码,肥原也是有所怀疑的;③面对酷刑时的倔强不屈,有革命者的勇毅;④她的遗言、素描画及其中的留言有传递消息的意思。
9.“一切都还没开始”:指日伪企图查出“老鬼”,抓捕共产党,捣毁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都没有成功。“其实是结束了”:指共产党地下组织得到情报,安全转移;敌我暗中的较量,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
A.“是为了表现她多才多艺”错误,李宁玉是在用画传递密码。
B.“故而以自杀明志”错误,自杀是为了迷惑肥原,保护家人和战友。
C.“只是为了让丈夫不至于过度悲伤”错误,“因公殉职”中的“公”指李宁玉的卧底工作,是在暗示丈夫寻找自己传递的信息。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说明他毫无主见”错误,“画很简单……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肥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听从王田香的建议也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怀疑。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后文“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其实是结束了”可判断出李宁玉是“老鬼”。
依据“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李宁玉”和【注】①可知,她的身份是译电员,懂得摩斯密码;
依据“画很简单……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可知,她用画传递密码,肥原也是有所怀疑的;
依据“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可见,李宁玉面对酷刑时的倔强不屈,有革命者的勇毅;
依据“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可知,李宁玉是在用遗言、素描画传递信息。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本题的答题关键是指出“没开始”的是什么,“结束”的又是什么。
依据前文“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可知,“没开始”的是日伪对共产党的抓捕和对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捣毁。而“结束”的就是李宁玉情报的发出、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安全转移,以及这场以共产党的胜利而结束的敌我暗中的较量。
10.B
11.D
12.B
13.(l)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
(2)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次上奏国库空虚。
14.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
“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句子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好尚”是一个词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D;
“观瞻”是一个词语,与“移易”对照,不能断开;“观国朝”为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百越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错。百越是南方越族人的古称,《过秦论》中有“南取百越之地”。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错,作者认为朝廷选拔人才要看品行,“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是说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另外“槁项黄馘”的意思是面黄肌瘦,面容憔悴,不是“衣衫单薄”,文中也没有提到“孤苦终老”。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判断句;“廉”,考察;“铨衡”,主管选拔官吏的官员。
(2)“大官之供”,供养大官(的财物);“中贵”,皇帝近臣;“盈”,填满;“乏”,空虚。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可知应是“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意思是“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
参考译文:
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现在的一些宗室,不想着效法祖辈遗训,生活节制、慎行法度来接受天赐的福佑,却丢掉王侯的尊贵身份,争着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号,招纳占卜炼丹之人来迷惑百姓。这都是朝堂上想要对君主谄媚示好,来扩张自己的权势,私下里其实邪恶贪财多行暴虐之事,欺压官员,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点稍微削弱他们,假使他们屡屡得志后,就会势力太大,难以驾驭,所说的宗室骄纵就是这样的情况。
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 难道也没有遇到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 我认为那些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所说的百官荒废不尽职就是这些情况。
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近来对地方官考核不严,地方官对于监察来说,只是一味奉承趋附的人罢了,他们把上传下达、处理文书、政令等公务当作首要实务,把迎合君主意愿当作精明能干,送财物多的官员成为高官,善于谄媚的官员平步青云。按这样形成风气,公正刚直之路堵塞,依照权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风气逐渐形成,百姓的利弊,世道的盛衰,有谁会对这些留意呢? 所说的官员作风沿袭不变就是这些情况。
少数民族的祸患,虽然自古就有,然而防御完备,外族就不能侵入。现在少数民族骄横已久,近来尤为严重,有时攻击宣府镇和大同镇,有时深入内地,小入就获小利,大入就获大利。近来皇上奋然向上,激励将士,云中之战于是能够打胜仗,这是振作昂扬的效果啊。然而兵法上说:“不要侥幸依靠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有应付敌人入侵的充分准备。”所说的边防没有整治就是这样的。
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那么就有丰裕;如果取用它们没有节制,那么就会匮乏。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次上奏国库空虚。有句话说得好:“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填不满。”现在天下不是只有三寸而已。所说的财物严重不够用就是这样的。
五种弊端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功,恭请皇上考察国家兴衰的源头,联合国中上下之力,大开纳谏之门,然后按这五种弊端来责令整改,那么人人都会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长久以来的弊端就可以根除了,这五种弊端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15.C
16.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老百姓。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④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如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捶胸顿足”错,“堪笑处”是指可笑之处,“摩腹”指揉着肚子大笑。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陆诗第一句“归老宁无五亩园”意思是: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
陆诗第三四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意思是: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据此得到读书方面的启示: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
(2)陆诗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的意思是: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据此可知: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3)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第二句写自己把平时无用的卷册书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得到启示为:当自己是非不分时,要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
(4)辛诗第三句“掩卷古人堪笑处”意思是:我合上书想古人可笑之处不正是今人的可笑之处。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由此得到启示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17.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人不知而不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渺渺、予、愠。
18.D
19.C
20.A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自出心裁:意思是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这里应该与后文的“原创”照应,应用“自出心裁”。
精美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没有可以相比的。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语境修饰“千年古籍”,应填“精美绝伦”。
林林总总:形容众多。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不修饰抽象的原因。这里与“原因”搭配,强调“原因”多,应选“林林总总”。
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居安思危”强调的是一种忧患意识,而“未雨绸缪”强调的是一种应对风险的实际准备,语境强调敦煌藏书的散佚给我们以警醒,是思想上的教训,应该用“居安思危”。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上文“大批珍贵的敦煌遗书因为……的原因流散于世界各地”,此处主语应该为“它们”而非“身世”,排除A、D两项。
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排除B项。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关联词语和主语的位置关系不当,“在研究、阅读和辨认上都存在着障碍”的隐含主语是研究者,所以,“它们”要放在“因为”之后;
二是词语的逻辑和语序不当,应该先辨认,再阅读,最后研究。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A项。
故选A。
21.①以路灯杆为基础
②“新绿”这一命名
③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美(意思对即可)
22.(l)智慧合杆为智慧城市(建设)添“新绿”(意思对即可)(2)集合功能、联网、数据支持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在智能化的今天,路灯杆还是只能挂路灯吗”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与“路灯杆”有关;由前面“将交通设施杆、导向牌等资源也整合到一起,形成集交通、安防、市政、照明、通信、环境等多种智慧化功能于一体的合杆”可知,这是在路灯杆基础上的应用,所以此处填写“以路灯杆为基础”。
第二处,由前面“已建成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可知,此处所填内容与“‘新绿’”有关;结合后面“源自智慧合杆的外形,它以破土而出的绿芽为设计意象……”可知,这是对“新绿”智慧合杆命名含义的解说,所以此处填写“‘新绿’这一命名”。
第三处,由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新绿”智慧合杆的功效,前面是说其实际应用的功效“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而此处是说“环境”方面的功效,应是说“增添美感”。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1)是给新闻拟标题。
新闻标题一般由何人何事组成,“何人”是新闻对象。
由“日前,雄安新区启动区成功组立了市政道路上的第一套智慧合杆”“智慧合杆具有……效果”等可知,新闻的对象是“智慧合杆”;
由“被称为雄安‘新绿’的智慧合杆”“在显著提升市政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道路环境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美”可知,新闻主要是说“智慧合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功效,即“添‘新绿’”。
综合二者拟写标题即可。
(2)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第三段中写“控制器”的内容,即“智慧合杆内有一台控制器,上面预留了各种接口,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然后分析这其中包含的特点,如“集合了电源、信息收集反馈、控制等多种功能”是说“集合各种功能”,如“可与雄安新区物联网平台相互连接”是说可以联网,如“为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支持”是说可以提供数据支持。
23.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事类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主体是英特尔公司,几十年来,这个公司由存储市场转战微处理器市,又转战汽车处理器市场,而英特尔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关键是有忧患意识,有远见。正是因为这种远见,才使得公司永远走在前面,处于不败之地。
由英特尔公司的事迹可以拓展开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甚至到整个世界,都需要有眼光和远见,都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止步不前。因此说,在立意的时候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在写作要求上又有“上述事件能带给当代青年一些启示”,这说明作文引导青年人居安思危,勇于奋斗,同时关照自身成长和民族复兴。在写作时要思考个人与时代,今天与未来的关系。常怀忧患意识,牢记青年担当,这样我们个人和民族才能长远发展,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未来。
写作时我们可作如下安排:先表明观点,君子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才能行稳致远。然后再进行主体论述分析,可以分别从个人和国家民族的角度论述,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远见,没有忧患意识,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最终会失去战斗力。一个民族同样也是,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为我们赢来了和平和富强。回首曾经的“立国之战”,“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了”,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远见。最后可以论述总结,照应开篇。
立意:
1.眼光永远向前向远。
2.要有危机意识。
3.有远见才能长久发展。
4.防患于未然,才能行稳致远。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全五册合集|电子课本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性选修性课件教案(全套)
高中语文必修一微课视频+课文朗读+图文导学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二微课视频+课文朗读+图文导学汇总
(统)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统)部编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下册教学资料汇总
《高中必背古诗文标准朗诵》合集(共40篇)
高中语文每日一练汇总
高考语文晨读晚背|知识积累(合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汇总)
高考语文基础组合练习(合集)
更多内容请长按下方gongzhong号,后台回复:高中语文
点击下面“”查看更多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