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终极押题,超高概率考到!(速速转给高考生)

发布于 2022-06-01 01:16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导读

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确实,在语文试卷中,占分值比例最大、最受的就是作文。

但考生高考作文想拿高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今天重磅整理2022年12大热点话题,高考生们赶快积累、学习!



一、中国故事


内容梗概:北京冬奥会:赴冰雪之约,讲中国故事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北京,是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精彩素材时评: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更团结”的含义,让极少数西方政客鼓噪的“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杂音成为国际笑话。正如巴赫所说,此次一些国家系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冬奥会,这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适用话题:团结和平公平正义人心向背)


2.虎象征着勇气、力量和成功,与北京冬奥会完美契合。今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首次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用中文祝大家新春快乐,并邀约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首冬奥主题歌曲《点亮梦》,更是让奥林匹克精神传遍寰宇。大年初四的冰雪之约,既是各国运动员为之拼搏的“最高竞技场”,也是全球华人华侨新年里一份独特的视听盛宴,为本就喜庆的新年平添了一份“仪式感”。(适用话题:文明互鉴勇气挑战团结友谊中国形象)


3.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正因此,我们不仅要办好盛会,也要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方式,讲好中国再次与奥林匹克结缘的动人故事。(适用话题:中国形象中国声音简约开放交流互鉴)


核心立意:用事实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大国形象。


优秀范文:《美美与共,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幕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直抵人心:所有引导员高举各参赛国家(地区)名的雪花引导牌,通过舞蹈与地面光影的互动,让所有雪花聚合,共同构建成一朵大雪花。这寓意“协和万邦”,表达了一个文明古国“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深厚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和大国担当,呼吁全世界团结一致、一起向未来。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国际格局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全面深刻重塑、各种风险挑战此起彼伏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现实及未来需要,站在历史和哲学高度,提出了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发展理念,为世界各国找到并结成发展共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蕴含着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将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行胜于言的中国行动,是兼济天下的中国担当,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融相通的时代进程。中国身体力行,始终致力于倡导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变局引领正确方向,为协同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为多边主义注入时代动力,为人类文明探索光明未来。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后,中国在病毒检测、药物研制、疫苗开发、协同抗疫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以自身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华文明素来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之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征,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互鉴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我们必须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凝聚共识,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实现共赢共享,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正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一样,每一朵雪花都映射出独特的光华,但最终共同汇聚成一朵璀璨的大雪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航天精神


内容梗概:“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金句:


1、“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中国航天的“大总师”)


2、梦寻九天,向往星河灿烂;神舟凯旋,续写崭新篇章。


3、世界上本没有奇迹,中国航天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书写了后来居上的神话,以一次又一次令世人惊艳的加速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4、“神舟”问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探寻九天的梦想从未停歇,奋斗的征程不曾止步,中国航天的精彩故事不断续写。


5、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中国航天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图景中的壮丽一帧,中国航天员的从容豪迈就是新时代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展现。


6、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把过去千百年来的浪漫想象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致敬中国航天人!


满分时评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并将在轨驻留6个月,这将再次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驻足纪录。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如果说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地动山摇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披荆斩棘,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起了隐姓埋名人,可爱可敬的中国航天人隔了漫漫岁月而来,他们让我们这个国家“手可摘星辰”。还是在今年国庆,一个“中国C位是怎样炼成的?”热搜刷爆社交媒体:新中国72岁生日之际,我们借助卫星从太空观察我们的祖国。由上海、嘉兴到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我们发现了一条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脉络,它隐藏着中国百年来日月换新天的秘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轨迹,更是穿越百年的光荣之路,中国航天所擘画出的奋斗历程,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远不止是“星辰大海”。


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就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前几天,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谢伟锋)


三、家国情怀


内容梗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事迹: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不仅如此,他资助学子赴美深造,还在清华亲自授课,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颁奖词: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核心立意:将爱国情怀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四、奋进人生、巾帼英雄、承受压力


内容梗概:中国女足夺冠,创造历史!中国女足:相信拼搏的力量


2月6日晚,女足亚洲杯决赛,中国女足对阵韩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局面下,女足姑娘稳扎稳打,在下半场追回并反超比分,最终3-2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创造历史!


精彩时评:


1.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我们都知道,与日本苦战120分钟,中国女足姑娘的体能消耗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带伤上阵的王霜,要忍受多少疼痛;我们都知道,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实现两球落后的逆转是多么困难……但是,我们更加相信,我们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史诗逆转、梦幻绝杀。重回亚洲巅峰,中国女足的姑娘们,你们值得一切赞美!——人民日报


2.“铿锵玫瑰”再度怒放。王霜们身上,体现了老一辈中国女足拼搏精神的传承。祖国在她们心中。攻入制胜球的王霜赛后说,落后的时候从没有想过要放弃。


这就是精神传承的伟大之处——挽狂澜于既倒,濒绝境而重生,永远不向困难低头。


这是中国女足该有的样子,是中国体育该有的样子,也正是中国的样子。——新华社


核心立意:学习女足精神,致敬永不言败的拼搏。


五、传统与创新、文化传承

内容梗概:河南卫视好戏连台,坚持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2021年,河南卫视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七夕在洛阳龙门取景的舞蹈《龙门金刚》更是又一次惊艳观众,让人叹为观止。与其他地方卫视娱乐至死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不同,河南卫视坚守优质内容,深挖传统文化。为观众奉上了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


精彩时评:


1.河南广播电视台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创新传统文化视听节目的艺术展现、时尚表达及传播技巧,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呈现了传统文化之美。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媒体只有立足优秀文化资源,唱响“中国风”,紧跟“中国潮”,传承创新,深耕细作,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精彩展现出来,讲好黄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光明日报)


2.河南卫视在官方微博晒出龙门金刚众多精彩动图,并表示:“龙门,在中华文明中表示一道大坎。在这里意味着跨沟过坎后的升华。金刚,在传统文化里有辟邪镇恶的意义,更寄托了人民对幸福安康的期盼!河南人自古以来从不向苦难低头。这也是中华文明从未断绝的精神内核。河大卫立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羊城晚报)


核心立意:传统文化搭上创新载体,才能更好地传承。


六、审美健康、美育


内容梗概:奥运会重塑审美观,展现多元美的世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从冬奥会的举牌小姐,再到不负众望的“青蛙公主”谷爱凌、一鸣惊人的苏翊鸣,再到要做“冰上尖刀”的任子威……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 等话题冲上热搜,以后的审美,是健康、自然、自信、和谐、多元,不再是一味的“白幼瘦”“小鲜肉”审美了。


这些奥运健儿突然让大众发现了更加多彩的审美世界,那就是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健康之美。奥运健儿们以速度、力量和技巧的组合,为人们展示了更加多元的审美世界,拓宽了人们对美的认知。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的教育。


美育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审美眼光,更关系到一个的人格的养成、灵魂塑造。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造美育环境和达成美育共识,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核心立意:拒绝刻板、偏狭的美,拥抱健康、多元的美。


七、平视世界


内容梗概:“两个辛丑年的对比”:从丧权辱国到平视世界



“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3月18日,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社交媒体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场景对比图在网上刷屏传播。


这一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不已,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


回顾1901年的辛丑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没有和对方谈判的资格,只能被迫接受一系列的不平等约定。


再看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早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连续第二年超过1万美元,绝对贫困被彻底消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具有显著优势,中国人民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身的问题。特别是疫情袭来时,“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破除了对西方的盲目崇拜。今天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可以掷地有声地说一句:“请注意你对中国说话的态度。”


今昔对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维护自身的尊严,才能有底气,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历史证明,地位都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以史为鉴,我们更需要筑梦踏实、自强不息!


核心立意:平视世界是因为有实力,有自信。


八、双减政策


内容梗概:“双减”政策落地,让教育回归正轨。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双减”是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又一次顶层设计!


精彩时评:


1.人民日报——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节选)。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家长和社会均是做好“双减”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密切家校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定能显著减轻,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2. 光明网——“双减”的关键在务实(节选)。


推进“双减”,还需要务实地看到,我国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的根源是中高考用单一的分数标准评价、选拔学生,我国基础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的背后,是应试化、竞技化。在中高考制度不能破除唯分数论的情况下,务实的选择应该是“相对减负”,即采取哪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相对负担更小,强调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而要给学生“全面减负”,消除社会的教育焦虑,则需要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的成才选择提供更多路径。


核心立意:教育回归正轨,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九、自我与环境


内容梗概:北大“韦神”: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秩序


在很久之前,媒体无意中拍到韦东奕的视频中,看起来像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衣着简朴,手里还拿着韦神的日常标配,矿泉水和白馒头。当时媒体的采访对象是北大的学生,根据韦东奕外表的形象,谁也没想到这会是北大的一位老师,这种反差感,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


他在网上非常火,关于他的辉煌事迹,在网上广为流传。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网上讨论得再激烈,都不在他的范围之内。可能唯一能够引起他兴趣的,就是心中热爱的数学吧,唯有在数学的世界中,他的内心才能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动。


他每天的生活都很简单,宿舍、教室和食堂三点一线,一直都是如此,没有发生过改变。他在衣着和吃食方面不会花很多心思,衣服简单干净就行,关于吃的方面就更简单了,经常都是馒头就水,对他来说,吃东西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其他都不是很重要,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花太多的心思。


现在,人才成为越来越珍贵的资源,科研人员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但是有的科研人员常年埋身于实验室,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上;也有的科研人员经常出现在媒体镜头中,有参加不完的各种“研讨会议”。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像韦东奕一样的科研人员,一心专注于科研工作。


如果在追逐名利中花去了大半的时间,不免就会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总是沐浴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还能静下心来搞科研吗?韦东奕的科研态度令人敬佩,希望这样的科研人员能够越来越多,我国的科技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核心立意:坚守自我,专注所爱,不为外界所扰。


十、中国成就


内容梗概: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创新创业第一线到国际交流大舞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

“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优秀范文:《您的成就,我们的幸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您的成就,我们的幸福”。

演讲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同学们可能感觉我这个问题太空泛了,没有什么价值。那我再追问一下:你身在在中国幸福吗?你现在站在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的中国大地上感觉到了幸福吗?

我今天站在这里可以由衷地跟大家说一声:我很幸福,我更自豪!

有您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生活,我很幸福。我们是“00后”,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生来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就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富裕,实际上我们过得就是衣食富足的生活,从来都不知道“苦”的滋味。我们是幸运的“00后”,我们要懂得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因为这个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创造的,我们见证着她的成就,享受着她的成就,我们就要好好地幸福地生活着。

有了您的成就,我们底气十足。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我们中国硬气十足,“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字字铿锵、掷地有声的表态发言震撼全世界。我们的底气在哪?就在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国式民主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同是辛丑年,和120年前的辛丑年相比,中国早已换了“人间”。有了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我们就无所畏惧,我们会为了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权利。

您的成就,更是我奋斗的动力。我们虽然还只是高中学生,现在不能为您做些什么,但我们知道我们身上的使命,我们会好好学习知识,增长本领;我们更要学习传统文化,创新的传承我们传统文化,建立起文化自信;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会象中国的航天科技团队那样,做年轻有为,乐于奉献的有志青年。请您相信,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为您的发展添砖加瓦。

春暖花开,这是你我共享的国家,她是一棵大树,庇祐着我们,呵护着我们,她长得越茂盛,越高大我们就会越自豪。我们人人献上一点力,给她浇浇水,修剪修剪枯枝黄叶,她就会万古长青,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加油向未来,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十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环保、责任


内容梗概:新全球气候协议达成,未来变得更有希望?


2021年,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4月12日的记者会上曾表示,“日方应对国际公共利益负责,这也是对本国民众利益负责。”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入海洋的决策显然缺乏高度负责的公共精神,不仅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将对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


写作角度:


1.危害全世界。


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评估报告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核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2.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能以邻为壑,不能独善其身,面临重大环境问题,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挑战,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应有效应对。


3.责任担当。


中国需要加紧研究对策,尽最大努力保护我国沿海、特别是渔业的安全,为受影响的生产者对日索赔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争取获得与日本渔民同样的补偿权利。决不能出现日本排废水,主要由周边国家民众埋单的情况。


核心立意: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十二、躺平还是坚持


内容梗概:决不能让“躺平思维”消解斗志(李思辉《光明日报》标题)


(仲音《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0日第04版)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重,我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波及影响范围依然很大。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5亿例。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躺平”没有出路,“动态清零”才是最佳方案。


应该说,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比例越来越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提高,感染者的临床严重性按照每百名发病人数的比例统计,确实有所下降。但也要看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更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疫情造成的社会危害与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放弃动态清零、放任病毒流行,势必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进而引发恐慌,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也势必严重威胁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毋庸置疑,奥密克戎变异株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但若就此选择“躺平”,是对科学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也会让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付之东流。


近期,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这既充分印证了动态清零的科学性、有效性,也充分印证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咬紧牙关、顽强奋战,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我们就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核心立意:拒绝躺平、保持斗志、勇敢抗争


写作指导


01

时间分配



温儒敏教授曾说,“要让15%的人做不完”,可能作文也难以完篇。很多同学经常说自己“作文不够时间写”。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反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留给作文的时间够多吗?正常来说,一篇60分的作文,应该留足45分钟以上的答题时间,这个时间囊括了:解读材料+立意构思+草稿大纲+整齐誊写,这四个部分。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够在30分钟内就完成作文,如果题目难度稍大,基本上就是“夺命狂奔”而无暇细想,这种感觉就像是,很容易出现偏题。实际上,从组材,到构思,到行文,没有个把小时很难写得像模像样。但无论如何,要确保作文完篇,如果实在写不完,也要有一个正式的结尾,不然远不是少50字扣一分那么简单。


如何把前面的时间挤出来留给作文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只要看懂了文言文的材料,答题速度就会明显提升。


2.默写必须“一看就会,一写就对”。默写题基本上就是妥妥的半开卷送分题,这一part的思考时间要基本为零。


3.论述类答题时间要合理分配。如果题目过于烧脑和耗时,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把该拿的分拿到即可。


02

破题思路



近年来,关于什么是“好的作文题”,仿佛有了一把新的评判标尺,那就是无法套素材的作文题,才是好的作文题。例如广州二模的作文题,你是否能把烂熟于心的“觉醒年代”、“冬奥谷爱凌”、“感动中国/功勋人物”、“抗疫天使”这类素材套上去呢?显然是不行的。



我们读懂漫画的内涵之后,会觉得想写的东西很多,但又如从下笔。同学们不必焦虑,小车就带大家深度刨析这种热门作文题,今年考这种作文题的概率不低哦。


漫画中的人在一堆“学习资料”中找东西。似乎找了许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料,从而发出感慨:资料找时方恨多。这是揭示漫画主题的点睛之笔。漫画中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状况,也可以是一种隐喻。而所称“资料”的载体,可能是传统纸质形式,也可能是电子数字化。


只要理解了漫画的隐喻,思路和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学会由此及彼”即是破题之眼。相比手写时代,信息时代发展飞速,你只要一条资讯,不料信息内爆撑破了你的手机;我们获取知识的门槛越来越低,知识上限假说却日益成为真实,我们陷入筛选、取舍、辨析、汲取、消化的多重困境。比如我们想购入一本复习资料,却被网上的好物种草迷了眼;比如老师们想要一份教案,名师们的参考资料却乏善可陈;比如尖叫效应继续发酵,注意力资源却依然有限。如何跳开“单一的信息占用”和“被动的知识积累”,是我们更好地享受信息红利而亟需解决的问题。


考生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以先描述生活现状,再深入剖析原因(时代原因与主观原因),可以将正面阐释和反面论证相结合,可以融入切身经历与感悟。阅卷老师会更愿意看到一些典型的“生活化”案例,(比如氛围感学习、打卡就等于做了、把网课时长当学习成果等新的不良学习习惯),而不是生搬硬套素材。


作文不是歌颂。愿同学们在剩下的复习生活中,“生活化案例”与“高大上案例”并重,培养辩证思维,理清高考作文命题的顶层设计,向50+进发。



文章来源:

本文由凌云语文编辑

致原创作者:本gongzhong号尊重原创,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