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尖私校的数学思维课:学数学,先学心理?
发布于 2021-04-02 09:1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Ad
走在硅谷的街上,时常看到具有“各国风情”的数学培训机构:新加坡数学、俄罗斯数学、日本数学……两年前刚到这里时,这些眼花缭乱的数学机构令我倍感焦虑,我甚至备齐了好几个国家的数学练习册,计划让女儿刷题。
直到女儿上了The Nueva School(美国加州排名第一私立学校),我发现学校采用的数学体系很独特,学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停下了让女儿刷题的念头。
文/三生
编/齐琰
图/作者提供、pixabay.com
关联数学与心理习惯
一年级,数学思维习惯培养是第一课。老师会先介绍韧性(resilience)、坚持(persist)、毅力(perseverance)与合作(cooperation)这四个概念,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体会它们的含义。
比如,通过“找到图中所有的三角形”这道题来感受“坚持“的力量。孩子们很可能会数错,但重点是,对错无妨,坚持数下去才是重点。这是把数学与心理习惯相关联,并通过反复练习来强化这个习惯。
再如,在学习的方式上,除了独立完成的作业,还有一起合作的项目。老师鼓励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得灵感,寻求彼此的帮助,从而突破自我,同时发觉必要的“妥协”能保持团队的持续协作。这些品质都被视为数学学习中的软智慧。
在这所学校里,“数学思维习惯”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经验,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为终身学习者所必须具有的心理习惯。
老师尽力传递这样一种学习态度:数学就是尝试,以及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习知识。即便你看不到出路,也不要放弃,尝试用新的方法再次寻找答案,并总结经验。
推行对数学逻辑的探索
跟我小时候经历的传统教学不同,这里的数学课上几乎不教知识点,而是推行对数学逻辑的探索。
比如,每周进行一个主题研究,这个主题由6至10道应用题组成,老师让孩子们寻找这些题目之间的差别,有无联系,以及可以用哪种逻辑关系来解决问题。
这些应用题难度上没有国内的奥数题目复杂,内容也基本与生活经验挂钩,所以孩子们自己总结起来还算“有迹可循”。在总结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概念。而通常这个概念是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的,不是先从课本上学概念,再做题,故而印象更为深刻。
这和我之前接触过的学习形式不同,打乱了传统教学中的“学习顺序”,也没有课后练习去巩固理解。对于基础知识,学校鼓励孩子们借助“可汗APP”自主学习,不设置学习进度,只要能接受,孩子们想学到多深的程度都可以。
《深度学习的数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从本质上理解了基础知识,就可以在应用中大展身手。”课堂上那些逻辑性较强的题目,的确需要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我想学校的做法就是引导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强化,从而加深印象。
例如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时,老师鼓励孩子们列出各种组合,思考各个组合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排列时的关键点在哪里。
在学习计算时,数位的认知被作为计算部分的核心问题,而不是我们通常讲究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老师喜欢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发觉数字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掷色子”的游戏,孩子们将数字按照要求分类记录,谁掷出的数字之和最大,即为赢家。
虽没有家庭作业,但老师每周会将家庭辅导策略发给家长。“套路”基本为——
1. 要求孩子清晰地陈述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逻辑推理。
2. 解题时,老师推荐用我们常说的“笨办法”先展示解题过程,目的是引导孩子们一起观察这个过程,思考其背后是否隐藏着其他的思路,鼓励孩子发现并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3. 根据发现的逻辑关系,自己创作题目。
如果说日常课程是贴近实际生活的“应用数学”,那么,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孩子,还会附加以更为抽象的“纯数学”(纯数学是应用数学背后的理论)为主的小灶课。
比如老师会用两个月的时间带孩子研究同一个图形,但每次研究都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如下图,涉及到重叠问题、测量、计算(面积、周长)、立体图形、奇偶数、等差数列等概念。
每次研究,老师都会引导孩子将问题置于特定情况下思考,以此展示一种数学逻辑。比如上图中,从图形角度观察,则与面积周长相关;如果从数量角度观察,则与等差数列、自然数和奇偶数相关。所以孩子会发现,即便是一同事物,当置于不同范畴时,研究结论也会完全不同。
纯数学的学习是对抽象概念的梳理和分类,并加深对数学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老师再穿线加工,构成专属的知识图,引导孩子释放创造性思维。
构建数学底层思维
无论是培养数学思维习惯,还是扩展应用数学、纯数学这些思维逻辑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搭建孩子的数学底层思维。
学校的教学路径值得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借鉴——
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概念,当孩子们非常熟悉这些概念在生活里的应用时,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概念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之后,再鼓励他们将发现的逻辑整理分组、建立联系,形成基础框架,这框架便是通往深一级数学的桥梁。
简言之,三种数学阶段相呼应,即基础知识、抽象能力、逻辑框架。
基础知识是帮孩子敲开数学大门的基石,而探索数学逻辑关系才是门后真正的数学。
抽象能力即数学逻辑推理的能力。
逻辑框架帮助孩子寻求逻辑关系之间的联系,更为抽象,也是更深一层的理解。
乔希·考夫曼说:“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最为美妙的事情便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仅仅只需要知道一些核心原理即可。一旦建立起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学校在为孩子创造一种基于规则、需要用脑力解决问题的环境——思考没见过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坚持长时间钻研问题,与更多的生活实践相连。这就是我对这所学校的数学教学法初步的理解。
2021菁北京
国际学校博览会预告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父母先成为教育专家
2021菁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变身
「择校家长学院」
2021年4月17日
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
父母专家一日养成,期待您的到来
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