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为什么我还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发布于 2021-05-21 14:12 ,所属分类:出国留学学习资料
先声明,我只是分享自己看法,不求大家认同。
时局敏感,大部分国人不可能认同,就算有人私下认同,也不一定有钱支撑昂贵学费。
你可以反对,但我们谈子女教育,请从教育角度反驳,别扯政治。
说高大上点,这事关孩子未来的人格健全、三观养成、事业成就、一生幸福;
说俗点,这事关孩子长大后能赚多少钱,买得起多大房子,能否阶层逆袭……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咱就事论事,别上纲上线泛政治化,好吧?
01
虽然不是教育专家,但过去几年,力哥多次聊过教育问题——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儿子的回答,拷问了我的灵魂…
为什么我一定要让孩子背古诗词?
「我们怎么做父母?」奥特曼兴衰启示录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书,你还是赚不到钱?
大家好,我是力嫂,憋了三年,说点心里话
为什么我不给孩子上早教,却要送他出国留学?
这些文章,要么宏观上描述我理解的教育,要么只是片段式描述我的教育实践,从没系统阐述过我教育观的升级过程。
我的教育观,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升级。
高中时代起,我就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认为这是扼杀人性自由光辉的魔鬼!
我本人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作文里不断讽刺这种教育体制给一代代中国青少年带来的残害。
一直到出社会,我依然对强烈厌恶应试教育,从心底里向往西方式快乐教育。
02
随着我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大,了解的真相越来越多,30岁前后,我的认知发生了第一次重大变化。
我开始意识到,从科举时代传承千年的东方应试教育,没那么不堪,所谓西方快乐教育,也没那么完美。
我发现,接受教育这事,天生反人性,除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学神,大多数普娃,就是喜欢玩耍,不爱念书,你非让他念书,必是个痛苦的过程。
就像再热爱音乐的孩子,你天天让他练琴,也会痛苦,看到钢琴就想吐。
但没办法,要成才,你就得逼迫他坚持下去。
教育的目的是传递知识,但现代教育制度的目的,是人才选拔,把人在知识水平上做简单粗暴的分层,方便社会挑选,给不同的岗位,发不同的薪水。
大学生可以坐办公室喝咖啡,职校生就只能去流水线当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中国采用更残酷粗暴的应试教育做分层工具,一是因为中国人太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西方,特别是美加澳这些地广人稀的前殖民地国家。
二是我们近200年一直落后挨打,社会不断战争革命,老百姓穷怕了,迫切想改善生活,获得安全感。
三是这种地理环境,导致中国自古文化传统,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生不搏不精彩,我命由我不由天,屌丝逆袭不是梦,登上人生巅峰……
普通百姓的价值观高度入世,都想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扬名立万……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
我不是说这套儒家价值观不好。
儒家思想有很多优点,但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支配下,中国社会竞争压力远大于西方,更易内卷,人活得更累,也是无需争辩的事实。
成人世界的内卷不断向未成年人世界蔓延,导致教育军备不断升级,父母越加焦虑,孩子越加苦逼,学区房也越来越贵……
为何中国初中数理化堪比美国高中?中国高考数学卷难度,放美国都是大学数学系的题目?
解析几何,还记得吗?
因为相比文科,理科更难,是非对错也更少争议,能更准确而残酷的从无数学霸中,选拔人才!
西式快乐教育,也一样建立在西方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上。
一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高于东方(包括日韩);
二是经过200年工业革命,西方已完成原始积累,社保更完善,年轻人不努力也有老本吃;
三是最重要的,西方文化两大源头,古希腊和古希伯来(基督教),都没有东方那么强烈的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意识形态,对追求真知,敬畏上帝这些精神层面的诉求,更显著。
所以西方可以用相对轻松的快乐教育制度,化解大部分普通国民的教育焦虑——
你看隔壁家杰克肉丝都在整天玩耍,我们也应该让孩子天性解放,亲近自然,放飞自我,这样的童年多快乐啊……
但傻乐傻乐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娃。
精英阶层的孩子,上的都是私立名校,和我们一样,校规严格,哪有那么多快乐教育,正面管教?
做错事,罚起来一样很狠,每天挑灯夜战,读书一样很苦逼的~
否则,藤校岂不是阿猫阿狗都能上?
西方最好的大学也都是私立,更看重家教传统,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爸妈都是哈佛校友,事业有成,家教肯定不会差,再多捐点钱,哈佛就可以名正言顺开后门让校友子女优先入学。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美国人都是国内新闻里笑话的那样,逛超市两位数加减法都要靠计算器,就这国民素质,美国怎么当上老大的?
真相是:
因为强制性的公立基础教育不够扎实,美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确数学很烂,但极少数精英却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脑袋瓜。
美国只要保证绝大多数普通人每天打工搬砖嘻嘻哈哈,极少数精英忙着科技创新,颠覆传统,改造世界,美国就牛到不要不要了。
所以自古至今,西方世界的阶层流动,就比中国弱得多。
我们2400年前就发明了军功爵位制,农民孩子打仗牛,一样能加官进爵,屌丝逆袭;
我们1400年前就发明了科举取士制,农民孩子考试牛,一样能升官发财,阶层突破。
但英国800年前大宪章时代的贵族,今天80%+依然是贵族。
世间没有乌托邦,外国月亮未更圆。
到这个认知层次后,我对西方快乐教育的崇拜和东方应试教育的仇视,消解了。
应试教育虽苦,但至少基础教育阶段,能让孩子强行接受更系统扎实的文理各科知识,到高等教育阶段,则是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西式教育更有优势。
当时我的计划是:以后孩子中小学阶段用中式教育,大学阶段再出国。
03
这几年,我真有孩子后,在和孩子的教育互动中,我的认知发生了第二次升级。
上周,有篇“科学早恋”的帖子刷屏朋友圈。
说北京海淀某著名中学,两个学生早恋,双方父母说,老师你别干涉,只要不耽误学习,让他们恋爱去。
双方父母的底层逻辑是:门当户对,确定性高!
相比孩子长大后才发现:
1、性冷淡
2、弯的
3、东挑西拣剩下了
4、一时冲动,不知哪儿带回来个对象闪婚又闪离
如果对象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至少知根知底,不会出多大岔子。
毕竟,双方都北京人,孩子都上海淀名校,说明家底不错,孩子读书也争气。
无论文化背景、教育理念、经济状况,双方都差不多,这样的孩子走到一起,不仅婚姻幸福概率最高,双方父母也放心。
这叫“投资未来儿媳/女婿”,提前“垄断亲家”。
对于这种做法,网上一边倒叫好,偶有讽刺,也是说只有海淀牛蛙有权早恋,普娃不配,阶层固化……
我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
从小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行为惯性——对确定性高度依赖,不愿承担一点风险。
你说我想人生求稳,追求确定性,不想冒风险,有错吗?
一个人这样想,没问题,但全社会所有人都这样想,问题就大了。
应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集体无意识的驯化过程,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孩子无条件听从老师命令,并不断通过正向激励和逆向惩罚机制,让孩子完全驯服于这套管理体制。
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习惯:在家听父母话,父母说干啥就干啥,在校听老师话,老师让干啥就干啥。
因为如果不听,迎来的就是暴风雨般的惩罚。
和马戏团驯化动物,一个逻辑。
从幼儿园一路驯化到高中毕业,15年时间,形成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必须有人给指令,才知道要做什么,一切行为都追求确定性。
怎么可能还会有什么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能力?
当年香港搞事情,成龙说:“中国人就是应该被管一管”。
香港一片哗然。
其实成龙说的结论,就源自中国上千年传承至今的“文化-教育”系统的自我强化。
如果突然让他自己选,走自己的路,自己承担风险,他就懵逼了,不知道怎么办。
大学生活更自由,要求自主学习,但很多大学生习惯被人催着赶着去读书,突然背后没人盯着,就没了动力。
因为从小没经历过自主学习,感受不到求知本身的乐趣,只是听命于老师,导致中小学阶段学的很苦很扎实,真到最需发奋钻研的大学阶段,反而松懈下来,不知为何而学,打打游戏,混混日子。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推动人类社会创新进步的动力,并不是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而是大学阶段的研究。
小时候读书,因为父母老师逼我读,读不好就罚,上大学也是父母说这个专业好就业,能多赚钱,就稀里糊涂学了。
从头到尾,读书目的全是功利性,如何体会求知乐趣?
但学知识搞科研,本身就逆人性,无比艰难,体会不到自主学习,探求新知的内心快乐,怎么可能在知识领域有重大突破?
这是中国很容易在奥数比赛中傲世全球,但很难自主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的根本原因。
长期浸淫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国人,长大后不变巨婴也难。
喜欢别人给自己发指令,不做选择不担责,追求绝对确定性。
事业上,缺乏创业创新精神,想赚大钱又不敢冒险,整天等着领导安排任务,996完成就好……
理财上,都是伸手党,一亏就哭爹喊娘,张口就骂,无法形成自主选择,自负盈亏的理性精神。
讲真,无论东西方,一个正常社会,敢于创业的老板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打工族。
但应试教育过于强调灌输和服从,更容易培养出缺乏创新精神,不敢承担风险,只会按部就班的打工族。
可是靠打工很难实现财务自由,实现财务自由的大多是创业成功的老板。
04
我发现,能否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意愿,让孩子体会到求知乐趣,才是东西方教育理念最大的差异。
虽然这些年,国内公立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学习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华,努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探索等素质,但不管上面如何三令五申,下面执行时,多少都会打折扣。
毕竟高度内卷的大环境摆在那里,不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就能解决的,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那里发挥“一考定终身”的魔力,不管教改到几期,老师也很无奈,最后还是应试教育。
人家快乐你应试,将来考场上,你把人家卷死;
反之,人家把你卷死。
我不想孩子从小被卷,希望从小培养他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尽可能激发他求知过程中的乐趣。
符合我这种教育理念的最佳教育路径,就是私立学校+美式高中+出国留学。
我孩子明年上小学,但我一直比较佛系,除了英语逼他一定要学,其他都跟着兴趣来,现在还上了个跆拳道,时间允许,还想报个围棋班和演讲班。
日常交流中,我尽可能激发他对知识本身的兴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别死记硬背。
这些技巧,我在《奥特曼兴衰启示录》的最后,做过详细说明。
再举个昨天刚发生的新鲜例子。
我给他看卡片认单词,结果他记错了,把cherry说成“荔枝”,后来才想起来是樱桃,我就顺口问,荔枝英文怎么说呢?
他懵逼。
我也懵逼,因为我也忘了……
这时我下意识拿起手机,打开翻译APP,找到荔枝的英文“litchi”,自己学会,马上又教给儿子。
读单词时,我发现读音和中文“荔枝”很像,顺便又告诉儿子,荔枝原产自中国岭南,所以外国人直接音译过去了,顺便又帮他复习了下,“豆腐”、“饺子”、“点心”也都是直接这么翻译过去的,还有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和四大美女分别是谁。
这就叫基于兴趣的学习和记忆,一点不功利,只是因为好奇,想知道答案,学习效率自然高多了。
常有人问,力哥,你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得看多少书啊?
说实话,和那些真正爱看书的人比,我看书不算多,我大部分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起来的。
在生活中每时每刻,求知都是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但我这种情况,在中国不具代表性。
将心比心,中国当前社会环境下,个体父母要做到教育不焦虑,非常难。
虽然我不断给力嫂做思想工作,但力嫂还是难免不时焦虑,毕竟她圈子里那些当妈的,一个比一个鸡……
这也是因为,我们都是被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一代人,从小强调服从,不要搞什么特立独行,长大后也很难做出与周遭环境相悖的勇敢选择,尤其在子女教育这件大事上,非常担心自己的错误选择,未来可能害了孩子。
说到底,还是走不出我上面说的那个循环……
PS:这两年,不断被拉出来批斗的“带路党”矮大紧曾说过:
相比较而言,美国有自由,没希望,中国有希望,没自由,他有很多美国朋友羡慕中国,说我们觉得希望比自由更有价值,无比羡慕中国拥有的希望。
矮大紧说,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沉浸在自由的空气中,才不知珍惜。
他依然认为,自由比希望更有价值。
我和他观点不同。
我认为现阶段中国,希望显然比自由更有价值。
我和大多数国人,都愿意牺牲一部分个人自由,以更好的维系社会稳定和团结,保全国家越来越强,日子越过越好的希望。
因为我们这代80后,甚至部分90后,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心智成熟的现代社会公民。
在我们看来,搞钱是第一要务,其他皆扯淡。
但我们的下一代,很可能不一样。
10后和20后长大后面对的新时代,中国已是丰裕社会,世界强国,他们有机会不再恐惧于物质贫乏,对自由发自内心的诉求,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强烈。
他们更追求精神独立,不结婚,不生育,抵制996,跟随内心,放肆冒险,死了骨灰大海里一撒,这些都无所谓的。
但对限制他们个人选择自由的政策,会表现出强烈敌意。
我对孩子的培养路径,也是为迎接将来更美好的时代,提前做准备。
如果我只能给孩子三样东西,我希望是:
1、求知本身的乐趣;
2、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3、我对他的爱。
房子什么的,才不给他呢~
PS:力哥游记之“延安旅行必看演出”,新鲜出炉——
PPS:半小时后,小宝有一场免费的保险知识讲座,有兴趣的,可以添加小宝好友,进群听一下:
相关文章
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我们怎么做父母?」奥特曼兴衰启示录
为什么我不给孩子上早教,却要送他出国留学?
改规则了,不常点赞互动,不会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喜欢看力哥文章,记得多点在赞&在看呀 ~0~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