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们,别再瞎担心孩子教育了!

发布于 2021-08-04 11:56 ,所属分类:成人高考学习资料

点击下方名片|我们

大家好,我是财爷一个人如其名,能给你带来很多财运的人。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双减”政策的势头非常猛烈。


很多中产父母开始变得焦虑起来,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担心自己没有补课别人却在偷偷地“用力”。


比如宁波某奇葩网友竟然建议教育局立法禁止教师给自己子女补课,目的是为了维持公平...



按照胡润的划分,目前各个主要城市的中产阶级规模大概是这样的。


北京约70万(约前10%的家庭),上海约60万(约前8%的家庭),香港约55万户(约前22%的家庭),深圳约17万户(约前4%的家庭)。


所以你看,中产们其实人数也不多,他们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以保证自己过得丰衣足食,但是他们的能力还不能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如鱼得水。


在上海,不同区域的中产们,特征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浦东区域的很多人来说,因为科技企业相对浦西更多一点,很多中产其实是通过高考考上来的。


所以他们对于学区房、名校,还有成绩是有执念的,他们本身是有一种对学历的盲目崇拜。


大家去对比下浦东和浦西的教育格局、学校的培养模式就能发现,浦东的学校相对来说会更鸡娃一些,因为很多家长都是高学历、名牌大学的受益者。


所以,当下的双减政策,浦东家长的反应,其实比浦西的家长更不淡定。


不让他们鸡娃,对于他们而言,就像顿时失去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1



其实,不停的补课,不管是对于学霸还是学渣来说,都没有什么用。


我调研了我身边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朋友,大部分人从小就非常优异。


在课堂上能完成的事情,他们很少会浪费时间再学一遍,他们的发力点往往都是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而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就是,很多线下的补课,大量的时间其实都是浪费在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上。


很多人之所以成为学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搞错了方向。


他们以为上课没听懂没有关系,周末补课可以补回来,有这样想法的人,往往都会事与愿违,慢慢地成为学渣。


所以我对于双减的政策是非常赞同的,因为确实有大量的家长投入精力在无效的补习班上,最后不仅浪费钱,还浪费了时间。





2



面对这一次的教育减负政策,我真的觉得大家应该静下心来好好问问自己: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孩子对于学习,为什么是抗拒的?对于写作业,为什么是惧怕的?


以前我曾经在某央企工作,每天一到下午四点多,我的一位女同事都会打电话给她刚刚放学的女儿。


电话里,80%的谈话都是她在责骂孩子,怎么今天做作业又错了,怎么今天上课又讲话了,每天没有鼓励,都只是一味的漫骂。


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对于学习会感觉到快乐吗?不要说快乐,恐怕对学习感觉都没有。


对她而言,伴随着学习的,就是妈妈每天的责骂声,这样的潜移默化真的会融入到她对于学习的感受和观念中。


从我的观察结果看,大部分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开启学习的心智。


很多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他们学习目的往往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学,内在动因是远远不够的。


优秀的学习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向自己提问。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共同制定学习的目标从而开启他们的学习心智。


但是所制定的目标,千万不能是十年以后才发生的。


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其实对考清华北大是没啥概念的。


但是他们对于一个月后的短期激励目标,是可以有强烈感知的。


所以,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制定短期的激励目标,并且尽力去完成,目的就是让孩子真正体验一次成功的快感。


这样的感受多了,他们对于制定目标就会有完成的信心和欲望。


孩子学习不好,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在学习的这条路上,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学习所带来的成功的快感,哪怕是一次。





3



我上次问过一个考取清华的朋友(也是我们年级前3),如果让他提一条学习建议,最应该注重的是什么。


他说了一点,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往往忽略了“最小必要学习时间”。


对于一门150分的试卷,如果你想要考140分以上,的确是需要努力和天赋。


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考到120分以上,其实只要掌握全部的基础知识点就可以了。


当下的现实情况就是,很多人其实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都没有搞懂,就去校外进行补习,把顺序搞错了。


更严重的是,大家对这样的错误毫不知晓,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也就越来越没有信心。


如果你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都慢慢掌握了,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做的多了自然也就熟能生巧,擅长了就自然做的比别人好,兴趣也就慢慢培养起来,然后就更喜欢学习,从而更擅长......慢慢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而那些基础知识概念,其实就只需要花费最小的必要学习时间就足够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愿意花时间在基础上,总是想一步登天,不会走路的情况下直接去田径场跑步,当然会摔得很惨。


我有个大学同学,后来去当了高中的物理老师,而且是他们学校的物理名师,所教班级的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200小时定律”。


只要你在某门学科上有超过200小时的有效投入时间,分数就能超过80%的人。


在他看来,高中物理的所有概念和知识点,是可以形成知识树的结构的。然后你花200小时的最少必要时间投入把这个知识树学会,高考时的成绩就能超过八成以上的人。


而比较可悲的是,前期很多家庭的补课,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同样的树枝上徘徊,没有看到完整的那棵知识树。





4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中产,确实太难了。

有房贷压力,有子女教育压力,所以,赚钱真的很难,想要真正进入到中产阶级中产生活,也真的不容易。

上次也跟大家聊过,我有个朋友小马,家庭年收入在80万左右,也认为自己生活过得特别艰难,他给我算过一笔账:

“想要离工作单位近一些,就把房子买在了工作单位附近,距离市中心近,自然月供压力也就很多,差不多是每个月3万左右,一年36万

想要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上了私立学校,每年费用差不多15万,外加一些兴趣小组,差不多也要5万,一年20万

夫妻两个都比较忙,没有时间烧饭打扫,所以请了个钟点工阿姨,每年3万

上班不想挤地铁,得买辆车吧,太差的也不行,于是就买辆BMW,月供每月5000,一年6万

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也需要适当的放松,一年2-3次国内国外游肯定是不能少的,一年差不多5-6万
....

这么算下来,家庭年收入80万,按照他的活法,还真的不一定够。

看起来一切都很合理,但这么多欲望需求需要满足,面对有限的家庭收入,他当然会过得无比艰难。

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很多中产的无力感。

不仅仅是时间投入与收获上的不成比例,还有金钱投入与最后收获的严重不匹配。





5



这一次的双减政策,把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培行业全面禁止后,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时候重新认真思考下孩子的未来教育了。

前期那些无脑的补课行为,那些为了补课而补课的行为,不仅仅是内卷了孩子更是内卷了家长,制造了焦虑。

我们要以始为终地看待过程,最终孩子是要走向社会的。

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善良、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才是成事的关键。

最后,还有一点。

现在很多家长以为买了一套学区房就能一劳永逸了,自己躺着趴着无休止的刷着抖音追着剧,看着直播饭圈追着星,却要求孩子戒掉游戏戒掉手机,所有的时间都能被学习填充满,这样的希望最终也就只能是奢望。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成绩的高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过是原生家庭某种程度上的映射而已。

以上为正文,来自财爷。


如果想和我们聊更多上海楼市内容,或领取平米SVIP限时体验会员,可添加下方观观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