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法: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丰富发展| 马理论考研知识精讲20
发布于 2022-06-15 01:04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收录于话题
#知识精讲
知识
jīng
精
jiǎng
讲
二
十
期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提法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表达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原有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将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
01
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探索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四大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更强调为“决定性作用”。这些构成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的基本脉络。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02
基本经济制度新提法的重要意义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提法,拓展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这种拓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又体现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这一新提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3
基本经济制度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上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还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其二,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上看,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与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密不可分。
其三,从生产关系内部结构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产决定分配,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而且把分配制度纳入基本经济制度,更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