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蒋天枢:学生替老师编书,怎能收钱

发布于 2021-04-02 07:4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蒋天枢:学生替老师编书,怎能收钱

                   史飞翔

蒋天枢是陈寅恪先生早年执教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的学生。1949年以后,十余年间师生二人只见过两次面。1964年,病榻之上的陈寅恪已经预感到自己体力不支、大限将至,此时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但至今尚未整理出版的著作。当年,自己的好友王国维投湖自沉前曾写下遗书将生前书籍托自己处理。如今,自己又能托付于谁呢?

1964年农历5月17日是陈寅恪先生75岁诞辰,蒋天枢专程赴广州为老师祝寿。病榻上陈寅恪将自己的著作全权交给蒋天枢整理出版。陈先生显然对其甚为珍视的著述终得可托之人感到欣慰,因此特意在蒋天枢辞行前赋诗三首、撰序一篇为赠。诗云:

音候殷勤念及门,远来问疾感相存。
              郑王自有千秋在。尊酒惭难与共论。(其一)

草间偷活欲何为,圣籍神皋寄所思。
         拟就罪言盈百万,藏山付托不须辞。(其二)

俗学阿时似楚咻,可怜无力障东流。
         河汾洛社同邱貉,此恨绵绵死未休。(其三)

序即著名的《赠蒋秉南序》,文中流露的“迫踪昔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的高远志向,以及对宋代文化“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竭力推崇,曲折地显现了陈先生毕生不移的信念与追求,这也成为日后蒋天枢在艰难的岁月里坚持整理陈先生著作的精神支柱。

如果说陈寅恪是中国文化的托命人,那么蒋天枢则是陈寅恪的托命人。对于老师的这一“性命之托”,蒋天枢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担起这副重担。在从老师手中接过著作的那一刻起,蒋天枢就决定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全身心地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编辑恩师陈寅恪的著作。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蒋天枢在复旦大学受到红卫兵的冲击,与老师陈寅恪联系中断。同年9月初,红卫兵以取缔“四旧”为名,逼迫蒋天枢交出有关书籍文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蒋天枢交出丁一批“四旧”书籍以及数十张心爱的京剧唱片,但是对于陈寅恪托付的著作文稿,他则视若性命,妥为收藏。

1968年8月,蒋天枢因患大病住进长海医院,直到1973年方才康复。1973年,那是一个连陈寅恪的名字都不允许正面提及的年月,但大病初愈的蒋天枢却悄悄地开始了整理老师陈寅恪遗著的工作。当时家人考虑到他的身体健康及外界形势,劝他暂时不要做此事,蒋天枢执意不从。事实证明,蒋天枢没有辜负老师陈寅恪的重托。他集十余年之功,终于在1981年出版了300余万言的《陈寅恪文集》。此外,他还编撰出版了《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公垂学林。后来,承担该书出版任务的古籍出版社事后拿出1000多元稿费作为对蒋天枢劳动的报酬。当时蒋天枢的工资是每月200元。1000多元相当于近半年的收入。但是对于这笔当时已经算是巨额的稿费,蒋天枢是一分钱也没有收,全部退还。理由是:学生替老师编书,怎能收钱?

1988年6月9日,蒋天枢先生不幸病逝,终年86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依然致力于陈寅恪先生读书札记的整理工作,关心着陈寅恪先生逸诗的搜辑,希望《寒柳堂记梦稿》的全稿有朝一日能隐而复现。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