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教育与编程教育的关系?

发布于 2021-09-04 17:05 ,所属分类:软件编程学习资料


本文作者

谈到人工智能,我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编程。


一般我们认为,编程就是为机器编写代码,其作用是将人的语言转换为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从而完成人与机器交流的过程。但除了表面的代码编写之外,编程的底层实际上是计算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具体呈现。


区别于传统学科,人工智能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扩充的多领域交叉融合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伦理等多门学科。交叉学科本身就是知识创造的“引爆点”,许多重大科技创新与学术成就均建立在知识的融合交叉边缘。例如,AlphaGo的CEO是典型的新型人工智能专家,他其实是双重背景,除了计算机特别好,编程特别好以外,他其实还是一名神经科学家,具有认知科学的背景。


近几年,编程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迅速发展,编程对于人工智能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目前部分机构或教师直接将人工智能教育等同于编程教育:只将原来的编程教育进行一些修改,就宣传为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给家长与学生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未来基因研究院提出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基因树”很好地进行了解释。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Scratch、Java、Python、C++等多门编程语言,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计算机理论部分,以及法律与道德理论等其他内容,都位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基因树”的树根部分,属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


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举办的“2021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师资培训”中,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专家组成员樊磊教授提出,编程教学一定要完成“从学习编程到通过编程学习”的观念转变,这种转变在强化编程的工具属性,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只强调编程教育,而忽略了人工智能课程的知识性、整体性、系统性。


中小学生选择探索人工智能,其实并非一开始就要朝着培养人工智能专家的方向出发。之所以我们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他们所处的人工智能时代,并赠送给孩子一套终身受益的“算法”,即计算思维,这套算法是这门课程所属领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从而为孩子们在一块陌生的、黑漆漆的领域中点亮一盏明灯,点燃一份兴趣!








未来基因
获取最新资讯
咨询:18611897181


相关资源