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作文:青春的力量、“完美”与“缺陷”、人生贵在“做减法”...

发布于 2022-06-01 00:45 ,所属分类:中高考押题学习资料

收录于话题

#作文#茂名#押题作文#高考




一、“完美”与“缺陷”话题


题目来源:2022茂名二模作文 资料来自网络


【原题再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


1、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高考作文命题,要突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要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指向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本次作文命题材料选取了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人生与我”部分内容,重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我们的人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特别是面对当下个人和国家面临的困境(困难、挫折)之时,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困难、挫折),不应该“悲观厌世”,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青年人应有的精神面貌!


2、凸显逻辑思辨。思维认知能力考核成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旋律之一,为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十分强调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2021年的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更是将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推向了高峰——在动态的矛盾分析中讨论强弱之转化!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思维(思辨性)的重视。基于此,本次作文的命题材料以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为思辨的切入点,旨在让学生透过“人生的悲剧”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悲剧”(当下的困难),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


【题目简析】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是由材料、引导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1.材料:材料是选自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谈人生与我”,其核心话题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悲剧”。注意:这里的“悲剧”是一个比喻,其本体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等等。

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人生的悲剧”的看法(态度)——“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第二层次,是朱光潜先生对其“人生的悲剧”看法(态度)的阐释。其中,第二层次又可以分为两层:

①省略号前的内容为第一层次。在此,朱光潜先生给出了一个似乎矛盾的观点(“最完美”的原因在于“最不完美”)。

②省略号后的内容为第二层次。在这一部分,朱光潜先生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世界的美满是因为“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命题的时候省略了以下内容:这话表面看法,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必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为什么要省略这部分内容?一则出于文字内容有些多,再则也是主要想给考生提供一个比较大的思辨空间:考生需要论述好世界的“完美”与“不完美(缺陷)”之间的关系。总体来看,这两个层次之间呈现的是递进式(渐进式)关系,类似于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采用的是“缘事说理”、步步引申的方式叙述,句间关系有着严密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2、引导语:引导语由3句话组成。


①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在此,注意“启示”这个关键词。“所谓启示意义,就是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简单来说,所谓“启示”就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启示”应该是来源于材料内,不是来源于材料外。当然,“启示”也是有大有小。那么,就本材料而言,朱光潜关于“人生悲剧”的看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得需要具体分析一下: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面对这人生的悲剧,许多人“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给人留下无尽唏嘘!但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悲剧并不悲,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在此,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世界的单调乏味,人生的了无意义,昨天、今天、明天的毫无区别……如此,作为有着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

反之,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处处存在着缺陷,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通过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所以,朱光潜先生的话带给我们(考生)一个主要的启示就是:不要只看到“人生的悲剧”(当下的困难),更要看到人生的“希望”和世界的“完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发挥我们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建功立业!这也是本次作文命题在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主要意图所在!


②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这里需要注意“结合材料”。对此,华南师范大学的张玉金教授在《202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指出:结合材料应该有以下两个含义:一是要以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以材料作为重要论据;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义。本次作文的“结合材料”也与此相同。


③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所谓“感悟”,侧重于感性方面,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描写、抒情;所谓“思考”,侧重于理性方面,考生在写作时要议论分析。总体来看,考生要能够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过,因为材料本身具有思辨性,考生最好选择“论述文”,侧重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3、要求。本次作文要求非常“常规”,从略。



【参考范文】



人生因悲剧而美丽,世界因缺陷而完美

茂名市第一中学李伟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们的信中曾说,“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在《无言之美》里,朱光潜先生又进一步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作为美学大师的朱光潜先生对人生悲剧的看法,可谓新颖深刻,启人深思!

悲剧,也就是人生的一种缺陷,人面临的一种困境。面对这人生的悲剧,许多人“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给人留下无尽唏嘘!但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悲剧并不悲,人生恰恰因为悲剧的存在,才让人有“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斯言不谬也!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我们无须任何的努力便可轻易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结果会是怎样?——世界的单调乏味,人生的了无意义,昨天、今天、明天的毫无区别……如此,作为有着独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体性又将如何彰显?反之,如果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处处存在着缺陷,人所想要的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甚至通过努力也未必能够得到,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着“希望的机会”和“想象的田地”,作为主体性的人之价值就会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悲剧虽然让人生带有缺陷,让世界充满不完美,但同时也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可能性”!

有了这“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力弥补人生的悲剧,绽放生命的光彩。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君不见,维新志士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慷慨赴死,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生命绝唱;君不见,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古往今来,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在面对人生悲剧之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知其不可而为之”,让生命绽放出了最璀璨的光芒!

有了这“主体性”,人便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力完善世界的缺陷,展现世界的美好。

当下,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国际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世界如此之缺陷,却也给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舞台:李兰娟等科学家们攻坚克难,研制出新冠疫苗,让肆虐人类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渐趋稳定;面对阿富汗战争、俄乌冲突,中国等国积极斡旋,让人类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面对世界的缺陷,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让这个有着缺陷的世界,慢慢走向美满!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主体性,投入到时代洪流中去,“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周国平)

人生虽然有悲剧,世界虽然有缺陷,但因着人的“主体性”——人生因悲剧而美丽,世界因缺陷而完美!



二、青春的力量


——武汉市2022届四月调考作文分析


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毛泽东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习近平请

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分析

审题角度:①围绕“青春的力量”的内涵和外延,谈论“是什么”,回答“概念意义”和表现范围,强调重要性;②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为什么”,回答来源,强调时代性;③围绕“青春的力量”,谈论“怎么办”,回答具体做法,强调行为方式。写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整体入手剖析,也可以侧重某一个方面进行表述。

从题目的具体内涵来看:①要抓住具体的“青春的力量”,从“最积极最有生气”“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角度,扣住青年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来阐发;②要从青年的时代使命出发,“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青年的成长要根据时代的需要,青年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青年要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机遇,“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三、作文范文



青春的力量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百年前,李大钊先生的铿锵之语深刻地揭示了青年青春的力量。青春之你我,生活在青春之中国,当有为。

何以为?一则博学提能,积累青春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青年人有着大好的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青春的我们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我们博学提能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大优势。

曾国藩年少时被众人视为笨蛋,家里的小偷听他送书都已记住要义,但他还是记不住,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人以一而能之,而吾十之;人以百而能之,而吾千之”,终成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国之干城。刘屹靖坚持对气象学的热爱,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让童年的执着追求为青年的“风暴摄影师”打下坚实基础,为中国气象学研究提供自富材料,以21岁的年龄,践行的确是这21世纪的时代理念。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刘屹靖,他们都以真珍惜青春,博学提能而焕发出如同朝日的光辉,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二则中流击水,昂扬青春的力量。

毛泽东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有为青年都应怀着积极入世的态度,将青春的力量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洪流中去。我敬仰鲁迅先生以“医”救治病人,以“文”唤醒国人;我钦佩钱学森先生学成归国,培养后进,让中国的“蘑菇云”震撼于世;我惊叹青年刘凯用画笔记录暴雨中的陕西古建筑,尽心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中科院博士崔起华带领村民发展有机农业,助力乡亲脱贫致富:无论往今,学以致用,经世务实的青年,应以昂扬的态度敢于中流击水,澎湃青春的力量。为何为?服务人民,遵循规律,勃发青春的力量。“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诚如高尔基之言,无论是曾国藩、鲁迅还是刘屹靖、刘凯,亦或是钱学森、中科院博士,他们都深刻把握了时代规律、科学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他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勃发青春的力量。青春之你我,当博学提能,遵循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流击水。望诸君与吾共进勃发青春力量之路。



青春的力量


红日出升,其道大光,青春之力,恰如朝阳。百卉萌动,利刃出硎,青春之力蓬勃向上。以青春之力聚时代伟力,用青春亮色擦亮国家底色,扬奋斗风帆,助复兴梦想。

毛主席的话语里饱含了对青年积极向上了赞许,高尔基的灼见指出了青年成长与上升的力量与开创未来的使命。习主席的话流露着对青年人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殷切期盼,前辈盼望至此,我们更应该不复所期望,积极向上乐观坚强,以青春蓬勃之力吹响时代号角。鲜衣怒马少年时,乳虎啸谷展鸿志。你可曾听闻五四运动的洪流里,青年学生勇立潮头,振臂疾呼还我青岛;长征漫漫,小红军不言辛苦,跨过无人草地与茫茫雪山;国家危急,朝鲜志愿军战士怀着稚嫩的面庞奔赴战场,留下多少个伍万里般的身影:正是这样的青春力量,让国家命脉中流淌的血液炽热滚烫,充满生机,东方的雄狮不再沉睡,以青春之的力量威震四方。

反观如今,些许青年,沉醉物欲,迷失自我,丧失青春之力,躺平倦怠佛系成为新的潮流,以十几岁之身躯行古稀老人之势,与仍有少年心的老人相比,可谓讽刺,青春之力,不是那张纯真的面庞,而是积极向上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为何青年更需青春之力?因为青年人承载了时代薪火,担负了时代重任。

青年人有充沛的精力,优秀的能力和博大的胸怀立足于时代舞台。十八芳华,谷爱凌的“1620”展现了时代青年的全新形象;去时少年,归来白发,黄旭华,用青春之力创造水中蛟龙。如若我们青年不以青春之力绽放于时代,不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襟开创未来,又如何向他们一般释放人生光彩?

当然,青春之力的释放仍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积累,以待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书圣王羲之深知将青池写为墨池,习总书记深知在青年时期上山下乡不断求富积累经验,用脚步丈量和感受人民的苦乐,因而存以人民为本,固邦宁的理念,他们的青春不是空想,而是以实干和坚持积蓄了强大的青春之力,愿青年所积青春之力,所及之处,皆为春山可望。



青春的力量


青春如歌,美妙动听,青春如花,绚烂芬芳,青春如火,热烈奔放,如此美好的青春又蕴含着哪些力量呢?

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这是青春的力量。

青春不仅象征着年轻干净的容貌,更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永远充满活力的情感。正如毛泽东所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江梦南从小失去听力,但依然心怀梦想,胸怀青春之力,积极进取,克服无数困难,最终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汽车女孩古慧晶坚持自己所爱,胸怀青春之力,每天勤加练习,反复拆装,洒下无数汗水,最终在职业比赛场上获得一等奖。中国选手杨倩、古爱凌、全红禅在比赛场上淡定从容,一鸣惊人,获得冠军,尽显奋发有为的青春之力。追风少年,不畏艰险,坚持心中所爱,胸怀青春之力,挑战生命极限,奋的奋生奋所奋发有为,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青春的力量。

高尔基曾说,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近代中国民族危亡之际,一些有识的先进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大,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时俱进,成为时代革新的中流砥柱。如今的环宇问天,探海逐月,动车飞驰、支付便捷等先进科技和生活条件,除了老一辈科技人员的无私付出外,也离不开新上岗的90后、00后这些青年的刻苦钻研,继承传扬,开拓创新。中国未来的复兴和强大需要有更多这样的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青年。虽然今天生活条件优越,但这是前辈青年创造的结果,我们不能坐享其成,成为躺平、摆烂的人,。

青年做好量变积累,脚踏实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这是青春的力量。

习近平说,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诚然,无论是江梦南、谷爱凌、古慧晶,还是航天科技人员,他们的成功都是一步步累计实现的,世上没有捷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青年应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断超越自我。若是一味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再好的梦想都只是肥皂泡。

将星辰归还给夜晚,将星光赋予芬芳,将奋发留与青年。愿青年在盛世胸中有丘壑,发挥青春的力量,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春的力量


青年如扶桑,熠熠生光芒;青年如桥梁,承古亦萌新;青年如树苗,向上又深根,这便是青春的力量。

青春的力量是“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之生气盎然。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生。”欧阳修曾如此夸赞青年人,诚如其言。吾曾听闻北大学子于国危难之际,振臂高呼废除21条的深切请求;曾听闻青年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誓言;亦曾经听闻当代青年曹源研发出改变世界的技术:无论是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从不缺少如毛泽东所言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年轻人,他们用青春的力量改写中国的命运,用青春的力量书写璀璨的明天,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青春的力量是以史为鉴,承古萌新之承接使命。

“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先人曾发出如此深刻警醒之语,当代青年深思领悟之。从清王朝丧失国土的教训,中青年战士陈祥榕领悟到了保卫领土的重要,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并用生命践行;从古代不受重视文化保护,致使莫高窟被盗的教训中,青年钟芳蓉毅然选择北大考古系,为将来传承中华文化奠基;从古时交通条件困难以及现代交通条件的发展中,悟出交通的重要性,青年其美多吉改变其生活方式,成为奔走于门户间的邮递员。这些青年人都是高尔基笔下承接使命的人,他们根据历史的逻辑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如此便有了推陈出心之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力量是“不驰于空想,不务于虚声”之脚踏实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青年人需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如习主席所期望的那样迈好步子,久久为功,或许是如江梦南一般战胜困难,或许是如何润琪一般谦虚自省。总之青年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散发出青春的力量。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除了树远大志向城古萌新外,最应该做好的便是好好学习,埋首于书案之间,努力精进自我,这样才能不负青年之名,不负时代所托!这是最好的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让青春的力量散发光彩,照亮我们的中国!



青春的力量


毛泽东曾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也将青年比喻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形象而生动的描绘出青年的朝气蓬勃和大有可为。诚哉斯言。青春的力量是积极向上的,青春的力量是生气蓬勃的,那么,清春的力量从何处生发呢?

青春的力量源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屈毅力。

欲成高楼,必夯实基础。欲成大业,必久久为功。七攀珠峰,三探南极,国测一大队用生命和汗水丈量祖国大好河山,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解决温饱,禾下乘凉,袁隆平先生青年时便立志于杂交水稻研究,数十年耕耘不辍;忍耐艰苦,默默无闻,“两弹一星”科学家们藏身绝域大漠,发挥青春的力量,书写了不朽传奇:正是他们日日夜夜的积累,将劳动和智慧转化成了非凡成就。这些成就源于青年科学家身上顽强的毅力。

青春的力量源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春的力量就像岩石的竹子一样充满定力,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徐霞客钟爱山川地理,一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洗礼青春。中国共产党自从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便坚定不移的用它来指导中国的革命,指导中国的建设,让中国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这源于一代代共产党人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定力。

青春的力量源于“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正确的判断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只有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人物才真正拥有青春的力量。有梁启超“少年智则国智,上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行国自由,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大声疾呼,有先辈鲁迅,”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殷勤期盼,有烈士杨靖宇宁死不屈的有力呼喊,有钱学森等人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无私无畏:这些曾经的青年们正是因为拥有正确的判断力,才找对了方向,走对了路,留下了英名和业绩。大国泱泱,大潮滂滂。青年人应有千磨万击还坚定的毅力,应爱吾所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着,有祖祖国与我同在的善念,愿每一位青年都能够发挥青春的力量,而后成为时代奔涌的有为“后浪”。



三、2022深圳二模:要有不服输的自尊,也有识不足的自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

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


要有不服输的自尊,也有识不足的自谦

深圳市沙井中学蒋景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哲学上有著名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又到哪去?相信在座的同学都曾被拷问,乃至陷入无限的焦灼。但帕斯卡尔曾有一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所以今天,我也想以此与大家共勉。

见宇宙,见天地,见万物,如沧海一粟,蜉蝣一生,所以渺小卑微;但浩瀚苍穹,得一人伫立,感受壮美,享有馈赠,驰骋自由,所以伟大自尊。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既要有不服输的自尊,也要有识不足的自谦。

当然你也许要说,人生的高光时刻少之又少,得意忘形,在所难免。不如意又十之八九,百转千回,仍是原地打转,未免自惭,无可厚非。但是,见广大识精微,智者总能在自尊与谦卑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倘若我们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因为解答了“自我”的密码,他们短暂的一生迸发出绝美的光华。如孔子,知无知,知仁为己任之重,反倒生发出上下探寻的孜孜以求,法天行仁。这既是人之自谦,也是人之自尊。如觉醒年代,“旷野无萤火,我是唯一的光。”唯一,便是知渺小。但不因此熄了光亮,便是人之尊严。历史的车轮碾过之处,人之傲然由此彰显。真的英雄,必是看清了自身的渺小依然热爱,依然勇往。

而当下,我们依然被那些奏响最强音的故事感动。张桂梅,饱尝人生的辛酸打击,在贫困的山坳开出了璀璨的花。“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这就是不服输的自尊;接过“时代楷模”的勋章,转身依然是大山里守护孩子们的“张校长”“张妈妈”,又是何等的谦卑。正如康德所说,世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人类心中崇高的道德律令。它们指向渺小也指向伟大,它们喻示谦卑也喻示自尊。

反观自我,同学们,我们是否也在面临歧路?或如临水自照的纳西斯,自命不凡,不知天高地厚;或如泛舟江上的赤壁之客,羡无穷知不得,悲不自禁。于是狂妄自大者来了,躺平摆烂者有了。可见,知我是多么难能可贵。不可无我,亦不可执我。无我生自卑,执我藏自负。

同学们,希腊有句古训,叫“知道你自己”,被奉为最高的智慧。人都得有面镜子,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以万物为镜,照见小我,洞见大我。邹忌在镜子中看到了狂妄,知道“弗如远甚”;太宗在镜子中看到了谦卑,明白“水可覆舟”。知大我,所以有生出堪当大任的自觉;知小我,所以保有谨小慎微的谦卑。

所以,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不仅是生命的追问,也是时代的追问。唯有谦卑,唯有自尊,才不枉人生,不负使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做如是青年,做青年如是

深圳名师龚志民


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

希望与梦想、奋斗与焦虑、目标与迷茫,共同构成青年的思想人格张力。曙光初现,成绩面前便觉灿烂;冷风乍起,挫折面前就迷茫焦灼甚至躺平,叹息行路难。青年人格纠结的根源,是少反省、寡沉淀,对自我生命、对命运轨迹认识的浅薄。倘若青春没有矛盾、没有巨大的人格纠结,那么青春张力又必然不够大。青春两难矣。

接受当下、拥抱当下,无论是成绩还是困难,是青年首先应该有的态度。

滴水入海,才能永不干涸。吾辈当做如是青年,做青年当如是:“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大我小我、放大自我缩小自我、奋力自我躺平自我,问题看似何其烦难,选择实则一念之间。钟南山老而弥坚,耋耄之年仍奔走在抗疫一线;科技报国的精英们几代奋斗,悬北斗,登火星,不懈其志。好青年,不囿于个人之得,不困于一时之挫。天高地远,真正的健足、行者,无论面临何种情形,必选择走下去,去看前面的风景,去点缀前面的山水。

好青年,有理想,进取的青春不泛黄。

习近平同志一语道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追求个人的优雅优美走向追求国家的壮阔壮美,就是自我心灵调控的最佳良药。把青春融于社会、把目光提升于“见道”、把视野投向民族复兴伟业,把精致自我纳入广袤原野,自高自大之谬,必灭矣;把困难看作人生的当然必然,以战胜困难为乐,以崎岖凹凸的线条为美,躺平懈怠,必灭矣。灭此两难,方不骄不躁,而后志坚行远。朱光潜以“见道者”谆谆谆教导青年,正是希望青年人要敢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人性尊严面前,挺身而出,放大自我;在群体面前,敢于缩小自我。一张一弛,青年真我毕现,人格内功必成。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漫长,须行中庸之道。皎皎者易污,刚极易折。青年不乏热血,缺的是恒心坚毅;不乏一时的灵感发现和挫折故事,缺的是沿灵感发现追寻下去、滴水见太阳的智慧,缺的是愈挫愈勇的坚持。就长远看来,执中、守中、用中,才是人生的王道。小时了了,大未毕佳的人物,在历史上代不乏人,有什么值得得瑟的呢?勇冠天下的吕布项羽、神童方仲永王勃,都未能笑于各自事业的终点。而饱受屈辱,终至成功的人物,更让人肃然起敬。遍地落花随流水,独有松柏立寒风。做青年当如是:与国同老,与伴同乐,与老相扶,与幼相接。苟做如是青年,青春之歌,永不落幕。

任何为一己之得、一得之功而沾沾自喜的心态,都是青年进德修业的障碍;任何遇难则弃、怨天尤人的行为,都是青年脆弱孬种的表现。君子自强,必能身体力行,直至花开见佛。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学会了制造汽车,但油车制造技术赶不上欧美日韩,挫折面前我们就率先启动全新电动车产业;百年华夏巨变,西医强势,欲谋求一家独大的局势,张伯礼诸名中医固守国粹,随时而化,推陈出新,使中医在防疫抗疫中立下功勋,令世界侧目,让古老中医重放异彩。前贤“见道者”为后生树立了榜样,青年勉之。

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的青春,常下意识地把小我等同于大我甚至凌驾于大我之上。放大时,赤橙黄绿青蓝紫煞是好看;戳破了,气泡内腹中空空,什么都没有。好青年不需要这样的梦幻泡影,真青年要的是真实的奋斗和幸福。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需要好青年、真青年的时代,青春只有自觉纳己于海,才能足健路宽。去大海作一滴水、一条鱼吧,即使你是一颗珍珠,也最好藏身于海中的鱼眼,随鱼群行遍五湖四海,观尽人间沧桑。让自尊与自谦合为一体,今日青青子衿,就是明日华夏之心。



三、广州二模作文分析及例文(整理版)


【2022高三广州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州二模作文分析及例文: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本题选取的是一则漫画材料。


1.漫画的内容


漫画内容由环境、人物及文字构成,整幅漫画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书架及书堆中翻找资料的情景。

画中的环境是房间的一角,书架上堆满了书,一侧上写着“学习资料”四字;书架旁边有一个书筐,里面装着三个卷轴和一本书,还有一把凳子,凳子上有一本翻开的书;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着或堆叠或翻开的书卷资料。画面的中心是一个戴眼镜的短发年轻人,他站在几乎无处落脚的房中,面对杂乱的书架,正伸出双手在书架上翻找资料。弓起的身子,满头的大汗,张大的嘴巴及抬起的眉头,显示出他翻找时的焦急、艰难和忙乱。画面上方有“资

料找时方恨多啊”的字样,正是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感慨。

这幅漫画表现了部分求学者不善于处理海量学习资料的尴尬处境,讽刺了他们使用学习资料时茫无头绪、不得其门而入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要养成整理学习资料的良好习惯,不能事到临头才如无头苍蝇般忙乱地翻找资料。从漫画的表层意思(对“学习资料”态度)进一步挖掘,可以延伸到对学习的认识,是对漫画内容的深入理解。


2.漫画的寓意


从生活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资料找时方恨多”可以理解为在处理生活实际问题时,因不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而陷入困扰;也可以从正向理解为要据己所需,具备高效处理信息的习惯、技能及思维。

从时代和社会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查以将漫画内容和“资料找时方恨多”的文字提示置于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信息革命和媒体革命给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个体、群体和国家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当代中学生,在信息化时代须具备精准检索信息、辨析信息真伪、鉴别信息优劣、解码信息、运用信息、建构信息体系等能力,要学会管理信息,善于过滤身边多而无用的信息,避免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如此方有可能成为合格的信息化浪潮时代中的弄潮儿。而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层面来说,具有如此信息处理能力的时代新人极为重要。

还可以从哲学意义及辩证思维的层面看漫画的寓意,如要恰当地理解并处理知识“多与少”“繁与简”“杂与精”“有效与无效”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待“书到用时方恨少”与“资料找时方恨多”的矛盾,要学会在“无穷书山”之中找“捷径”,在“无涯学海”之内觅航道等。

面对漫画创设的具体情境,考生可以展开多方面的思考:为什么资料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难找到所需信息?是储备的资料太多却用处不大,是资料摆放不利于寻找,还是查找资料的方法路径不对……


以下寓意可供参考:


①果断摒弃无用的资源

②及时整理,避免无序信息

③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④化多为少,化繁为简

⑤明辨方向,精准筛选识别信息

……

以下寓意有偏差:

①团体协作,众人协作

②量变引起质变

③于日常中积累

④从基层做起

⑤换位思考

……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漫画下方的第一段文字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


1.“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漫画”是指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漫画的内容指由图画中的人、事、现象或文字构成的具体意思、表层意思;漫画的寓意指漫画材料所寄托、隐含的意旨。

题目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作,包含以下两个含意:

一是要以漫画的内容和寓意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漫画得出;行文中要提及漫画;结尾要回扣漫画。不可置漫画于不顾,不可抛开漫画写作。

二是既要结合漫画的内容,也要结合漫画的寓意。漫画的内容是浅表性的画面描述,漫画的寓意是深入本质的哲理阐发。


2.“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1)“你”交代了写作者身份,对写作者的身份意识提出了要求。“你”,指以考场上的高三考生为代表的青年。这提示考生要在写作中体现身份意识,展现当代青年对漫画内容及寓意的认识及思考。

(2)“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要求考生根据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结合真实的人生经验,谈自己对学习与生活中的“资料找时方恨多”的现象的认识。考生可以反观自身,谈对“资料找时方恨多”现象的产生原因的认识,如不善于系统地整理资料,没有掌握科学的检索、筛选、鉴别信息的方法等;也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入手,谈如何在学习中有效解决“资料找时方恨多”的问题,如学会分类整理资料、提高检索资料的能力、培养筛选和鉴别信息

的思维等;还可以从学习领域迁移到生活领域,谈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搜寻相关资料等。

(3)“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要求考生根据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结合时代特色和社会现实,把思考议论的视阈提升到新媒体时代及信息化社会的高度。“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想活动。这要求考生结合时代语境和社会现实来解读漫画,体现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当下人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往往以“数字链接”的方式构成一个个“信息迷宫”,倘若不具备检索、鉴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就很容易遭遇“资料找时方恨少”的困境,迷失在庞大繁杂的信息中。因此,学会对信息进行“去芜存精”“鉴别优劣”“辨析真伪”的处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既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能力,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技能。这些都是考生可以展开思考分析的角度,另外,还可以结合“信息革命”“建设科技强国与信息化强国”等时代需求,从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谈当代青年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义,把议论引向深入。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漫画下方的第二段是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试纪律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能围绕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结合题目要求,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例文1



人生贵在“做减法”

19+19+20=58


漫画中的主人公翻找资料时深陷学习资料繁杂的苦恼,发出了“资料找时方恨多”的悲叹。而在生活之中,我们却也面临着找不到所需资料的尴尬处境。以我观之,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时代进步,要想摆脱负担,“做减法”乃是破解困境之道。

常言道:“过犹不及。”过多的资料折射出我们盲目追求量而不重视质的错误心态。漫画主人公用几个书架装学习资料,认为学习资料越多越好,没曾想它们却成为了查找资科时的负担,反而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生活中,这样南辕北辙的事例数不胜数:团购物资时疯狂抢购却发现还未使用便已变质变坏,白白浪费钱财物资,学习时总不舍得丢弃资料反而导致复习时如“大海捞针”,对学习有害而无益……我们在积累资料时,也积长了我们的怠惰心理,使我们愈发患得患失,难以取舍,而为了不让我们做事后诸葛,落得空叹的地步,我们首先应该摆正心态,做目己生活的智慧掌控者。

正因如此,“做减法”才是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必由之路。倘若漫画主人公将繁多的学习资料归纳总结,丢弃重复赘余的无用部分,他也便不会发出“资料找时方根多”的感慨。保留重要的,丢弃冗余的,不仅是我们有条理地生活的前提,更是我们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保障。日本家庭主妇的“断含离”收纳哲学能在全世界迅速推广,正彰显了背后普适的减法人生智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何实现整体目标效率的最大化?我想,分清主次有取有舍,追求质量坚定信念的减法智慧,应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价值指引。

不仅如此,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要跟上发展潮流,更需要全社会发扬“做减法”的精神。只有减去了过时的陈旧的部分,新生事物才得以生根发芽。学术思想更新迭代如此,社会持续发展亦如此。“双减”政策落地,减的是不合时宜的沉重负担,得到的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未来力量;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减的是过去束缚市场发展的条条框框,得到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内市场……由此观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既是辩证法的内涵要求,也体现了“做减法”的可贵之处。

人生贵在做减法,希望我们都应引漫画中后知后觉的主人公为鉴,用减法精神不断提高效率,与时俱进,以轻盈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篇由漫画主角因学习资料繁杂而悲叹“资料找时方恨多”引发思考,提出论点:无论个人发展还是时代进步,“做减法”才能破解此类困境。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漫画主人公陷入此困境的原因:追求量而不重质的错误心态。并就此联想到抢购带来的浪费、不愿舍弃反增困扰等南辕北辙的现象,指出要摆正心态,懂得取舍。

第三段紧承上段,强调做减法才能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通过分析日本家庭主妇“断舍离”收纳哲学风靡一时的背后正是源于减法的人生智慧,再次强调要实现效率最大化应懂得分清主次有取舍、坚定信念追求质量。

第四段更进一层,将“做减法”由学习生活方面延伸到时代和社会层面。明确“双减”政策和负面清单就是对“减法”的灵活运用:减去不合时宜减去对发展的束缚。

第五段先强调观点“人生贵在做减法”,号召大家以漫画主人公为鉴,活用减法,与时俱进,轻装上阵。

本文能紧密结合漫画内容“资料找时方恨多”,通过分析漫画主人公错误“做多”心态,从学习生活和时代社会两个层面有力论述了“做减法才能提高效率”的观点。全文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简洁有力。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例文2:


整理归纳,删繁去冗

17+17+17=51


曾经古人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上班族感叹“资料找时方恨多”,在面对杂乱无章的资料时无从小下手。这一现象正与漫画中人物行为相符观此漫画,引人遐思。

作为学生的我们,"读书破万卷”却也堆书破万卷,常常将如山般的学习资科随意摆放、四处叠砌,虽得一时之轻闲,但在找资料时却只能叫苦不迭。于此,我认为唯勤于整理归纳,善于删繁去冗方可破局。

对资整理归纳,分门别类是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治本之策。我们所获取的一手资料往往是缺乏内部分类与排序逻辑的,无论大珠小珠都毫无次序地尽落玉盘,哪怕它们拥有一定的归类,也常因违背了我们个人的归类习惯而使事倍功半。因而,第一时间对接受到的资料依据特定的原则整理归纳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假如每次朝代更迭没有对前朝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的话,我们还会拥有对历史如此清晰的认知,史学家们还能写出一部部历史论著吗?在学习生活中亦是如此,应保持定期整理归纳的习惯,不仅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还能让生活更有条理,更舒适惬意。

然而在整理归纳中我们也要做到有鉴别取舍,删繁去冗。其实许多资料都会包含或多或少的重复、冗余内容,为了减少资料量降低使用难度,同时高效高质地利用资料,册繁去冗就显得尤为重要。譬如同样的题型发了多份练习或讲义时,我们就可以提炼题型共性与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去除重复无意义的内容,以做到高效整理、有效整理。

当我们把角抬升,整理归纳、删察去冗对于时代社会发展也同样适用。社会的发展呼唤其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简性,有序的结构使社会运转高效职责分明,精简的结构使社会卸下庞杂的政治制度负担,高速前行。而中国恰恰合理运用了这一方法论,自建国以来多次合理调整行政架构,精简体制内冗余规章,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向前。

坚持整理归纳、删繁去冗,不只于学习生活,也应周用于社会与时代,促高效发展。


评语:

本文属于议论文一等文。

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从古人的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如今的“资料找时方恨多”点明现实生活现象与漫画相符。第二段明确身份,提出中心论点,唯勤于整理归纳、善于删繁去冗方可破局。

文章第三段、第四段从学习生活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第三段指出对材料整理归纳、分门别类是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学习生活效率的治本之策。第四段强调在整理归纳中要做到鉴别取舍,删繁去冗。

文章第五段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谈自己的思考。社会发展呼唤社会内部的有序行、精简性,提出有序的结构可以使社会运转高效、职责分明,精简的结构使社会卸下庞杂的负担高速前进。

文字第六段收束全文,升华主旨。进一步呼吁要坚持整理归纳、删繁去冗。全文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简洁、流畅。不足之处材料不够丰富,结尾略显匆忙。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教师下水】


信息爆炸,我们何去何从

深圳市沙井中学蒋景平


以前的人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步入信息时代,新的问题又来了,正如漫画所示:满墙满屋的资料,也让人无从下手呀。尤其是一部手机联通天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不再是奇事,但人们反而更加惶恐,何哉?

恰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过了几千年,我们“殆”感尤深。见资源就囤,先不管是否有用,只被“你不得不知道”“你不得不拥有”“ 你正在被你的同年龄抛弃”牵引,好像错过,就吃老大亏了。于是一屋子琳琅满目,久而久之,你就成了搬运工,长此以往,就俨然收破烂的了。归根结底,还是缺了安全感。“囤”即拥有,唯有囤,才能缓解焦虑。

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囤”这种低级别的工作,门槛太低。古人读书尚且知道有一个将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在市场化的今天,“囤积居奇”好像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本来“囤积”是为了安全感,如果平时还能掉一掉书袋倒也罢了,倘若是脑袋宕机,甚或淹死在“知识的海洋”里。岂不悲哉!伦敦大学有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信息过度对人的影响可能比吸大麻还糟。当然,也许言过其实,但是不能不让人警惕。

如何才能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货仓”,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一部手机就国家图书馆的年代,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反而弥足珍贵。殊不知引领者着潮流的人,恰恰是不追潮流的人。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他们并不会被各种贩卖的焦虑鼓动,各种“囤”各种“买”。他们或在研究室里深耕,或在戈壁沙滩钻研,浩瀚苍穹里一行短短的“代码”就是一生。但这“一行”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或显示他的浅薄。

当然,若是缺了“深耕”的能耐,“断舍离”的勇气也能让你避免信息灾难。所谓断舍离,指的是内心对于外在的一切以及自身的欲望的抗干扰能力。加法固然重要,但有了减法,才能保持能量的守恒。刘禹锡曾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充满的是跳出纷杂的喜悦。陶公载欣载奔,归往田园。这种守拙抱朴,何尝不是一种断舍离?断舍离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心灵澄澈,才能披沙拣金,精准地挑选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书卷浩如烟海,虽圣人又不能尽。有切己者,虽锱铢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斯言诚哉!读书如此,面对爆炸式增长的信息,也是如此。

青年们,一定要有笃行的目标,如此才不会有囤积的强迫性。当然也要明白,囤积不是目的,只有内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断的梳理,才会形成强大的检索能力,才能拥有极简的生活。

精选素材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断的梳理,才会形成强大的检索能力,才能拥有极简的生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