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一个并不富裕也不强大的国家,拍出来的好电影

发布于 2021-03-29 02:57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视觉设计:姜博约

这也许是你看过的最温柔的二战集中营题材电影,不仅不残酷,甚至还有些浪漫

由乌克兰导演瓦迪姆·佩尔曼执导,影片讲述了装作有一半波斯血统的犹太人Gilles通过教纳粹党卫军军官Klaus“波斯语”从而逃过屠杀的故事。

实际上,Gilles完全不懂波斯语,为了生存,他硬生生发明了一门语言,从集中营中犹太人名录上的词根演变而来,在六个月中他编造了600多个词语,时刻生活在忘词或混淆的恐惧中,一旦被发现,等待他的注定只有死亡。


影片开幕时,“由真实事件改编”一行字给影片打上了现实主义的基调,我们虽对在短时间内能否发明一门全新且天衣无缝的语言表示怀疑,但故事的主人公却是真实可信的。

一个只想活下去,别无所求的犹太人,一个虽在纳粹党卫军供职,却对杀戮与信仰毫无兴趣的德国人,两个误入时代潮流却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由臆想中的“波斯语”课开始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既不反战,也不矫揉造作的全新视角,相对于让德国军官熟记犹太人名的反讽,影片更加专注于描写二人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怀疑,战战兢兢,到后来的信任与“有恃无恐”——他们之间的“联盟”是那样紧密,在严酷的集中营中划出了一个迷你生态,全靠了威严与善于权斗的Klaus, 这个生态对于Gilles来说竟是安全的,直到影片的结尾都是如此


“我不想输掉我的承诺,所以我要放你走。” 甚至让人想到王家卫《春光乍泄》中那句“如果我有一张船票,你跟不跟我走。” 常人或许难以理解这种信任,但在知道真相之前Klaus都是相信的,或许他早已经在犹太人的名册上看出了端倪,只是不愿接受罢了;或许他真的厌倦了做纳粹的帮凶,虽没有杀过人但却“喂饱了那些杀人犯”,在心理上Klaus已经与犹太人站在了一边


故事开篇的节奏非常精彩,每一个场景都有其影响观众情绪的作用,因此使人对它寄予厚望,虽影片的角色关系塑造与故事都有一些小遗憾,但好在瑕不掩瑜。

镜头、音乐、表演与故事节奏都具有十分的美感(甚至是唯美),可以说是集中营题材影片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不管怎样,我们都看出电影主创对此满满的诚意,没有过度的情绪渲染或是不合时宜的拔高升华主题,毕竟有些题材的影片本身就是具有教育意义,不应被亵渎的。

作为白俄罗斯的选送奥斯卡竞赛影片,《波斯语课》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一个并不富裕也不强大的国家,用非知名演员与不高的预算,如何拍出打动人心的战争题材作品。


交易担保 票圈vlog一原创视频生活社区 《波斯语课》独家放送!更多资源公众号:响指SnapFingers

响指Snap Fingers
不同凡响,意有所指
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