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过的那几本书:这是一份四年的私人书评书单(好评记得收藏)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2:46 ,所属分类:评书学习资料大全






序 言


大家好,我是吴小猴,大学四年的时光就此匆匆告别了,这四年回顾一下还是承载了许多感悟和收获的。上过了大学后,才真正认知到了“上学无用论”的荒谬,可能经过了大学的几年后,你再不会有这么多充裕的时间去挥霍、去利用了,你也不必去考虑成年人本该有的烦忧,可以静下心来学你热爱的东西、欣赏你喜欢的艺术。


对于我来说,四年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培养了一个新的兴趣爱好——阅读


记得在大一的那个寒假,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在中央一隆重上映,正是这个节目,敲开了我这一生中真正想读书并让我投入进去的欲望大门。


记得在《朗读者》的第一期中,现场请来了一位近百岁的老人,他那饱满的精气神深深感染了我,他就是我国当代翻译家——许渊冲。这个节目之所以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因为它是以一种《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这样的谈话类节目做开篇环节,而后又围绕着”朗读“这个最终的话题做结尾。许渊冲这个老爷子就是在与董卿的谈话中打动了我,他有说有笑地讲着过去的有关他翻译中外名著的趣事,也曾动情哽咽说起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我于是决定想要读一本他所翻译的书,看一看经他手笔二次创作出来的书中的世界。于是乎,看过节目我便在网上下单了他所翻译的那本《约翰·克里斯托夫》。


我这个人兴趣广泛,什么事都想去搞搞试试,读书呢也是这样。自从大一那个假期开始,这三年多的时间基本上都在一个时段读着好几本书,这本看几章节后又去翻那一本,就这样不停地穿插。于是有的书读的快一点的就是在书店呆一下午看完的,有的书不紧不慢的一般是借图书馆或借同学的几周才读完归还的,还有的一些我买的书从大一读到现在也仍未看完。四年里这些书陪我走过了无数的地方,宿舍、课堂、车站、旅途上......算算大学读过的这些课外书已有20多本,不算多,也本可以读到更多,只是读书也不过是我的一种娱乐和欣赏艺术的方式,而生活则是需要体验多样的娱乐和欣赏更多的艺术的,并且也应该去做些什么积累些实践的经验,不能一直做个书呆子。所以,我怕因为这多样的娱乐和艺术生活会让我忘记读过的那些书中的内容,也是为了以便于日后我再去回味时不需再找一遍那本书所在何处,我开始养成了在读完每本书后写一篇书评的习惯。这个书评的想法还真不是我自己想到的点子,是一个名叫“书单来了”的gongzhong号点醒了我,可以以这样一个形式记录自己读过的书,而我书架上满满的书也是有一多半从这篇gongzhong号每日的书单推荐里收藏的。(下方进“书单来了”gongzhong号,良心推荐!)


以下推文将集合了我大学四年读过的每一本书的私人书评记录,既然是每一本,那其中必然会有我最喜爱的和get不到我个人胃口的书籍,当然难免会有一些包含”少儿不宜“或是孩子难读懂的书籍,于是我仅凭个人观点将它们在此次推文中分出两类推荐星级:成人推荐星级与儿童推荐星级(儿童1星的大家都懂吧<邪笑>),供广大朋友们借鉴......

ps:文案稍长

可凭个人喜好越览哦

《读书日记》 作者:吴小猴

全文字数:9522

阅读时间:28分钟

Test.1

大一时期


0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高铭



精神病采访集,正常人想不到的,比科学更深奥的,哲学中智商最高的疯子思维。当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时,发现你自己好像也是一个精神病。而到底是精神病有病,还是天下人的意识都被世俗蒙蔽?万花丛中一点绿,他们的世界是彩色的,而我们却只看到了他们世界的黑白。


02

《自深深处》 奥斯卡·王尔德[英]



开头枯燥无味,越读越有咀嚼的神秘香味。“艺术的真实是事物同其本身的整合,达成的外形表达着内涵,是灵魂获得肉身,使肉体充满神。”王尔德用艺术的字句,将一切解开顿悟。金钱限制了生活,情感控制了人心。不知为什么,总会原谅那些一再伤害过你的人,或许因你那天真善良的心,也或许你坚信着他会磨掉棱角,也就这样陷入了深处,跳不出来。有信仰则有信念,世间无人能解的事甩给宗教就能解释,但即便这样,信仰也不过是慰借自己罢了。“恶大莫过于浮浅。无论什么,领悟了就是。”


03

《少年巴比伦》 路内



每个人都有一段青春,路小路的青春故事,像你,像我。生活轰轰烈烈过,爱情也轰轰烈烈过,但随即都变成了清淡的,深深的回忆。你走了,再相遇过吗?或许吧,但在你的世界里我们之后从未再相遇吧。那段水生火热的生活,那段沉醉迷离的爱情,逝去了不会再来了。再来的,是另一段青春或是另一段人生,永远取代不了心里那一段青春的位置了。过去些许年,一切已变,回忆从前,泪含心间。


04

《牛奶可乐经济学》 罗伯特·弗兰克[美]



博物经济学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正如书的名字,从生活中的各处挖掘博物经济学。就如牛奶可乐的例子:为什么牛奶都是方盒子,可乐都是圆瓶子?作者用简单的言语,从方便手握和节约冷藏空间上清晰明了的解释了这个问题。书中以这些有趣的"为什么"为一篇篇短文,让你有时忽然恍然大悟,发觉博物经济学的奇妙。


05

《我遇到你》 敬一丹



书的名字中的你,可以是一个电视人的生涯,也可以是作者职业生涯遇中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敬一丹在退休后,将这一生的职业生涯写在了这本书里,其中饱含着许多故事,新闻事业、社会舆论、公益善事,有欢笑、有愤慨、有感动。在书中看到的不只是敬一丹的电视人职业生涯,也是这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变化。


06

《终有一别》 张小娴



前半段的爱恋扣人心弦,后半段历行与贺喜的爱恋铺展开来,老鬼贩毒案件拖动整个小说。爱情总是会阴差阳错,但愿每一个错过的机会,都可以像小说那样,执着相爱,在最后回到原点,将一切弥补,与那个相爱的人携手到老。


07

《夜莺与玫瑰》 奥斯卡·王尔德[英]



一本童话故事,却不是小孩子能看懂的童话故事。其中王尔德用动物、人物描绘了一个个充满贫富、善恶的世界,而这每一个世界里却又都有一个东西在维持着,那就是——情,有朋友之情,有爱人之情,也有亲人之情,这些情都是宝贵的,世上最美好的,却被一个个鲜明的冷酷无情所击破。故事的结尾有美好,也有悲伤。王尔德用一个个充斥着人性的丑陋的故事,表达着对这个世界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善良、爱情、亲情、友情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Test.2

大二时期


8

《跟卡耐基学商务礼仪》 刘永生


礼貌待人,注重举止,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起决定性作用,该忍时则忍,该亮出你的宝剑时,一定要迅速拔出。


9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陈坤


在“行走的力量”11天西藏的行走记录中,陈坤穿插回忆了他的一次次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练,一次次的幸运降临后,又几经失落,迷失自我,后在心灵的静上重寻自我。艰难的西藏之行,陈坤带领着十个大学生和他的队伍越过山丘,在“禁语”的规则下,在每一处风景的安静中,思考,找寻自我。强大起来,直面困难。“行是方向,走是目的,恍然一笑,已在彼岸赏花”。


10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或许真的像张爱玲说的那样,每个男人都会有一朵红玫瑰和一朵白玫瑰吧,人是有不断欲望不满足的,又是念旧的,玩够了红玫瑰,与“床前明月光”的白玫瑰相伴一生,却又厌倦白玫瑰的平淡,念想着那朵曾近在咫尺的红玫瑰。爱情没有完美,多么后悔,生活它还是那样的正在行走。谁也料不到那烙印心口的红玫瑰,最终嫁给了谁,又变成了什么模样。珍惜现拥有,安稳自足。


11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罗·柯艾略[巴]


我穷尽心血追寻你,在路途中寻找方向,凭着梦想和心里的方向,我相信一定会找到你,并将你拥有。

上天总会对世人开玩笑,牧羊少年走了漫长的寻宝路,最后跟随指引回到了最初的家乡,找到了宝藏。好像牧羊少年被戏耍了一番,但他经历的这些路程难道不也是一程宝藏吗?真羡慕他遇到了法谛玛,相恋相念,真爱的力量也很大吧。

追寻梦想的路,没有快慢,只有收获和未知的成功。


12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二混子(陈磊)


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东周至大汉的简要历史,思路脉络清晰,内容妙趣横生,漫画与文字很搞笑,给人很深的印象,比如把东周比喻成班级,还有二十万楚军围着项羽大合唱的四面楚歌。相对于其他文字书籍来说,看这样满是漫画的书籍会快许多,一是因为它富有乐趣,你的手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好奇心翻阅;二是因为字少图多,翻看的更快。但其实也不至于半小时就能看完,两个小时左右吧。


13

《约翰·克里斯托夫》

罗曼·罗兰[法](许渊冲 译)


这可能是我看了最长时间的一本书,有对音乐敬畏细细品味文字的原因,也有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而让我看不下去的原因,我终用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反反复复看完了这本罗曼·罗兰用20年时间写下的巨作。

“爱与恨融合而成的庄严和谐”,就像罗曼·罗兰在结尾写下的那样,这是一部由亲情、爱情、友情的爱与恨、幸福与悲痛贯穿而成的巨作!

克里斯托夫用音乐诠释着一生所求,也只有音乐陪着他从始至终。他经历了很多感情,但却孤独了一生。亲人、情人、友人,这难能得到的感情——世界上最深的情,所爱之人却走的太快。经历过辉煌,也受到过不被世人理解的偏见对待。他总是孤独的,找到了音乐中真正的知音奥利维,却在一次革命意外中失去了他,从此让克里斯托夫怀念一生,后来遇见了奥利维的孩子乔治,仿佛看到了奥利维新的生命。他一生所纵情相爱之人很多,但老年时终相遇了青年时没有相恋的葛拉齐亚,最终虽也没能在一起,在葛拉齐亚去世后,留下了和青年时葛拉齐亚性情模样相仿的女儿奥洛拉。“生命就是连续不断的死亡和复活。”像罗曼·罗兰写的那样,生命在不断延续着,就像乔治与奥洛拉那样延续着奥利维与葛拉齐亚的生命。

最终乔治与奥洛拉相恋,老克里斯托夫终在幸福中将两个孩子送进了婚姻殿堂。而此时克里斯托夫也看到了天堂。


14

《马云:未来已来》 阿里巴巴集团


此本书是由阿里巴巴集团总结的2015年前,马云在各大场合的重要演讲及讲话。涉及了国家、社会、经济、人民、贫富等各种问题。

读这本书的人,一多半应该都是想要学习马云的成功之道,自己也想打拼一番事业。但马云说:想要成功的人,要少看成功的书,多看失败的例子。因为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他可以说那些话,失败的例子才是真正值得反省的。我们永远看不到一个人成功的背后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

处在这个经济转型时代,迎接着未来DT时代的繁荣发展,大数据、创新成为关键性名词,以及近年来突然火的一个名词“区块链”。经济转型让我们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将让我们转向新的方向,消费、服务、高科技。互联网+近年来听到的少了,但我觉得,互联网+仍是一个很好的体系去让企业转型,给了更多人希望。一个公司、企业想要持久强劲的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富有希望的领导者,让整个公司、企业燃气动力。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如何让人们和自己本身富有希望充满自信?那就是要有前瞻性的认识,对未来的经济要有完善的构思及应对措施。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马云成功是赢在一张嘴上,这没错,但他赢的秘诀在于未来的判断与做出的不断坚持。年轻人要想未来,因为未来已来。


15

《月亮与六便士》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英]


刚开始看这部人皆推荐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吸引人,甚至让你不觉得你在读一本小说。这本书是以作者为第一视角,通过作者的“讲故事”形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主人公画家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他放弃了富裕安顿的生活,随心选择了梦想,于是至终生活的并不是很好。不过他的心中却是最多彩的,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虽然经历了许多人事,但终究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生命结束前夕,结束了一生最伟大的创作,即使命运捉弄,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失去欣赏美的眼睛,他依旧还有欣赏美的心灵,看着他最伟大的作品,直到解脱生命。但他最后还是那个怪癖的性格,在他逝世后,陪他度过最后一段生命的女人爱塔遵循他的意愿,将他生命最后的作品烧成了灰烬。

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叫生活,还是追随梦想即使不富裕的生活叫生活?或许都是,每个人都有活着的选择。


16

《给青年诗人的信》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冯至 译)


十封送给一位青年诗人的的信,虽不曾见到那位青年诗人的作品,但却从里尔克的字里行间见证了那位青年诗作上的成长。说是“比诗更像诗的信”,其实一半的功劳在于里尔克的笔墨深刻,而另一半则要归功于冯志用汉语翻译出的美妙句段。

十封信多是教青年如何在生活中获取灵感,又映射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要盲从于世俗的情诗中,从自然中感受爱、感受美。诗可以是你忧郁时的解脱,孤独时的伴侣。一切都会过去,而接下来要做的是对生命无尽的探索。


Test.3

大三时期


17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整本书是史铁生的一个“小故事集”,一部分是儿时的回忆,一部分是残疾后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看这本书时,我总觉得史铁生总是想太多了,总是写到很深的东西,写到“不知所云”。也正是因为他的残疾,不论他多少次决定放弃生命,他仍坚持了下来,靠着他时有时无的希望,开始写作,得了奖,又接着写。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在世上的意义。


18

《黄金时代》 王小波

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看到第二个章节时本以为是毫无联系的几篇短篇小说,看着看着发现有提到第一章节的女主陈清扬。一本书,三部短篇,记述了王二的葱茏岁月。看过《黄金时代》,才知道出版的小说也可以写的这么赤裸不避色。文学中脱离人们口中所说的俗,到底放开是俗,还应放不开是俗?遵从自心走,脱俗而游,趣从中生。

王二在四十不惑结束,一生经历了四个女人,但真正走入婚姻的女人只在三十而立中写到了一些,从文字中也可以看出,爱过,但没走入到深处。婚姻的事情就是莫名其妙,当然也不会是最理想的结果。没人能控制的了婚姻,走到最后的人只不过是熬的到你所熬到的时节,稀里糊涂恰巧遇到。王二永远都不会放得下与他一起“敦伟大友谊”的陈清扬,不然也不会把她放到第一章,那伟大的友谊不是爱情,没错,它也不是友谊。但没有办法,这样的关系最终的结果,不是变成两者中的一种,就是永久的分离,从此埋在记忆。

书中并没有写到王二何时何因与二妮子离了婚,这也是他们俩最好的结果了吧。后来他还是选择了插队时的交好小转铃,她是个好女人,同时王二又爱着相别已久的青梅竹马线条。与小转铃的生活发生了很多难以忘记的事,悲喜交融,但那一切都不是他们俩本身,而是周围的人。

吃不到的葡萄是最甜的,做不到的女人是最美的。线条早已是别人的口中肉,又是他的朋友李先生的妻,他们两个人都已成为王二最好的朋友,要他写出了他们的爱情。王二在书中也有写到,通常他都会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爱情故事,但对线条和李先生,他用的直白的第三人称,以表他的遗憾,看样子也是表他的妒嫉。

似水流年,四十而立,告别了岁月葱荣,一切都看的那么开,但王二和线条仍是那个时代出来的“亡命之徒”,他俩也终会以这样的自在姿态生活,年少时是外在,不惑时是内心。

书中的四个女人:

二妮子第一个走入王二的婚姻,却不是王二的真心;

陈清扬如一场梦,在梦里受过的苦难甚至全都是兴奋的,那场梦像是一场春梦,不断的做着敦伟大友谊。那场梦一直做在王二的回忆里;

小转铃是一个机灵的人,深爱着王二,她甚至是完美的恋人,王二也深爱着,两人都是二婚,完美的一对;

线条是王二的青梅竹马,她是最懂王二的人,他们俩曾誓约做英雄(雌)好汉(娘们),书中王二自称他们俩是“亡命之徒”,照我看来,陈清扬、小转铃皆是亡命之徒,敢与王二疯狂乱搞的皆是亡命之徒。

总结:王二造了什么孽,才过得如此快活,从未缺过女人。


19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美]

“垮掉的一代”,是老一辈的损词,是年轻一辈的圣词。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了老人们口中“垮掉的一代”,酒吧夜店已成年轻人的聚集地,朋友圈也逐渐多了野猫与渣男,年轻人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乱,乱的自陷其中,乐于其中,因为那就是解放年轻人天性的天堂啊。时代发展,事态变迁,性不再隐晦,处的重要变淡,多少人选择了炮的一时之欢。

《在路上》就仿佛呈现了这一切,上世纪中业的美国年轻人,就是当时美国“垮掉的一代”。萨尔与他的朋友迪安,就是“垮掉的一代”的灵魂人物。他们怀揣着对自由的信仰,“瞎折腾”去旅行,一路上,有穷苦到搭车行走,寒酸到吃不起饭;也有富裕到开车横穿美国,穿过国界去墨西哥,酒、大麻、女人,在妓院里挥霍。没钱的时候找活挣钱,得到点钱就去挥霍,钱永远是每个时代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看到他们的旅行,让人不禁想要鼓起萨尔的勇气,脱离原本的生活,去外面的世界瞧一瞧,闯一闯,不拘束于生活的限制与束缚,解放思想与灵魂,释放出本该属于我们的自由,那是灵魂上的享受,是人本性的享受。


20

《人性的优点》 戴尔·卡耐基[美]

人永远保持理智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而卡耐基就是那个能让你保持理智的引导者。

生活要时刻朝着乐观的一面看待,积极向上。在遇到麻烦问题时,理清思路:哪里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而后果断执行。对于外界的言论听之任之,在别人的恶性言论前提早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一切按照自己的理性思维改善,乐观面对每一个沟坎。


21

《活着》 余华

这是第一本让我含着眼泪看的书,含着眼泪又露出幸福的笑,紧接着又是苦难的泪水与幸福的流露。

古人曾说过这么一个词——“苦尽甘来”,看过《活着》觉得,苦尽甘来倒不如说是:苦尽之后那一点点的幸便是甘。

福贵的一生就如书中福贵说的那样“徐家的人命都苦”,但福贵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感到欣慰,即使命苦,他也在坚强地活着,他庆幸自己有一个好的老婆、好的儿子、好的女儿、好的女婿,还有一个可爱的外孙。而后他们都走了,也就没了牵挂,他也能安心的过完这一生了。

小说开篇从一头牛引出了福贵的一生,又巧妙的将这头也叫“福贵”的牛结束了篇章。我想,福贵是真的为了不让福贵孤单,才又编出了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苦根的存在,他们就在眼中的这片土地上。


22

《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

故事的发展迷乱反复,20世纪末中年研究所现在的生活、童年时的趣事奇想、革命时期、革命后期的人与情,不停跳动的时间点,串联起每个人每件事,直到后来每个人都又出现于王二的世界。

这一切的叙述顺序就像是一篇宏伟的乐章,有奏鸣曲的呈式、展开、再现(自序及现实→回忆故事→所有角色会合总结),甚至可以再往下细分到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有回旋曲式的"ABACA"甚至更复杂的“ABCACABCBAB…”;而书中反复又写到的被堵住的筒子楼、树下死去的人、老鲁的追打、毡巴的可爱、和姓颜色的苟且之事、和海鹰一次次性爱...仿佛每次再现出这样的情节都是一次变奏,像是熟悉又新鲜的情节。

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激动牵人心思,这些故事明明每个都是孤立存在的,只因发生于王二身上,再又因这些穿插的叙述,甚至是故事中的故事叙述,以至让人觉得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互相认识,而经历了这一切疯狂的年月,每个人又都变成了平静乏味的“老了”。只有王二仿佛还在年轻中,争论着头彩与负彩,而他现在的老婆也或许是因为与王二的存在,依旧保持着那份童趣与性趣。


23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 陈磊

延续1的幽默感,记叙了大汉到三国再到两晋的精彩史实。

里面的漫画历史人物诙谐幽默,一个个典故改编的现代版漫画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例如刘备所拥有的最强配置:硬盘蜀地、内存荆州、显卡赵云、声卡张飞、处理器卧龙凤雏双核cpu,让人对刘备的手下一目了然;也有东晋教你如何把一个公司走向灭亡,连接现实,让史实通俗易懂。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中,因为赤壁之战的东风一说,讲了一部分地理知识,同样也是由诙谐幽默的漫画科普给我们的,用科学来猜想赤壁战时东风的由来。

中国历史中,让人最摸不清头脑的一段,通过这本书中的一幅幅漫画及脉络图,捋的明明白白,虽然精简,但是真的“精”。


24

《十宗罪》 蜘蛛

在此书的前言,作者就有介绍书中写了些什么,写了十个恐怖变态的凶杀案,并且还是由真实事件改编,所以让人在读的时候毛骨悚然。

前几章时,觉得这本书更像一本破案记载,特案组一路斩钉截铁地破奇案,但这些案子却总能让我猜到结局,在字墨中就能嗅到凶手的存在。然而到了第七卷的《尸骨奇谈》,最后的诗句,作者所留下的悬念让我惊讶,案已破但案只是按理破,还有许多疑点待读者去发掘。

最后一章的悬念即是整本书留下的悬念,一串文字密码,让读者去猜119碎尸案凶手到底是谁。“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个万能句用到哪本书里都合理,《十宗罪》也不例外,这个凶手可以真像网上网友对这本书分析的那样,是刁爱青、是驼子的妈、是驼子和她、是驼子和军,但他也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一个书中有提到的人。


Test.4

大四时期


25

《致现任》 芝士就是力量

刚开始看这个书名,本以为是献给热恋中的男女,当我翻看他的时候发现并不是,它包含任何感情阶段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是一本解答书,是一个纸质版的知乎,也是作者在解决知乎问题上而总结的书。

芝士这个人或许真的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一定经历了很多,他懂得如何去真的爱一个人,也懂得如何去远离那些不值得去爱的人。有些问题他答的非常的简短,就一句甚至几个字,也有些问题他写的长篇大论,甚至是自编剧情,写出了一部极短篇小说的感觉,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问者的困惑。

但在我看来,有些问问题的人,在他本身问的问题中,就早已经有了答案。


26

《简·爱》 夏洛蒂·布朗特[英]

女人的心呵!真是难以琢磨,即使看着那些详细的文字所描述出来的心理活动,即使我已理解了她用那些山川河流、田野清泉、精灵神灵等一切所描绘出来的心中的波澜,我也无法理解她真实行动的缘由。为何彼此深爱着,却仍要固执分离?

虽然不理解简爱的行为,但我想她的做法是对的。从开篇的儿童时期到结尾成家生子,从小时候的叛逆、学习,到摆脱学校的束缚、脱离爱情的错误,她的一次次抉择都是那么果断有主见,用平常话来说就是“活明白了”。没有什么比苦痛分离更能对爱情磨炼的了,也正是这样她得到了早该属于她的幸福。

结局终于在经历了几个可怕的拐点路口后向于了美好,罗切斯特先生身体上的遗憾,完全不会影响到诠释完美的结局。

相比那些痛苦或是种种疑点的结局,我还是更喜欢这样完美无缺、美好幸福的结局,虽然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这样的手法是“很老套”、“无技术含量”。而我的喜好是更偏重于对心灵的慰藉,读完这本书得到了如此美好的结尾,那是一种解脱。看,多么好啊!生活就应如此幸福!经过多少磨难,也一定是朝向幸福的。


27

《十宗罪2》 蜘蛛

《十宗罪2》里的故事对于一些猎奇的人会觉得很熟悉,因为其中的很多故事就是在网上已经传了无数版本的那些呼兰大侠、红衣男孩...

《十宗罪2》情节更加富有悬念,情节环环相扣,作者不断引导着你走进误区,又很快的跳出来,我想这也是短篇型故事小说的一个短处,不能将这种本可以冗长复杂的案件赋予更多的悬念与引导误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的故事真的实打实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让我不禁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利用电梯做凶器、姨妈巾炸弹、最后红衣男孩和姓蔡小孩们离奇死亡的巧妙连线...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不亚于创作出一部名侦探柯南。

罪恶本就是我们常人无法接受的事情,那么阐释罪恶的人,即是罪恶的罪人,他不会犯罪,但可以在书里肆心所欲,人本来不也是为了满足欲望活着么,所以,你想看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8

《皮囊》 蔡崇达

皮囊皮囊,囊下装着血液,囊外装着世界。

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在大二上课时从同学那借来的,那时也只是读到了前面的一小部分,当时的我就有被这书中的亲情和朴实的生活所打动。然而,那时的我还是觉得其中的一些情节是多少无味的,我不知道书中为什么母亲一直在修建房子,也不了解作者写那么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但当我在看到这栋房子被一次次修建的样子时,我却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敬畏之感,它是一栋修修改改的艺术品,一栋自由的艺术品。

在与《皮囊》这一次时隔两年的重逢,对于前面的章节我的记忆已所剩不多了,于是这次我仍从头看起了它。也或许是这一遍恰巧是在家乡读的,也或许是这两年的阅读让我多了些许的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我竟深深的被这本书打动了。这份打动不只是因为书中前部分写到较多的亲情,还有更多的是书中所体现的每个人怀有着的不同的人生观。阿太、母亲、父亲、文展、"Hope"、张美丽、两个阿小、病房里的人们等等书中所有写到的角色,还有作者自己,都曾为着什么而活着,然而,我们不想看到的却还是发生了,有些人的生命随着信念的火一同熄灭了,这就是现实,残酷的你不得不接受它。

在书中,作者时常质问着自己,而这种质问却有时像是一种对读者的拷问在冲击着我的内心。这种拷问更像是给予我信念的一把钥匙,待我在世俗中走上一遭后,重返回真实的心灵开启那扇家门。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完成是会终身遗憾的。

在这一遍阅读《皮囊》时,我更理解了作者母亲为何日夜想要修建老房、父亲为何坚持着生活,也在读过两年前没读到的章节后,更理解了人为什么会信奉神灵、人到底为着什么活着.......这些“为何”、“为什么”的终点都有一个完美的答复,那就是与这书名一样的、从作者外婆口中说出的那个词——“皮囊”。之所以称这个答案为完美,是因为在这个词里所包含了太多我们可以想的通的和我们竭力理解后发现不必想通的含义。

生死本是人不能左右的,而生的方式确是可以的。该如何为了世界打扮这副皮囊呢?我想还是问问自己吧,若是在皮囊里已经活出了完美的自己,我想皮囊外的样子,也不会太干瘪吧。


29

《未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以]

一本面向现时代与未来的百科全书。多数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宗教、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从人类自身“智人”的身份谈起,贯穿人类史中诸多的社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认清自己,加以更多的思考。书中将人类社会分出了三个重要的时代:宗教时代、人文主义时代、数据时代。宗教、人文主义、数据,它们都归属信仰的一类,从最初人创造神,到人意识到自己的体验,再到我们信任信息算法的真实,一步步证实着智人的发展。但随着数据时代繁荣期的到来,智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危机?“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作者也无法真正预测未来的模样,在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几个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自己去认知、猜想。


后序


大学四年所读的书都在这里了,书评的习惯我会继续保持下去,待积累够多书目后,还会再来更新《读书日记》。

最后鸣谢读书、追书神器、QQ阅读、博看书苑等免费、低价的电子书资源(推荐读书,总是有活动可领免费无限卡);





胡言乱想

佛系更新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