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疑难问题汇总!

发布于 2021-04-12 14:5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新高考选科来了,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测试,测试结果可以发到您的,为您的决策提供帮助

致各位读者:化学教师要加入C3H3群,请联系C3H3WXIP

1.怎样清除玻璃仪器上粘附的不易溶于水的物质?

在玻璃仪器上粘附的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有碳酸盐、氢氧化铁或氢氧化铜等氢氧化物、二氧化锰、硫、银盐、银镜、油污、酚醛树脂等。现将它们的洗涤方法介绍如下:

(1)除去碳酸盐可滴盐酸或用盐酸浸洗。例如碳酸钙就可用此法洗去。

(2)氢氧化物也可以用稀盐酸处理,将它们转变成可溶性物质(三氯化铁、氯化铜等)后再用水冲洗。

(3)二氧化锰可用浓盐酸清除,也可用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用硫酸酸化的亚硫酸钠溶液、用硫酸酸化的草酸盐溶液清除。盛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和制氯气的烧瓶内壁常用上述方法清除。

(4)硫迹可加石灰水再加热煮沸除去。

3Ca(OH)2+12S2CaS5+CaS2O3+3H2O

生成的多硫化钙和硫代硫酸钙都能被水洗去。

(5)银盐(AgCl、AgBr)污迹可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清除。Na2S2O3可使AgCl、AgBr变成可溶性的络合物而溶解。

AgBr+2Na2S2O3=Na3[Ag(S2O3)2]+NaBr

(6)银镜可用稀硝酸并稍加微热清除。

3Ag+4HNO3=3AgNO3+2H2O+NO↑

(7)油污一般可用热的纯碱(Na2CO3)、烧碱(NaOH)溶液或热肥皂水、合成洗涤剂乃至铬酸洗液来清除。

(8)酚醛树脂可加入少量乙醇,浸泡几分钟,然后刷洗

2.磨口活塞打不开时怎么办?

如果是凡士林等油状物质粘住活塞,可以用电吹风或微火慢慢加热使油类粘度降低,或熔化后用木棒轻敲塞子即可打开。

活塞长时间不用被灰尘等积垢粘住,可把它放入水中,浸泡几小时后便可打开。

因碱性物质粘住的活塞可将仪器在水中加热至沸,再用木棒轻敲塞子。

对于贮有试剂的试剂瓶塞打不开时,要针对所贮试剂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方法。若瓶内盛放的是腐蚀性试剂如浓硫酸等,先要把瓶放在塑料桶内以防瓶破裂时浓硫酸四溅,操作者要戴有机玻璃面罩,操作时不要使脸部离瓶口太近。准备工作做好后,可用木棒轻敲瓶塞。也可洗净瓶口。用洗瓶吹洗一点蒸馏水润湿磨口,再轻敲瓶塞。打开有毒蒸气的瓶塞(如液溴)要在通风橱内操作。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中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被打开.


3.较常用的但又不宜长久存放的溶液有哪些?
(1)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
(2)氢硫酸及其盐的溶液。2H2S+O2=2H2O+2S↓
(3)亚硫酸及其盐的溶液。2H2SO3+O2=2H2SO4(较慢) 2Na2SO3+O2=2Na2SO4(较快)
(4)氯水、溴水、碘水。
Cl2+H2O=HClO+HCl 2HClO=2HCl+O2
(5)亚铁盐溶液。4FeSO4+O2+2H2O=4Fe(OH)SO4
在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应加入足够浓度的酸,必要时应加入几颗铁钉来防止氧化。
(6)高锰酸钾溶液。KMnO4溶液的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微碱性溶液中都会缓慢地分解(在中性、微碱性溶液中分解较慢些),受光照会催化它的分解。所以KMnO4溶液应盛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4MnO4-+4H+=3O2↑+2H2O+4MnO2
(7)硝酸银溶液。AgNO3溶液受光照而逐渐分解析出Ag,AgNO3溶液应当装在棕色瓶中。
(8)氯化亚锡溶液。2Sn2++O2+4H+=2Sn4++2H2O保存时可在溶液中加些锡粒。
(9)银氨溶液。银氨溶液长久存放易分解而生成黑色的叠氮化银(AgN3)沉淀,叠氮化银在干燥时一受震动会分解而发生猛然爆炸。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雷酸银(AgONC)。
(10)氢氧化铜的悬浊液(检验醛基和多羟基时用)。存放时间较久,氢氧化铜会因分解而失效.

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有时会闻到氯气的气味,并有“白雾”产生?
在实验室里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对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肯定的解释。有的文献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2KClO3+2MnO22KMnO4+Cl2↑+O2
2KMnO4K2MnO4+MnO2+O2
K2MnO4+Cl22KCl+MnO2+O2
有时生成的氯化钾带有紫红色,说明了反应过程中有MnO4-存在。
“白雾”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氯化钾以微粒分散在氧气中的原因。
但是,有的文献认为,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机理是:
2KClO3+4MnO22KCl+2Mn2O7
2Mn2O74MnO2+3O2↑持这种看法的,对于为什么存在氯气的气味得不到应有的解释.

5.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时,锌粒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将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经常发现残余的锌粒表面附着一层黑色的物质,或者在锌粒全部溶解后看到有黑色的悬浮物残留在液体中。不纯锌粒中常含有Pb、Bi、Cu、Sn等杂质,当锌粒和酸发生反应时,锌中所含的Pb、Bi、Cu、Sn等较不活泼的金属杂质就游离出来,成微粒状态而呈黑色,并部分沉积在锌粒表面。它们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对氢气发生的速度起促进作用.



6.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电解质?
从纯水的导电实验测得,在25℃时,纯水中H+离子和OH-离子的浓度等于10-7摩/升。因此,实际上观察不到水的电解现象。这是因为,当H+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生成氢气时,破坏了附近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阴极附近的OH-离子的数目相对地增多,这就使阴极附近的溶液带负电,它会吸引其它的H+离子并阻止H+离子继续在阴极上放电。阳极的情况与此相仿。若在水中加入少量某种强电解质,由于这些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离子数目增多,在电场的影响下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样,水在电解时,阴阳两极附近的溶液里离子的电荷得到平衡,使水的电解能继续进行。
以纯水中加入Na2SO4通电分解为例,在水溶液中存在着Na+、H+、SO42-、OH-四种离子。根据它们电极电位的高低,在阳极,OH-离子放电,产物是氧气。随着OH-离子不断放电,如前所述,阳极附近聚集了相对多的H+离子时,由于SO42-离子不断迁移到阳极附近,使阳极附近溶液里离子的电荷得到了平衡。在阴极,H+离子放电,产物是氢气。同理,阴极附近溶液里离子的电荷也得到平衡。这样,水的电离平衡就不断向右移动,H+离子和OH-离子不断地在两极上放电,但Na2SO4并不发生电解,它只是起着使电极附近电解溶液里的电荷迅速得到平衡,从而使水的电解能继续进行的作用。

7.电解水时为什么收集的氢气和氧气体积之比不恰是2∶1?怎样克服?
电解水时,氧气的体积常小些,其原因主要有二:
(1)氢、氧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氧气的溶解度稍大些。
(2)电极的氧化、电极产生副反应等。如用稀硫酸溶液作电解液,有人认为有下列副反应发生:
H2SO4=H++HSO4-
在阴极:2H++2e=H2
在阳极:2HSO-2e=H2S2O8(过二硫酸)
H2S2O8+H2O=H2SO4+H2SO5(过一硫酸)
H2SO5+H2O=H2O2+H2SO4
生成的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不易放出氧气。
克服的办法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碱比加入酸的误差会小些。或者事先将电解液用氧气饱和,可以消除因溶解度不同而产生的误差。

8.为什么结晶时,有些盐带有结晶水,有些盐不带结晶水?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阴离子和阳离子会分别吸引极性水分子的正极和负极一端,从而形成水合离子。阳离子通常都比阴离子小,所以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远比阴离子强,能形成比较稳定或相当稳定的水合离子,以致有些盐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内仍带有一定个数的水分子。
阳离子水合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阳离子的大小和所带电荷的多少。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多,水合能力就越大。在碱金属中,除半径小的Li+、Na+离子能形成水合离子时,其余的K+、Rb+、Cs+离子都不易形成水合离子。对碱土金属来说,由于电荷增多,半径减小,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增大。不过这种倾向,同样随着碱土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阳离子所吸引的水分子数目同样与半径和电荷有关,半径较大、电荷较多的阳离子,既有较强的水合倾向,又能吸引较多的水分子。

9.氯水和碘化钾溶液反应,为什么有时看不到紫黑色的碘析出?
氯水和碘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l2+2Kl=2KCl+I2
由此可见,反应中应见到有紫黑色的碘析出。但往往看到的是溶液呈棕红色或无色的现象。
如果碘化钾溶液过量,那末生成的碘还未来得及沉析就会与溶液中多余的碘化钾反应而生成棕红色的多碘化物:
KI+I2=KI3
如果氯水过量,那么生成的碘就将进一步被氧化为碘酸:
I2+5Cl2+6H2O=2HIO3+10HCl
所以,溶液呈现棕红色是由于碘化钾溶液过量引起的,而溶液为无色则是由于氯水过量引起的。

10.在实验室配制碘的水溶液通常不是将碘溶于水,而是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这是为什么?
固态碘是非极性分子晶体,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中,在25℃时,1升水中只能溶解0.3克碘。实验室使用的碘水要求有比较大的浓度。为了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可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碘化钾晶体,然后再加入碘的晶体。这是由于在含有碘离子的溶液中,每个碘离子可以跟一个碘分子结合,生成三碘离子I3-。生成的I3-离子能够离解成碘和碘离子,溶液中有下列平衡存在:
I-+I2I3
当反应需要碘时,上述平衡即向左方移动,使溶液内有碘供应,所以含有I3-离子溶液的性质与含有I2的溶液即碘水的性质相似。

11.氯水和硫化钠溶液反应时,为什么往往看不到乳黄色浑浊现象?
氯水和硫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l2+Na2S=2NaCl+S↓
由此可见,反应中应有乳黄色浑浊现象产生,表明有硫析出。但往往看到的是溶液呈黄色或无色的现象。
如果硫化钠溶液过量,那末反应中产生的单质硫就会继续和硫化钠反应而生成多硫化钠Na2Sx(x=2~5),多硫化钠能溶于水,这时溶液呈黄色。
如果氯水过量,那末反应中产生的单质硫会进一步氧化为H2SO4。反应式如下:
S+3Cl2+4H2O=H2SO4+6HCl
可知氯水和硫化钠溶液反应得不到硫的原因是由于硫化钠或氯水过量所引起的。

12.铜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国外的化学工作者指出铜和浓硫酸共热时最常见到的反应产物是硫酸铜和硫化亚铜。
在80℃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反应中硫酸铜的生成逐渐增加,而硫化亚铜的生成却逐渐减少,到达270℃时,硫化亚铜在反应中完全消失。反应
Cu+2H2SO4CuSO4+SO2↑+2H2O
在各种温度都占优势,而在270℃以上时则是唯一的反应。另一个反应
5Cu+4H2SO4Cu2S↓+3CuSO4+4H2O
与第一个反应同时进行。在80℃左右时,第二个反应达到和第一个反应相对的最大速率。而在80℃以后,由于下述两个反应的存在,硫化亚铜在反应中逐渐消失。
Cu2S+2H2SO4=CuS↓+CuSO4+2H2O+SO2
CuS+4H2SO4=CuSO4+4SO2↑+4H2O
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作者对该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较低温度下,铜与浓硫酸作用后,先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提高温度后,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S。指出铜与浓硫酸之间的反应主要有:
Cu+2H2SO4=CuSO4+SO2↑+2H2O
5Cu+4H2SO4=Cu2S+3CuSO4=4H2O
Cu2S+2H2SO4=CuS+CuSO4+2H2O+SO2
CuS+2H2SO4=S↓+CuSO4+SO2↑+2H2O
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温度在250℃附近。当铜耗尽时,生成的Cu2S按第三、四个反应式发生反应。
铜与浓硫酸作用后,生成的黑色物质CuS、Cu2S得以沉淀出来,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溶度积较小的缘故。

13.久置于空气中的硫化钠为什么会变黄?
硫化钠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多硫化物,反应式如下:
S2-+H2O⇌HS-+OH-
4HS-+O2=2H2O+2S2-2
Na2S也可以被氧化为S,而S能溶解于Na2S形成多硫化钠。反应如下:
2Na2S+O2+2H2O=4NaOH+2S↓
(x-1)S+Na2S=Na2Sx
多硫化物中硫的个数为2~5。多硫化物都是有色的,二硫化物呈浅黄色,五硫化物为深黄色或红色,其它多硫化物颜色介于两者之间。Na2S暴露于空气中时间越长,则越易形成多硫化物,所以颜色越来越深。

14.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的实验中,黄色物质是什么?
将黄色物质溶于少量水中,分别用KSCN和K4[Fe(CN)6]检验,当加入KSCN时生成血红色溶液,当加入K4[Fe(CN)6]时产生深蓝色沉淀。这说明黄色杂质中含有Fe3+
检验氯化铵,发现氯化铵中并不含有铁的化合物,初步推测Fe3+是氢氧化钙带进去的。为了证实这一点,可用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钙和氯化铵重复制取氨气的实验,结果没有发现黄色物质产生。由此可以断定,那种黄色物质是粗石灰中所含有的三价铁的化合物,在高温时和氯化铵反应产生的三氯化铁。因为三氯化铁的升华温度(大于300℃)与氯化铵的升华温度(332~350℃)相差无几,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在试管壁上白霜状的氯化铵的升华物附近,常伴随有三氯化铁黄色的升华物质。

15.为什么浓硝酸跟金属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是NO,更稀的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2O、N2……NH3等?
当浓硝酸与金属作用时,硝酸本身浓度的因素占主要地位,第一步的还原产物主要是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分解为NO2和NO:
2HNO2=NO2+NO+H2O
而NO2、NO和HNO3之间又有如下的平衡:
3NO2+H2O⇌2HNO3+NO
在浓硝酸中,平衡向左移动,因此还原产物主要是NO2。在反应过程中,尽管有NO生成,但它在浓硝酸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NO2
关于稀硝酸浓度(约为8~10N)与金属反应的还原产物,从下面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可以看出
3NO2+H2O⇌2HNO3+NO
在稀硝酸中,平衡向右移动,因此还原产物主要是NO。
至于在更稀的硝酸中,还原产物有N2O、N2……NH3,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上的金属在稀硝酸中的第一步反应,是能置换出氢的,但随着即与硝酸发生第二步反应,将硝酸还原成一系列的还原产物。
HNO3+2H=HNO2+H2O
2HNO3+8H=H2N2O2+4H2O
(连二亚硝酸)
HNO3+6H=NH2OH+2H2O
HNO3+8H=NH3+3H2O
这些还原产物,除本身分解成为简单的化合物外,相互之间又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不同价态的氮的化合物。这第三步反应,有两类:
(1)还原产物本身的分解反应:
3HNO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