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岐:裘盛戎研究学习曲艺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1:48 ,所属分类:评书学习资料大全

本期原刊于1983.10期 《戏剧报》

编辑:薛麟郎

十年代末一个冬雪纷飞的夜晚,我到西河沿裘盛戎老师家中去拜访。在一间雅致的小客厅里受到了裘老师对我热情接待。

裘先生与儿子听录音

还没容我说什么,裘老师就兴致勃勃地说:“解放前,我在天津中原公司楼上游艺部听过你父亲马连登说的评书《大隋唐》,还有陈士和说的《聊斋》。我也爱听曲艺段子,刘宝全、白云鹏、小彩舞的京韵大鼓,你姐姐马增芬同志的西河大鼓,还有梅花大鼓,都能使我入迷。解放后,又听到了马增蕙同志的单弦,也很有特色。”

裘老师不仅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京戏事业,同时也热爱曲艺,而且还是曲艺家协会的会员。听说,他不但好听曲艺,研究曲艺,并以曲艺为借鉴,丰富了京剧花腔的唱腔和表演方法。因此,我们的谈话就从这开始了。

裘老师对我说:“表面看起来,曲艺要比京剧简单,其实不然。我们是多人共演一戏’,你们是一‘人分演多角’,其中有很多学问,我就向曲艺老前辈学习到不少东西。比如,京韵大鼓老前辈刘宝全先生的演唱,对我就有很大启发。他不仅嗓音清脆,歌喉婉转,更善长于人物性格刻画。他演唱《长坂坡》,把温柔敦厚的糜氏和赤胆忠心的赵云,刻画得栩栩如生。演唱《刺汤勤》,把刚烈豪侠的雪艳和阴险奸诈的汤勤刻画得活灵活现。记得有一次听他的《闹江州》,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难忘刘老先生本是老生嗓儿,但为了刻画李逵这个人物,竟使了一个粗犷的炸音。

记得唱词是张顺说:

“前一次你把我的鱼买,直到如今未给钱,我这里有就是不卖,朋友吃鱼等来年。”

李岸上将脚踩,“嘿!我怎么会上不去他这只船!”

炸音就使用在这个‘嘿'字上,一下子,把个草莽英雄—李逵的性格,突兀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了!就是这个“嘿’字,使我想起一件难忘的往事来。有一年,在上海演出《大名府》,按道理我应扮演李逵,但师弟袁世海先扮上了,我只得扮演索超。为了演好索超这个,急先锋式的人物,我想起了刘宝全老先生演唱的李逵。上台后着意地加强了对这一人物的刻画,特别是按刘老先生的“范儿",喊出了一个炸音,嘿!竟赢得了满堂彩。总之,吸取刘派京韵大鼓擅长刻画人物性格的这一优点,对我扮演京剧中各种不同角色,有很大帮助。


“刘派京韵大鼓唱腔高亢,继承人中不乏佼佼者,小彩舞同志就是一个。记得她在唱《桃花庄》时,末一句唱词:“自古的英雄豪杰翦恶安良!”中的‘英雄豪杰’四个字的唱腔,向上翻了两个八度,然后迁回跌落, “霸恶安良,四个字又复舒展开来。这种唱腔处理方法,给了我很大启示。我在唱《盗御马》的“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时,其中的‘杯”字,就是运用了京韵大鼓的唱法。”

说到这儿,裘老师喝了口茶,然后又接着讲:“白云鹏老先生唱京韵,并不以高腔取胜,但是别有所长。至今,我还能背过白派京韵大鼓《孟姜女》中的几句唱儿。”说着,裘老师低声哼唱了几句。接着他说:“白派京韵大鼓好在哪里呢?主要是喷口好,讲究吐字发声,字正腔圆,每个字都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这一点对我们处理念白,颇有启示。试想,《法门寺》中贾桂念状子,若吐字不清,圆圆吞吞。怎么成呢?光耍嘴皮子,念得没滋没味,也不行。所以,念白嘴里一定要有劲儿。我演《盗御马》自报家门时,对“姓窦名尔墩,人称铁罗汉,这一句,就特别注意吐字发声,求铿锵有力,有筋劲儿,有嚼头儿。”

裘老师一番话,在我心中引起了难以平静的波澜。象他这样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能够如此虚怀若谷,广求博,汲取姐妹艺术的优长,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这种精神十分值得学习。

本期已结束,如您喜欢文章请点赞再看转发。

我的资料推送gongzhong号:薛麟郎的书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