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班》第四次课•简报

发布于 2021-03-28 15:5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精神分析理论班

2021.03.27


3月27日晚,《精神分析理论班》第四次课如期进行。简报如下:




课程内容

1


一、初步提出无意识运作规律的三部著作:

40多岁的弗洛伊德,通过对自己梦的多年分析经验,在1900年出版了重要著作《梦的解析》。该书被誉为“世纪巨著”,被视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开端。在书中,弗洛伊德首次系统地提出对人类无意识心理世界的普遍性理论猜想。

在之后的几年内,弗洛伊德又相继出版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两本书,继续完善对人类无意识运作规律及不同表现形式的探讨。


二、显梦和隐义:

弗洛伊德提出“显梦”和“隐义”两个概念。“显梦”即我们能回忆起的梦境元素,“隐义”即这些元素背后的未被发现的无意识心理内涵。

“梦的制作”过程,就是将“隐义”制作成“显梦”的过程。

而“精神分析对梦的解析”的过程则是反过来,即通过对“显梦”进行自由联想的工作,最终发现背后“隐义”的过程。

在后面的著作中弗洛伊德继续提出:口误、笔误、遗忘、幽默等,也跟梦的运作规律一般,都是可以用精神分析来进行分析与理解的。


三、梦的制作的方式:

1、凝缩。在梦的制作过程中,一个梦中的意象可能包含了多个意象特点的凝缩。就如同多杯酒倒进一个杯子里,调和成一杯鸡尾酒一般。

2、置换。在梦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将对一个意象投注的心理内容,置换到另一个梦中的意象里。即对象的转换。

3、象征。梦的这些制作与变化的过程,往往具有象征的特点。其中包括个人意义上的象征和文化意义上的象征。

4、二次加工。个体在回忆或讲述梦境时,会对梦的内容进行第二次加工,使之变得更加和谐、统一、整体、符合逻辑。


四、弗洛伊德提出对梦进行解析的方法:

第一,早上醒来即将梦的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第二,对梦进行复述,并将梦拆分为每一个元素;

第三,对每一个元素进行自由联想;

第四,将自由联想的内容,和当事人过往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整体进行分析与理解。


五、弗洛伊德提出的释梦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孤立地分析梦,要将梦放在做梦者的心理历史长河中去理解。

2、需要由梦者本人进行自由联想,不能由别人替代他进行自由联想。

3、不同的人即使梦到同一个元素,他们对此的联想可能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元素进行多次联想,其结果也可能不一样。所以梦的工作不能固定化、机械化,变成一一对应(如周公解梦那样)。

4、梦的工作可能会涉及当事人的深度心理内容。所以,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不要在非治疗情境下进行释梦。




提问讨论

2


问题一:喝醉酒后再进行心理咨询,会不会更容易接近无意识?


答:心理咨询的工作,需要当事人意识功能的参与。是当事人用自己的意识,去探寻他的无意识内容、去承载他的无意识内容。就像是一艘船在深海里垂钓,钓上一些神奇的宝贵的东西自然是好,但前提是这艘船要能够装得下,不要翻船了。这艘船就是我们意识的功能。



问题二:怎么理解有些梦长、有些梦短?


答:这里说的长短,除了梦本身的长短以外,还涉及到梦者自身能记住的长短、他当下能说出的长短。所以,能讲出的长短,不能代表这个梦的长短。比如有些人他不留意梦,可能实际上做了很长的梦,但起来一刷牙就全都忘了,自以为没有做过梦。



问题三:“梦是欲望的变相满足”,那么噩梦也是满足了欲望吗?


答: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来说,是的。所谓噩梦,就是无意识内容在进入意识的时候,包装得没那么好,显得更加赤裸裸,更加直接,所以把梦者给吓醒了。


比如,一个小孩,由于无法接受对妈妈爱恨交织的内心冲突,如果包装得好,他可能会梦见自己在进行一场田径比赛,最后和一位女性选手争夺冠军。如果包装得不那么好,那他可能会梦到一个女巫在追杀他。这虽然是一个噩梦,但实则让小孩变相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将对妈妈的恨与恐惧,移置到了一个女巫的形象中,从而摆脱了自身对妈妈情感冲突导致的难受。



问题四: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怎么理解梦到的经常是白天经历的事情?


答:梦是无意识欲望的一种伪装后的表达,那么这个伪装的过程,就需要借用一些素材,最直接的就是借用近期白天所经历的事情。无意识内容穿着“白天残留物”的外衣,趁着当事人睡觉时检查机制放松,来到意识层面,就变成了梦。看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实则这可能只是一种借用,其背后是在表达一些更为深入的、不为人知的无意识内容。




END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