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韶关市)

发布于 2021-03-26 09:2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点击蓝字关注,获取更多资料!!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使至塞上》

(2)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为形像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                                 。”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4)                    ,八年风味徒思浙。《满江红》

(5)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风休住,                            。《渔家傲》

正确答案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重点字:长)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重点字:蜡炬)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重点字:圆)

(4)四面歌残终破楚   (重点字:残)

(5)气蒸云梦泽   (重点字:蒸)

(6)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   (重点字:鹏、蓬)

解析

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qián zī àn zhǎng            了。

(2)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jí bù xiá zé           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3)老人的脸上露出jiǎo xiá          

(4)“差半车麦秸”用膀子尖chǎn mèi           地贴着我的膀子尖。

正确答案

(1)潜滋暗长

(2)急不暇择(注意“暇”不要写成“遐”)

(3)狡黠

(4)谄媚(注意“谄”的写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注意平时的积累.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风清的夜晚,静悄悄的,一只小船从芦苇丛中撑出来,在湖里,像一片苇叶,向着东南方向驶去

B.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D.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正确答案

A.“月明风清”形容夜景美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俯仰生姿”指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前面是说“在天空中怎么样”,“俯仰生姿”与语意不符,使用不恰当.

C.“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解析

本题要结合成语的含义来分析.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成语错误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断词取义、前后矛盾、形近混淆、表意重复、误解成语意义等.考试时,结合常见的错误,仔细认真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就一定会得出答案的.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在句末添加“的方法”)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很多国内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去掉“批评”)

D.雾霭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加大”改为“加剧”)

正确答案

A.不合逻辑,“避免”和“减轻”矛盾,所以去掉“避免”是正确的.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一般是“采取了…的方法或措施”.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应为“加剧了交通拥堵”.

故选:C.

解析

辨析病句一般有两个角度,意思语法结构,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二是内容,包括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5、(4分)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1)                             !

(2)                                       

正确答案

(1)未经历艰难困苦的阻挡,哪会体会到功成名就的喜悦!

(2)未经历黑暗寂寞的洗礼,哪会体会到破茧成蝶的美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二、阅读理解及运用(46分)

6、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无案之牍劳形

B.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法家拂士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假使,假如   病:贫困 

②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藉: 垫 

③以尽吾齿                        齿:年龄 

 

(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而乡邻之生日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5)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4分)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正确答案

(1)A

(2)①假使,假如;贫困;②垫;③齿:年龄.

(3)而/乡邻之生/日蹙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

A:前后“之”的意义或用法: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前“出”的意义或用法:收成.后“出”的意义或用法:在国外;

C:前“食”的意义或用法:吃.后“食”的意义或用法:喂养;

D:前“复”的意义或用法:恢复.后“复”的意义或用法:再.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向:假使,假如;病:贫困.

②句意为:处处死人互相压着.藉:垫;

③句意为:来度过我的余年.齿:年龄.

(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而”句首关联词,“乡邻之生”、“日蹙”主谓关系.故句子划为:而/乡邻之生/日蹙

(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哀”,可怜.句意为: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可(你不知道,)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毒”,怨恨.句意为: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根据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税制度的不满.(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情怀.(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7、课外文言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朝议遣玄北讨        讨:讨伐

②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隐藏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2分)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①讨伐;②隐藏.

(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朝廷中商议派谢玄北上讨伐.讨:讨伐;

②句意为:又推崇他不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埋没别人的才能.匿:隐藏.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重点实词意思以及起关键作用的虚词一定要译出,要注意文言文的省略现象和指代现象.

A:翻译不正确;

B:翻译不正确;

C:翻译正确

D:翻译不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本题考查文中所用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作用.要掌用握常的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




8、阅读选文,完成文后下列各题。

棉花糖

周波

    那年,老家的炊烟像云朵一样悠悠地飘着。

    晌午,父亲拖着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这日头!父亲心里一阵嘀咕。

    “回来了?”母亲把毛巾递给父亲。

    “嗯,先喝口水。”父亲走到水缸边,用勺满满地盛了一碗凉水,咕噜一声灌进肚里。

    我那时年龄小,每天屋里屋外跑。父亲背着一大摞农具进院门时,我每次比母亲跑得快。

    “丫头,又看我喝水?”父亲滴着汗珠朝我笑。

    “甜吗?爹。”我两手搭着缸沿咯咯地笑弯着头。

    “甜,很甜,像吃棉花糖。”爹又笑。

    于是那天起我记住了棉花糖的滋味,做梦也想吃棉花糖。后来我上学了,看到学校的门口有流动的商贩卖好看的棉花团一样的东西。同学们说那是棉花糖。棉花糖?我禁不住诱惑,用零碎的硬币买了一小团吃。真的很甜,还带着香味。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父亲陶醉的样子。父亲说缸里的水是棉花糖味,这是真的吗?难道是棉花糖化了变的?

    我急切地穿过窄窄的田埂,我没见到父亲行走的身影,却看见母亲提着竹杆沿着河塘在追赶鸭群。

    我打开家门,扔下书包就蹿到院里的水缸边。我个子矮,踮着脚看不到水的影子。我端来一把椅子站上去,才终于看见那一汪被父亲快喝光了的棉花糖水。

    “你不要命了?”母亲不知啥时候进来的,见我的头隐没在缸里,大叫起来。

    我后来对母亲说:“没有您一声叫,我也许就掉不进缸里去,也不会明白缸里的水根本不是棉花糖的味。”

    父亲惊慌地把我湿漉漉从缸里拎了出来,嘴里咕噜噜地想说什么。然后我看见父亲舀了一瓢水喝,父亲那会儿喝水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当然我不敢问缸里的水甜不甜,因为我已经知道水不是棉花糖味的。

    惊魂未定的母亲给我换干衣服后去了堂屋,我根本没想到她会去找那根赶鸭的竹杆来打我。

    “你这是作啥?放下!”父亲扔了水瓢吼道。

    “今天不打她一下,明天还会掉进缸去。”母亲气着说。

    我受了太大的惊吓,在两个水缸缝隙里躲藏。

    “出来!”父亲朝我喊。我从缸缝里看见父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

    “不出来我要砸缸了!”父亲嗓门特别大。

    我只好出来,我想父亲一定不会打我,因为他从来没打过我,刚才还阻止了我母亲的竹杆。但我很快感到不妙了,父亲的眼睛转来转去显然是在寻找打我的家伙。

    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站好了!”父亲站起身命令我。

    我很听话,毕恭毕敬地站着。

    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晚上,父亲来到我床头边,问:“丫头,疼吗?”

    我大哭起来,紧紧地抱住了父亲。

    “小孩子不能喝生水,要得病的。”父亲微笑着对我说。

    “今天我买了棉花糖吃,爹不是说缸里的水和棉花糖一个味吗?”我伤心地说。

    “爹骗你的。”父亲愣愣地看着我。

    父亲走的那年我正读大学。有一天,我接到加急电报,告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连夜乘火车赶回老家。

    父亲一直等着我,在病床上他老泪纵横地捏紧着我的手。可父亲的手冰冷。

    “爹…….这辈子…….只打过你……一次。”父亲喘着气说。

    “您……一次……也没打过。”我感动得泣不成声。

    母亲在一边默默地流着泪。

    “爹,还记得这个吗?我把它带回来了。”我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地打开。

    “一根草?”周围的人全惊讶万分。

    我把那根草轻轻地放到父亲的手心上,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上去,再把父亲的五指合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1)本文描写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的?请简略概述。(2分)

(2)水缸里的凉水明明不甜,父亲为什么要说“甜,很甜,像吃棉花糖。”?(2分)

(3)“亲的脸铁青,筋脉一根根在颤抖”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4)在父亲寻找打“我”的家伙的过程中,“我”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5)请说说文中“一根草”的特殊含义。(2分)

正确答案

(1)①当我好奇地问父亲喝凉水的味道时,父亲笑着哄我说是甜的;②当我掉进水缸后,父亲对我的惩罚仅仅是用一根草在我的脸上拂过,而且过后还怕我疼;③当父亲病危里,他还叨念着“打”我的那件事.

(2)口渴时喝凉水也甜;逗女儿开心;女儿的亲热举止和可爱神情让父亲从心底感到甜蜜.

(3)又气又急

(4)吓得半死﹣﹣哭着求饶﹣﹣破涕为笑﹣﹣呆呆地看着

(5)蕴含着浓浓的父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内容概括出来.本题主要围绕父亲的慈爱来回答.

(2)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思考.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果然父亲在堆满农具的墙角一顿乱翻,第一次他拿起一根粗大的竹棍子走到我跟前,把我吓得半死.第二次他换成扁担又走到我跟前,我哭着求饶.第三次他拿起一顶草帽,我破涕为笑.然而父亲还是没打下来.而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我呆呆地看着父亲.“

(5)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解答这道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对关键句加以理解分析即可.“这时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蹲在地上拼命地在拔一根草.拔草作啥?”“随着一阵风吹过颈部,父亲说惩罚结束.原来父亲用那根草在我脸上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有点痒”.




9、文段阅读

我们出得了乔布斯吗?

邱允盛

    众所周知,我们有一个“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一题未解,一题来。随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离去,人们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这就是:“我们出得了乔布斯吗?”

    谁都知道,人才的培养,孩提时代就应开始。“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创新意识呢?毋庸置疑,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据《人民日报》刊载,我们曾有一个参观团到美国学校考察,向学校管理层请教:如何教会学生创新?想不到美国人的回答是:年轻人本来就有创新精神,用不着我们去教,问题在于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把他们的创新精神扼杀了。按照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真应该检讨检讨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有没有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是最富有幻想的,孩子是最爱异想天开的,孩子是最不愿循规蹈矩的,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是保护了孩子们的这一天性,还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这一天性?答案可能不会太让人乐观。大家可能曾听说过,美国内华达州发生过一桩奇特的诉讼案,一个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把那所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二十六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一千万美元。这起案件最后不仅是伊迪丝妈妈胜诉,而且还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这桩诉讼案和这样的判决,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难以想象了!

    创新不但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创新的土壤,具有制度性、文化性的前提保障,也可以说要有创新的动力。乔布斯之所以成为创新的代名词,除了他自身的素质以外,外在的土壤、保障和动力,作用绝对不可低估。资本运行的规律是追逐最大利润,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奇妙操作,利润率已经平均化了。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开银行的也好,卖白菜的也好,利润基本都在平均值的上下浮动。难有畸低,也难有畸高。想用垄断来获取暴利,绝无可能;想靠投机来赚大钱,则伴生着巨大的风险。唯独创新,能赚大钱,能带来暴利。如此,乔布斯的出现,就不奇怪了。反思我们,市场这只神奇的手,发育得还不能说太健全,更严重的是用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的手段,倒最容易成为暴发户,钱来得倒最容易。既然如此,谁还愿意千辛万苦、千思万虑地去想创新。创新的幼苗太难出土,也就不足为怪了。

    看来,能不能出乔布斯,这和教育有关,还和我们脚下的土壤能不能、适不适宜创新幼苗成长有关。如同“钱学森之问”一样,对我们来说,这似乎也是一道艰深的难题。

(选自《今晚报》2012年3月23日有改动)

1)题目中的乔布斯是指什么?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先提钱学森之问?(3分)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我们要有乔布斯的出现必须在哪两方面怎么去做?(3分)

(3)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出一例分析其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引起读者对我们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说明提出及探讨本文论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一是在教育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不要扼杀孩子的创新意识);二是还要具备创新的土壤,具有制度性、文化性的前提保障,也可以说要有创新的动力.

(3).  示例一:举例论证.举美国内华达州一桩奇特诉讼案的审判结果为例,意在说明中国教育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或说明美国重视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子1分,作用2分).

   示例二:对比论证:把发达国家的“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奇妙操作”与“中国市场这只神奇的手”作比较,说明具备创新土壤对产生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解析

(1)本题第一问考查对题目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这里的“乔布斯”不是指乔布斯本人,而是指像乔布斯一样的杰出的人才;第二问考查开头的作用,内容上看提出钱学森之问引出论题,而且这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还能够吸引读者阅读.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创新不但要具备创新意识,还要具创新的土壤,具有制度性、文化性的前提保障,也可以说要有创新的动力”,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三、作文(50分)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必定有所坚守。坚守内心的宁静,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坚守思想的清纯,心灵的天空必将变得清明而澄澈。坚守诚实做人的原则,坚守认真做事的态度,必能收获友谊,收获真情,收获人生丰硕的成果。唯有坚守,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真正的自我,才能闪耀个性的光芒。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名称。

正确答案

【例文】

坚守

黑夜,席卷了光亮,我与别人分道而行,追逐着我的萤火,独自上路.在这漆黑的路上,我仿佛是唯一的前行者,没有依靠的胸膛,没有并肩的温暖.想要停滞,要放弃?不!那不是我,那不是追逐光明的我!而如此孤独的时刻,我在回首的刹那,看见了零星的身影…

千年前的浓雾散去,超凡俊逸的他站在了我的面前.嵇康,他一袭白袍,坐在刑场之上,从容抚琴,那是《广陵散》,他唯一遗憾没有教给学生的绝曲.还记得那日,他在好友面前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内心,为一个虚伪残忍的贼子效力,他高洁的人格就如同洁白的宣纸,容不下哪怕一点点的墨迹.所以,他表明自己的心意,犀利地指责政治的黑暗,他早已想到,自己的批判一定会引来杀身之祸,而最不能拖累的,就是朋友.绝交书信,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屠刀之下,而能够保全朋友,他死而无憾.终于,他一个人为“理想”前行,他让自己的生命,干净完整地离开人世,在死亡面前,他仍是那个洒脱的嵇康,那个只为自己清白而生的仙人.

千年时光转逝,这一次,我看见了伏案而睡的她.清秀的面容,单薄的身子,桌面上是满满的手绘的稿子.她,是夏达.6年的时间,她只能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画着她的梦.中国风,在很多人舍弃的时候她却在坚持着.没有商业利益可言,但她纯粹地喜欢着,喜欢水墨晕染的朦胧,喜欢爷爷说过的诗词古句,因为那上面,有中国的味道.6年的坚持,6年的努力,她始终不改自己的风格.终于,那一日,她把自己的漫画推向世界,不仅仅让中国人看后落泪,更是征服了无数的海外漫迷,她让外国顶级漫画名单上有了中国的名字.当记者询问她成功的动力时,她羞涩地笑了,认真而又虔诚地回答:“因为里面,有另一个世界…”夏达,此时真正应验了她名字的寓意﹣﹣“欲速则不达”,“达,则兼天下”.

就这样,我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自我”并不是甘于隐没于这个人云亦云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死亡,面对困苦时毫不退缩的坚持自我.当别人拿来一个苹果,问你是否嗅到它的香气,不管别人的感觉,你始终要坚持正确的自我,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是那个唯一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人.这世界,行走起来坎坷而艰辛,但我相信,黑暗只是暂时,就在你自己前行的路的终点,终有灿烂名媚的阳光.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干非常简单: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坚守”的人物和素材,本作文题目写作难度不大,但想写出新意,还需要好好构思一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