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篇.重庆游记(十九)丁肇中展览馆
发布于 2021-11-29 18:0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磁器口古镇中有一个著名的道观,名为“宝善宫”,这也是一处值得游览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座有历史、有特点、有故事传说的古建筑,而且里面有一座也很值得参观的“丁肇中展览馆”。说实话,我进宝善宫原为只是为了参观这座著名的道观,当看到里面挂着“丁肇中展览馆”的一座木楼房时,开始只是想简单地到里面扫一眼,打一下卡就走人。但走进去后一看,里面的内容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静下心来仔细参观起来。这个小展览馆为何能吸引我呢?我觉得有以下的原因。首先,它让我了解了一位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其次,展览中介绍的丁肇中所讲述的学习方法、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孩子教育很有借鉴作用;再其次,让我了解到丁肇中所研究涉及的现代前沿科技知识。
宝善宫是磁器口的著名道观,它的建筑与道家“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五行观念相符合。宝善宫大门不在道观轴线正中,而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寓意道家水火相克(木房怕火,便用水来相克)。据说正因为如此,这个院子才能多次躲过劫难,至今保存完好。
宝善宫大门上倒挂着四个葫芦,这是一种有意思的现象。葫芦也是道教常用的风水吉祥物,因其和“福禄”谐音,且外形圆润饱满、形似太极,常被视作福禄万代、富贵吉祥的象征。在过去,有不少人家会在住宅内挂上风水葫芦,以收煞化煞、招福禄、旺感情、升运势。这葫芦倒挂,与我们现在春节时将“福”字倒贴,意喻“福到了”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妙,意喻“福禄到了”。
宝善宫在抗战时期曾是嘉陵小学,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读小学的地方。这是一个专题展览馆,以图文方式介绍了丁肇中的生平及诺贝尔奖的情况。
这是丁肇中再次回到磁器口古镇的情形,据说他还能用当地话与老乡交谈。
在这个展板上从左往右可以看到,丁肇中于1936年1月27日在美国出生,同年3月随母亲回国。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9年丁肇中先生一家迁移至重庆,居住在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43年到1945年,丁肇中在这读的小学。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74年,他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因为“丁”和英文字母中的“J”形似。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的第三位华人获得诺贝尔学奖,也是第一位先用汉语再用英语发表获奖感言的华人。
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相伴到美国密执根大学留学,双双获得硕士学位。就在其父母毕业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而正准备回国时,其母亲发现怀上了丁肇中,从而打乱了一起乘船回国的计划。无奈之下,其父只好先行回国,其母在分娩两个月后才带小肇中回国,那年即是1936年。所以,丁肇中后来回忆说:“我的父母希望我在中国出生,可是我却偏偏早产了。我出生两个月后才回中国。”可以看出,一不小心丁肇中就成了美国籍人,丁肇中先生的爱国情怀也是受到父母的影响。
从1939年来磁器口,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丁肇中随在重庆教书的父母共在磁器口生活6年。其间的1943年到1945年,曾在这里就读。据当时的老师回忆,丁肇中在此读书时相当努力,勤于思考,尤其是数学题做得既快又好。因其头大,同班小孩称其为“丁大头”。
丁肇中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这句话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似乎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成功除了天赋之外一定还得靠努力,即使是像丁肇中这样聪明的人。
丁肇中所介绍的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
丁肇中12岁随父母到了台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台北市成功中学。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进台南市国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由于其中一个科目没通过,心有不满的他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
“爱科学爱祖国”是丁肇中提倡的“双爱双荣”精神。
丁肇中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为国籍和语言问题,丁肇中在诺贝尔奖颁奖演说时还有一段佳话,成为第一位先用汉语再用英语发表获奖感言的华人。
丁肇中的获奖致辞,我没有想到这么简短!在这篇简单的发言中,他再次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
我原来没有注意到,诺贝尔奖的六个种类还是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评定的。
诺贝尔奖的创立人介绍。看来诺贝尔这位发明了造成人类大量伤亡炸药、并依靠生产军火发了大财的人,在去世前做了一个最为英明的遗嘱,使他得以流芳百世。
丁肇中的诺贝尔奖证书。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莫言和屠呦呦。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在给获奖者颁发近百万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的同时,还要颁发一枚诺贝尔金质奖章。诺贝尔奖章由瑞典雕刻家李得柏设计,制作十分精致考究。第一枚诺贝尔奖章系1902年铸造,直径6.6厘米,用约200克黄金制成。诺贝尔奖共有六项,而奖章只有五种(物理学与化学奖奖章一样)。
尽管诺贝尔奖章每届设计不尽相同,但均镌刻有诺贝尔浮雕像,用罗马数字铸有其生卒日期;还刻有获奖者姓名、奖项、获奖年月,以及赞词“多么仁慈而伟大的人物,人们仰赖他的贡献和发现,使得人们智慧生活更加充实”。
丁肇中所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又译反物质太空磁谱仪,简称AMS)是一个由丁肇中构思建造的物理探测仪器。他所带领的高能物理团队将三十多年来粒子加速器所积攒下来的经验推向太空。阿尔法磁谱仪依靠一个巨大的超导磁铁及六个超高精确度的探测器来完成它搜索的使命。
阿尔法磁谱仪(AMS)是一个计划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其目的在于探测宇宙中的奇异物质,包括暗物质及反物质。阿尔法磁谱仪于2010年7月29日早上7点30分在美国肯尼迪空间中心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的STS-134航班升空,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始为期3年的探索之旅。但至今还没有找到宇宙中暗物质及反物质的确切证据。
丁肇中发现的J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3倍,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J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丁肇中位于计划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阿尔法磁谱仪(AMS)中。
丁肇中回国受到了很高规格的待遇。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图库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在新浪博客(博客名:李毅军的博客。用百度搜索“李毅军的博客”即可找到)上发表了两千多篇博客,现居北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