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核心素养预测押题作文8:乡村振兴

发布于 2021-06-04 18:13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记忆中的乡愁,是苍翠竹林中的驻足流连,是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父母倚门唤儿的温暖,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点点滴滴,融入骨血,伴我成长,难以忘怀。

材料二:杭侃先生在《永远的三峡》中写道:“多年以后回到我们家乡的时候,都希望能够看到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还遗留着什么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我们和原来的故乡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

请从以下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

(1)你记忆中的乡愁是一份怎样的情愫,有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与同学分享你的美丽乡愁。

(2)历史潮流无可阻挡。一边是匆匆从乡村撤退、全力融入城市的年轻一代,一边是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不禁试问:处在“十字路口”的故园,未来将何去何从?请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作文以“故乡”为主题,扣合了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的人文主题。材料解读:材料一是一段抒情性的文字,用四个画面为“记忆中的乡愁”做注脚,“竹林中的驻足留连”是对家乡山水景物的热爱,“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童年成长的快乐,“父母倚门唤儿的温暖”是家庭亲情的追忆”,“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是和谐乡村的眷恋。这些都代表着乡愁,而乡愁又不仅是这些,所有与故乡有关的记忆都可以融入个人成长的血液,形成挥之不去的乡愁。材料二是援引杭侃先生《永远的三峡》中的一段话,以成年后离乡游子的身份表达对故乡的期待和依恋,希望故乡还是记忆中的样子,这也是份浓浓的乡愁情结。

任务一中写作的核心关键词是“记忆中的乡愁”,“怎样的情愫,怎样的故事”可以描绘家乡风情或地方风物,也可以叙写童年经历或成长故事,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美好追忆;在文体上,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任选其一“与同学分享你的美丽乡愁”,要求故事的讲述或情感的表达要有现场感。

任务二第一句话交待了“历史潮流无可阻挡”这个时代背景大前提。“一边是匆匆从乡村撤退、全力融入城市的年轻一代”,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乡村走向衰退没落的现象;“一边是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是国家层面政策引领的乡村振兴战略,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问题的聚焦点,同时也就成了写作思维的起点,写作时应围绕这一矛盾展开思考。“处在‘十字路口’的故园,未来将何去何从”指向思考的重点在故园的未来。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最近,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 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则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可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在云南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当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记得住乡愁”,指出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在湖北峒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一道,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许多一辈 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喜欢
分享
or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