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远比你想的重要!初中各年级首次月考如何应对?
发布于 2021-09-13 15:14 ,所属分类:中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新学期开学已有段时间了,第一次月考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引子
据调查:月考时间大部分在9月底左右,还有一部分学校把时间安排在了十一国庆假期之后,用来复习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需要强调的是,初一至初三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收到好的回馈。
月考,顾名思义,是检验一个月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考试。它就像一个质监站,用考试的方法给大家“把脉”:这一个月里,你的学习状态怎么样?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对于初中三年,总结为“初一适应,初二分层,初三定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那么,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1、初一适应
从小学到初中,学科知识的跨越非常大,初一所学内容是整个中学阶段的基础,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把基础打扎实,这样在以后的学习才能更游刃有余。
中学老师也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事事叮嘱,追踪,需要孩子更加的自律和有自我规划,这个阶段,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
知识难度实质性加深
初中和小学比起来,学习模式和内容完全不同,难度无疑加深,而老师更进一步的放手式教学,要求同学们拥有更强大的学习主控能力和思维能力。
知识容量爆炸式增长
各类知识点的纵横穿插,对同学们的悟性、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就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竞争激烈度瞬间增强
初一意味着少年的开始,老师对待学生也是教书育人更多,行为管理减少,各位同学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自己的学习位置有一个新定位。
2、初二分层
效率为先,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初二这一年在初中阶段最为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内容多、强度大!在经过一年的大量学习内容积累后,直接导致班里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层,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初二年级学生是生理、心理都发生急剧而复杂变化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对未来有种种的理想,而又缺乏必要的知识;有充沛的精力而又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有探索的精神而又分不清是非界线;他们比初一年级更加熟悉学校环境,又不像初三年级那样面临升学的急迫时期,他们是学校学生中最积极敏感的年级。
初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初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中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最最普遍的现象是在小升初拼杀阶段学习积累的知识,已经发现不再能成为学习的依赖。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3、初三定型
初三一开始,老师花在第一轮复习上的时间是最长的,复习到的知识点也是最细的。对于绝大多初三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的学生,一轮复习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考分数的高低。
因为大部分中考题旨在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初三生一轮复习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节奏,抓好一轮复习,为明年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一、畏难综合症
在初一或初二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个学科掌握牢固,从而出现弱科的情况,学生进而会对习题或学科产生恐惧和畏难心理。表现为情绪波动异常,心理平衡失调,不能以平静的心态进行正常学习。
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这类同学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进而更加退缩。不管困难大小,一遇到困难第一想法就是放弃,慢慢地就对中考逐渐丧失信心。
二、缺乏阅读训练的问题显现
这是在复习备考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确实依照老师的要求对课本进行了反复的阅读,虽然数量上去了,可是质量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在考试时,才发现有太多的知识点自己依然没有注意到,或者有一些知识点虽然看过,但是没有仔细记忆导致似是而非,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究其原因则在于没有做到科学的阅读。阅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考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欠缺。
近几年的中考显现出一个趋势,考题的文字量越来越大,而答案的字数却越来越少。这就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无论自己的知识多么牢固,无论自己解题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把题目的要求搞清楚,那么答的任何内容都没有意义,这道题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三、信息困惑
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提炼、整合、运用有关信息,不能将命题情境中的文字、数字、图示等信息通过大脑进行转化,并与书本知识点连接,区分不出有用与无用的信息。
对于初一同学而言
知识的检测
对于新初一孩子们进入可能会有两种较为极端的情况。一种孩子忽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是一个初中生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另一种孩子还没从小升初之后的安逸走出来,容易懈怠。
月考会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掌握有什么不足,什么科目是优势,什么科目有待提高,暴露问题能及时改正。
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一次月考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通过这次考试孩子们会意识到小学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进而纠正自己的学习方式。
比如小学重结果,轻过程,而初中是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再比如初中对概念的严谨,可能会造成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孩子丢分。这些通过考试成绩实实在在暴露出的问题,会给孩子们更加真实的激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式、习惯上的不足,从而下决心改正。
自信心的树立
新初一,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一切都是新的。过去已经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失落。第一次月考是孩子们真正在学校的第一次亮相,这个亮相的成功与否,对孩子们自信心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的好了,孩子们在这个新环境里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更高的自我的定位,潜意识里把优秀当做一种习惯,时时刻刻鞭策自己,不断向前。
复习的自主
小学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一起督促孩子们学习的。而短短一个月的知识,老师一般是不会带着大家复习的。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能会导致月考失利。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可能有漏洞的,如何查缺补漏,就要依靠复习。
对于初二同学而言
防止被分化下来
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完全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初二不仅知识量增大,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学习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很容易在初二被分化下来。
因此,初二第一次月考是检验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上是否完全转变的关键点,也是发现问题、防微杜渐,防止被分化下来的关键时刻。
检验新增学科学习效果
初二年级刚开始接触物理,第一次月考是检验这门新学科学习效果的好时机,也是有针对性地调整该科学习节奏的好机会。
通过考试,很多同学会发现物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得分,原因可能出在熟练度和做题规范上,也可能出在听课习惯和听课效果上。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比盲目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是考试的最大意义所在。
对于初三同学而言
帮助尽快适应
一般情况下,学生进入初三会有心态较为极端的情况。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三生活,树立学习信心,多方位检验教学成果,大多数学校都会安排月考。
进入良性循环
初三第一次月考会在某种层面上影响学生一整年的学习状态,通常第一次月考前100名的同学,到中考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如此。
初三的第一次月考绝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考试,通过学校的第一次考试,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就会在整个群体中有一个定位,而这个定位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
考得好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高,对自身的要求也就高,这就会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而那些考得差的同学,在内心里会产生比较低的心理预期,同时对自身的要求也会较低,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占不到优势,接下来一整年都会有很多磕磕绊绊!
磨练中考意志
每一个参加中考的学生,都可能会碰到意外,当遇到意外时,谁能够笑到最后呢?谁的意志力顽强谁就能笑到最后。
那么这个顽强的意志品质靠什么来历练,就是靠平时的考试。
所以如果哪次考差了,你只需要给自己十分钟左右的悲伤时间,你可以哭,可以吼叫,可以生自己的气,可以恨自己不争气,但是不可以绝望,不可以气馁,更不可以放弃自己,你要自己擦干眼泪,及时奋起,立志在下一次月考中取得成功,那么你的这次失败便让你多了一份顽强,也多了一份财富。
04如何应对月考
一般老师都会提醒考试范围,比如数学考第几章知识,英语单词考查哪几个单元,了解对手才能战胜对手,不要上战场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第一次月考题目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大家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以下两点:
(1)复习整理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时应要多读课本,抓住基础,认真吃透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例题是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考也曾出现过课本原题。
第一次月考很重要,但不要把月考的成绩看的太重要。如果考试失利,你也该庆幸自己在中考前找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
一道题做错了,不要找“粗心”“审错题”之类的借口,其实就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没有搞清楚透彻。
因此要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弥补知识漏洞。这其实是月考最重要的一点目的,往往被学生忽略。
前几套可以做一做当做复习,回忆一下月考的知识点,有什么没弄清楚的抓紧复习课本或者笔记。
最后一定要留一套题给自己限时来做,感受一下考试的节奏,适应一下考试的氛围,做到心中有数。
但切记中考之前的所有考试不是用来区分成绩的,而是帮助你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的。
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你完全可以先把成绩放在一边,花主要的精力去研究你的知识盲点和弱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复习措施。
文章综合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