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乙作文分析

发布于 2021-08-30 10:21 ,所属分类:试题库考试资料大全


全国卷乙作文分析

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材料解读

本卷作文材料共三句。首句为总起句,体现了命题人的意图倾向。我们可以从中划出关键信息“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后面提到理想追求包含“方法”、“路径”、“目标”等。第二句和第三句都围绕一句古文——“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展开。

扬雄说:“修身以为弓,矫(矫:纠正)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的(dì):箭靶子),奠(奠:定)而后发,发必中矣。”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材料以汉代扬雄的射箭之喻来说明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然后命题人对杨雄的射箭之喻加以诠释——加强修养就是“弓“,端正思想就是”矢“,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就是“的”,付诸行动就是“奠而后发”。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这正是题目给定的立意方向。

考生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材料中的“义”指确定的目标,不可以理解为责任担当;二是这个解释中的“并”字把加强修养、端正思想、确定的目标、付诸行动四者界定为并列关系。考生要从材料出发思考当代青年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问题,不可以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任务
任务解读

任务: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这个作文题主要集中在“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句话上,还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的思考”,这是审题的要点。任务情境驱动上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

任务中的“当代青年”,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最好的写作逻辑是从自身发展再到理想,开口小,立足自身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出自己不同的理想和路径方法等。


思想
命题思想解读

1.聚焦文化经典,引导考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2.立足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这一学科认知情境,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以情境为载体的命题理念。

3.以“当代青年”为写作身份,引导考生对理想的追求,强调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4.试题材料对写作内容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从而将试题呈现出开放与限制并存的特征,体现了试题的选拔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