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六十五期——不可不会的“方法论”

发布于 2021-04-19 02:59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 ◆ ◆◆

《守望星空》

——2017年崇明高三一模“两难之择”范文

◆ ◆ ◆◆

原题

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多个选择对象时,往往会陷入选择的困境。面对此种情况,有人认为不如不要有太多选择;有人则认为有多项选择更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赏析

两难之择

守望星空(65分)

①在诗歌《未选择的路》中,将人生比作一次次的选择。有的路是阳光坦途,使人安心,有的路是林间小道,幽密而诱人。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结果,反映不同的人生态度。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未选择的路》

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活。

以该诗开篇不仅提高了全文的文学性,而且为段末“不同的选择……反映不同的人生态度”提供了论据。


人生态度,无论考生怎样巧心隐藏,都会在作文中暴露无遗。(划重点)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②在阳关道与独木桥中的选择,诸如善恶之争、是非之辩,并不算难,因为其差异巨大而有所对立,因而基于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理想、追求便可抉择而笃行。

请输入标题 bcdef

追随我心

是乔布斯在世时常在挂在嘴边的话。

世界万象如此复杂,选择是一种考验,考验我们是否有承担选择的结果的勇气,考验我们坚守理想的意志力。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③真正的选择在于两难之择。困难在即,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孝背着老父老母逃难,“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可调和的善的抉择使古今之士为之纠结。火车轰轰地驶来,前路上有一群无数警告玩耍的孩子,作为铁道工,你有机会在这个歧路口使车改道进入废弃旧道,救下一群而牺牲一个守规矩的、独自玩耍的“好孩子”,是少救而全义,还是多救而失道,在两恶之中取其轻的选择,是西方哲学经久不衰的母题之一。挣扎而痛苦,也曾心似撕裂,也曾质问苍天,而形势所迫,环境所逼,二者需择一。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东方文学中的“两难之择”

自古忠孝难两全。是为国尽忠征战沙场,还是为父母尽孝让其颐养天命?前者要承担马革裹尸而还,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后者要背负胆小无耻,自私自利的骂名。


西学哲学经久不衰的“两难之择”

歧路口的列车,是保全而牺牲毫无过失的人,还是牺牲一个人救下更多的生命。


东西两方的抉择碰撞在一起,换作任何人置身其中都不得不在选择中尝尽挣扎之苦。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④有些人选择把自己变得无情,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为天地之道,自然之道?其核心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追求不为情感所扰,笃循永恒的、至高的、普通的规则法度,做出最优的选择。又如《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自诩为法律的化身,为维护正义,纵使双手血腥,背负“鹰犬”“恶狗”的骂名也在所不惜。可惜,人不能做计算机般精准无误,不能像上帝般全知全能,甚至不能像石头般无知无觉。道士们少有成圣,更说不上飞仙。沙威被冉阿让救后,面对道义与法律的冲突,铁石心肠的汉子也经不住投江自尽,回避自己内心的情感,一味追求结果的最优,其结果只能是被压抑的情感在矛盾中反弹,终陷于内心的困境而不得脱身。

请输入标题 bcdef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道家的心法VS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冷漠无情”的世界。

现实中不断地追求选择的“最优之选”,只是求学问道之人一厢情愿的说法。

道家的学说虽美,但长期浸润在儒家文化思想中的你我,在两难之择依旧青睐于问心无愧的君子“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让。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⑤面对相似的问题,儒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熊掌与鱼不可得兼,两者皆吾欲也,则如之何?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儿取义,这不是冰冷机械的答辩,而是撕心裂肺的呐喊。直面自身的所欲所恶,以坦诚的态度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藉由内心对善的向往,做出近乎本能的选择,正如在荆棘中穿行着寻找光明,在黑暗中徒然而坚定地追求希望。那是在人内心的天赋本能的指引下,冉阿让唱出的《我是谁》的畅快淋漓,基督山伯爵放弃复仇的爱的叹息,孔子在木车上怀着的深远目光。

请输入标题 bcdef

论据回归课本

作者在引经据典中倾注了情感,发出呐喊:不臣服欲望与丑恶,坦诚地聆听理想的呼唤而不是困于眼前的苟且,始终相信善良、光明、希望。

两难之择,彰显人性光辉的美丽。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⑥康德看来,文明头顶上的星空与人们内心的道德律能让他长久深思而敬畏,当面对两难之择时,听从内心的道德,守望头顶的星空,深思、明辨、笃行,坦诚而真切。

请输入标题 bcdef

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其名言之一: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此言与文末化用荀子的《劝学》相互辉映,回顾全文,作者在拨开乱象的迷雾和歧路,心无旁骛地选择求学求真求知。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T.Luo

微主

阅读

备课

授课

养猫

4大乐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