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分享 第45期

发布于 2021-04-16 01:07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小学必背古诗词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凌寒:冒着严寒。
3.遥:远远地。
4.知:知道。
5.为:因为。
6.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诗的前两句中“墙角”、“独自”描写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却孤芳自开、不畏严寒的形态;后两句中的“暗香”指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横溢。

此诗语言朴素,虽然没有对花的形象多做描绘,却自有深意,耐人寻味。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



初中必背古诗词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3.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4.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5.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6.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一个夜晚。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8.长:一直,老是。
9.达:到。
10.况乃:何况是。
11.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简析】

这首诗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首联即突兀不平,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经常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过渡十分自然。“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高中必背古诗文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释】

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司马谏议: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史学家,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编撰有《资治通鉴》。

3. 某:自称。

4. 启:写信说明事情。

5. 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

6. 窃:私,私自。这里用作谦词。

7. 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

8. 游处:同游共处,即交往的意思。

9. 操:持,使用。

10. 术:方法,主张。

11. 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

12. 略:简略。

13. 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马光第一封来信后的简答。

14. 重念:思虑再三。

15. 视遇厚:看重的意思。视遇,看待。

16. 反覆:指书信往来。

17. 卤莽:简慢无礼。

18. 具道:详细说明。

19. 所以:原委。

20. 冀(jì):希望。

21. 儒者:这里泛指封建士大夫。

22. 名实:名义和实际。

23. 怨谤:怨恨,指责。

24. 人主: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顼(xū)。

25. 议法度:讨论、审定国家的法令制度。

26. 修:修订。

27. 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员。

28. 举:推行。

29. 辟邪说:驳斥错误的言论。辟,驳斥,排除。

30. 难(nàn):责难。

31. 壬(rén)人:佞人,指巧辩谄媚之人。

32. 固:本来。

33. 前:预先。

34. 恤(xù):关心。

35. 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36. 上:皇上。

37. 抗:抵制,斗争。

38. 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39. 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40. 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

41. 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42. 改其度: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43. 度(duó)义:考虑是否合理。度,考虑,这里用作动词。

44. 是: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认为做得对。

45. 膏泽:施加恩惠,这里用作动词。

46. 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47. 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作法。

48. 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49.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意谓私心不胜仰慕。这是旧时写信的客套语。不任,不胜,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向往,仰慕。


【简析】

全文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


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第二段是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第三段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并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进行了论证。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是一篇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新春古诗词分享第44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43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分享 第42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分享 第41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分享 第40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分享 第39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8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7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6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5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4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3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2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1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30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29期
【教育部新版语文教材】必背古诗词分享 第28期

点击“”,开启您的领军之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