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课标 教好大语文——东城中心学校一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活动
发布于 2021-03-25 15:45 ,所属分类:在线教育信息快讯
东风和煦,微雨初晴,随着两会的胜利召开,春天的气息已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为深化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找准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基点,丰富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2021年3月17日、18日,东城中心学校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了语文同课异构活动。一年级林晓艳、刘文娟、彭传玲三位老师执教了古诗《静夜思》。
教学篇
老师们研读课标和教材,结合各班级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们关注学生体验,引导孩子们读诗悟情,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注重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三位老师又各有特点:林老师引导孩子自主识字,方法多样,结合生活读懂诗句;刘文娟老师采取游戏识字,课堂节奏舒缓自如;彭传玲重视识字,充分利用互动展示丰富评价指导。
交流篇
活动第二阶段,进行评议交流。低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汪琳琳老师组织一二年级语文教师们结合三节语文课,围绕怎样理解把握《小学语文课标》,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重点突破,识字教学的策略等中心问题展开了教学研讨,王文会、汪琳琳等老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反思篇
反思是进步之梯,成长之翅,三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林晓艳老师:
刘文娟老师:
彭传玲老师:
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上下来,我有了新的启发。
1、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适时提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2、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读。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留守儿童王艺潼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活动最后,童德月主任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读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握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中学,学中练。要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和书交朋友,在阅读中,在生活中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年轻教师更要主动学习,积极钻研,快速成长。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关于
我校活动内容
文稿:童德月
编辑:徐守斌
审核:倪克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