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发布于 2021-04-11 17:2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杨华当

教学过程:

一、我举诗句你解题

1.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比如:

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

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杜甫

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柳宗元

2.柳宗元,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柳柳州。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

3.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

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传主郭橐驼会凭借什么而被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传写呢?让我们进入文本。


二、我读文字你解意

1.研读1—3节:师读生记并思考。

⑴第一节思考: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

③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⑵第二节思考:郭橐驼有什么特殊技能,请结合原文回答。

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

为什么“争取迎养”?

“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⑶第三节思考: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①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

② 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

③ 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④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

2.研读第4、5节: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⑴“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⑵“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驼”又是如何评价的?

“然吾居乡……病且怠。”

⑶“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驼”以“外行”的身份试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二者有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


三、我摆现象你解疑

1.通假字

①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

②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③既然已(已,通“矣”,了)

2.古今异义

其实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

②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去:去不复顾(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①名我固当(名,称呼)

②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

④移之官理可乎 /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形容词作动词: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名词作状语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4.特殊句式

判断句:官理,非吾业也。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省略句: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然吾居(于)乡

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固定句式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

译:不也很好吗?


四、我谈形象你解旨

1.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橐驼种树种得极好,可以说是一门绝活了,“绝”在哪里?

明确: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2.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他是如何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的?

明确:将自己植树和他植者植树进行对比;将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类比。

他植者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与此相似的官吏为政的表现有:“旦暮来而呼”,“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并且还“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3.养树术和养人术分别是什么?“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明确: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种树:勤虑害树——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治民:繁政扰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相通之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4.柳宗元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文本: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互相映衬,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映衬中,作者的正面观点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后感叹说“得养人术”。

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5.总结体裁及文章特点: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我讲故事你解理

《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的两个人: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翻译: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问道:“王骀是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人在鲁国却和先生的弟子相当。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说:“王骀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阖跤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㼜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翻译:一个跛脚、驼背、缺嘴的人去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一个脖子上长瘤大如一口瓮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欣赏他;再看看那些形体健全的人,他们的脖子实在是太细弱了。因此,在德行上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其身体方面的缺陷就会被人遗忘,人们不会忘记所应该忘记的事情,而忘掉了不应该忘记的东西,这就是真正的遗忘。

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庄子说这两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这说明了道德的重要性,有品德的人会使他人忘却他身体上的缺陷。

种树之道,道法自然

——《种树郭橐驼传》

史玉婷


【教学设想】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典型的借传立说的文章。柳宗元借橐驼种树这一故事,讲述“长人者好烦其令”给百姓带来的困扰,委婉含蓄地说明养民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文章前半部分立传,后半部分说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上课时,我会顺应文章脉络,按照由人到理这一思路梳理文章。

古文运动、永贞革新,不管是通过文学还是凭借政治,柳宗元都想着让天子了解百姓疾苦。知人论世,讲解文章重也会穿插对柳宗元本人的介绍。


【教学目标】

1、知人明事,把握橐驼的人物形象。

2、由事入理,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橐驼其人,知道橐驼之事。

难点:探究文章顺天致性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入文: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