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主人梁实秋,原来是个大力士?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11-03 19:44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买书当然是当当
dangdang.com


1934年,渐入老境的鲁迅深有感慨地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有莎士比亚的译本。在日本,《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是有全译的;莎士比亚,歌德……都有全集。」西潮激荡近一百年了,中国竟然还没有莎士比亚的一本,这在鲁迅眼里是不小的缺憾。


鲁迅这番话也许激励了中国人。他去世之后不久,莎剧的中译本就陆续推出。不过鲁迅也许没有想到的是,唯一以一人之力完成《莎士比亚全集》中译工作的人,却是他口中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梁实秋。


今天是梁实秋逝世34周年纪念日。


提起梁实秋,众人皆知的是他「雅舍主人」的美名,还有他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美篇。梁氏抗战期间蛰居重庆「雅舍」,写出了不少风格隽永、机智诙谐、读来齿颊留香的文章。


这「齿颊留香」不是虚名而是实指——他的《雅舍谈吃》处处以小见大,以「才,情,趣」拆解「色,香,味」,既像一名顶级大厨一样下手掌勺,又像高级美食家一般品评风味。

实秋《雅舍谈吃》


「馋字去掉食旁,本意是狡兔,善于奔走,人为了口腹之欲,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馋吻,所谓『为了一张嘴,跑断两条腿』。真正的馋人,为了吃,绝不懒。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


「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位。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光是「为什么馋」,梁实秋就点明了「馋」的「艺术趣味」,可见他是把吃饭当成一门艺术来仔细研究、慢慢品啜的。这种闲适的作风在国难当头之际也招来了不少批评,有人就曾批评他不问世务。


梁氏对此的回应是,「人在情急的时候固然可以拿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其实梁实秋的谈吃小品也并非完全不关世事,颠沛流离的生活自然会在他的笔端流露出来:比如他就记载了抗战时期重庆大后方流传的一道菜「轰炸东京」:把虾仁扔到锅巴上;又比如,他常常深情怀念因为战乱而多年未能尝到的北平名菜、江浙名菜,但却因为山河阻隔,只能远望羡鱼。



世乱飘荡,物质食粮难求,精神食粮自然也是难办。梁实秋本来计划以二十年时间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实际上却断断续续用了三十多年(1931-1967)。余光中先生评论说,「莎士比亚只写了二十年,梁实秋先生却译了三十六年。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莎翁是连续地写,在太平盛世的伦敦连续地写;而梁翁是时作时辍地译,在多难的中国时作时辍地译,从二战前译到二战后,从严寒的北国译到溽暑的南海,且把昔之秋郎译成了今之梁翁。」


翻译大业完成以后,同仁师友在台北为他举办庆祝会。梁实秋在会上继续他一如既往的诙谐风格,诉说自己的心路历程:「要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不是学者,若是学者就搞研究去了;二是不是天才,若是天才就搞创作去了;三是活得相当久。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


这话当然是一番幽默而又不失诚恳的自谦,但也饱含着真实的成分。20世纪30年代后,其实有三位翻译家企图翻译完莎翁全集:曹未风、朱生豪和梁实秋,但只有梁实秋完成,这当然要仰赖他的长寿与坚韧。


还是用余光中的话说,梁实秋以一人之力译出莎翁全集,「成就如此的赫九力士大业(Herculean Task),五四以来惟有梁实秋一人而已。」这个形容词典出希腊神话:赫拉克勒斯(Herculean)是希腊世界最杰出的半神英雄,杰出的大力神,完成了十二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成为地中海地区男性英雄的典范,后世多有罗马皇帝以「赫拉克勒斯」自居。


余光中将「赫拉克勒斯」译为「赫九力士」,正是音义兼顾的译法,以此礼赞梁实秋排除万难、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译莎历程。传说中的赫拉克勒斯受命完成了十二项伟业,诸如屠杀涅墨亚雄狮、手缚九头蛇、擒拿冥府三头犬这样的彪炳功勋。余氏以此形容梁氏译莎,赞颂的是他不惧艰险、降龙伏虎的精神与意志。


将冥府守门犬塞尔贝鲁斯高高举起的赫拉克勒斯形象


梁实秋坦言,「我这一生有三十年的功夫送给了莎氏,我自得其乐而已。我从莎氏的著作中,培养了一种人生态度,对世界万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对人间万象持理解宽容的心胸。」


余光中也认为,即便梁实秋没有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也足以无愧于翻译名家的称号,因为除了莎士比亚,梁氏的优秀译作依然硕果累累,其中就有后人传颂不已的《沉思录》。


实秋《沉思录》


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公元2世纪写成的这部哲学著作,素来备受中西方世界的激赏。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也让此书拥有了不少名人级别的拥趸。梁实秋在译序中写道,「他不是在做哲学的思考,而是在做自我的反省。」


诚如不少读者的书评所说,「只要读读这本书,心情就会瞬间平静下来」。马可·奥勒留名列罗马「五贤帝」之一,他的内心世界竟会如此细腻淡泊,字里行间充盈着一股向死而生的勇气与超脱。


读这本译作有点「译如其人」的感觉,因为梁实秋本人的文风也是与之相似的「平淡从容而又耐人寻味」。这种文字风格集中展现在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里: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雅舍小品》


谈到美食,色,香,味;

写起文章,才,情,趣;

翻译作品,信,达,雅。


这九个字,也许能高度概括梁实秋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往期推荐


1、5折直降还包邮,叠加300-100优惠码、千万红包!0点开抢!

2、这部风靡全球的神作,电影只拍出了九分之一

3、这部古籍,其实你已经接触过很多次了……


近期活动


11.1-11.3

百万图书5折包邮

叠加大额神券+千万红包

↓↓↓


人文故事、热门话题、
新书推荐、精彩文摘、赠书福利
尽在当当头条
↓↓↓

赞且在看
读好书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