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发布于 2021-03-27 12:34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读新疆·看世界点击查看:新疆历史、美食民俗、旅游、兵团、新疆护签证指南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一、姓氏称谓
(一)姓氏
寻根问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我国具有世界上最悠久并持续不断的姓氏传统。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3500多个,而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2.2万多个。
姓氏是一个人血统的标志。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有不同的含义,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其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姓原本表示妇女世代相传的血统关系,由女性方面决定,目前已知的古老姓氏,如姬、姜、、妊rèn、姒sì、妫weí等均带有“女”字偏旁,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氏”原为“姓”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其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起初,“姓”是比“氏”更大的概念,是整个大部落的标记;而“氏”从属于“姓”,是指较小的、派生的氏族。黄帝轩辕氏即属于姬姓部落。氏成为古代贵族的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用于区别子孙的出身。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到了汉代则全都叫作姓,并且自天子到庶民人人都可以有姓。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名、字、号
名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与名相表里,叫“表字”。古代男子到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标志其人可立身于社会了,要另取一个。女子未许嫁时叫待字到了15岁许嫁时,要举行及,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行礼表示成年。也要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往往是名的阐释和补充。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是同义词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意也相近韩愈字退之,“愈“退之”则意义相反。
号,亦称别号,古人在名和字以外的别名,一般为尊称、美称。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郑xiè号板桥。另有一类号叫”“诨名”,即通常说的“绰号”“外号”,如梁山好汉“智多星”“豹子头”“母夜叉”等,大部分是对人物外貌、能力或品行的概括。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在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的。字具有“字以表德”之意,或以明志趣,或以表行第。因此,对人称呼常用字,字的使用率大大超过名。名人雅土的号则比字更加尊重、响亮。
(三)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拟议经即位皇帝认可;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原寓褒贬同情之意,属于表扬的有文、武、昭、穆等;属于贬义的有厉、灵、幽、炀yáng;属于表同情的有哀、怀、mǐn、悼等。谥号在宋以后就有褒无贬了。
朝廷重臣的谥号叫官谥,一般为一两个字。如诸葛亮谥“忠武”,萧统谥“昭明”,欧阳修谥“文忠”,岳飞谥“武穆”。官中也有恶谥和改,如秦桧先谥“忠献”,后改“miù谬丑”。
庙号是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始于商代,明确称谓于汉代。般是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祖”,如“高祖”“太祖”“世祖”;之后的君称“宗”,如“太宗”“高宗”等。
年号是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号,叫“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祥瑞灾异等,也常改元,如武则天在位期间,用了17个年号。年号一般用两个字,也有用三四个字的,如“中大通”(南朝yǎn)、“天册万岁”(武则天)、“太平兴国”(宋太宗)等。
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如汉武帝隋文帝,因为此间的谥号大都为一个字,最多两个字,使用方便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由于此间谥号较长,年号较乱,而用庙号最便利;明、清两代的皇帝除明英宗两次即位当皇帝用了两个年号外,其余的均用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以其年号来称呼当时在位的皇帝,如“万历皇帝”“崇祯皇帝”“雍正皇帝”“光绪皇帝”。
(四)避讳
中国古代,人们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设法回避.用别的词语来代替,这就叫避讳。对帝王及孔子之名,众所共讳,称公讳、君讳或圣讳此外,人子也不能直言父辈尊亲之名,称家讳或私讳。避讳之法,般为改字、空字、缺笔、改读等。如因康熙皇帝名玄烨,“玄鸟、玄武、玄黄”等“玄”改为“元”,“玄武门”改为“神武门”,“玄武大帝”改为“真武大帝”。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敏,因此她读书时,凡遇“敏”字皆念作“密”字,写字遇到“敏”字亦减一二笔。
(五)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
除了称名、字、号外,古人还有称官爵的,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他的诗集叫作《杜工部集》;有称地望的,也就是出生地或住地,如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他的文集叫作《临川先生文集》。此外,唐代诗文中还常常见到以排行相称或以排行和官职连称的,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李绅被称为李二十侍郎;唐代女子也有被称为廿儿娘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排行是按照同曾祖兄弟的长幼次序来排算的,并不是同父所生的兄弟排行。
二、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考试,以选拔官吏。它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于20世纪初废除,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影响深远。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例,简要介绍其常识。
(一)乡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各省城举行一次,称为大比”。因考期在秋天故又称“秋wéi闱:考试的地方。主要用来指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或者后妃居处,所以一提起闱字一般都会想到和宫廷有关。常用词组有闱墨、闱姓等。”参加乡试的是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考者称举人已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jiè解元
(二)会试
是由礼部主持的中央级考试,在京师的贡院举行。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故春闱也称“礼闱”考中名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三)殿试
殿试是由皇帝主试的考试,地点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考策问,亦称廷试”。殿试按成绩分为“三甲”(三等):
一甲:取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 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chuán lúchuán lú(臚)传语,陈述:胪布(宣布,陈述)。胪言(传言)。胪句(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胪心(陈述心情)。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亦称“传胪”)。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2.明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金殿传胪对于读书人来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当时,人们把中进士比作鲤鱼跳龙门。 一旦黄榜题名,便身价百倍,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统治者就是这样用功名利禄来笼络读书人。明代殿试地点在奉天殿,不是太和殿。明代皇宫里没有太和殿。清代开始,才将奉天殿改为太和殿,并在太和殿传胪,至乾隆时,改为在保和殿。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三、四时、二十四节气
(一)四时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时, “春秋”就指称一年。如《庄子.逍遥游》:“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就是说蟪蛄命短,不到一年。后来历法逐渐详密,又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有了四季,按夏历十二个月,每一季有三个月,以孟、仲、季来表示。如春季的三个月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此类推,这些名词常常用作相应月份的代称
(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独到之处,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画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一年四季共有二十四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2000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已于2016年11月被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
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是我国传统的记录时间顺序的符号,已有数千年历史。
天干包括: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包括:地支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共六十种组合为一周,称为“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记录月、日、时辰。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东汉时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黄巾起义的口号“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当时民间已普遍流行这种纪年方式。近代史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也是用干支纪年来表示的。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算法:
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六十甲子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