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2021部编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 “地毯式”知识点梳理表!

发布于 2021-03-27 06:0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小学六年级语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六年级语文课件,试卷,电子书,视频辅导,家长和同学都在用,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学习资料均有。
2篇原创内容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六年级(下)第三单元 “地毯式”知识点梳理表,很实用!

 第 三 单 元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单元主题


【人文主题】

真情表达。本单元共编排四篇文章,包括两篇精读文章《匆匆》《那个星期天》和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本单元的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来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方法如下:

1. 借助课后习题,赏析优美语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 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的小事去体会人生道理,获得启发。


【习作要求】让真情自然流露

写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要写清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写清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


8《匆匆》


【重点生字】

字音:挪(nuó)移               涔涔(cén  

      徘徊(pái huái)    泪潸潸(shān


字形:“藏”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写法,里面是“臣”;

        “蒸”中间是“丞”,不要漏了横。

多音字:旋(xuán)转  旋风(xuàn

              薄(bó)雾   薄(báo)片  薄(bò)荷


【重点词语】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走近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主要散文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223月,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时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主要内容】

文章问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阅读方法】

运用多种修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情感——比喻让文章更生动;排比句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拟人化的写法化抽象为具体;设问句让主题更深刻。


【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题思路:这篇散文语言清新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好素材。背诵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行文线索,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读文章不难找出两处一连串的问句,可以通过对比删除这些文句后的效果或改为陈述句后的效果来体会一连串问的好处。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和第四自然段整段。


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回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唤。

作者在不断的设问、反问、追问中,层层推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唤醒人们珍惜时间意识。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题思路:

朱自清是一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散文家,触景生情之下追寻生命的价值,发出惋惜的感叹。写感触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参考答案:

作者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想,寄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抽象转为具体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跟随,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


读了课文,我的感触是——时间流逝,悄无声息,无法挽留。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努力有所作为,留下痕迹。

仿写: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悄无声息地从荧屏上走过去。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西移,天际慢慢呈现夕阳红,太阳不刺眼了,把最后的余晖柔和地洒向大地;等眼前变成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的时光,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


9那个星期天


【重点生字】

字音:明媚(mèi  唠叨(láo dɑo)绽(zhàn)放

          拨()弄   原谅(liàng  耽(dān)误

          搓(cuō)  依偎(wēi   消逝(shì

      惆怅(chóu chàng


字形:“揉”的右上角的“矛”不要少了最后的一撇

          “依偎”的“偎”右边是“畏”,不要多一撇。

          “绊住”的“绊”是绞丝旁

          “耽搁”的“耽”的右边不是尤


多音字:挨(ái)打       挨(āi)近

             晃(huàng)动   明晃晃(huǎng


【重点词语】

耽搁:文中指拖延。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

惆怅:伤感、失意。

急遽:急速。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消逝:消失。

荒凉:人烟少,冷清。


【走近作者】

史铁生,作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主要内容】

文章记叙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没有实现。写出了“我”从满怀期待到彻底失望的心理过程,突出了母亲对“我”心理感受的忽视给“我”带来的痛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亲劳作的辛苦。


【阅读方法】

运用抓关键词句法,找出表现主人公心情的关键词句,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运用顺序梳理法,圈画出能表现文章写作顺序的词语,即体现天气变化的词,梳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品读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方法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课后习题】

课后题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题思路:

默读时,圈画出“我”这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并体会“我”做这些事时的心情,并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参考答案:“我”的心情经历了“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的变化。


课后题2:读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答题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参考答案:

“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就能带“我”出去玩。这里结合对“我”的动作描写,加上详细、生动的心理描写,把“我”等待母亲时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母亲发现“我”在无声地伤心地哭泣,所以“惊惶”。“甩、拉、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想带“我”出去玩又分身乏术的母亲的那种无奈、焦急、惶惑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语句: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课后题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题思路:

结合单元主题来看,两篇文章都是真情的流露,但是所用的方法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描写细腻。


不同点:《匆匆》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现人物情感。


交流平台


总结如何抒发真实情感

1.直接抒情

2.借助事物抒情


初试身手

选择一两个所给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1.奔跑在田野中

(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两旁的树木为我加油,稻谷为我鼓劲儿,鸟儿为我呐喊,连路边的野花也对我微笑,空气里都是秋的味道,真好!

(心情不好):秋风瑟瑟,我奔跑在秋天的田野中。两旁的书目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稻田里的秧苗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鸟儿的鸣叫更让人烦躁,路边的野花仿佛也将我嘲笑……


2.弹琴

(心情好):悠扬的琴声像山间的泉水,哗哗地流着,不时调皮地激起一朵朵浪花,拍拍岸边的石头,打个招呼,说说悄悄话,然后继续向前跑去。

(心情不好):听,是谁的琴声,如此凄凉,低调的音,缓慢的节奏,仿佛正诉说着什么。我感觉到一种压抑的沉闷气息,凝结在这空气中……


【习作例文】

《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我”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是从一开始的“懒洋洋提不起劲”到“深深喜爱上”。


作者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表达对中国语文的情感,比如默书的进步,还有临走前老师的送书并留言、同学送书的情景,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把自己恋恋不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真实可信。 


《阳光的两种用法》

默读课文,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再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参考答案:

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但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同样需要智慧和爱心,方能苦中作乐。生活再苦,也不能失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从繁琐的生活小事中选取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即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毕大妈晒水给孩子们洗澡。“老阳儿”作为全文的行文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在叙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


■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有畅快、感动、激动、盼望、欣慰、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也有惧怕、愤怒、难过、愧疚、沮丧、追悔莫及、忐忑不安的心情。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是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方法指导】

1.精细描绘见真情。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地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范文欣赏】

花园里的“徒步”

云南省庆来学校六年级(5)班韩柳僖


草长莺飞的四月天,天空明朗,空气清新,花儿艳丽。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同学们要去生态园徒步,那是我期待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活动,可是我却在这一天生病了。一早上病得起不了床。直到中午,我忍着病痛下了床,去感受那美好的阳光,心里多么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玩耍啊!

     打开门,走到院子里。阳光弥漫,不火也不辣,恰到好处地绽放着,像一朵美丽的向日葵。我感觉好多了,空气中处处透着沁入心脾的的清香。我寻香望去,那是妈妈栽下多年如水滴形状的金银花,一簇接一簇爬满了整个亭子。金银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还有黄色,朵朵鲜艳,清香甜美,还带着丝丝的清凉,不愧于李时珍爷爷把它归属为一剂药物的称谓。
    
“呱呱,呱呱,呱呱呱”,几声蛙鸣打破了宁静。我又寻声而去,声音越来越响亮。啊!在一棵木瓜树上!我看见了三个小洞。一、二、三,不多不少,我数得清看得明,分别分为上、中、下三个洞,说明这里还住着其它树蛙,这一定是树蛙公寓,一共有三层楼,应该是有三代人在这里居住吧?我这样想,刚才蛙声来自三楼。我抬头看见树蛙先生正站在洞口“呱呱,呱呱,呱呱呱”地叫着。它看到我连忙把头缩回洞里,大概怕我伤害它,毕竟,人和蛙还是有一定的界限之分。
     
“呱呱,呱呱,呱呱呱”二楼的树洞也传出了呱叫声,声音很低沉,我想那一定树蛙爷爷!“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此时的叫声从一楼传来,一听就是个小朋友,它似乎在呼唤长辈一样的,我想树洞里一定居住它们一家人,爸爸,妈妈还有小宝贝,刚才稚嫩的叫声就是小宝贝呼唤爸爸妈妈的叫声。
     
此时,天空飞下了几粒豆大的雨,圆圆的疏疏落落,稀稀朗朗,砸在地上就化成湿漉漉的一朵朵小花。抬头,天依然很蓝,云依然很白。    
     
蛙声、鸟鸣、花香、雨滴,沉醉在这美好的世界,我不想离开。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