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专练60题(二)
发布于 2021-05-23 22:47 ,所属分类:历史考试学习资料
推荐阅读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1)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2)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3)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4)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5)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6)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7)
干货|历史背诵模板(8)
2021年中考选择题专练(3)
1. 史学家说:“公元前 356 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
2.下列关于右图两件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件文物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实物资料
②两件文物是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③图一文物说明商朝生铁冶炼技术高超
④图二文物对研究汉字起源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从下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A.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B.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C.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4.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以上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5.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这段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7.《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8.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材料表明
A.中共完全放弃“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
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自主探索革命的道路
9.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10.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了前清规定的种种商业注册费用。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批准,“力为保护”。上述举措
A.完备了各类民族工业
B.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改善了民族企业待遇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1.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2.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西藏解放后
D.中共八大召开后
13.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B.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国家允许土地所有制进行变革
1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开始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推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导致中国对外关系紧张
D.加剧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
16.某书序言写道:“安努与恩利尔(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神灵)为人类福祉,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古代两河流域的太阳神),……光耀大地”。该序言最有可能出自( )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金字塔底部碑文刻字
D.印度佛教经典
17.在古代印度,有一位10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该观点认为
A.古代希腊文明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B.英国照抄了古希腊的文化
C.古代希腊人统治了世界
D.近代西方的文化缺乏创新性
19.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A.东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欧 D.日本
20.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A.两河流域的统一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罗马帝国的辉煌
D.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21.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1565年开始。西班牙人把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生丝从马尼拉运往美洲换取金银,形成繁盛的“丝—银”对流,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丝绸之路兴起
B.新航路开辟
C.三角贸易兴起
D.工业革命
23.“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中国土地改革
24.19世纪50、60年代,西方各列强虽然叩关日本,但由于各列强的力量相互消耗、牵制,因而减轻了对日本的压力。英国正急于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美国则忙于南北战争,法国正处在普法战争的前夕,这一切都给明治维新以良好的机遇。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治维新能够实行的因素主要是( )
A.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日本的闭关锁国状态
B.倒幕运动的成功给予日本良好的机遇
C.列强忙于战争给日本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D.太平天国运动消耗、牵制了列强,减轻日本的压力
25.有学者评论十九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时说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提出这一伟大理论的是
A.牛顿
B.达尔文
C.诺贝尔
D.爱迪生
26.“十月革命所以被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完全是因为它开辟了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新时期,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第一次被工农群众的政权所替代。”“新时期”新在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建立的社会制度
27.1919年6月,某报纸发文说:“600万人躺在坟墓中,3个老人坐在巴黎瓜分地球。”对这次“瓜分地球”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严重削弱了一战后的日本
B.中国对此结果表示肯定
C.加剧多方矛盾,形成新的隐患
D.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8.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中恰当的是( )
A.苏联建设成就显著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
B.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C.美国借鉴苏联做法彻底消除了危机根源
D.西方国家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而团结一致
29.据俄罗斯《观点报》(2019年12月25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一些欧洲国家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表达强烈不满,认为欧洲议会的决议是妄图抹杀苏联为结束二战所作的贡献。下列有关二战中苏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击德国
B.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二战战局变化
C.打击意大利促使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D.迫使德国放弃对英国猛烈轰炸
30.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参考答案
1-5CCBCB 6-10CCDAD 11-15CCCDA
16-20AAACD 21-25DBACB 26-30DCBBD
2021年中考选择题专练(4)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
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B.为了兼治天下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奖励有功之臣
A.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B.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C.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D.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于是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
A.禅让制度不复存在
B.世袭制开始使用
C.郡县制已确立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3.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
A.通过改造儒学以维系统治
B.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C.厚今薄古以加强君主专制
D.实行德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4.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
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
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
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B |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C | 司马迁著《史记》 | 开创了编年体通史的编写体例 |
D |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 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
A.A B.B C.C D.D
6.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享利·高第所指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8.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9.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借助苏联的成功经验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10.历史学家关晓红认为,随着清政府废除科举,西学与中学的争论尘埃落定,经史在新式学堂中退缩为次要科目,再无力承担道德规范的重任。由此可见,废除科举( )
A.使得西学教育在民国全面推行
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
C.使得新式学堂取代了旧式的书院
D.使得西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1.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12.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铜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可行性
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D.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13.下面是李小花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现固
B.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
C.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
14.一把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方讲话 D.高举旗帜
1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周恩来成功访问缅甸、印度
16.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C.都属于中世纪的文明成就
D.都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17.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两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兴起
D.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18.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19.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A.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0.如下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2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D.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22.“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23.“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4.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B.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C.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6.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现了工业化
C.推行市场经济
D.发展模式僵化
2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8.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9.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跌入深渊。”她说的“安全网”应指( )
A.社会保障体系
B.强化国防保障
C.发展粮食生产
D.劳动安全保护法
30.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 次。后来,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
A.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方差距
B.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的理性认识
C.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
参考答案
1-5ADBAD 6-10CABDB 11-15CBCDB
16-20DBDDB 21-25CDCDB 26-30BDDAB
点击下面gongzhong号名片
获取初中教育教学资源!
商务合作请联系 : dscgwt
点击下面,免费领取更多学习资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