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 |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预测每日一练(8.4)
发布于 2021-08-10 17:41 ,所属分类:教师资格考试学习资料
本gongzhong号所提供的每日一练,主要针对历年考试真题中精选产出,部分题做了改动以适应新的考情,如有发现与之前所做题目相同的,属于循环记忆做题方式,请大家认真做好每天的题目,祝大家早日上岸。
1.班主任凉凉每学期在班级中进行各种服务岗位的竞选。她以人人有机会,人人得到锻炼为指针,不断更新优化竞选方式。这种班干部轮换制度使得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了责任感、使命感,整个班级被管理得井井有条。班主任凉凉的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 ↓
【答案】C。本题考查班级管理的模式。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题干中,班主任凉凉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属于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模式。C项正确。
A项: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关于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答案】D。本题考查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对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规定包括学生思想教育、班级日常管理。
具体来说,包括五个方面。其中,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第五个方面规定: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因此,了解大部分学生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为正确选项。
A项:开展班级活动,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班级活动,属于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第三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等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属于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第五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属于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第四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 ↓
【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B项正确。A项: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主要主张: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拉斯、哈明。主要主张: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因此,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 ↓
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可见,在中小学全面发展中,德育具有( )的地位。

↓ ↓
【答案】D。本题考查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D项正确。
A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6.德育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力量,还要联合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这体现了德育的( )。

↓ ↓
【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对德育原则的识记和理解。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中,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题干中,德育的做法属于统一社会各方面教育影响,体现了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C项正确。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知行统一原则是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7.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 ↓
【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教师观之教师职业的认知。教师职业价值观影响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当持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同时也包括了重教传统对教师的尊重及学生本身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但从根本上,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综上所述,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 ↓
【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因此题干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体现的正是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A项正确。B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又称为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又被称为平行教育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 ↓

↓
↓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