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里的感知力
发布于 2021-03-31 01:47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与热火朝天的奥数和英语相比,即便在鸡娃圈里,语文鸡到登峰造极、令人观之的,总比奥数/英语少多了。鸡娃讲究效率和成效,奥数、英语可总结归纳技巧、复制,语文学习却像玄学,太难,经常有人抱怨:就算大量阅读积累,也未必能写好作文、做对阅读理解。
这也太让人泄气了吧。
奥数牛娃语文堪忧、英语牛娃做不了语文阅读理解,很多人会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语文多难,不是一学就会、一积累就管用。
那语文应该怎学呢?
肯爸曾经让我多研究资料,像盖兆泉一样也写一篇长期规划。可把我气坏了。我要有这么厉害早干啥了都。何况现在全家都出于解锁初级阶段,让我提前进阶不现实吧?
医者不自医,说的就是文科妈并不会教娃的例子。而且通常我一抓,语文就白瞎。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只能靠老师这朵云推动他那朵云,抓好课堂听讲和作业,妈妈不随便添乱就是好云。
但语文学习上,不管事的“云妈妈”还是会比较在意几件事。砖已抛,坐等玉来。
第一,语文不是纯工具,它是真善美的载体之一。
作为母语,语文的学习跟英语学习不同,如果英语更多功能是工具,语文则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我们需要学习语文来实现交流、感知文化、形成思想、构建自身的精神内核。
从小我就觉得,语文是美的,通过语文可以触摸到更多的美。诗词歌赋自不用说,绝美;语文课本里精选的人物、故事,在传递真善美;人类历史上闪耀的瞬间,可以被文字记录,被后世阅读传颂。
通过语文学习,要往更深层的精神世界探求。如果学校的语文课误入歧途、教得太枯燥了,就得通过丰富、有营养的课外阅读补上。
第二,语文素养不局限于技,还要有“艺”。
虽然当年专业选了语言学,整个人快读成语料分析机器了,但我还是不能戒掉语文的感性之美对我的诱惑。千万不要只满足于成语知多少、古诗词倒背如流,也不要觉得善于改错别字、改病句显得语文水平多高,最重要是拥有丰富的感知力和表达力。这个感知力最好不局限在语文学科,把它多用在生活中吧。语文使我快乐。
如果把语文只当做工具和技巧,会让孩子只想应付考试而已,越学越无趣。
第三,技巧或习惯上,我目前在意肯肯的“感知力”和“诵读”。
小时候培养感知力,就是家长讲故事,看孩子能不能听明白,懂其中有趣的点、精彩之处。
长大点,通过课本文章、课外自主阅读,孩子能不能感知文章精髓,get审美和愉悦,感受修辞之美,感受排篇布局之妙。
这是阅读的感知力。
还有写作的感知力。肯肯写作文曾写得哇哇哭,即便刚和小伙伴玩得开开心心,回来也不知道写什么。是感知不到玩耍的快乐吗?不是,孩子们对事情的基本感受力是有的(当然也是要不断启发引导,让触角更丰富更敏锐),但就是说不出、写不出。
每每跟他说,写作文的时候,把“感受”打开,人物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心理怎么想的,有什么心情和感受。只有调动全身的感觉,才能让他把干巴的背书式的“说明文”写成生动的记叙文、小散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