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怀激烈”辛弃疾
发布于 2021-04-19 20:1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必备常识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深度解读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辛弃疾这首《菩萨蛮》,国人评价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菩萨蛮》是词牌中的小令,通常是灵巧清柔的抒情小调,到辛弃疾的手上却变得沉痛而激昂。郁孤台在江西赣县,临江兀然孤耸,远望如郁郁悲怆的巨人,故称郁孤台。建炎初年(1126)年,金兵入侵江西,隆裕太后仓皇奔赣州。百姓大逃亡,泪洒清江水。长安指沦陷的中原。
词写于1176年,中原沦陷半个世纪。辛弃疾时任提点江西刑狱,掌一路司法,兼节制军队。
鹧鸪是愁闷的象征。民间形容鹧鸪的叫声:行不得也哥哥!
辛弃疾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却长期受南宋朝廷的排挤,一身本领闲置。他出生于沦陷的山东,22岁就拉起2000多人的队伍,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打击侵略者。他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显示出对金作战的非凡的战略眼光,可惜一腔热血化作东流水。“忍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和陆游一样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尽管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一边是壮怀激烈,另一边却是赏心悦目的日常生活。
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的形象颇为独特。总觉得他跃马挥枪,漫山遍野,旌旗在望。岳飞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辛弃疾恰好是少白头,人未老,白发已潇潇。
是什么样的郁闷愁苦,白了他的年少年头,成就了他的无数杰作?我们回头看历史吧。“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济南城郊有个叫四凤闸的地方,是辛弃疾的老家所在地。祖父辛赞在伪县衙做过县官。辛弃疾生于1140年,距北宋亡已有十几年。辛家未南迁,留在祖祖辈辈耕耘过的土地上过小日子。
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在燕京也弄起了科举考试,辛弃疾18岁赴燕京考进士,未中。三年后再去,仍然落榜。可考的史实是:辛弃疾再赴燕京应考的第二年,就在济南南面的山区拉起队伍,同金兵干起来了,这里边饶有深意。
从落榜到起义期间,有两个背景:祖父辛赞去世;完颜亮发倾国之兵南侵,后防空虚,义军蜂起。
很可能辛弃疾早就有了抗金之心,两度赴燕京,他仔细观察地理打探敌情,后来都写进了他的军事论文。
当时山东境内,最大的一支义军的首领名叫耿京。辛弃疾考虑到自己的队伍势单力薄,便去投靠耿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任“掌书记”,掌管文书和帅印。
辛弃疾投靠耿京不久,却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叫义端的花和尚,偷了耿京的帅印,朝金兵营寨跑去,辛弃疾带了一哨人马急追义端,追到金兵营寨,杀退金军猛将,生擒义端和尚。花和尚跪地求饶,辛弃疾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后来,宋廷的官员在背后议论他,说他心如铁石,杀人如草芥,不宜掌大权。
却也透露出北方汉子辛弃疾的英雄气。
1161年金主完颜亮挥师南下,被他的部署完颜雍杀死在扬州。完颜雍当上国主,因南侵受阻,后方不稳,不得已而北撤。这样一来,中原华北沦陷区的各路义军都受到威胁。金人也学精了,对占据大小山头的义军搞绥靖政策:“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以此瓦解聚集起来的汉族农民军。
山东耿京麾下,十来个核心人物中,唯有辛弃疾精通文墨,辛弃疾献上一计:派人联络宋廷,让义军归宋军节制,义军在山东能立足就立足,不能立时,则南下渡淮水归宋。
此系两全之策,耿京马上就同意了。计由辛弃疾出,联络宋廷的任务也落到他头上。山寨的二号人物贾瑞同行,此人不识字,凡事听辛弃疾的。他们渡过长江抵达建康(今南京),一切顺利,受到宋高宗赵构的重视,山寨头领们被朝廷封官,大头领耿京任“天平军节度使”,贾瑞和辛弃疾在繁华的建康城尽情玩了几天,便带着圣旨返回了。
岂知山东有变,耿京大意,命丧黄泉:部署张安国暗通金兵,联络了一个叫邵进的动摇分子,合力杀耿京,提着耿京的人头向金人请赏。
贾瑞、辛弃疾抵山东,听到了这个消息。汉奸张安国,已做了济州(今巨野)的知州。如何是好?辛弃疾临变不乱,又得一计:火速联系了一哨小股义军,共五十骑,驰往济州府,求见张知州。事情也凑巧,那张安国正喝醉了酒,得意着呢,以为辛弃疾投奔他来了,传令接见。辛弃疾佩剑入知府厅,立擒张安国。并向济州的驻军大呼:南宋的10万大军已经打过来了。那济州的驻军,纷纷朝辛将军拜倒。
张安国被刀斧手从腰部砍成两段。辛弃疾官封江阴军签判,带了一万多人的部队归南宋,却从基层做起。
上述传奇般的真实故事,见于南宋洪迈《稼轩记》。洪迈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辛弃疾后来自号稼轩,稼轩是农家小屋的意思。
北方打仗时,他的作品几乎为零。南方做官,也经过了若干年的郁积,才喷发为熔岩般的五彩斑斓的华章。杰出的艺术家都像休眠的火山,他何时喷发谁都说不准,包括他自己。如此说来,还是南方最终成就了辛弃疾。
除了金戈铁马的追忆之外,他还富贵时能做富贵语,一如南唐李煜。
深谙儒道精髓,纵情于朴拙而丰腴的山水,视宝贵如浮云,屡作渊明语,折服多少后人。《摸鱼儿》却向我们呈现出别样韵致: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一本《稼轩词》,佳作密如栉。这《摸鱼儿》,辛弃疾写于39岁,在湖南转运使任上。学界通常认为词借春怨、宫怨抒写强烈的忧国之心。也许歪打正着吧,他留给我们更多的,倒是对残春的描绘。
辛词兼擅小令和长调,小令妙在字字浓缩,意在言外,长调一气呵成。《摸鱼儿》逾百字,一股大气贯通,豪放婉约浑呈。难怪梁启超先生惊呼:“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辛弃疾渡淮水到南宋,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曲折,令他如此荡气回肠?让我们接着拜读诗人的身世。
锦袍将军到南方无仗可打,埋头写军事论文。《美芹十论》也叫《御戎十论》,详细分析敌我双方,指出女真族貌似强大,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完全可以被击败。
《美芹十论》呈送朝廷,却并未受到宋孝宗的重视,这里有个历史时机的问题。1163年张浚北伐失利,朝廷主和派重新抬头,孝宗又受制于德寿宫里的太上皇,辛弃疾的天才论文,碰在这个节骨眼上。
武艺一直在练,随时准备驰骋疆场,辛弃疾擅长刀、戈、枪。
辛弃疾调建康府任通判。建康是江南重镇,通判比签判又升了一级,建康的军政要员之多,仅次于临安,辛弃疾跟他们接触,见识了上流社会的生活。金陵歌舞场,难容英雄气,此间他已娶妻生子。
1170年,宋孝宗在临安延和殿召对辛弃疾。召对,是皇帝在便殿见臣下的专用名词。不过据《宋史》,辛这次见皇帝,谈得并不愉快。辛弃疾的话,未能说到皇帝的心里去。召对后,辛弃疾留在朝廷作官:司农寺主簿。
虞允文当丞相,辛弃疾再写《九议》,对这位著名的强硬派人物给予莫大希望,虞允文曾于采石矶大败金兵。
主战的将军和主战的丞相进言,仍是毫无反响。辛弃疾再度陷入深深的苦闷。前后19篇军事论文,呕心沥血,远见卓识,私下备受同僚们积极赞赏,递到皇宫和丞相府,却如同泥牛入海。
辛弃疾不甘休,连上几封奏疏,恳请朝廷充实淮南人口、建立民兵组织,并尽快迁都建康,以振南人颓靡之心。
渡淮南下十年,英雄受着煎熬,艺术却在孕育中。
《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疾为朋友韩元吉祝寿时写下《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坠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的手,既能舞金戈,又能执巨笔。这样的一双手,三千年难得一现。辛弃疾在通识及文学专史上的唯一性,盖在此焉。
辛弃疾的另一阕《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作此词,恰30岁。栏杆拍遍,那是何等形状?
辛弃疾32岁迁滁州太守,金人铁骑践踏过的富庶地,一片荒凉。欧阳修笔下的那个优雅的滁州荡然无存。辛弃疾只用半年,整顿滁州见成效,结束了无序状态,跑出去的滁人纷纷回家了,田间地头,处处有耕作的身影。农闲组织练武,拉起了民兵队伍,诗人的大手笔,为政也是雷厉风行。
仕途通畅。1175年,35岁的辛弃疾升江西提点刑狱,掌一路司法,节制诸路军队,相当于几个军区的总司令。
辛弃疾为何升的这么快?这是由于威胁江西湖南一带的声势浩大的茶商军。辛弃疾有山地作战的经验,他这一去,除了在各隘口、要道安排精兵强将,也挑选地方乡丁深入高山密林。官军破了茶商军的游击战术,擒获了江西茶商军的首领赖文正。
宋孝宗大喜,下旨:“辛弃疾捕寇有方,当议优与职名,以示激励。”
大臣们议来议去,结果是:辛弃疾留任江西提点刑狱。加一官职:秘阁修撰。
扑灭茶商军的过程中,英雄气上来了。英雄三十七八岁,跃跃欲试,要与金贼比个高低。可他还是人微言轻,临安中枢决策,没有他的发言权。
辛弃疾拔剑四顾心茫然……
单骑走临安,一腔热血碰上朝廷冷漠;匹马返江宁,满腹豪情付与荆楚的山山水水。此间佳作最数《满江红》: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俩平生屐?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辛弃疾二十三岁,锦袍白马渡淮水,至今已有十六年。江南江北梦里行遍。期间有对北国风光的饱含惆怅的眷恋,也有对纯粹的朴拙山水的向往,二者俱强烈,不必分出主次。
辛弃疾的生活中有另外的一面。英雄豪气冲天,亦能儿女情长。英雄不复刀光剑影,转而流连美酒轻歌。家里有乐队,将军本人也吹箫,也抚琴。“五十弦翻塞外声”,姑娘们听着肃然起敬。在江西,在建康,在临安,辛弃疾与官妓私妓营妓打成一片。可惜他的笔下,女孩多为艺名。
欧阳修写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也写元夕,与欧词分庭抗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究竟是谁呢?我们真想知道。
我们再看另一首《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是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无论《青玉案》还是《满江红》,林黛玉、薛宝钗这样的女孩会满心喜欢。
另有《粉蝶儿》,活泼而玲珑的史湘云会爱不释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愁,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浪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英雄亦缠绵,豪放通婉约。
有豪放映照得婉约,胜过秦观、姜夔、周邦彦。南宋词坛有了辛弃疾,足以雄视拥有苏轼的北宋。
辛弃疾的官儿越做越大,当上湖南安抚使,“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兼军区司令。他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儿:建立飞虎军。
辛弃疾到湖南,情形为之一变。他首先针对官军严明军纪强化训练。将校有怠慢者,杀一儆百,谁讲情都没用。辛弃疾大刀阔斧干起来了,铸兵器,买战马,修营房。于是台谏攻他:“花钱如流水,杀人如草芥。”甚至攻击他聚敛民财,贪婪残暴。
他确实花了不少钱,却都用于飞虎军的创建了,这只规模有限的铁军,后来30多年令长江以北的金兵闻风丧胆,呼作“虎儿军”。
辛弃疾官职未丢,却失掉了飞虎军的指挥权。
宋朝皇帝有一根共同的敏感神经:不能让将军做大。凡有英雄气者必定活得憋气。
辛弃疾的新官衔,重新挂上一个“右”字:右文殿修撰。调江西路任安抚使,兼知隆兴府。
辛弃疾在江西隆兴府我行我素,他颁布的告示只有八个字,意为:囤粮者配,抢粮者斩。配是指流放。
可是朝廷攻讦再起,不料他秉性难移,到江西很快干出了名堂,脾气作风照旧。攻他的谏官气急败坏,有个叫王蔺的,翻出旧账,连章弹劾,称辛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
王蔺是朝廷对金主和派的干将之一,这家伙得逞,辛弃疾罢官。朝廷刚发表的新的任命书:辛弃疾迁浙西提点刑狱。浙西富庶冠南宋,但现在新职旧职一块免,意味着:40出头的辛弃疾,事业、仕途都走到头了。
渡淮南来二十年,雄心壮志,落到这般境地。辛弃疾也有普通人的郁闷,掉官帽要贪杯,醉眼看人生,没日没夜地醉。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喝醉了还想到书,这蛮有趣。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又想戒酒,戒了无数次,每次都戒得十分坚决。终于有一天,同酒杯叫上了劲,叫出一首好词《沁园春》:“杯,汝前来!老子今朝,检点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如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最后何妨死便埋……”
辛将军身体并不好,幼年多病,所以字幼安。弃疾,是摒弃疾病的意思。他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屡戒酒,盖因喝闷酒已经伤了身体。
事业凑巧,辛弃疾的官帽落地之日,正好是他在江西信州乡下房子竣工之时。多半早有预感:以他的性格,迟早会得罪人的。
辛弃疾的生存脉络清晰,华北20余年,江南做官20年,信州隐居又是20年。他活了69岁,近古稀之年。暮年又出山做过大官,时间不长。
在信州他先后待了两个地方:带湖和飘泉。都是他自己命名的,我们来看涌入他笔下的带湖风光,《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一派欣欣向荣。
辛将军此间的手边书,主要是陶渊明,他提到陶渊明的次数比苏东坡还多。
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和谐,我们才会有家园的感觉。且看辛弃疾在带湖的家,《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有更妙的《西江月∙夜行贡沙湖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在信州带湖,亲自造房子、栽树,营造家园。一草一木也关情。选择信州他是经过考虑的。信州治所上饶城,只在几里外。城内多士族,辛弃疾得以形成交游圈子。这很重要。房子盖成了,得有朋友来欣赏,喝喝酒,谈谈天下事,看看绿树红花,数数停云与飞鸟。带湖的家园房子十几间,占地170亩,其中有大片耕种的田地。他收租,也带着三个儿子下地劳作。自号稼轩,包含了他的政治主张:“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辛弃疾的座上客,名士如云,写《容斋随笔》的洪迈,理学泰斗朱熹,包括陈亮、刘过,全是南宋的一流人物。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领袖,带动了一批词人。而词坛的名声未必数他最大,尚有小他十来岁的江白石与他争雄。白石精通音乐书画,布衣终身而文采风流冠绝,诗人呼为“词中之圣”。他的风格是婉约正宗。
十二世纪九十年代初,辛弃疾复起,辗转任职于福建、浙东,为一路之最高军政长官,历时两年,复遭台谏围攻,落职,回江西信州。赋闲又近十年。
居信州20年,他一直在办学,书院好几处。办学的动机不仅是挣钱。赋闲之初他并不缺钱。书院及两处居所的宏大规模,令人猜想他可能有养士,招徕豪杰的念头。上饶带湖距铅山瓢泉百里之遥,辛弃疾拖着病体奔走各书院,长年不辞劳苦。有《清平乐》为证,其小序云:“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前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苍颜华发。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江西是陶渊明的故乡,辛弃疾的第二故乡。
1207年9月10日,辛弃疾长眠于铅山地下。距今刚好800年。
让我们诵读他的代表作《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稼轩词》今存词600多首,而一般名家宋词选本,选辛弃疾词均在40首以上,超过苏东坡。
辛弃疾的传世佳作,大致可分三类:英雄气、乡村语、儿女情。
学者也指出他用典多的毛病,称为“掉书袋”。
辛词的霸气从何而来?他的豪放与东坡的豪放有何区别?简单的回答是:文气掺入了武气。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新鲜事。
魏武挥鞭,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矣,但曹操更多的是武人、是帝王的形象,将军而兼一代词宗,唯有辛弃疾。
苏东坡的豪放,是和平环境下人生的百般磨砺所致;辛弃疾的豪放,是战争年代、国家分裂带给人的巨大创痛所催生。
东坡、稼轩,各有各的大境界。有此二人在,宋词不让唐诗。
回想辛弃疾在江西扑灭茶商军、湖南创立飞虎军的那些大动作,其行事突兀,不拘常规,透出令常人色变的气魄。落笔填词,风格相似,从题材到手法,从书袋到俚语、流行语,一切为我所用,挥洒自如,霸气十足。
且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