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寨中学日记】113、喜看家乡新变化

发布于 2021-09-13 21:09 ,所属分类:高考数学学习资料大全

1983年8月6日,星期六,六月二十八

喜看家乡新变化

今天,哥哥同我去外边走走,碰上了薛勇哥。他邀请哥哥给他修修收音机。哥哥慨然应允,我也跟着去。


我的家乡(摄于2006年)

一进大门,就见一只(头)大肥猪躺在门洞里歇凉(今注:歇凉,晋西北方言,这里是乘凉的意思),院里有一群鸡在“叽叽咕咕”地争吃米粒,墙边有小平车(今注:晋西北农村一种常用的木制两轮载具,由畜力驮运),小房里有一头小黑驴,正在吃草。

未进门,就听见“噔噔噔”的机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嫂嫂正在缝衣服,(用的是)斩(崭)新的前进牌缝纫机。屋子的后边放有几顶(今注:顶,晋西北方言,此处是大型柜子的量词)大柜。墙上贴满了宣传画、年画。最醒目的,要算正中挂的吊钟了。吊钟是长方体的,足有两个喇叭盒子大,上部是钟面,下部能看清有一个圆球,左右摇摆。(整体)看去,(屋子里)整洁大方。

再看低处,油漆墙子(今注:墙子,晋西北方言,这里指窑洞的墙壁),炕上铺着漆布,地是水泥地(今注:上世纪八十年代,晋西北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是窑洞,地面一般是泥巴或石灰,水泥地面较少)……真个好极了。由此可想(到),他家的生活一定不错。

薛勇哥拿出收音机让哥哥给修。收音机和吊钟大小差不多,只是坏了,不能唱(今注:唱,晋西北群众的口头语,这里指收音机正常发出声音)了。哥哥给修了一会儿,就能唱了。

薛勇哥说:“这是六十多元的大型收音机,不知怎得不唱了。如果真得不唱了,那就白费钱了。你给修好了,真是大幸。”接着,拿出一盒上等烟招待哥哥。哥哥边吃烟(今注:吃烟,晋西北方言,意思是抽烟、吸烟),边和他谈话,我陷入了深思。

前几年,我村很穷,一个工只能分一、二角钱,一年只能吃上一两顿白面大米,人多、地少成了穷的主要原因。薛勇哥他家也很穷。他的父母亲天天愁得不能给儿子问个媳妇(今注:问媳妇,晋西北方言,意思是找女朋友或娶媳妇)。有一两户甚至去讨吃(今注:讨吃,晋西北方言,指外出乞讨)

可是现在,薛勇哥不仅结了婚,而且也是有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小日子过得很好,年年收入很多,光搞副业,就赚了不少钱,向国家交售的粮食也不少。

我们走出他家,我耳边时时想(响)着他一家四口人,听着收音机能唱后发出的幸福的笑声。

由此一家,可以想到我村,可以想到我国,是多么富裕,多么美丽啊!是什么使它变了呢?奥(哦),是三中全会。它不仅给大城市……连偏僻小山村的人民的生活,也(给)带来了具(巨)大的变化。真是:

政策好来领导好,

人民生活变富了。

喜看今日新面貌,

四化路上放光辉!

(今注:第四句没押韵,“文气”全散了)

柳培厚老师批语:“


日记原文


山西省忻州市(地区)河曲县单寨中学校园一角(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作者附注】1982年秋,我小学毕业,考入单寨中学,开始为期三年的中学生活。


我出生的村庄,是山西省忻州地区河曲县土沟乡黑豆窊村,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深处。


我就读的中学,是河曲县单寨中学,是县教育局直属的重点中学,招收来自单寨、土沟、前川、红崖峁四个乡的小学毕业生。1981年学校招收首届学生,分为一班、二班;我们是第二届,分为三班、四班。


我分在三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刘鹏飞老师。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了下来。


1983年秋,我升入初二,班级序号仍是三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柳培厚老师。初一时,他是四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1984年秋,我升入初三,班级序号还是三班,班主任是张有良老师(兼数学老师),语文老师是程混海老师


三位语文老师先后为我批改日记,指导我怎么写文章,怎么读书学习,怎么做人等。我的日记写得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有的有凑数的嫌疑……但三位老师不辞辛苦,利用业余时间帮我批改,鼓励多,批评少;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明努力的方向,充满爱护与期待……增强了我的自信,也让我一直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为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日记,我一直保存着,成为那个时代最珍贵的记忆。今天,我将这些日记以崭新的方式呈现出来(除个别错字,不作任何改动),是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也借此向辛勤教育我成长的各位老师,向在艰苦岁月里千方百计促使我们成才的母校,向和我一起度过三年难忘岁月的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1年8月10日,拉萨)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