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反面素材 | 郭美美刑二进宫(央媒时评精选)
发布于 2021-03-22 13:16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公序良俗 遵纪守法
公正法治 青年修养
社会风气 信仰追求
名利诱惑 贪念欲望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2021年3月11日,上海浦东警方成功侦破一起生产、销售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减肥类食品案件,抓获生产人员曾某(女,26岁),销售人员周某某(女,26岁)、郭某某(女,30岁)等32名犯罪嫌疑人。现上述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据媒体报道,警方通报提及的30岁女子郭某某就是2019年7月13日刑满释放的郭美美。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被抓之前行程排满!
网友灵魂追问
但是自从3月9日发布了该条消息后,她已经有9天未更新微博。
据红星新闻报道,律师周兆成表示,郭美美刑满释放不到两年时间里,再一次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系累犯,应被从重处罚,不适用缓刑和假释。
有网友发出灵魂追问:
媒体评论精选
郭美美“二进宫”,记住这个教训!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余明辉
提起郭美美,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2011年,她曾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炫富、商演等走红,成为网络上活跃的早期“网红”。期间,各种丑闻不断。不过,没有高调几年,2014年,她便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直到2019年7月才刑满释放。
然而,度过5年牢狱生涯的郭美美,似乎没有改变多少。出狱之后,她做起了销售,本可以做正当行业的销售,却选择了再次触犯法律。她原本可以洗心革面,开启新的生活,却一如过去,在网络上炫富、秀身材,以此来博得关注。直到此次“二进宫”。
翻看郭美美30年的人生轨迹,不管是假冒身份、炫富、开赌场、商演、搞销售等,郭美美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美好生活。但她错就错在,太过急功近利,实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突破道德法律底线。郭美美“二进宫”,也再一次警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没有错,但前提是实现的手段、方式和过程要遵守法律法规。无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挑战法律权威,法律就会让谁付出代价。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不知道这次郭美美会被判多久。自己“作”出来的后果,接下来只能由她自己承担了。希望这次“二进宫”能让郭美美汲取教训,下次“出来”成为一个新的郭美美,一个遵纪守法并努力生活的郭美美。也希望每个人都记住这个教训,切莫误入歧途。
莫忽视郭美美“二进宫”背后的药品安全隐患
(节选)
来源:央视网评 作者:风满地
为何明令禁止,该药却仍大行其道?主要还是西布曲明能够带来惊人的利润,据一些犯罪嫌疑人交代,“减肥胶囊”每粒成本不足1毛钱,毛利高达200%至300%。重利之下,总有人铤而走险。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获得西布曲明的渠道很容易,个别电商明目张胆进行销售,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则利用暗号交易,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黑色产业链。
郭美美“二进宫”再一次警示我们,食品药品安全的底线不能失守,要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尤其要着力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彻底掐断此类犯罪的渠道。广大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擦亮眼睛、认清品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颜也好,瘦身也罢,都不值得以损害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换取。
郭美美被刑拘:“一作再作”,终究要还
(节选)
来源:新京报评论 作者:王言虎
出狱后的郭美美当然有选择重新生活的机会,对于她曾经的过错,法律已经惩处,过去的经历也不该成为她的枷锁。
一直以来,很多人抱持的态度是:无论她以后要经历怎样的人生,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舆论都应该以平常心看待。
但事与愿违,如今,她再一次涉嫌违法犯罪,这是否说明,五年的牢狱生活,可能根本就没能让她真正洗心革面?
这一次,上海警方刑拘郭美美的理由是生产、销售添加违禁成分(西布曲明)减肥类食品,这可能已经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国家历来严厉打击涉食品犯罪的语境下,郭美美可能又要遇到“大麻烦”了。
当然,我们也无需去为她辩护什么。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作”下的,自己种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品尝。此次郭美美被刑拘,也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法治社会,任何人的行为都应该遵守法律规矩。谁敢去挑战公共利益与法律权威,法律就会让谁付出代价。
炫丑与审丑都是病态
(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沐松风
如果说炫丑是一种病态,那么这种审丑也是一种病态。炫丑与审丑的共同特点是,在是非美丑善恶等基本价值观念上,发生动摇、迷茫甚至错位。炫丑者以非为是、以丑为美,觉得只要能得名得利可以不论方式,只要能过上奢华、富裕的日子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认为这便是生活的价值、人生的成功。在审丑者群体中,有的面对纷繁世象失去对原有价值、信念的坚守,有的则对一些丑陋行为表现出一种无原则、无底线的宽容,有的人是通过审丑来满足自己的一些畸形低俗的欲念,有的人则想借此对自己不良情绪进行一种扭曲式宣泄。
网络不是个人私域,而是一个公共舆论空间。网络上所发生的一些闹剧、事件,既是对社会时风与心态的折射,又会对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年人,更会成为混淆善恶的负能量、颠倒是非的坏导向。如果炫丑反而得到激赏、鼓励,如果做丑态、行低俗、干坏事反而成名、得利,如果行事可以只看结果而不辨是非,只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误入歧途。更严重的是,形成一种不良社会风气,丑态横行、正气不彰,主流价值、向上信念、做人底线可以被挑战、被嘲弄、被解构。如此下去,不仅使善良的人们失去社会信心,也会使一些道德滑坡、价值沦丧事件不断出现。那些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者、那些昧良心的商人、那些不讲信用的“老赖”们,不都是价值观错位、道德底线弃守后的“社会病人”么?
主流价值观,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远离每个人的生活,而是与我们的立身做人处世息息相关,恰恰是从每个人所信守遵从的信念准则中产生的。郭美美之流的行为选择,毕竟只是“小众”,虽能得一时之利,却终究行而不远。因为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绝大多数人能够原谅无知,但绝不会纵容无耻。对于个人而言,守住做人的底线和处世的原则,信守健康、向上的价值和积极、美好的信念,我们就始终拥有一盏前行的明灯。这样的个人生活,也才是美的人生;对于社会来说,拥有这样一种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价值氛围,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活力就拥有了不竭之源。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实现梦想的良好土壤。
有一种剧情叫“郭美美”
(节选)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泽庭漫笔 作者:泽庭
有位导演曰过,现实比虚构精彩一百倍。最近,在高墙之内,郭美美“全撂了”,夹杂着泪水与悔恨,她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大起底。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剧情,不管翻转、反转、逆转,早已超出了编剧们的想象力,打破脑袋也编不出如此奇葩的人生。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几年前玩微博的时候,虚荣心的发动,让郭美美把个人微博认证从“演员歌手”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无中生有,红会“躺枪”,由此掀起了滔天巨浪,而一场场闹剧再也停不下来,直至以悲剧定格。19岁有了包养的“干爹”,20岁炫富中造成对红会的“高级黑”,之后是“商演”之名的性交易,开设赌局“抽水”牟利,23岁因为赌球被抓,面临法律的制裁。这样的人生,像不像一趟疯狂的过山车?
起底之后是还原。张爱玲有一句让文艺青年们早已引滥了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打开郭美美闪耀的名牌包包,里面空荡荡,却又满当当。对名气的渴望,对利益的追逐,对一切浮华之事的嗜好,让这个20多岁的女孩子,陷入一种嗑药般的迷狂。“干爹”王某“进去”后,也后悔不迭:“郭美美是我一生的噩梦!”这位爹地看来还没有完全醒过来。郭美美自己何尝不是生活在一个金钱与名利编织的幻梦中?而把这个梦吹大吹炸的,自然少不了“干爹”每次5万的包养费,少不了那辆240万元的玛莎拉蒂,少不了“你做什么都行啦”的放纵。到底谁是谁的噩梦?他们其实相互装饰了对方的窗子。
如果说“郭美美”构成了一部剧的话,它有一个明显的瑕疵,比韩剧还拖沓。从2011年到现在,3年时光,有电闪雷鸣亮瞎钛合金眼的时刻,也有江南梅雨季节那没完没了的氤氲。“郭美美”为什么总是成了关注的焦点?关键就在于“不好破”,她是迷雾中一张变幻的脸,是猜想中狗血不断的剧情。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郭美美不是一个人在张扬,她的背后,极有可能存在一群人。不论是炒作红十字会,还是虚构“2.6亿赌债”,甚至郭美美因赌博被抓后的“郭母连夜从日本飞回国”等不实消息,都疑似有幕后推手在使劲。看来,“秦火火”进去以后,吃“炒饭”的还大有人在,相信警察叔叔不久就会问候他们。还记得么,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惩罚比想象来得更快”。
长了脓包,什么时候最难受?酝酿的时候。一旦挑破了,也就开始舒服了。挑破一点,舒服一点;彻底挑破,彻底舒服。这里要点赞一位老师的看法,“现在看来,法律是让人们成功脱离密室的最后那把钥匙”,“一些看起来一团乱麻,却对社会造成伤害的事件,其实在法律面前没那么复杂。”很多时候,炫富的要旨不在于富,而在炫;牛叉的精髓不在牛,而在装。那些所谓“有来头”“惹不起”的传说,把它们从聚光灯下放到显微镜下,用公开的阳光一晒,用法律的尺子一量,其实没那么神,也没那么多弯弯绕,有些人总是比想象的要脆弱得多。即便郭美美事件有下一步的剧情,也逃不出“作奸犯科必伏法”的逻辑。
关键是,我们相信什么?请允许我反思一下。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嗑药”构成了一些人的生存姿态。有的人嗑的是权力之药,自以为官大权大就可以胡作非为;有的人嗑的是财富之药,自以为钱多就是可以摆平一切;有的人嗑的是名气之药,自以为“红了就是成功”,哪怕恶名臭名也照单全收。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每每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让不少人为之泄气。然而,近期从大老虎入笼到郭美美跌倒,所发生的一切,却在不断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提醒。人间自有正义在,即便有时候它上班打卡来晚了,也一定会坐到自己的工位上,做好该做的事情。
一位老师永远也忘不了十年前的那个下午。在益阳街头,他看到了自己颇为欣赏的学生,她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那时她叫郭美玲。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迷恋新潮、经常逃课、遛宠物狗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十年后会以另一种他完全不认识的面貌出现。对此,这位老师很痛心,不时自责反省——“除了学业,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哪出错了”。老师,您的沉痛,何尝不是社会之痛?“成名要趁早”的喧嚣,“笑贫不笑娼”的错乱,“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的鼓噪,让多少年轻人在美好的年龄里走失了,他们还能回来吗?
有一种剧情叫“郭美美”,有一种道理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有一种人生叫“不会作就不会死”。当然,还有一种信念叫“相信未来”,详见食指的同名诗作。
人至贱则无敌
来源:中青评论 作者:陈方
卸了妆,起了底,看守所里的郭美美夹杂着泪水与悔恨,抖落了华美衣袍上面的虱子。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着她的身世、梳理着她在这三年里过山车般的人生。这三年里,围观者就像在追一部冗长的美剧,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它的狗血情节又冷不丁出来刺激一下。看看停停,一季又一季,这一次终于等到季终,只不过大结局“又黄又暴力”,以至于人们很难把剧中的角色和现实中的演员统一起来。末了,在总结观后感时,总不免替郭美美感叹一句,NO ZUO NO DIE。
“炫富”和“干爹”是郭美美人生中的关键词。她一面高调炫富,一面又暗示或明示着巨额财物暧昧的来源。这个社会里富人并不少,所以富不是本事,会“炫”才是“能力”,这是郭美美一再证明自己“成功”的法则之一。在郭美美的人生法则里,她丝毫不在乎自己自己的财富是靠卖身、涉赌所得,还是靠正当劳作所得,她崇尚的是拜金主义,于是,她不知疲倦而又高调地挑战公序良俗。郭美美也深知这个社会的道德痛点在哪里,她在社会道德痛点上准确地“踩点”,然后赢得关注度,一路“高歌猛进”,炫富炫干爹之后,进军娱乐圈,拍MV,拍电影,成立个人工作室,直至高调炫赌折了戟。
如果说NO ZUO NO DIE还不足以概括郭美美“炫富开始,炫赌结束”的江湖路,那么“人至贱则无敌”则完全可以精确提炼郭美美这三年里所张扬的价值观。如果说郭美美只是“人至贱则无敌”的极端代表,那么,比这个样本所彰显的破坏力更可怕的是,一定程度上,“人至贱则无敌”已经成为一些人奉行的一种社会潜规则。
对于内心有耻感的人来说,如果被舆论责骂或嘲讽,即便他没有气急败坏恐怕也郁闷难消。但郭美美们颠覆了这个做人的基本准则,他们喜欢享受因骂名带来的关注度,继而把关注度兑现为利益。人生即买卖,在一心逐利的“人生追求”中,逆传统、逆底线、逆规则的病态表现层出不穷。而“人至贱则无敌”的病态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某些病态认知不无关联。
没错,笑贫不笑娼的错乱,成名要趁早的欲望,正腐蚀着一些人的价值观。用张颐武的话说,他们在“无意识”中强化着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是扭曲的成功观,认为不管怎样,有名有利就是“成功”;二是扭曲的消费观,认为炫耀性的消费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对名利、物质的过度追逐,往往使人忘记生活的本真的自由,相反,很容易把自己推入欲望的陷阱。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当太多人被欲望所殖民时,对郭美美剧情的围观,也往往会变成一场模糊是非的狂欢。
对于年轻人而言,改变错乱的价值观,绝非推倒一个郭美美就可以大功告成。郭美美的成名与堕落,无非再次提醒社会重建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如果无法彻底铲除郭美美们所带来的“成功幻象”,如果“人至贱则无敌”的道德观得不到彻底颠覆,依然还会有下一个高调成名的“郭美美”。
在这一场浮华的丑闻和闹剧中,不知道那些围观了整部剧情的年轻人,是否会懂得“人自爱则无敌”的珍贵?自爱的人,才会自由自在,这才是谁都无法剥夺的财富
| 声明:本文内容由鲜素材精编精选,综合来自上观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中青评论、新京报评论、新华网。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