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染上毒瘾,我妈喂的!”毒品混在奶茶里,看完后怕

发布于 2022-06-23 15:28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01

又是一年高考日。


今年,有1193万考生,步入考场。


比去年增加了115万。



每年在高考前,都有不少孩子都在网络上求助,如何才能缓解压力:
“高考前压力太大,学不进去,天天荒废时间,怎么让自己心静下来?”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对各种补脑药情有独钟,给孩子强行补脑,以期望孩子能在高考取得好成绩。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有一些毒品就化身为“补药”,不仅迷惑了孩子,还迷惑了家长,被父母亲手喂进孩子的嘴里!

之前《新京报》就报道了一个女孩服用“聪明药”的事件,着实让人震惊了一把。

女孩叫做田静,是备战高考的学生。妈妈看女儿很辛苦,就给她准备了小药片:“这是聪明药,有人吃了成绩就会变好,你试试。”


田静没怎么想就吃了,效果意外地好。上课专注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升,很多东西一学就会,就像开挂似的。

仅仅服用2个月,田静就考进了班级前十,这对于一家人来说,是很大的喜讯。可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无法避免。


田静开始掉头发、失眠,每天夜里都在辗转反侧。这时的妈妈开始意识到问题,赶紧让她别吃聪明药了。

可突然停药的田静却陷入另一种困境。她就开始头疼、恶心,根本就做不了题。
没办法,她就上网找药、买药,不过这次药片却是粉色的,可能是版本不同?

没有在意的田静就继续吃着自己买的“聪明药”,而且越吃越多,

高考那天还一口气
吞了5颗聪明药。

先是花光从小攒到大的1万块压岁钱,之后就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有时是500,有时是1000。


直到高考后,父母觉得情况不太对,带着田静去做检查,却发现田静已经吸毒成瘾。那些后来买的粉色药片,根本就不是聪明药,而是摇头丸!


谁能想到,毒品换个包装、换个身份,居然轻易地就被人们买到,更被毒贩子大摇大摆地送到我们的孩子身边,让人防不胜防!

02

据了解,这款药片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见的商品名包括利他林(Ritalina)、莫达非尼(Modafinil)和阿德拉(Adderall)。

它们可以迅速刺激人的大脑,让人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尤其是莫达非尼,吃一片就可以支持一个人工作整整40个小时。


在这样的药力帮助下,专注学习就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会劳累,也不会分神。某种程度上,就是让人“变聪明”。

可是这种轻而易举的“聪明”却是有代价的,因为药片极具成瘾性,一旦吃上了就很难离开。不了解的人只知道提高学习效率,却不知道,聪明药的成瘾性高于摇头丸。


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不吃药就没法工作,一停下就会可能出现头晕、恶心,根本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和吸毒成瘾没有任何的区别,
只能靠强制戒除。


有人研究了服用了“聪明药”前后的大脑活跃度。

很明显可以看到,服用者的大脑一整片区域都是处于活跃状态,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一直亢奋,怎么会没有伤害呢?


药物的说明书很明确地标注服用的不良反应,精神病恶化、躁狂症发作、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生长抑制、癫痫...

这些并不是写出来唬人的,而是实实在在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正是因此,哌醋甲酯在中国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的处方药。

北京华佑医院主任医师张锐敏表示,“作为精神兴奋剂,比如利他林,它的作用原理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但药效比冰毒弱,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会产生成瘾性。”


更有甚者,像田静这样因为“聪明药”转而吸毒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说道:
“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

最小的患者,才14岁。

“药只会越吃越多,瘾只会越变越大,没有例外。”

03

其实不只是国内,在国外,很多名校的学生都无法逃过“聪明药”的诱惑。

之前有一部纪录片叫《药瘾》,它戳破了一个圈内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美国,有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有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有行业精英为了加倍效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嗑药。


在湖北卫视的《非正式会谈》中,来自美国的学生罗狮杰说过,许多高校都流行着“聪明药”。


到底有多少人在为学习嗑药呢?

2018年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将近70%的常春藤藤名校学生承认自己曾为了赶论文服用聪明药,66%的学生承认期末考试时服用它,27%的学生承认每逢考试必吃聪明药。

BBC纪录片《药品依赖》中就曾提到,剑桥大学的某些学生也在滥用利他林。


更可怕的是,近年来,各种极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悄悄地盯上了我们的孩子!


毒贩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毒品的伪装也越来越五花八门,很多看似正常的糖果、零食、玩具……它们的背后都暗藏杀机!

04


前段时间,福禄寿乐队成员之一杜雪儿因涉毒上了热搜。


据了解,杜雪儿走私的,是邮票状LSD,属于第三代毒品。


它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迄今发现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


LSD本身无味无色,放入食物饮料,口服分辨不出异味。它原形比指甲还小,用花花绿绿的卡通贴纸包装外表,贴在皮肤上就能被吸收,放在饮料或者水中也有同样效果。



但这样一片小小的“邮票”,不到几微克,就是一颗摇头丸3倍的毒性。


央视曾报道这类毒品,公安部的毒品分析师说:

(LSD)对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会有强烈的损害作用,如果长期食用,会诱发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甚至产生自残、自毁、自尽等一些极端行为,非常危险。



此前,三亚警方也破获了一起新型毒品案,这种毒品被伪造成饮料。


饮料的名字叫“咔哇潮饮”:


这种隐蔽性很高的新型毒品,看上去很像饮料,很容易迷惑青少年。

一旦吸入后,会头晕恶心、异常亢奋、造成短暂失忆,而且与酒精并用还会致死。


一名叫小张的高中生经同学介绍,购买饮用了这种饮料,说喝了学习会更上一层楼。

在最开始饮用时有强烈快感,学习确实非常有效率。

可渐渐地他开始出现口腔溃疡、胃出血、皮肤溃烂等情况,整个人也快速消瘦。

他的学习反而一落千丈,为了继续购买毒品,甚至还偷了父母的银行卡。

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型毒品,都瞄准了00后的青少年。

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而伪装的毒品,希望父母都能提高警惕,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鉴别这些新型毒品。

可乐:



外表是跟普通可乐几乎没区别,但喝完就会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比冰毒的危害更大,也比冰毒贵10倍。


曲奇饼干:



外表看着和普通的曲奇饼干完全没有差别,但是一打开包装就有刺鼻的异味。


这种饼干,含有大麻成分。


一片售价高达50元,饼干的身价是普通饼干的十倍甚至更高。


奶茶:



看上去和平常买的奶茶一样,味道甚至都喝不出来差别,这种毒品更难分辨。


这是一种混合型毒品,多是冰毒和K粉混合制作而成的,使用后让人极度亢奋,会出现幻觉。


非常容易上瘾,而且难以察觉。


神仙水:



和奶茶一样,喝不出来异味,毒贩还把它包装的非常高级神秘,诱人上当。


这是一种多重毒品的混合物,是新晋的富人毒品、网红毒品。


神仙水还有一些名字,比如美人水、法拉利水。价格高昂,毒性非常大,相当容易上瘾,非常危险。


跳跳糖:



你以为是小时候吃的跳跳糖,实际上是一种毒品。跟摇头丸类似,需要冲饮。


彩虹烟:



外形和普通香烟很类似,成分不明,虚标乱标。吸食后会产生色彩斑斓的烟雾,还带有香气。成瘾性巨大,很危险。


巧克力:



毒贩会告诉你这是吃了能让你感到快乐的巧克力,实际上就是用大麻熬制的毒品。


树枝:



派对小树枝,比海洛因的成瘾性还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