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21新项目老师

发布于 2021-08-03 19:5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01

46岁,我要和小学生一起长大





籍辉,出生于1975年,应该是美丽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支教老师了。但看到她的时候,在那张温和脸庞的背后能感受到的是她对乡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1997年,她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加入到国防队伍行列,曾参与过神州一号卫星的回收工作,这期间的几年工作是我们眼中的“高科技”、“尖端技术”、“国防科技”。2001年,她进入中兴通讯,后来又进入互联网公司,职场20多年一路走来,她都是一个不服输、不服老的年轻人。“我喜欢挑战、我更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所有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年轻人的工作。”


一直有支教理想的她,在2020年接触并了解了美丽中国支教,“再不来,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一个想做的事情,一定要早点开始,把它变成现实。”于是当年她就辞职开始为支教准备。


她来到大理生活了半年,为的是提前适应云南的气候和环境。同时,她开始自学教育心理学和基础教学、积极备小学数学的课程,“我不想、更不敢误人子弟,毕竟我离开学校的时间太长了,一定要重新学习一遍。”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她还走访了大理的很多乡村小学,提前感受了真实的学校环境和孩子们的生活。


籍辉,称得上是美丽中国支教的“大姐大”,面对即将开始的两年支教,她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加多元,侧重孩子们的本土教育和社区教育,希望孩子们以后能达成有意义的一生。她也希望从46岁开始,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02

435天,韩乾的“玄奘之路”





从2019年到2021年1月,两年时间,一个年轻人为了他心中创新教育的梦想,从海南出发,途径楚雄、大理、成都、重庆、长沙、杭州、上海、苏州、南京最后抵达北京。这条反“S”的“取经”之路,是他对教育的“执念”。


他叫韩乾,毕业于海南大学公共关系专业,从大二开始他就开始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毕业的时候,同学们都参加工作了,他却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两年时间,去探究中国的创新教育。2019年7月,他从海口出发,首先到了深圳,边打工边规划路线,3个月后,开始了他的“玄奘之路”,云南是他探究的第一站,在经过多次沟通后,他打动了美丽小学的校长王珂,2019年11月分众美丽小学成了他踏上梦想的起点,在之后的两年间,韩乾先后拜访了10个城市的,如美丽小学、猫猫果儿、钥匙玩校、探月学院等十多所中国的创新学校。他是一个人孤独的行走,但又不是一个人的前行,因为这两年,在他朋友和父母的眼里:“韩乾是我们的精神力量,只要看到他还在路上走着,我就知道我的努力也一定有意义。”


2020年在完成北京探月学院的探访后,韩乾把目标定在了“美丽中国支教”。

“我不是师范生,没有教学基础更没有教学经验,我想来到美丽中国真真正正、踏踏实实的做来年乡村老师,用两年来积累更多教学经验和对乡村教育的思考,更期望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期待理念上的碰撞,一起创新教学、一起为乡村教育增加力量。”


来到2021美丽中国暑期培训,韩乾未来两年的“玄奘之路”即将启程,未来两年,育人,遇自己。他期望能从最底层开始他的支教生活,除了教学之外,他更想培养孩子的情感学习和生活素养,以帮助他们随时应对更多的成长变化。因为他知道:教育的本质不是将多有孩子都送进大学,而是无论孩子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他的身上都有人性的光辉,懂得爱,值得被爱。


03

365天之后,她又选择了两个365天




她叫丁楠,曾经有一份稳定而不错的工作,因为一次去贵州的旅游经历,她毅然辞职,走进了四川省凉山的一所小山村,成了一名支教老师。


她在大凉山和44个孩子一起度过了难忘的365天,在这里她的角色已经超越了一名老师,因为这里有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她还承担了姐姐、甚至妈妈的角色。


在离开大凉山的时候,她告诉孩子:不管你们以后过得快乐还是悲伤,我心里都会有一个地方给你们,希望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里依然会给你们一些力量。


2020年,丁楠在大凉山的一年支教结束了,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美丽中国支教。“这是一个更加专业的支教机构,我想加入进去,因为通过过去365天的经历,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孩子,越来越喜欢乡村教育,我期望经过更加专业的培训和锻炼,让我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师。”


有了大凉山的365天,在加上自己曾经的文案工作经历,丁楠清晰了自己接下来的两年“我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因为这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我希望结合我的自身优势,给孩子们带去更多,去影响更多的孩子。”


同样以为有了大凉山的365天,对未来在美丽中国的两个365天,她有了更切合设计的想法:“原本我以为我能做很多事情,但这一年之后没发现改变很难,但是我不后悔我这300多天,因为我已经竭尽所能了。我也看到了孩子正在发生着变化,哪怕只有一厘米、一毫米,这也是变化带来的力量。未来的两年,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世界、一起分享知识,让我的两年更有意义。”



04

(也许是)阿基里斯们的接力




我叫张沐繁,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去英国金斯顿大学留学。在我过去二十几年年的人生里,我几乎只为我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直到疫情期间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我的父母。他们提供给我的物质条件和无私的爱,让我可以自由地、毫无负担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作为我父母的女儿,我付出的努力比多数人少,但由于运气和出身的原因,我获得的资源却比大多数人要好。

我的父母都是60后,他们都是普通工人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打拼出了自己的事业,生下了我。在八九十年代,有很多人和我父母一样,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跃升。但在如今,阶层的流动越来越困难,出身似乎成为了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而努力也不再是改变命运的最主要条件。

城乡资源分配的不均等是客观现实,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现实就是可以被轻易接受的,我不想漠然地看着世界走向两极,所以我想做些什么,所以我来到了美丽中国。既然资源的流动越来越困难,那就通过人的位移——去乡村支教,来做一些什么。

我很认同美丽中国的愿景: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在我看来,达成这个愿景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不知道尽头的接力跑,对手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乡资源的不均等。一线的项目老师们一届一届地跑下去,用自己绵薄的力量,推动微小的改变。哪怕我们是与龟赛跑的阿基里斯,我也会一步一步跑下去,因为,说得悲观一点,如果阿基里斯不跑的话,乌龟就跑远了。

在SI,几乎每个前辈都会告诉我,不要把支教想象的太过美好,支教生活可能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能会遇到顽劣的学生,可能会碰到难搞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有不如意的生活条件。但我觉得,这就是这场接力赛中会遇到的困境,在大城市里做社畜也未必不会遇到其他的烦心事,至少这场接力跑沿途的风景一定很美,有很美的人和很美的事儿,还会有工作人员给我们支持,有家人和朋友给我们爱和鼓励。与十三年前相比,现在乡村教育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The end

- 专业合法,尊重多元,共同成长,庆祝点滴-

文字素材|蒙彪 宋小东

编辑|兰莹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