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教育 | 化学课

发布于 2021-03-29 16:0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 Mozart:SerenadeNo.13,"EinekleineNachtmusik(ALittleNightMusic)"forStringQuartet&BassinGMajor,K.525(莫扎特:G大调第13号弦乐四重奏和巴松夜曲“小夜曲”,作品525) -->

问:宇灵老师,请问十年级这三周化学板块课程安排了什么内容?

宇灵:在这三周里十年级的孩子将会做一些跟水和溶液相关的探索。孩子们会从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开始,例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盐和糖,孩子从已经经验过的这些现象开始,进入物质溶解的饱和度问题,学习在不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物质是如何溶解的过程。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溶解度。溶解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一些无机物例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的溶解和析出结晶的过程,去探索各种不同的结晶现象。


问:宇灵老师,请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们安排这样的课程?如果说华德福的课程能够呼应孩子内在的发展,那这个跟水有关的实验又怎么去呼应孩子的内在发展呢?

宇灵:孩子们从七年级开始接触化学,最初是从有机物开始,从燃烧开始。火的能量会让孩子先去到物质中最温暖的部分,人类最初的发展,生命的进化都与火息息相关。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他们会进入冷静、清晰的思考。所以这个时候的化学课会从水溶液开始引入。

水一方面它有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再加一点别的物质下去,这种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恰好孩子在九年级度过了一个两极的过程,到了十年级,化学也刚好带出了这样的两极,它有液态和固态,它们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的状态。有些东西是可以溶解而有些东西是不能溶解的。例如,硫酸亚铁可以溶于水,而要是放一块铁则溶解不了。



孩子们需要去辨别,有些东西可以合在一起,而有些东西则不行。合在一起也并不都是永恒的。例如,取一碗水,加一点盐,再加,再加,总有一个时刻就没办法再加了。我们做人做事都有个饱和的状态,极致地去学习,或者极致地去玩耍,都会达到一个饱和。那我们怎么去找到这个平衡?从溶液到成为饱和溶液,它中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到某一个点,我们知道这就是够了。那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做一个事情,做到什么样的一个点,就是够了呢?这样的一种体验,跟孩子们内在的发展是非常吻合的。

同时,这个够还是没够,在十年级,是需要结合数学。孩子们需要清晰地计算出来,什么时候才是够。不是说我一味地想要一个东西就一直要,在某一点上,知道够了。这之后,我再要,那就成了过饱和状态了。

在过饱和状态里,如果温度上去就会继续溶解,但温度一下来,就没法溶解了。在化学里面这些都很简单,可是在一个人内在里面,我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需求,我的需求怎么达到一个平衡?如果过了这个平衡,会发生什么?在化学里,这个过了平衡之后,溶合又会被拆解,能够放到液体里的固体又被重新析出,变成了结晶。这个结晶非常有意思。

我们把一勺的硫酸铜粉末,放到水里面,当它过饱和的时候,它就会被析出来,并且以这个物质的本来的形态去结晶。我们会在十年级的化学里做好多物质的溶解,饱和与过饱和的实验,孩子们会经历很多这样的过程。

经历了很多这样的过程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都是粉末状态的东西,它会出来各色各样的晶体状态,而且逐渐发现,不同的物质,它在同样的一个环境里,它的度是不一样的。人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里,呈现不同的形态。有些东西对别人来说是不足够的,但对我来说,我就够了,因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一些道理,我们不会用语言直接告诉孩子,但这些道理就在化学里,孩子们会去经历和体验。



问:这么说来,化学课不单纯只是化学课,它还跟孩子们内在的发展紧密相关。那我们传统课堂的化学课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宇灵:关于溶液的这一部分内容在传统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开设,刚开始学化学的时候,学无机盐。因为它在操作层面和计算层面都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的内涵,它的内在美,对于初三也就是九年级孩子来说,其实是挺枯燥的。

但对于十年级孩子来说它就不一定枯燥了。因为他的意识状态达到了“我可以去辨识出我的不一样”,“我可以辨识出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我知道我的度在哪里”。这就是华德福化学课跟传统传统教育上的化学课的不同,它的顺序上有点不一样,我们会先从有机物从有生命的东西开始。然后到了十年级孩子们可以清晰地思考了,他们才去学看起来简单但却清晰的无机物例如酸碱盐等东西。



问:原来如此。这么细微的差别如果不留意还真不知道。那可以说说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吗?

宇灵: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也很有意思。我发现,这个溶解与结晶的实验,孩子们做了一个多星期都依然非常有兴趣。这个很显然是跟他们的内在是很吻合的。如果只是那种速成实验的做法,没有让他们去经历这么漫长的过程,看到每一种变化的过程,只是告诉他这个东西它的溶解度是多少,那就会非常的枯燥。但是,现在我可以看到,十年级的化学内容跟十年级的孩子的内在是非常匹配的。

那么在此之后,因为我们有了溶解,饱和和结晶的过程,接着,这个东西在进入溶液的过程中,在还没发生结晶之前,它在这个大环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引入溶液的酸碱性,离子在溶液里面的强与弱。像今天我们就会讲到,到底一个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它们的溶液,它的酸碱性,是什么呀?那么大家慢慢地慢慢地,其实就已经为之后元素周期表的呈现做了一个铺垫。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溶液里面也会强强联手,弱弱结合,然后强和弱的对比,也是另外一个动态平衡,所以我们在十年级课程中,再往后我们还有时间的话,那么还会出现氧化还原,这整个十年级的内容,其实都在讲一个事情,那就是动态平衡。

为什么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对于十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符合他们内在发展而对于九年级就稍微还早了点儿呢?我们说青春期孩子情绪变化无常。从七年级开始进入这个剧变时期,八年级则堕入了黑暗世界,一直往下沉,非常的沉重,要么黑,要么白,一会儿激烈高亢一会儿平静无波,他们需要去体验这样的极致,要么有,要么没有。多了的我不要,这个不适合我。执于一端,看不到另外的世界。九年级孩子则需要尝试从这样极端的两极中出来。



等过了这个阶段,来到下一阶段,十年级,孩子现在可以开放一些,也许他还处于两极的一端,但他可以允许别的东西进来,就好像饱和溶液的过程,可以一点点地增加,可以允许这个不同的动态呈现。他不再一下子就拒绝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可以等等看,试试看,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得了压力,可以继续接收,甚至主动接收。课程中有个孩子,他生病了,不得不请几天假,回来后,他找到我,要我给他讲解错过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他这样的认真,让我非常意外。还有个孩子,课程刚开始时好像没啥兴致,但过了几天,他慢慢进入了状态,对结晶的过程产生了兴趣。今天他们问我,如果几种不同的晶体放进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状况?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通过做实验看。于是好几个孩子就自己动手做起来。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然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又继续做实验。例如这个晶体的混合颜色本来没有在课程内的,完全是他们自己摸索和尝试出来的。例如,他们想要做出不同颜色层次的结晶,在紫色的结晶上结出另外颜色的结晶。我没有告诉他们不行。而是让他们尝试做做看。结果第二天他们回来发现原来的晶体被溶化掉了,这才领悟到,晶体只能在同种溶液中养成。

这样的领悟是不是很好玩?现在是从物质世界中领悟到的道理,在人生路上,孩子们会不会有那么一个时刻对应上了?我们要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才会感到舒适而在不属于自己的环境中会被溶解掉?有些孩子也会不按规则来,例如,他可能一下子把很多的盐或者糖加入溶液里面,结果溶液没办法溶解,超级过饱和了,没办法结晶或者结的晶不漂亮,而刚刚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结出的晶体则非常的漂亮。原来,并非添加物越多越好。

在探索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引致另一个结果,他们玩得不亦悦乎。这样的玩,过程并不是那么刺激。因为搅拌溶液的过程,其实非常的枯燥和需要耐心。我们有磁力搅拌器,但一开始并没有给孩子们使用,而是让他们用搅拌玻璃棒来搅拌,搅拌的过程一点点地加东西,一次次称量,加热,测温,记录,重复如此,非常枯燥,挺考验耐心的。但好奇心让孩子们能够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往前探索。

到这一周今天为止,我们本来已经开始带另外一个实验,但是孩子们还没过够瘾,所以今天课堂上,他们又要做结晶的实验。把另外一个实验暂时搁在一边了。我们希望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这样他们的内在可以得到深深的滋养。








联系咨询

刘老师:13826271808

电子邮箱gztycentre2021@163. com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泥堂创意园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