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教学、教研三部曲之一:我的英语学习之路(1)

发布于 2021-04-25 07:3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一、中学时代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中学时代,那时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学校的教学极不正常,经常去工厂、农村学工、学农,学业基本荒废。英语课本里充斥了空洞乏味的政治内容。尽管如此,我的两个英语老师良好英语底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一位是廖克超先生,另一个是周德安先生(我的gongzhong号有专文介绍我的两位中学英语老师)。他们的英语语音、语调纯正,英语基础厚实,教学严谨。我还记得读初中时,廖老师经常让班上一个名叫郝勇的英语课代表在早读领着我们读英语。那个时候,廖老师就懂得了利用小先生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可见他的教学理念的超前。周老师是我高中时期的英语老师,他酷爱英语阅读,知识面广,他的课生动、有趣,是他对我的赏识教育使我走上了英语学习道路。有一次,他抽查同学们朗读英语的情况,我有幸被点了名。那天真是有点鬼使神差,我读后感觉特别好。结果周老师夸我英语模仿能力强,给了我全班最高分。周老师的鼓励,使我这辈子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我1978年参加高考,英语底子薄弱的我鼓起勇气报考了英语专业。

我的高中毕业证,照片上的我还有一点现在的影子吗?


二、读大学时期

19789月我进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入学时,我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主要差在语言的基础知识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听说读写的能力了。我还记得一同学用英语与人聊起一个同学的性格,他用了“stubborn”一词。由于这个词元音响亮,加上那个学生自信满满,“stubborn”一词深刻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到学校报到的那天,一位从语文专业转来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负责接待我们,他的名字叫廖中坚(后面还将提到他对我的影响)。他当时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同学交流,把我惊得一愣一愣的。我不禁在想:“天啊,他们水平那么高,我的基础那么差,如何才能赶上他们啊!”一天晚上,那位姓廖的同学与另一同学在用英语交流,我在一旁听着,听得云里雾里,根本没有能力插嘴,只有羡慕的份儿。我只能偶尔壮起胆问问他们某某单词是什么意思。记得当时我问“twenty”是什么意思。瞧瞧,我的英语底子差到这个地步,连“二十”这个如此简单的单词都不懂,真令人汗颜!


读大学时代的我与学校学生会其他干部合影。拍照的时候我19岁,是学生会的学习部长,我是不是显得有点青涩?找到我了吗?是不是和现在的模样变化很大?前排左一是我。

入学两个月后第一次英语精读课考试成绩公布了,一切都在预料的情理之中:我才得了65分。虽然及格了,但是分数是班上最低的。当时我才十七岁,正是年少气盛,自尊心很强的时候,懂得了如此低的分数令人多么丢脸!想到这,心里难受得如刀割一般。考完试的当天晚饭后,同学们都出去散步,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面壁思过。这时有几个女同学路过我的房间,她们边走边议论我的情境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一个女生漫不经心地说:“你看,那个考得最差的傻仔在房间里呢!”这话被敏感、耳尖的我听到了,顿时无地自容,恨不得地裂开一条缝儿让我钻进去!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得感谢讽刺、挖苦过我的那个女同学。感谢上天,我并没有从此消沉下去,痛定思痛,洗心革面,暗下决心,非把英语成绩提高不可!

从此,我开始没日没夜地苦学。我十分诚恳地向同学、向老师讨教学习英语的方法。以下几个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令我终身受益,没齿难忘。

我们班有3位女同学的英语语音语调在同学当中是很出色的,她们是:钟小英、单卫和张林光。她们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发音清晰、语音、语调纯正,听起来很悦耳、舒服。她们说英语、朗读英语时,我除了注意认真听,仔细琢磨之外,还经常请她们纠正我发音方面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我请钟小英同学听我朗读许国璋英语里的一篇课文,让她挑我语音方面的毛病。

班上有3位男同学对我的英语学习帮助也很大:


廖中坚,英语底工十分厚实,中文修养很好,擅长写作,酷爱美,喜欢打乒乓球。我发现他一有空就掏出单词本朗读,背诵。他比我大七、八岁左右,曾到农村插过队。我和他的关系很好,亲如兄弟。比如,他经常帮我去饭堂打饭,我帮他去锅炉房打开水。他给我的建议是“单词多多益善,得单词者得英语学习的天下。”


方千里,英语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喜欢音乐和书法。他对于苦苦寻觅学习英语良方的我,真诚鼓励道:“要有信心,你不笨。英语傻子都学得会。”


吴 放,比我大两岁,学习十分刻苦,他给我的建议是把语音、语调搞好来,因为良好的语音面貌可以促进英语学习的效率。英语的语音语调好,说一句顶别人十句,甚至百句;英语语音语调不好,听了令人邹眉头,尽管说了百句也不如别人说一句。记得他经常大声朗读英语的26个字母。这其中的玄机是:26个字母中涵盖了英语中的48个音素。

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我没有放弃我的业余爱好---美术,这是我在风景如画的漓江边写生。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对好些,教风也很好。教我们的英语老师很认真负责,对我的英语学习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杨学平老师,一位年轻帅气,充满活力的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他的语音语调好,口语流利。杨老师曾和我说起他在大学时是如何刻苦学习英语的。他告诉我,他学习英语非常用功,经常朗读英语到喉咙嘶哑的地步。他这种刻苦的韧劲太令人敬佩了。从此,我在英语朗读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有位资深的语言学家曾指出:能流畅朗读说明对文章消化、理解了;朗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老师教我们的听说课,他的教学方法实用、有效。当时听说课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只有New Concept EnglishVOA。杨老师教我们听说课的实招是:先让我们听录音,然后让我们重复录音中的某些重点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录音内容的大意。这种训练方式逼迫我们认真听懂录音内容,这要比做选择题,勾ABC要好好多了。杨老师的给我进行的听力测试方式也很科学:我们听完录音之后,随后要根据录音回答问题或在空白处填写关键信息。杨老师有效的听说教学直接影响了我的英语学习行为。我每天坚持认真听英语广播,入校一年多之后,我的英语听说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许家健老,毕业于文革前的大学生,他的英语底工非常扎实,知识面很广,同时充满智慧。许老师在“文革”时期饱受折磨,历尽磨难,劫后余生。他对我们很和蔼可亲。许老师教我们英语精读。他的课很严谨,讲解得很细致,耐心。记得他给我们分析长、难句时讲解十分透彻,通俗易懂。我在向许老师讨教英语学习方法时,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耐人寻味地说:“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我的方法不一定能够适用于你。你只要用功学习,一定能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办法。”许老师因罹患癌症,六十岁就离开了我们。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上课时他突然病发,他捂着身体疼痛的部位,教学难以持续下去,我和几个男同学轮流把他背回家休息。

周培义老师,非常博学,学习英语十分刻苦,痴迷于英语,他对英语语言感觉很敏锐。他曾告诉过我,他在农村插队时每天坚持收听BBC VOA的英语节目,他不仅坚持收听,而且把节目内容的每一句话记录下来,这种方法使他既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又扩大了视野,同时听说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告诉我们,要想学好大学英语,背诵和复述要同步进行,尤其是复述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沈国瑜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英语精读,他讲解仔细,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曾福老师,马来西亚归国华侨,他教我们语音。他的英语口语十分地道,发音很标准,对我们的发音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通过发音挂图和我们仔细分析和解释元音和辅音的发音部位。他用形象、直观的音乐简谱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把握单词发音的重音和次重音,我的印象很深刻,到现在还清晰记得。

毋庸置疑,这些同学和老师的建议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打算践行他们的建议。于是,每天课后,我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记忆单词,饭后其他同学去散步聊天,我却在教室里不停地背单词;晚上我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VOASpecial English(“特别英语”,语速较慢的广播英语),边听边记,记下那些不懂得单词的读音,然后凭着读音再去查字典,找出那个单词的拼写形式、及意思。就这样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天道酬勤,经过努力,入学的一年半之后,我首先在单词和听力、口语有了突破。第二年的一次听力考试,我得了全班最高分:97.5分。从此,由于语言知识有了明显的积累,我的英语学习进入了快车道,从“死记硬背”转入了“灵活应用”的阶段。其他的英语课程,如语法、精读、翻译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毕业的时候,我的精读考试得了全班第二名(第一名是方千里同学)。试想一下,英语底子如此薄弱的我,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英语成绩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过大多数同学的。


可见,一个人只要心不死、意志不消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未完待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