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1-建立矛盾:
玩物丧志vs玩物立志
-2-联系生活:
“玩物立志”是反常识的说法,生活里,玩物丧志的训诫故事俯拾皆是。假设玩物立志是可以成立,那么是时候反思一下,玩物丧志的常识之中到底忽略了什么现实问题?
-3-归因谬误:
究竟是物的迷恋,妨碍了个人的成长,还是志向的缺失,导致人沉迷于物的欢喜中?细想一下,答案显然是后者,志向的缺失,才是一个人长久地沉迷于物中。
-4-理解偏颇:
玩,这个词打小就被歧视,几乎成为“散漫”的代名词,事实上,玩也可以用积极地视角去审视,会发现玩是以专注、享受的姿态去做事。
-5-材料解读:
“业余的专家”确有其人,单就文学领域,刘慈欣就将业余爱好发展到专业级别,并且写出了驰名中外的《三体》
-6-材料关联:
8小时之外的生活,以研究兴趣为导向,建构出另一片天地vs“996”工作模式对青年自我成长的影响。
业余vs专业,两者差距光靠兴趣是无法弥补,必须克服艰深的专业难关才行。
参考示例:
“996”工作模式引发全民热议,人们担忧空余时间被工作占用,自身的成长空间会被扼制。近年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业余的专家”,他们是兴趣大师,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有自己的天地,单就文学领域,刘慈欣就将业余爱好发展到专业级别,并且写出了驰名中外的《三体》,可谓是“玩物立志”,着实励志。
专业的精深,并非业余的兴趣便能追赶的,任何一个人想在某一领域卓有建树,必须克服艰深的专业难关。时候反思一下,玩物丧志的常识之中到底忽略了什么现实问题?究竟是物的迷恋,妨碍了个人的成长,还是志向的缺失,导致人沉迷于物的欢喜中?细想一下,答案显然是后者,志向的缺失,才是一个人长久地沉迷于物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