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研(七十八)| 中年级学生习作资源的类型及深度开发
发布于 2021-03-24 13:1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摘 要:中年级学生习作言之无物的原因在于素材资源的匮乏。很多学生作文虽然语言通顺内容较具体,但却是东拼西凑,无重点无主次。习作素材资源的类型根据获取途径的方法的不同,分为:文本类素材、体验类素材、想象类素材、现象类素材。通过教师有效指导,让文本类素材充实学生大脑,让体验类素材丰富学生生活,让想象类素材放飞学生梦想,让现象类素材提升个人价值,最终让每个学生爱上习作,乐于习作,体 验习作的成长进步。
关键词:习作资源;深度开发;素材;体验
一、注重文本类素材的开发
1.学习课文要透彻。
文本类素材是从课本中挖掘的写作素材。小学中年级的课文类型有很多种,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童话、诗歌、科普文等。内容也很丰富,写人、写事、写景、写活动等。教师要依托文本资源,让学生把课文学透彻。学习方法有:
(1)明确课文类型。
课文类型按体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剧本。按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每种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法, 如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夸张手法,如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学习象征手法, 增强文章表现力;学习对比手法,更好表现文章主题;学习运用衬托,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等。明确课文类型,才能知道这一类型文章作者是怎样写的,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抓住重点段进行教学。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教学,要充分挖掘重点段的写作手法,从而读写结合,画龙点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可以抓住作者写作时的构段方式,总分或总分总,分总等方法练习写一写。
(3)反复诵读感悟。
在读中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能够感悟出一些文本中的习作信息。如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这对积累素材也有帮助。小学语文教学中反复诵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一些写作方法和素材积累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
2.从文中习得的习作方法要明确。
每一篇典型文章都会教会学生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例如文章《天安门广场》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来描写天安门广场上建筑物的。《珍珠鸟》一文写珍珠鸟样子的片段就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来写珍珠鸟样子的可爱。《东方之珠》一文是按总分总的叙述方法来介绍香港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典型的习作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文中习得写作方法。
3.以仿写课文片段为抓手。
小学三年级注重片段练习,如写一个同学的一个长处或优点、介绍一个小闹钟等。在利用文本素材时可以依托文章中一个重要片段来仿写。例如《蚁国英雄》一文,写一群蚂蚁如何突破大火,成功逃生的感人故事。学完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个片段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小动物。如忠实的小狗,可爱的花猫,活泼的鹦鹉等。
二、加强体验类素材的开发
如何调动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乐于表达,这就要加强体验类素材的开发。
1.体验类素材多种多样。
体验类素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游玩类。可以是和同学出去春游、秋游或 和父母一起去郊游,时间上可以是春夏秋冬。
(2)游戏类。可以是教师带学生,或学生之间,学生和父母等游戏活动。例如:老鹰捉小鸡、画鼻子游戏等。这些游戏充满童真童趣,学生也乐于参与。
(3)比赛类。小学中年级学生喜欢的比赛有篮 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同时也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可以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
(4)参观类。参观可以增长知识,如参观博物馆 、纪念馆,书法作品展等。
(5)尝试类。尝试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如包 饺子,帮助困难老人等。尝试可以对生活及他人有更深地了解和感悟。
2.安排学生体验要有计划进行。
中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岁左右,身体和智力水平有一定发展,因此在安排学生体验生活时要有计划进行。
可以利用课间体验,利用课间十分钟体验一些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
利用课堂时间体验。如作文课上可以先做游戏然后指导写作。学生印象深刻,也急于表达。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时间体验,如利用节假日体验等。
每学期要列好计划,注重实效。
(1)体验前目的要明确。
在体验活动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只有目的明确,才不至于“盲目”“无效”。根据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可以确定不同的目的。游玩类可以明确游玩路线,注重沿途风景等。游戏类可以关注游戏过程, 重点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比赛类可以关注比赛的高潮。尝试类要关注重点细节。总之,体验前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做,这样写作时才能突出重点进行描述。为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埋下伏笔。
(2)体验时要注意方式。
体验时参加人员、场地、形式等要周全考虑,体验时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人、二人、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地点也灵活多样,时间上也可注意适当把控好。
(3)体验后要及时表达。
体验后,学生记忆深刻,要及时让学生表达。如果时间久了,再指导习作,往往很多细节会想不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会乐于表达了。所以体验后一定要“趁热打铁”。
(4)注重评讲激励写作。
体验作文,学生往往都有话可写。如中年级学生写体验类作文,几乎都能洋洋洒洒写上四百多字,然而并不是每一篇都是优秀的,所以教师要有“慧眼”。在看内容是否具体的同时,还要看重点段的描写是否突出,文章是否主题清晰等。作文写完后,教师要注重评讲,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修改建议。
①注重识别。
学生写作后,教师要及时识别各种不同层次的作 文,找出优秀和良好作文的差别之处。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后的批阅,找出好词好句以鼓励学生。也可以打分评定,定期评出“作文小明星”,并发一些小奖品。
②注意帮扶。
教师要善于利用班级中差异资源,让写作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示范引领,帮助习作困难的学生共同前进。
③加强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让学生明确改哪些方面。小到标点、构段、分段、用词,大到题目、主题思想、人物和事情的具体刻画等。修改的方法,可以运用读改法,就是边读边随手改正。也可以运用暂放法,就是写好作文后,过些日子再修改,就会发现作文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运用求助法,请别人帮助修改。通过习作评改,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三、注重想象类素材的开发
小学中年级要注重想象类素材的开发。小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童话类课文。为学生进行想象提供了素材源泉。
1.依托教材进行开发。
小学中年级教材中有一些童话故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云雀的心愿》等等。这些童话故事,能让学生明白一定道理,并且学习到许多知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学生从小就喜欢和亲近小动物,因此中年级教材习作中也安排 了童话类作文的写作训练。教材习作资源想象类素材 的开发需要我们教师别具慧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力,挖掘学生无穷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依托教材进行想象类素材开发时,要注意所编的故 事要有意义,有趣味。
2.加强课外童话及绘本阅读。
课外童话及绘本故事,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故事。如《丑小鸭》《古代英雄石像》,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故事大多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使中年级学生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所以中年级学生要加强课外童话及绘本的阅读。阅读童话故事可以打开想象之门,童话故事中夸张、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接近学生心理和思维特征,能够潜入学生的内心 深处。童话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学生身心愉悦。童话故事及绘本往往图文并茂, 文字背后想象空间会更大。教学时教师可依托童话故 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举行讲故事比赛, 编故事比赛,讲演结合的创新比赛等。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创作热情,为想象类素材的开发打好坚实的基石。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潜力是无 穷无尽的,需要我们教师去深挖,学生的习作就会如一块块美玉呈现。
3.学会运用想象手法扩充素材。
所谓想象化就是运用想象手法来扩充素材,使叙述对象具体生动。写作时我们教师可以提供一组词语,如“小猴、水牛、石狮子、牵牛花”,让学生把这一组词语串联起来进行想象,编一个合情合理的童话故事。也可以简要陈述事情后加上一定的意义,如可以先陈述事情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象一下怎样做更合理。我们可以细致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如在心情沉闷时,可以通过想象来描绘环境:“天阴沉沉,偶尔远处传来几声乌鸦叫,风卷起地上黄叶漫天飞舞……”当然环境描写要适当、适时,不可冗长无序。也可以置身其境,深入刻画,揣摩心理。中年级学生在写人物时,习作中人物心理描写需细腻,这可为文章锦上添花,这就要学生学会运用想象手法来揣摩人物心理。在编童话故事中人 物心理活动时,就全凭小作者自己的想象来创作,合理扩充情节。这个情节可以是再现,也可以是虚构, 但要符合生活事实和逻辑。在中年级学生习作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续写,也可以讲述一个故事的梗概,然后让学生扩写。续写和扩写都要运用想象来补充素材,注意所写内容要想象合 理,详略得当,最好有一定教育意义。无论怎样想象都要讲究内容具体,细节深入刻画,最忌讲空话。所以在运用想象手法时,既要思维开放,又要基于生活, 做到合情合理,不能凭空胡思乱想。展开想象时必须先找准想象的基点,明确触发联想的物体的寓意,然后沿着这个寓意来拓宽自己的思维。
四、加强现象类素材的开发
现象类素材的作文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和开发。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也应该重视现象类素材的开发和利用。从关注身边事做起。做个有心人就会处处有新发现。可以关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如“关注小学生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的调整”“关注大队部关于竞选的规则”“关注身边同学关系紧张的原因”等。关注就意味着关心,意味着探索与发现,教会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做起,学会关注方法。关注要有针对性,对现象进行描述要有的放矢;关注立意要准确,可以通过标题,清楚地亮出自己的态度或观点;关注以理服人,作文中要有现象本质, 如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1.注重阅读报刊。
由于中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有限,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亲眼目睹,亲耳所闻。坚持阅读报刊,可以积累现象类作文素材。阅读报刊要注重方式方法。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兴趣阅读, 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帮学生积累阅读素材。由于中年级学生年龄小,阅读时间有限,因此建议阅读报刊,可以有意识裁剪一些热点素材,贴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也可以摘抄一些热点事件,写上自己的看法等。日积月累,学生写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
2.抽出适当时间观看新闻报道。
如今电视、手机、电脑已悄然走进千家万户。可以利用收听或观
看等方式来积累现象类素材。对于观看新闻,教师和家长要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并有针对性的总结观点,做到每次观看的时效性。另外教师、家长要做有心人,帮学生挑选或推荐一两个媒体新闻, 一段时间内坚持关注,这样能深度挖掘潜在的信息资源,从而积累现象类素材的习作资源。现象类素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要学会从现象中提取论述观点。
指导学生写好现象类素材作文,可以从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导致结果,现象本质,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先描述表现,再阐述原因, 最后分析结果,寻找对策,这也是写一篇现象类素材作文的基本思路。近年来现象类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无论是高考作文、中考作文都出现较多,因此在小学中年级就要重视现象类素材的开发,让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关心社会热点新闻,多积累,多感悟,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刊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第2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