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纪实】春意正盛 教研花开 寻找古体诗和现代诗教学契合点,提升诗歌教学能力四学年主题教研活动

发布于 2021-04-15 22:01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如期而至的春天,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承载着一年的希望和梦想。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里,花园小学四学年全体教师针对“寻找古体诗和现代诗教学契合点,提升诗歌教学能力”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拉开了帷幕。

一、名家引领定方向

第七分子团杨红、吴文丽、杨艳艳三位教师对崔峦教授《中年级教材与教学》的讲座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精要梳理:

(一)概括文章重要内容教学
针对中年级教学时教师要给出语用支架:(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时还要关注语文要素的层次。要有展开的次第、展开的顺序。这样就能对整套教材语文知识能力加以把握,在教学方法策略构成框架,在教学当中就能够清晰,教学就会更有方向,更有底气。
(二)关于教材纵向解读
在教学时要以语文要素为核心。各项教学内容互相配合针对编排的特殊单元要设计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单元。例如:阅读策略单元、文体单元、作家单元、习作单元和综合性学习单元。
(三)横向单元教材解读
教材的解读要包含两个理念:一是建立单篇讲读、多篇略读和整本书阅读的三位一体化。二是课内的阅读要向课外阅读延伸以解决学生读书少、阅读能力不强的问题。最终实现学生阅读有方法,能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二、博采众长促发展

通过学习王崧舟教师所执教《墨梅》一课,孔叙翔和吴文丽两位教师紧扣“寻找古体诗和现代诗教学契合点,提升诗歌教学能力”主题,分别对《在天晴了的时候》以及《古诗三首》进行了精彩的研讨展示。凭借学习王老师三个具有高阶思维的问题,对两节课重新设计,已达到遵循古诗学习规律,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层递进,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过程,由浅入深从读通到读懂;纵深推进,由感悟到表达。

三、深研共进聚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两节精彩的教研课之后,集智慧与思辨于一体的质疑开始了。

阮丽利:诗歌教学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申艳老师:第一,走进诗人情感世界,了解创作时间、背景;第二,有感情的朗读,以读悟情,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诗情;第三,深入品读关键字词,品读情感,把握诗意;第四,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展开想象,画出诗意,领悟诗情。


谢丹老师:《在天晴了的时候》板块三写法迁移,尝试表达,学生能够模仿表达范式进行仿写,但部分学生缺少词汇量的积累,怎么能帮助他们练习表达出诗歌的画面美?

李冬卿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其次让学生发现创作的密码。儿童诗歌更需要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做好三件事:一有感情的朗读,二明确写法,三体会感情。


王晓萍老师:《古诗三首》板块三中提到,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之后还要学会用合适的语句来表述诗意,学生怎样表述诗意合适?

杨海英老师:第一,根据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第二,教学时可以将诗与画相结合,进入诗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通过脑海中画面,感受诗人的意境。第三,了解古诗背景感受诗人情感。


最后,李晶老师对教师们进行了细致的指导性点评,提出了关于本单元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教学方向。

第一,不要过度解读诗歌含义,重在探究诗歌表现手法。

第二,不要过多拓展诗歌知识,重在模仿诗歌语言表达。

第三,不要过重出现专业名词,重在贴近儿童鉴赏水平。

第四,不要过于在乎诗歌分析,重在朗读感受诗歌韵味。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里,花园所有教师都愿做这春天万紫千红中的一朵小花,张开双臂,结伴同行,向着语文教研的春天踏实进发……


本文责编:宋春慧

平台编辑:曲 妍

审 核:黄 华 张 皓

哈尔滨市曹永鸣语文名师工作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