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者》——重回人的语文

发布于 2021-04-08 21:17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盗火者》纪录片聚焦语文教育问题及改革

我得到的问题和启示,有待下一步探究和解决。


一、阅读理解

什么是阅读理解障碍?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标准答案又是用什么标准制定的?

阅读理解考察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某词某句的理解问题,是否见仁见智,是否允许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理解?

那么,考察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是否允许有一定的正确范围呢?


二、作文

说大话、空话、套话问题怎样解决?

作文是否一定追求华丽?作文能不能用白话表达?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套语言系统:课堂和考试的语言、日常生活用语。这两种语言系统能否融合?语文和英语作文都有此问题。


三、课文

教材逻辑问题、形式化问题、碎片化问题。

划好词好句像是揪树叶,就算揪下所有的树叶,也无法感受一棵树的美。

四大缺失:

事实的缺失——是否能通过虚构情节、编故事以传达真理?

经典的缺失——小学水平的学生能否添加过多经典?又该怎样讲解?

儿童视角的缺失——小学教材要以教育引导为主还是以适应本性为主?

快乐的缺失——教材中有关历史苦痛、生活艰辛的文章占比是否过多?

教材选用文章浮于表面,部分文章言之无物,能否更多地关注现实、关注底层?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课文是否还适用于现在的语文教育?利用放牛娃王小二、雷锋同志的事迹,利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背景下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还适用?是否与现代生活和小学学生理解层次脱节?我们能否适当使用现代爱国事迹或者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故事代替它们?

人物形象固化问题,想象固化问题……


四、教材

教材的出版应由谁管?是该统一规定标准还是依具体学校具体地区而定?

教材与教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教辅材料吗?

经典名著能不能代替或者代替一部分教辅?即能不能用阅读代替一部分阅读练习?


以上问题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