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富豪!郭德纲的野心初现,从相声到评书,将反精英化进行到底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5:39 ,所属分类:评书学习资料大全
郭德纲的野心有多大?相声泰斗的地位仍不知足,如今涉足评书界,继相声、戏曲之后,解锁了又一个曲艺形式,距离曲艺大满贯又进一步。
他的新综艺节目《老郭有新番》 正在热播,第一季将围绕《三国》展开,虽然是评书形式,但是郭德纲单口相声的幽默随处可见。
郭德纲说评书实在是有些新鲜,不过却算不上转行。
郭德纲七岁的时候就随天津评书艺人高祥凯学习评书,后来才辗转学习了相声和唱戏。到了2006年,又和于谦、高峰一同拜入评书大师金文声门下,成为“增”字辈的一名弟子。
《老郭有新番》正是以评书这一艺术形式入手,结合郭德纲超群的单口相声功底,不仅仅是单纯地说《三国演义》,更是以现代人的眼界来重新评价三国人物的心境和选择。
对于《三国演义》和正史之间的区别,郭德纲会明确指出,而如今年轻人不太理解的一些词语,他也会着重解释。
比如第一集中讲到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郭德纲就指出了正史之中其实是十二个人,而非十个人。而“常侍”则是太监官职的一种,全称是“中常侍”。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观众们接受起来就毫无困难了,对那些不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说,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就像赵本山代表小品一样,郭德纲几乎已经成为相声的代名词。郭德纲和于谦这一对黄金搭档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数之不尽的优秀作品,还给相声界留下了取之不竭的新生力量。
郭德纲一手打造的相声团体德云社,相继输送了岳云鹏、孙越、郭麒麟、阎鹤祥、孟鹤堂等优秀相声演员。
郭德纲对郭麒麟的教育方式一直是大众的焦点,从支持他说相声,到“易子而教”,郭德纲身上兼具了慈父和严父的特质。
他从来不允许郭麒麟打着他的名号去获得机会,但是也会因为郭麒麟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比如在说评书的时候,也会跟大家分享郭麒麟在热播剧《赘婿》中所取得的进步。郭德纲在带领德云社高歌猛进的时候,依然坚持登台演出,丝毫不敢懈怠。在他眼里,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给大家带来快乐,观众给他的支持足够他养家糊口。他从来没有自诩为明星,也从不习惯山珍海味,相对于海参鲍鱼,郭德纲更爱那碗豆腐炖白菜。
和酒桌上的觥筹交错相比,他更爱在舞台上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他甚至直言:“害怕山珍海味,在酒桌上,互相认识不认识的人说点瞎话,你捧我,我骗你,没有意义。所以台下的郭德纲其实挺无味,挺没意思的。”
这种生活态度和他的相声态度如出一辙,他宁愿自己在泥水里打滚和广大观众打成一片,也不愿意故作高深坐在庙堂里不食烟火。
相声从来就是人民的艺术,是大众的艺术。
郭德纲一直在过着接地气的日子,他也从不允许徒弟们自视清高。就跟他的相声作品一样,字里行间总透露出那么些“俗”,在郭德纲看来,大俗即大雅。
作品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引发观众共鸣,正因为郭德纲对相声进行的“反精英化改革”,才让相声这一曲艺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老郭有新番》中郭德纲讲评书的方式同样延续了这一路线:平民化、反精英化。
就像他在节目中谈到“内外行”时,进行的自嘲一样:医生有内外行之分,相声没有这个界限。“外行吃人参,内行吃黄芪;外行吃燕窝,内行吃银耳;外行吃鹿茸,内行吃韭菜;外行听郭德纲,内行......哪有什么内行啊?”
相声没有内行,这是郭德纲对这一艺术形式做出的评价,相当于打破了相声和观众之间的藩篱。这句简单的话,却能够看出郭德纲的大格局和大智慧。他眼里的得失并不是一人一时的成败,而是相声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大局。
有了观众,艺术才会有生命力。相声如是,评书也如是。
《老郭有新番》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评书形式,每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闲白,有观众评价:“按照这速度说下去,一本《三国》能讲两三年。”其实郭德纲在做的并不是单纯地说一本《三国》,而是给评书艺术带去更多的活力和新鲜感,换句话说,评书艺术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让评书艺术像相声一样焕发新生,这绝非一个郭德纲可以做到的,郭德纲成立了德云社,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听相声,尝试着去说相声,相声行业才有了如今的人声鼎沸。
让更多的人因为郭德纲而喜欢上听评书,让一些人试着走进评书行业,这才是郭德纲说评书的最终目的。
这也是《老郭有新番》的初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