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素质决定团队素质

发布于 2021-04-20 00:28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一课一感悟


领导者素质决定团队素质

----读《鸿门宴》有感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楚河汉界战争的烟尘早已散尽,但刘邦、项羽明争暗斗、盛衰转换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使我们从中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刘邦之所以能夺取天下,关键在于他具备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高超素质。知人善任、坦诚待人、用人不疑,这三种素质在刘邦身上体现的最为充分。

谈到夺取天下的原因,刘邦曾这样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刘邦了解手下每一个人的特长,并能将他们放到适合的位置,让他们大展拳脚。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然而在刘邦手下,他们都得到重用,每个人的才华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鸿门宴上张良、樊哙等人的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刘邦手下的人之所以能为他出生入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坦诚待人,尊重他人,并善于听取他们的建议。张良在鸿门宴前得知项羽将对刘邦下手时,他曾问刘邦能否打得过项羽,刘邦如实回答“固不如也”,于是张良为他献策,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韩信到刘邦军中后,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刘邦同样回答“固不如也”,韩信也为他献上了自己的计策。

刘邦身上的第三种素质,即用人不疑,这和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刘邦一旦把事情交给某个人,就会让他放手去干,不会轻意怀疑。对很多从项羽手下投奔过来的人,刘邦都敞开胸怀欢迎他们,并一视同仁。比如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不得重用,投奔了项羽,项羽又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奔了刘邦。刘邦经过仔细了解后,知道他是人才,很快委以重任,最终使他成为自己的第二谋士,地位仅次于张良。陈平后来成功施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钟离昧等人的关系,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当时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作为活动资金,且不过问使用情况,可见对他的信任。

和刘邦相比,项羽作为领导者的素质相去甚远。他自矜功伐、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浅听轻信、不辨忠奸、猜忌多疑,这些都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一场鸿门宴,其实已经可以预知双方最终较量的结局。鸿门宴前,范增为项羽除掉刘邦做了周密的计划,可项羽在听了项伯的劝说和刘邦的美言之后,反而留下刘邦与之共饮。鸿门宴上,当范增屡次示意项羽对刘邦下手时,他却视而不见。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也拔剑起舞翼蔽沛公时,项羽却没有任何反应。当樊哙闯入宴会,瞋目怒视他时,他不但没有喝斥,反而赐予酒肉,称其壮士。当刘邦借机如厕脱身时,他也没有任何阻止。两者相较,高下立现。领导者的素质决定着一个团队的素质,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团队的发展。用兵如此,一切皆然;过去如此,今天亦然。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